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糯玉米新品种山农花糯1号的选育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素芬,许蕊淇,尹雪,李梅,陈德彬,张薇[1](2021)在《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鲜食玉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经济效益日渐显着。云南省具有地形独特、资源丰富等特点,对于发展鲜食玉米的育种及种植有着独特优势。根据云南省鲜食玉米现有的育种及产业开发现状,讨论云南省鲜食玉米的发展方向。
汪李平[2](2020)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文中提出鲜食玉米,又称鲜食型玉米、菜用玉米、水果玉米等,为乳熟期采摘的青嫩果穗,可直接食用或用于加工。鲜食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欧洲人进入美洲大陆以后,鲜食玉米迅速发展成为庭院植物,以后逐步扩展为大田作物。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籽粒颜色有黄色、白色、紫色、黑色、黄白双色、五彩花色等;按口感品质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及笋玉米。鲜食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
吕师师,梁思维,胡锦,万小荣,刘鹏飞[3](2020)在《广东省糯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更好地鉴定广东省糯玉米(Zea mays L.sinensis Kulesh)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采用高稳系数和稳定性参数等分析方法,对9个糯玉米参试组合区域试验数据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最高的前3个组合分别是广甜糯1号、京科糯656和粤花糯1号;在稳定性参数分析中,广甜糯1号、京科糯656和粤花糯1号的产量高而不稳;将两种方法结合分析,结果发现表现出最好高产稳产性的参试组合是广甜糯1号.本研究说明高稳系数法能从整体上反映糯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卢柏山,徐丽,赵久然,史亚兴,樊艳丽,席胜利,张翠芬,史亚民,张小继[4](2019)在《京科糯2000等系列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自1996年开展糯玉米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创制出京糯6、BN2等骨干糯玉米自交系近20个。选育出京科糯2000、京黄糯267、京紫糯218、京科糯569等系列各具特色的优良糯玉米品种21个,其中,通过国审品种6个,省审品种15个,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结合,同时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广、用途多等特点。京科糯2000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推广范围最广的品种,京科糯569鲜子粒叶酸含量在300μg/100 g以上,属营养强化型糯玉米品种。
卢媛,艾为大,韩晴,王义发,李宏杨,瞿玉玑,施标,沈雪芳[5](2019)在《糯玉米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利用29对SSR标记对87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308~0.915,平均为0.57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3,平均为0.66。通过聚类分析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方法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9、66、10和2份材料。此外,利用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24、25、19和19份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供试群体中大部分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较单一。本研究为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吕莹莹,张萌,沈丹丹,牛贵清,张恩盈[6](2018)在《几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稳产性及抗病性分析》文中提出为研究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同时分析鲜穗产量与各病害性状之间的关系,应用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产量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王花糯2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粗缩病(r=-0.364**),与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可见防治粗缩病是提高鲜食玉米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
陈建军,黄小兰[7](2015)在《江苏糯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了江苏糯玉米品种的选育目的、选育方法和研究结果,以及品种推广模式和应用情况,可为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等相关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袁建华,陈艳萍,赵文明,孟庆长[8](2012)在《江苏省糯玉米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文中认为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江苏省糯玉米生产概况,总结回顾了江苏省糯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江苏省在糯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推动江苏省糯玉米发展的重点应加强种质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糯玉米产业化研究。
黄小兰,胡加如,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程玉静,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9](2012)在《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种质创新利用》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通系5的主要性状与选育过程以及通系5种质的改良创新利用情况。通系5是采用分离小群体法选育的糯质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品质好、配合力高、抗病、抗倒等综合性状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通系5及其衍生系组配的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小兰,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陆冬梅[10](2012)在《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二环系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玉糯1号是国内首个国家级审定的糯玉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优良特性。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开发名特优产品,该品种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其带动下,一大批育种部门及个人纷纷开展糯玉米育种工作,促进了我国糯玉米事业的发展。介绍苏玉糯1号的特性及其作为种质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以促进苏玉糯1号的应用。
二、糯玉米新品种山农花糯1号的选育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糯玉米新品种山农花糯1号的选育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鲜食玉米的研究概况 |
1.1 我国鲜食玉米的历史简述 |
