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力落后儿童,整体优先,视知觉,复合刺激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蕊,孙圣涛,饶玲[1](2016)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整体优先效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Navon的研究范式,采用实验法对60名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整体特征和局部特征加工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调查结果如下:(1)智力落后儿童在对复合刺激进行视知觉加工时,表现出整体优先的倾向,但存在整体—局部的双向干扰。(2)智力落后儿童在知觉局部特征时受到性别的影响,女性的表现优于男性。(3)智力落后儿童在知觉局部特征时,存在性别与刺激位置、刺激大小的交互作用。(4)智力落后儿童在对复合刺激进行视知觉加工时,存在年龄分组与刺激位置、刺激大小、一致性的交互作用。可见,智力落后儿童的视知觉加工具有整体优先的倾向,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唐建荣[2](2016)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音轮替训练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语音轮替对提高患儿唇音和鼻音语音清晰度的疗效,为语音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具体方法是以1名存在语音障碍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为干预对象,采用单一被试单基线A-B实验设计,比较训练前后的儿童的语音清晰度。从中可以看到该名语音障碍患儿唇音和鼻音的语音清晰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极其显着。因此有理由说,语音轮替训练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音清晰度的提高有着十分显着的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文,李志敏,高珊[3](2015)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为了获得长远的目标而抵制干涉这一目标的诱惑,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能力。关于正常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国内外学者已经做出了充分的研究,并且表明在4岁时能够延迟满足时间更长的儿童在未来的学业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独立性和胜任感。对智力障碍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控能力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拟在研究智力年龄为4岁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基础上,考察智龄相同的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差异。实验采用Mischel的自我报告延迟满足实验范式。实验一对47名智龄为4岁左右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两种(实物,图片)呈现奖励方式情境下的延迟满足能力进行考察,并分析其年龄差异。实验二对48名正常儿童和实验一中的47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两者在不同奖励呈现方式下延迟满足时间的差异及使用延迟满足策略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存在延迟满足能力;(2)年龄对其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显着影响,12~14岁延迟时间最长;(3)不同刺激物呈现方式(实物或图片)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有显着影响,真实奖励物比图片奖励物延迟时间要短;(4)与智龄相同的3.5~4.5正常儿童比较,智力落后儿童延迟时间差异不显着;(5)在奖励呈现实物情境中正常儿童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使用Ⅰ级延迟策略的频次无显着差异,而在奖励呈现图片情境中,正常儿童Ⅰ级延迟策略的使用频次则显着高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在两种情境中使用Ⅱ,Ⅲ级延迟满足策略的频次均显着高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奖励呈现实物情境中正常儿童使用Ⅳ级延迟满足策略频次显着高于中度智力障碍儿童,而在奖励呈现图片情境中两者则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王丽,孙圣涛[4](2015)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情绪识别、情绪观点采择和移情上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了解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情况。通过一对一实验测试的方法对80名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情绪理解任务的测验。研究发现,中度智力落后儿童高兴识别的正确率最高;在基本情绪识别上,情境观点采择和移情正确率的顺序是一致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四种基本表情命名和叁种不同的情绪理解任务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孙圣涛,冯俊,李燕[5](2015)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于“高”、“矮(低)”词义的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于"高"、"矮(低)"词义的理解。方法选取64名7~12岁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其进行"高"、"矮(低)"空间维度形容词词义理解情况的实验研究。结果与结论 1不同年龄组被试对于"高"、"矮(低)"本义的理解情况存在显着差异,11~12岁组被试的正确率显着高于7~8岁组和9~10岁组;2言语任务中,被试在本位冲突情境下的正确率显着低于无情境和本位一致情境下的正确率;3动作任务中,各年龄组被试在叁个物体排序任务上的正确率不存在显着差异;4就本体任务的难度而言,叁个物体排序任务和本位冲突任务最难,其次是本位一致任务,再次是无情境任务。(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李欢[6](2014)在《FSC主题互动游戏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用障碍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框架,结合智力落后儿童语用特点设计了"FSC(family-school-community)主题互动游戏",采用跨被试多基线单一被试研究设计,对叁名智力落后儿童实施FSC主题互动游戏干预并检验该干预策略的有效性,量化和质性分析结果均表明:FSC主题互动游戏对提高学龄初期智力落后儿童的语用能力是卓有成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4-06-06)
涂淼[7](2014)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反事实思维及其与错误信念和抑制控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事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自1982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儿童从发展的角度对反事实思维的考察成为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部分儿童不能进行反事实推理,并且会出现所谓的“现实错误”,在错误信念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现实错误”体现得更加明显。还有研究表明,不能抑制现实的优势信息(即抑制控制)是儿童出现“现实错误”的原因。这些针对正常儿童的研究产生了很多比较有意义的成果,但是针对特殊儿童群体,特别是智力落后儿童的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此外,抑制控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释错误信念和反事实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本研究对74名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测查,探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反事实思维发展状况,并对其内部的机制进行探究,藉此揭示反事实思维和错误信念、抑制控制之间关系,以期为智力落后儿童认知领域的研究以及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反事实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7至9岁、10至12岁、13至15岁叁个年龄组的主效应显着,其中,7至9岁年龄组的得分要显着低于10至12岁、13至15岁年龄组。10至12岁和13至15岁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2)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错误信念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7至9岁、10至12岁、13至15岁叁个年龄组的主效应显着,其中,7至9岁年龄组的得分要显着低于13至15岁年龄组。7至9岁和10至12岁、10至12岁和13至15岁组之问没有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3)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7至9岁、10至12岁、13至15岁叁个年龄组的主效应显着,其中,7至9岁年龄组的得分要显着低于10至12岁、13至15岁年龄组。10至12岁和13至15岁组之间没有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4)不同地域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位置错误信念任务存在显着差异,而在其他错误信念任务以及反事实思维和抑制控制任务上没有显着差异。5)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反事实思维、抑制控制和错误信念的发展存在显着的相关。6)错误信念和抑制控制能力可以预测反事实思维的发展水平,两个因素共同可以解释反事实思维成绩变异方差的61%。(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4)
