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吴华莉,涂尾龙,曹建国,张莺莺,王洪洋

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吴华莉,涂尾龙,曹建国,张莺莺,王洪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浮床,污染水体,净化

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华莉,涂尾龙,曹建国,张莺莺,王洪洋[1](2019)在《生态浮床不同覆盖率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铜钱草15%、30%和45%覆盖率的试验组,研究不同覆盖率生态浮床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叁种覆盖率对总氮(TN)去除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覆盖率越高,总磷(TP)下降速度达到显着差异(P<0.05)。不同覆盖率的生态浮床对污染水体化学需氧量(COD_(Mn))降解效果不明显。覆盖率的增大,水体溶解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研究表明,铜钱草30%覆盖率对TN和TP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且没有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张倩文[2](2019)在《强化型生态浮岛净化受污染水体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浮岛作为人工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拥有为鱼类鸟类提供栖息地、抑制藻类生长、消波等众多优点,但传统的生态浮岛只能依靠植物吸收转移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处理效率低。本研究针对地表劣V类水体,从系统的植物种类,植物量,基体材料,浮体材料等选择优化入手,通过结构优化和耦合微生物电化学系统构建了能量自持生态浮岛,考察了该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能,并与市场上常规的发泡型浮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间歇流与连续流运行模式、不同无机氮浓度配比下对TOC、TN、TP、NH_4~+-N和NO_3~--N的去除效果的影响。根据植物的产氧能力、耐冻性能和碳氮的去除能力等优化鸢尾、香蒲、泽泻、慈姑、水葱和臭菖蒲,筛选出了臭菖蒲进行后续实验。设置植株量分别为0株、4株、6株、8株、12株,当臭菖蒲植株量为8株时,对于TN和氨氮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效率分别为64.73%和65.84%。根据基体材料的硬度、结构以及对微生物的胁迫性,选择聚酰胺纤维作为上层基体材料、藤棉作为下层基体材料,在常见的几种浮体材料选择了性质比较稳定且价廉易得的PVC管和PVC发泡板,组合形成了有框架生态浮岛和无框架生态浮岛,试运行15天后发现其对氮磷有较好的处理潜力。设置碳纤维布为阳极、碳刷为阴极,构建了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和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生态浮岛。为保证功能微生物接种成功并发挥作用,设置HRT为3天,间歇流运行30天以启动两个生态浮岛和两个耦合系统。运行结束后,有框架和无框架生态浮岛对于氮磷物质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浮岛,引入电化学系统的生态浮岛处理效果最好。明确了间歇流与连续流,不同负荷,以及有框架和无框架结构对于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在间歇流和高碳氮比条件下,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的出水TOC、TN和NH_4~+-N都达到了地表水叁类标准,TP达到地表四类;在连续流高硝氮条件下,碳氮磷出水浓度均达到地表水叁类。运行期间,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的电压最高值为427 mV,而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的为258 mV。运行结束后对各个湿地系统的植物进行检测,发现传统浮岛、无框架生态浮岛、有框架生态浮岛、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生态浮岛和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的植物鲜重相较于运行前都减少了15%以上,而过氧化氢酶则增加了10%以上,耦合电化学系统后湿地植物抗逆性增加;除了无框架生态浮岛系列,其余湿地系统的叶片含有的叶绿素含量均增长了5%以上,有框架组的湿地植物光合作用较强。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系统的阴极、阳极物种总数、群落丰度和群落多样性都高于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系统。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系统的植物根系、聚酰胺纤维、藤棉、沙子、阴极和阳极所负载的微生物量基本都高于其他系统,其植物根系、藤棉和沙子上的微生物的群落丰度以及多样性,聚酰胺纤维的群落丰度都优于其他系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江秀朋,张翠英,刘焕然,刘碧函[3](2019)在《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实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选取水芹、石菖蒲、香蒲为研究对象,设置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不同湿地植物作用下水体NH_4~+-N、NO_3~--N、TN、T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3种湿地植物对NH_4~+-N、NO_3~--N、TN、TP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均能显着改善污染水体水质。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发现,3种植物中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肖雨涵,庞燕,项颂,田永静,黄天寅[4](2018)在《多级生态库塘对低污染水体的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多级生态库塘对入洱海低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大理市上鸡邑村新建多级串并联库塘为研究对象,跟踪监测了库塘各单元进出口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_4~+-N)、总磷(TP)变化情况,并对库塘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级串并联生态库塘对水体中TN、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30.98%~54.96%、54.11%~64.17%、27.11%~47.83%,净化效果较好。库塘对低污染水氮磷去除效果在不同单元和季节存在差异,各净化单元中,稳定塘对水体净化效果最不理想,对水体中TN、NH_4~+-N、TP去除率分别为2.88%、-17.50%、-16.83%。库塘旱季对水体中氮磷净化效果优于雨季,对水体中TN、NH_4~+-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23%、84.43%、38.61%,均高于雨季。