导读:本文包含了动的天人合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尚书,天人合一,敬德保民,周公
动的天人合一论文文献综述
黄靖雅[1](2019)在《惟德动天——《书》教的天人合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思想的基本假设,最早的记録见诸《尚书》。天虽是生人生万物的大本,与人间的关系却是若即若离,个人如果意图与天重建亲密的联系,关键在有德。道统世系的圣王与贤相,透过内修圣德,外建圣功,维系受命于天的关系。孔子以私人兴学,将《尚书》作为子弟的教材之后,通过修德与天合一,不再局限于有位的圣王贤相,而是自觉承担的士子。通过《书》教,历代大儒凭藉内圣外王,发展成儒家型的天人合一。(本文来源于《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许淼[2](2009)在《动的天人合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文化之根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张岱年先生始终都能清醒地看到文明冲突之下传统文化的处境和命运,长期以来都在反思传统哲学的深层问题,将传统哲学与当代实际相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围绕着“究天人之际”的主题而建立体系,张岱年先生通过研究古人的天人观,形成了他自己的“动的天人合一”体系,对于“天”、“人”、“天人合一”的概念他都给予了界定,并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加了“动”的概念,这也是对于传统天人观的一次重要突破。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动的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少的波折才使整个体系得以完善。由最初的主斗争到最终的重和谐,天人观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由最初的单一到最终的具体,张岱年对人性问题的分析逐步深化;由最初的否定到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对天道、人道的一致性给予了更客观的评价。张岱年先生与时俱进的研究精神在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日益凸显,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他的天人观的哲学理论价值和对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为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章将张岱年在各个时期特有的时代背景贯穿其中,通过全面梳理他关于“天人合一”的相关论述,以“动的天人合一”的起伏变化为视角,剖析了发展成熟的原因,更加全面地展现了他的天人观。(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4-01)
动的天人合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国文化之根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张岱年先生始终都能清醒地看到文明冲突之下传统文化的处境和命运,长期以来都在反思传统哲学的深层问题,将传统哲学与当代实际相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围绕着“究天人之际”的主题而建立体系,张岱年先生通过研究古人的天人观,形成了他自己的“动的天人合一”体系,对于“天”、“人”、“天人合一”的概念他都给予了界定,并创造性地在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加了“动”的概念,这也是对于传统天人观的一次重要突破。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动的天人合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少的波折才使整个体系得以完善。由最初的主斗争到最终的重和谐,天人观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由最初的单一到最终的具体,张岱年对人性问题的分析逐步深化;由最初的否定到某种意义上的肯定,对天道、人道的一致性给予了更客观的评价。张岱年先生与时俱进的研究精神在体系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日益凸显,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他的天人观的哲学理论价值和对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为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文章将张岱年在各个时期特有的时代背景贯穿其中,通过全面梳理他关于“天人合一”的相关论述,以“动的天人合一”的起伏变化为视角,剖析了发展成熟的原因,更加全面地展现了他的天人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的天人合一论文参考文献
[1].黄靖雅.惟德动天——《书》教的天人合一[J].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9
[2].许淼.动的天人合一[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