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实验论文-江棘

定县实验论文-江棘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县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县秧歌选,熊佛西,戏剧大众化,地方形式

定县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江棘[1](2018)在《“新”“旧”文艺之间的转换轨辙——定县秧歌辑选工作与农民戏剧实验关系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文艺整理与新文艺创制工作的关系问题长期是现代文学与文艺研究中的热点。1930年代《定县秧歌选》的搜集整理工作,被视为中国民俗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因其"旧文艺"身份,对立于平教会定县戏剧工作的另一重心——熊佛西主持的农民话剧实验。在学界公认后者是汲取了民间文艺资源的成功实践情形下,定县秧歌却似乎成了与之不相交的平行线,这一认识路径带来了双向遮蔽:曾被深切寄予秧歌工作的改造愿望与新民期待由此不彰,同时今天对于定县农民剧实验之民间资源的讨论也丧失了"在地"维度。发掘秧歌工作与农民剧运之间的交集与转换轨辙,有助于我们理解新知识人对民间文艺征用、定义过程中的转变与复杂性;方言声调等地方口头文艺形式与"民族形式"创设之间的紧张;以及在这种紧张之下,不同于"瓶酒思维"的"活用"如何成为可能并影响后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8年12期)

李瑞峰,高石钢[2](2018)在《20世纪30年代知识精英视野中的定县实验——以《独立评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导的定县实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精英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以自身所见所闻描述了定县实验,并基于各自认识发表不同看法。一些知识精英认为定县实验有益于乡村改造民族复兴,另一些知识精英则指出定县实验内容偏离国情,甚至不乏言辞激烈完全否定者。通过知识精英的争论,可以看出平教会定县实验乡村改造实践的相关得失,亦对于现今的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景军[3](2018)在《现代预防医学在乡土中国的实践源头和本土化过程:定县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926-1937年期间,600多个官方及民间组织针对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全国创建了1,000多个乡村建设试验区,形成了一场生气勃勃的全国范围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在河北定县展开的乡村建设实验,在普及基础教育、改造传统手工业、推广农业新技术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社会经济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定县实验还是现代预防医学理念和方法在传染病泛滥的中国农村首次得以大规模实践的本土化场域,是现代预防医学在乡土中国的实践源头,对新中国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远影响。有鉴于当代中国城乡都面临着慢性病的巨大压力,我们有必要对定县实验包括的现代预防医学实践给予回顾性分析,以说明社会动员在疾病防控中改变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特殊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07期)