(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翠英,江秀朋,赵学涛,刘焕然[5](2018)在《不同植物对奎河污染水体的净化与生态浮床优化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和奎河的水质情况,选取吊兰、西伯利亚鸢尾、麦冬、萱草为研究对象,构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浮床.对不同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及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同时对奎河污染水体中的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质量分数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的环境效应,从而对生态浮床进行优化配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浮床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萱草、吊兰、麦冬.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采用以西伯利亚鸢尾为主,萱草为辅,搭配少量吊兰作为浮床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处理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伟,唐港,张丽迎,李亚鑫,左其亭[6](2018)在《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金属基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二氧化硅基纳米材料以及壳聚糖、介孔、凝胶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机理和吸附效果、可再生性等进行综述,旨在分析清洁、高效、经济的修复受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为实现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柏义生,于鲁冀,范鹏宇,岳浩杰,李阳阳[7](2018)在《两种生态净化技术对微污染水体改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研究了复合悬浮生态岛和普通生态浮床对微污染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复合悬浮生态岛对水体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COD、氨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77%、92.86%、34.83%,这主要是由于复合悬浮生态岛的新型载体材料提高了载体的生物浓度,创造了厌氧菌生长环境,同时提供碳源,改善了水体脱氮效果。两组工艺TP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吸收对TP去除作用有限。(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高浩杰[8](2018)在《轮叶狐尾藻对镉和铜绿微囊藻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开发、清洁生产工艺落后使得矿区周边水体容易发生重金属污染。同时,矿区周围往往集中各类化工业生产企业,其产生的大量高氮、磷废水往往没有经过妥善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逐渐富营养化,水华藻类在适宜的条件下快速繁殖,容易导致水华爆发。长期以来,人们对水环境的修复主要采用物理法与化学法,但存在成本高昂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明显的缺陷。如今,通过制作各类生物制剂、种植水生植物等方法来达到对污染水体治理的生物法成为研究的热门,这种方法具备价格低廉、无二次污染、部分污染物可实现资源回收等巨大优势。本文以适应性较强、具备生态修复功能的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矿区水体中常见的重金属镉和对蓝藻水华特征藻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去除能力,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轮叶狐尾藻和铜绿微囊藻均对重金属镉有吸附作用,且在0.05~10mg/L浓度范围内效果相近,吸附量与镉浓度负相关;两种藻类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二者对重金属的去除主要通过细胞表层吸附实现,反应迅速,30min内即达到平衡。(2)轮叶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与轮叶狐尾藻投放量呈正相关,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藻细胞数、叶绿素a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等指标,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证实这种抑制作用是化感作用,轮叶狐尾藻可以通过分泌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细胞膜结构造成氧化损伤从而破坏藻细胞,使铜绿微囊藻死亡。(3)轮叶狐尾藻对水体氮、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对氮的去除能力强于对磷的去除能力,加入重金属镉会改变轮叶狐尾藻除氮、磷的能力,0.5mg/L浓度Cd~(2+)可以轻微促进轮叶狐尾藻的除氮能力,对除磷的能力产生抑制,1mg/L,2mg/L浓度的Cd~(2+)会削弱轮叶狐尾藻除氮、磷的能力,削弱程度与Cd~2浓度正相关。(4)在0.5~2mg/L浓度范围内的镉条件下,轮叶狐尾藻能够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抑制能力与抑藻实验基本一致,对溶液中的Cd~(2+)吸附能力与单因素镉吸附实验相近。(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曹欠欠,于鲁冀,吕翠美,范铮,李廷梅[9](2017)在《四种沉水植物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污染河道缺氧会导致水体发黑变臭。设计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四种沉水植物自然光照和避光条件下的复氧试验:将四种沉水植物分别放置于清水和城市污染水体中培养一周后,测定清水中溶解氧(DO)和城市污染水体中DO、氨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研究水体中DO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复氧效果明显,四种沉水植物作用下水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DO浓度均高于避光条件下的;四种沉水植物对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率,自然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狐尾藻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5.05%、92.74%、89.45%和88.29%;沉水植物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后期水体中COD呈升高趋势。(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7年05期)