1.2 我国鲜食玉米的品质标准 |
2 云南省鲜食玉米的研究概况 |
2.1 鲜食玉米育种概况 |
2.2 鲜食玉米推广现状 |
3 云南省鲜食玉米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优质品种更新速度缓慢 |
3.2 没有成熟的品种栽培条件 |
3.3 劳动力严重不足 |
3.4 产后加工未形成产业链 |
4 发展方向 |
4.1 选育及推广优质品种 |
4.2 加大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
4.3 应用安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 |
4.4 科学合理利用鲜食玉米 |
4.5 延伸鲜食玉米产业链 |
4.6 加大对鲜食玉米的宣传力度 |
(2)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类型 |
1.1甜玉米 |
1.2糯玉米 |
1.3甜糯玉米 |
1.4笋玉米 |
(3)广东省糯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2017年广东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参试组合产量及稳定性分析 |
2.2 糯玉米各参试组合联合方差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4)京科糯2000等系列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总体思路 |
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1.2 明确育种目标 |
1.3 优化、创新育种技术 |
2 种质资源的收集、改良与创制 |
2.1 选育基础 |
2.2 选育过程 |
3 优化杂交模式,组配强优势品种 |
4 京科糯2000系列品种的推广应用 |
(5)糯玉米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玉米基因组DNA提取 |
1.3 SSR引物筛选与PCR扩增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SR标记分布及多态性分析 |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 聚类分析 |
2.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 讨论 |
3.1 糯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 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和Structure模型聚类结果比较 |
4 结论 |
(6)几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稳产性及抗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2.1 试验地选择 |
1.2.2 试验方案 |
1.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鲜食玉米品种鲜穗产量的直观分析 |
2.2 鲜食玉米品种鲜穗产量的方差分析 |
2.2.1 方差分析 |
2.2.2 稳产性和丰产性评价 |
2.3 鲜食玉米品种抗性与鲜穗产量相关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7)江苏糯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糯玉米育种概况 |
2 江苏省糯玉米品种选育的总体思路 |
3 江苏省糯玉米育种研究与成效 |
3.1 注重地方种质的创新利用,建立遗传基础广泛的种质资源库 |
3.2 江苏省糯玉米育种的方法创新 |
3.2.1 自交系选育 |
3.2.2 杂优模式 |
3.3 多样化糯玉米品种的选育 |
4 江苏省糯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 |
4.1 品种选育与栽培、加工技术的协同创新 |
4.2 以点带面,积极做好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 |
4.3 育种单位与种子公司联合开发 |
4.4 创新糯玉米电子商务推广新模式 |
(8)江苏省糯玉米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糯玉米生产概况 |
2 江苏省糯玉米种质资源和杂优模式 |
3 江苏省糯玉米品种创新 |
3.1 产量 |
3.2 抗逆性 |
3.3 品质 |
3.3.1 外观品质 |
3.3.2 食味品质 |
4 江苏省糯玉米发展趋势 |
4.1 加强种质创新 |
4.2 加强育种新技术研究 |
4.3 加强糯玉米产业化研究 |
(9)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种质创新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与应用 |
1.1 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 |
1.2 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应用 |
2 通系5的种质创新模式 |
2.1 回交改良的种质创新 |
2.1.1 通系5作受体回交改良的种质创新 |
2.1.2 苏玉糯1号作供体回交改良的种质创新 |
2.2 通系5组配窄基杂交种的种质创新 |
2.2.1 通系5组配衡白522的种质创新 |
2.2.2 通系5组配其他窄基杂交种的种质创新 |
2.3 通系5群体改良的种质创新 |
2.4 通系5其他方法的种质创新 |
(10)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二环系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 |
1.1 高产、稳产性 |
1.2 品质较好 |
1.3 多抗 |
2 苏玉糯1号糯质二环系在生产上的应用 |
2.1 苏玉糯1号糯质二环系组配的杂交种 |
2.2 苏玉糯1号二环系组配的杂交种应用情况 |
2.2.1 郑白糯4号。 |
2.2.2 苏珍雪糯2号。 |
2.2.3 柳糯4号。 |
2.2.4 山农202。 |
2.2.5 美玉 (加甜糯) 3号。 |
2.2.6 美玉 (加甜糯) 8号。 |
2.2.7 神玉糯1号。 |
2.2.8 安农甜糯1号。 |
2.2.9 南农紫玉糯1号。 |
2.2.1 0 中科糯2号。 |
2.2.1 1 联创糯1号。 |
3 结语 |
四、糯玉米新品种山农花糯1号的选育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鲜食玉米育种、开发现状及发展方向[J]. 冯素芬,许蕊淇,尹雪,李梅,陈德彬,张薇. 中国种业, 2021(05)
- [2]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0(18)
- [3]广东省糯玉米区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J]. 吕师师,梁思维,胡锦,万小荣,刘鹏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4]京科糯2000等系列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及应用[J]. 卢柏山,徐丽,赵久然,史亚兴,樊艳丽,席胜利,张翠芬,史亚民,张小继. 玉米科学, 2019(05)
- [5]糯玉米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 卢媛,艾为大,韩晴,王义发,李宏杨,瞿玉玑,施标,沈雪芳. 作物学报, 2019(02)
- [6]几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稳产性及抗病性分析[J]. 吕莹莹,张萌,沈丹丹,牛贵清,张恩盈.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4)
- [7]江苏糯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J]. 陈建军,黄小兰.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6)
- [8]江苏省糯玉米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J]. 袁建华,陈艳萍,赵文明,孟庆长.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5)
- [9]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种质创新利用[J]. 黄小兰,胡加如,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程玉静,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6)
- [10]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二环系的应用[J]. 黄小兰,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陆冬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