范铁权,单伟彦[4](2018)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省的“卫生实验”——以定县、清河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卫生状况较为落后,有识之士纷纷探求解决方法。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公共卫生工作,专设卫生部统管全国卫生行政事务,并倡导创立卫生行政实验区。在此形势下,各地纷纷将目光投向卫生事业,涌现了大量的卫生实验区。就河北省而言,定县、清河两地开展的卫生实验令人瞩目。两地围绕学校卫生、妇婴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改善了乡村卫生状况,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卫生建设提供了经验。在实验之主体、具体路径、策略等方面,定县与清河两地的卫生实验各具特色。(本文来源于《民国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刘宏[5](2017)在《“政学合一”:20世纪30年代的定县县政建设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年5月,根据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的决议,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在定县成立,标志着平教会开展的定县实验进入了县政建设实验阶段。这既是平教会推进定县实验的必然选择,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给予决策支持的结果。研究院采取若干兴革举措,并取得一定成绩。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定县县政建设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尽管如此,对于20世纪叁四十年代的中国县政建设而言,定县实验仍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贡献。(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宏[6](2017)在《20世纪30年代平教会在定县的经济合作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933-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开展了一场经济合作运动。当时,定县农村经济破产已十分严重,而全国合作运动方兴未艾。在此情况下,平教会实施"县单位经济合作制度"的研究实验,在定县重要村庄都设立了合作社,以信用为主,兼营购买、生产和运销,对于活跃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林意唐[7](2017)在《外国卫生组织与民国黄金十年的公共卫生实验——定县乡村保健系统与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的江宁实验县(1928—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民国政府时期黄金十年的公卫发展的两大措施: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定县乡村保健系统以及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建立的江宁实验县。这两项公卫实验,在其各自的国际卫生组织资助者的引导下,实则遵循相同的原则:两者皆以实验之名,划定固定区域测试并且实行公共卫生措施。透过探讨定县与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的关联、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本文说明民国政府时期黄金十年的公共卫生发展以及外国卫生组织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来源于《医疗社会史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王丛阳[8](2017)在《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的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熊佛西在二十世纪叁十年代所主持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无疑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贴有“农民”这一标签,它理所当然地被认为带有农民本位色彩。然而事实正相反,在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原本应当被视为主体的农民却一直处于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作为领导者的知识分子。在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农民与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身份对应着不同的剧场身份:前期是观众与演员,后期是观、演群体与编、导群体。全新的身份体系是由知识分子设定的,在这种新的身份关系中,知识分子掌握着主导权。但这场戏剧运动毕竟是在“文学大众化”背景下展开的,同时又冠以“农民”的名号,而另一方面,作为观众与参与者的农民也对戏剧及实验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农民这一因素也不可小觑。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戏剧”实验,其名与实的背后便是不同立场的对立与融合,“农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相互缠绕。无论是戏剧本身还是这场实验,都属于社会活动,都受到政府管控,因此“政府立场”也渗入其中。对这些“立场”的剥离便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本文以《北平晨报·剧刊》《农民》《民间》为基础史料,通过对第一手史料的分析,还原定县“农民戏剧”实验的过程。通过分析戏委会对同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述,去伪存真,探寻戏委会一些行为的真实意图。依照流变过程与体式特点,本文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第一部分,在此章之中梳理“戏剧系”与“戏委会”间的继承关系,同时对“农村演剧”与“农民戏剧”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以期从血缘上证明“农民戏剧”不可避免的带有知识分子立场。第二、叁、四章为第二部分,依照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特点,从理论阐发、剧本写作、演出实践叁方面进行阐述。在戏剧理论部分,首先对戏委会所标榜的“农民性”进行归纳,同时对熊佛西进入定县进行戏剧活动的动机及戏委会所带有的新人文主义色彩、所运用的论争策略加以考察,揭露表层“农民立场”下所隐藏的“知识分子立场”。在剧本写作方面,依照创作、改译与改编这叁种不同的手段,选取叁个特殊的剧本,即版本最多的创作剧本《牛》,经过二次加工的改译剧本《哑妻》及完全意义上的改编剧本《纪念日》,以此证明写作过程中多重力量对剧作家的影响,尤其是农民与知识分子之外的另一因素——政府。在演出实践篇章,力图证明废除幕线这一创新是基于“艺术”并非基于“农民”,而“台上台下打成一片”的互动式演出则是戏剧系时期探索的延续,是西方戏剧影响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殷喜悦[9](2017)在《晏阳初定县实验对当前贫困农民培训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贫困农民培训旨在帮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意义尤为重大,但实践中的培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使贫困农民培训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使贫困农民真正脱贫,值得思考。回顾上世纪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活动,同样以贫困农民为主要对象,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今天的贫困农民培训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定县实验,给我们今天的贫困农民培训实践方向以启发:争取散在资源,强化培训师资力量;夯实调研基础,确保培训有的放矢;兼顾生存技能培训与发展性教育,志在"真"脱贫;活化培训方式,力争构造培训合力。(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张志增[10](2016)在《晏阳初及其主持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晏阳初是我国现代史上的着名教育家。1926年,由晏阳初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在河北省定县开展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这场长达10余年的探索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目标是使"农民科学化"和"科学简单化",因此其核心任务和基本手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6年34期)

定县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3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导的定县实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聚集在《独立评论》周围的知识精英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以自身所见所闻描述了定县实验,并基于各自认识发表不同看法。一些知识精英认为定县实验有益于乡村改造民族复兴,另一些知识精英则指出定县实验内容偏离国情,甚至不乏言辞激烈完全否定者。通过知识精英的争论,可以看出平教会定县实验乡村改造实践的相关得失,亦对于现今的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有所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县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江棘.“新”“旧”文艺之间的转换轨辙——定县秧歌辑选工作与农民戏剧实验关系考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2].李瑞峰,高石钢.20世纪30年代知识精英视野中的定县实验——以《独立评论》为中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3].景军.现代预防医学在乡土中国的实践源头和本土化过程:定县实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4].范铁权,单伟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省的“卫生实验”——以定县、清河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研究.2018

[5].刘宏.“政学合一”:20世纪30年代的定县县政建设实验[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6].刘宏.20世纪30年代平教会在定县的经济合作实验[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7].林意唐.外国卫生组织与民国黄金十年的公共卫生实验——定县乡村保健系统与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的江宁实验县(1928—1937)[J].医疗社会史研究.2017

[8].王丛阳.定县“农民戏剧”实验中的立场[D].河南大学.2017

[9].殷喜悦.晏阳初定县实验对当前贫困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7

[10].张志增.晏阳初及其主持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标签:;  ;  ;  ;  

定县实验论文-江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