潘成勇[10](2017)在《典型沉水植物对径流污染水体净化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重庆市提出了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将沙坪公园湖纳入了“碧水行动”,同时沙坪公园湖的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被纳入重庆市委提出的22件民生大事,根据重庆市环保局要求,整治湖库必须编制“一湖一策”整治方案,确定整治任务和措施。本文以实验室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削减效率,并且研究了速率常数K值与光照的关系。然后再辅以实际的工程研究,选取了沙坪公园湖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采样,连续测定这些采样点在降雨后两周内营养盐浓度变化情况,研究沉水植物在抵抗城市径流等微污染水体方面的能力,得出了以下结论:(1)对于高浓度的城市初期雨水(TN=20.092mg/L,NH3-N=10.118mg/L,TP=6.303mg/L),在叁种不同强度的水下光环境条件下,苦草对于上覆水中TN、NH3-N的削减率均大于黑藻。而轮叶黑藻对TP的削减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在弱光环境下,轮叶黑藻对总磷的削减率明显小于苦草,而当水下处于补光环境时,轮叶黑藻对总磷的削减率大于苦草。但是无论在何种光照强度条件下,对于此浓度的城市初期雨水,沉水植物均能在22天左右让上覆水中的氮磷营养盐保持稳态。苦草和轮叶黑藻对氮磷的削减率跟光照强度的大小呈现出正相关性。在增加了人工LED灯带补光措施后,两种沉水植物对于TN、NH3-N、TP的削减率也显着增大。(2)对于高浓度的城市初期雨水(TN=20.092mg/L,NH3-N=10.118mg/L,TP=6.303mg/L),在叁种不同强度的水下光环境条件下,苦草和轮叶黑藻对与此浓度径流水体中TN、NH3-N、TP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K值和光照强度呈现出正相关性,在增加了人工LED灯带补光措施后,苦草和轮叶黑藻对于TN、NH3-N、TP的削减速率均有显着的增大。(3)苦草和轮叶黑藻均能在弱光环境下正常生长,但两者在弱光环境下对氮磷营养盐的削减能力相差较大,在补光环境下两者对氮磷营养盐的削减能力差距很小,说明苦草比轮叶黑藻的弱光适应能力更强。(4)沙坪公园四个采样点的溶解氧长期处于地表水环境IV类水标准(DO≧3mg/L)水平及以上,且在降雨过后的两周时间内,各个采样点的溶解氧均呈现处逐步上升的趋势。在降雨后的两周时间内,四个采样点的pH值呈波动状态,且各个采样点的pH值波动情况基本相似。这是由于pH值受多个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与天气变化相关,晴天时,光照强度相较于阴雨天气更大,沉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更强烈,吸收了水中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晴天时pH值略高于阴雨天气。pH值与降雨强度也并没有显着的关系。因此,DO可以作为湖库水体的水质情况反应,而pH值的情况与水质情况无关。(5)在降雨后的前七天,沙坪公园湖上覆水中的TN、NH3-N、TP值快速下降,之后趋于平稳,在降雨后的两周后,沙坪公园碧湖各个采样点的TN值均能达到地表水V类(TN≦2 mg/L)水平,NH3-N均能达到地表水III类(NH3-N≦1.0 mg/L)水平,TP能达到地表水V类(TP≦0.2 mg/L)水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浮岛作为人工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拥有为鱼类鸟类提供栖息地、抑制藻类生长、消波等众多优点,但传统的生态浮岛只能依靠植物吸收转移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处理效率低。本研究针对地表劣V类水体,从系统的植物种类,植物量,基体材料,浮体材料等选择优化入手,通过结构优化和耦合微生物电化学系统构建了能量自持生态浮岛,考察了该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效能,并与市场上常规的发泡型浮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间歇流与连续流运行模式、不同无机氮浓度配比下对TOC、TN、TP、NH_4~+-N和NO_3~--N的去除效果的影响。根据植物的产氧能力、耐冻性能和碳氮的去除能力等优化鸢尾、香蒲、泽泻、慈姑、水葱和臭菖蒲,筛选出了臭菖蒲进行后续实验。