魏芳[8](2014)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社会性及认知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经久不衰的的研究领域。亲社会行为作为社会性的重要方面,心理理论作为认知的重要方面,对于儿童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对正常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心理理论有了一些研究,但是对智力落后儿童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两者关系的探讨上,因此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有待揭示。本研究以83名7-15岁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测查其亲社会行为及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旨在进一步考察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四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中,助人行为发展水平最高,分享行为和合作行为次之,安慰行为发展水平最低。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2)母亲评价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略高于教师评价的亲社会行为,但并没有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且两者都与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实验中表现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显着正相关。(3)从总体上看,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10-12岁是心理理论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4)实验观测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呈中等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可以显着预测其实验观测的亲社会行为水平。(5)教师评价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呈中等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也可以显着预测其教师评价的亲社会行为水平。(6)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四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着正相关,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可以显着预测其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和安慰行为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曹杰[9](2014)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工作记忆广度与抑制控制能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T作记忆是一个用于保持和操纵复杂的认知和思维信息的资源有限的系统。工作记忆广度即工作记忆容量。它的大小经常被看作是对认知加工能力的重要限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衡量工作记忆的重要指标。抑制控制是个体在追求认知表征目标时抑制对无关刺激反应的能力。抑制控制作为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抑制功能可用于解释不同个体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如感知、注意、记忆和阅读理解等。通过对70名屮度智力落后儿童工作记忆广度和抑制控制能力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智力落后儿童认知领域的研究及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7至15岁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工作记忆的广度和抑制控制任务的平均成绩随着年龄的培长而增加。2)在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上,10至12岁组、13至15岁组智力落后儿童广度的成绩显着高于7至9岁组,10至12岁智力落后儿童广度成绩与13至15岁成绩无显着差异。3)在各类别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上,智力落后儿童词语工作记忆广度要显着低于其他四种工作记忆广度。在五种工作记忆广度的发展中,智力落后儿童词语广度的发展水平最低。4)在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上,7至9岁组儿童的抑制控制成绩显着低于10至12岁组儿童的抑制控制成绩;10至12岁组儿童与13至15岁组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着。5)在两种类别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上,两种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不显着。智力落后儿童两种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水平相当。6)五种工作记忆的广度和两种抑制控制任务的成绩在性别上的差异均不显着。智力落后儿童在工作记忆广度和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上没有性别差舁。7)智力落后儿童工作记忆广度的成绩与抑制控制的成绩呈显着正相关。除听觉广度成绩和昼夜抑制控制成绩没有达到显着相关外,其它四种工作记忆广度的成绩和和两个抑制控制任务类型的成绩之间均达到不同程度显着正相关。8)智力落后儿童抑制控制任务的成绩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记忆广度的成绩。(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孙圣涛,叶欢[10](2012)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于“深”“浅”词义掌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60名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深"、"浅"词义掌握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个年龄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深"、"浅"词义的掌握上存在显着差异,9-10岁儿童在掌握上的得分显着提高;(2)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深"的掌握要显着好于"浅"的掌握,对"深"、"浅"表示距离、颜色含义的掌握显着好于表示时间、程度含义的掌握;(3)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深"、"浅"词义掌握上的得分随着实验任务难度的增加而下降。教育者在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对智力落后儿童"浅"等负向词的词义掌握的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2年09期)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探讨了语音轮替对提高患儿唇音和鼻音语音清晰度的疗效,为语音障碍儿童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具体方法是以1名存在语音障碍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为干预对象,采用单一被试单基线A-B实验设计,比较训练前后的儿童的语音清晰度。从中可以看到该名语音障碍患儿唇音和鼻音的语音清晰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极其显着。因此有理由说,语音轮替训练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音清晰度的提高有着十分显着的康复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蕊,孙圣涛,饶玲.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整体优先效应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6
[2].唐建荣.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音轮替训练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
[3].刘文,李志敏,高珊.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特点[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4].王丽,孙圣涛.中度智力落后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
[5].孙圣涛,冯俊,李燕.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于“高”、“矮(低)”词义的理解[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5
[6].李欢.FSC主题互动游戏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语用障碍的干预研究[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
[7].涂淼.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反事实思维及其与错误信念和抑制控制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4
[8].魏芳.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4
[9].曹杰.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工作记忆广度与抑制控制能力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孙圣涛,叶欢.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对于“深”“浅”词义掌握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