设置植株量分别为0株、4株、6株、8株、12株,当臭菖蒲植株量为8株时,对于TN和氨氮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效率分别为64.73%和65.84%。根据基体材料的硬度、结构以及对微生物的胁迫性,选择聚酰胺纤维作为上层基体材料、藤棉作为下层基体材料,在常见的几种浮体材料选择了性质比较稳定且价廉易得的PVC管和PVC发泡板,组合形成了有框架生态浮岛和无框架生态浮岛,试运行15天后发现其对氮磷有较好的处理潜力。设置碳纤维布为阳极、碳刷为阴极,构建了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和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生态浮岛。为保证功能微生物接种成功并发挥作用,设置HRT为3天,间歇流运行30天以启动两个生态浮岛和两个耦合系统。运行结束后,有框架和无框架生态浮岛对于氮磷物质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浮岛,引入电化学系统的生态浮岛处理效果最好。明确了间歇流与连续流,不同负荷,以及有框架和无框架结构对于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在间歇流和高碳氮比条件下,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的出水TOC、TN和NH_4~+-N都达到了地表水叁类标准,TP达到地表四类;在连续流高硝氮条件下,碳氮磷出水浓度均达到地表水叁类。运行期间,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的电压最高值为427 mV,而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的为258 mV。运行结束后对各个湿地系统的植物进行检测,发现传统浮岛、无框架生态浮岛、有框架生态浮岛、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生态浮岛和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的植物鲜重相较于运行前都减少了15%以上,而过氧化氢酶则增加了10%以上,耦合电化学系统后湿地植物抗逆性增加;除了无框架生态浮岛系列,其余湿地系统的叶片含有的叶绿素含量均增长了5%以上,有框架组的湿地植物光合作用较强。电化学强化无框架系统的阴极、阳极物种总数、群落丰度和群落多样性都高于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系统。电化学强化有框架生态浮岛系统的植物根系、聚酰胺纤维、藤棉、沙子、阴极和阳极所负载的微生物量基本都高于其他系统,其植物根系、藤棉和沙子上的微生物的群落丰度以及多样性,聚酰胺纤维的群落丰度都优于其他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华莉,涂尾龙,曹建国,张莺莺,王洪洋.生态浮床不同覆盖率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张倩文.强化型生态浮岛净化受污染水体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江秀朋,张翠英,刘焕然,刘碧函.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J].工业水处理.2019

[4].肖雨涵,庞燕,项颂,田永静,黄天寅.多级生态库塘对低污染水体的净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8

[5].张翠英,江秀朋,赵学涛,刘焕然.不同植物对奎河污染水体的净化与生态浮床优化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张伟,唐港,张丽迎,李亚鑫,左其亭.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化工.2018

[7].柏义生,于鲁冀,范鹏宇,岳浩杰,李阳阳.两种生态净化技术对微污染水体改善效果对比[J].环境工程.2018

[8].高浩杰.轮叶狐尾藻对镉和铜绿微囊藻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9].曹欠欠,于鲁冀,吕翠美,范铮,李廷梅.四种沉水植物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人民黄河.2017

[10].潘成勇.典型沉水植物对径流污染水体净化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7

标签:;  ;  ;  

微污染水体净化论文-吴华莉,涂尾龙,曹建国,张莺莺,王洪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