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苎麻针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丝纤维,苎麻纤维,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
苎麻针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罗小芹,吴佳林[1](2012)在《不同混纺比犜犲状犮犲犾/苎麻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6种不同混纺比针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指标,包括织物的悬垂性、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刚柔性和吸湿性等,对测试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出不同混纺比对其针织物服用性能影响的函数关系式,并取得函数的极值点,为开发不同性能的Tencel/苎麻混纺针织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李小平[2](2012)在《亚麻和苎麻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测试和分析了亚麻和苎麻针织物的吸湿性、悬垂性、拉伸性、折皱回复性、刺痒感、缩水率等服用性能,结果表明亚麻、苎麻针织物都有着良好的吸湿性;苎麻针织物悬垂系数小,比亚麻针织物的悬垂性好;亚麻针织物的拉伸强力大于苎麻针织物;亚麻针织物的抗皱性比较优越;亚麻和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都比较强,且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大于亚麻针织物的刺痒感;苎麻针织物的缩水率大于亚麻针织物的缩水率。在相同原料下,1+1罗纹组织针织物的回潮率、悬垂性、拉伸性能、弹性、缩水率以及刺痒感优于纬平针组织针织物。(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高锡光[3](2011)在《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服装产品的消费中,人们对服用面料的舒适性极为关注。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相互接触及作用时产生触感,这种触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织物的整体性评价。刺痒感是人体与织物接触触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服用面料的舒适性的评价有着巨大影响力。织物的服用舒适性主要有叁种:即触觉舒适性、心理舒适性和热觉舒适性。在这叁种当中,对人体的影响最直接且最为直观要属触觉舒适性。服装在穿着过程中,触觉舒适性也就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服装舒适性的整体评价。通常来说,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决定着织物的触觉舒适性。这种机械的作用是自己的体重和身体动作伴随着衣服的服装压力变形,也可能是面料接触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微观刺痒。触觉舒适性包括的内容较多,如手感、刺痒感等。在研究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研究织物的手感,而对织物刺痒感的研究很少。就羊毛或麻类服装而言,这两类服装在穿着时,人们往往因刺痒或刺扎感而引起生理或和心理的不适,从而放弃对这两种产品的选购和使用。因此,对消费者来说,研究刺痒感可以使其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对制造商来说,可以使其获得更大的利润。苎麻是我国特有的纺织纤维,其产品具有多种优良性能,但由于其自身性能决定了苎麻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存在刺痒感,因而为其内衣化使用设置了障碍。因此,对苎麻纤维刺痒感的产生机理、评价方法以及消除刺痒感方法的一整套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目前对机织物研究较多,但对针织物结构的研究较少,且已有消除苎麻织物刺痒感的方法(如烧毛法、毛羽倒伏法、水洗法、碱处理法、柔软剂法等)所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或者试验安排不够合理、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因此本试验研究探讨纤维素酶对针织物进行整理,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和处理试验数据,使得试验安排更加合理,实验数据更加准确。本文通过对处理前后苎麻针织物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试验因素对苎麻针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为寻求优良的纤维素酶改性方法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1-12-01)
高锡光,孙卫国[4](2011)在《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针织物在贴身穿着过程中产生较强的刺痒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苎麻织物的服用范围。为解决此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织物刺痒感的评价并针对如何改善甚至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出各影响因素的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并结合前臂实验法,利用评分的方式得出了一套最佳的酶处理工艺条件:pH值5、酶用量3%(owf)、浴比1∶20、温度45℃、时间45 min。(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郭双华[5](2010)在《苎麻/蚕丝针织物的纤维素酶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蚕丝针织物既有苎麻织物挺括凉爽的风格,又有丝绸般的光泽和一定的悬垂性,是高档的夏季服装面料。但是因苎麻纤维结晶度高,刚性大,粗糙坚硬,有较强的刺痒感。因此,消除刺痒感、提高手感是改善苎麻/蚕丝针织物服用性能的关键。本论文首先对不同的纤维素酶种进行筛选,以织物减量率和强力损失率为主要指标,优选出酸性液体纤维素酶LS-N30酶和鲁道夫酶,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两种酶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整理后的织物毛羽量减小,织物变得较蓬松,悬垂系数、透气量、白度和毛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合硅油整理,织物刺痒感基本消除,柔软度增加,基本达到服用性能的要求。但是由于硅油本身的结构特点,容易给织物带来黄变,使织物的亲水性降低,透气量下降。本论文还用超声波和等离子体两种新型环保的工艺结合纤维素酶整理织物。超声波作用可以提高酶的活力,有助于织物表面被酶水解的茸毛从织物表面脱落。等离子体整理后纤维表面产生微小的细纹和凹坑,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减小织物的强力损失。XRD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结晶度只有稍微的改变,而且主要是纤维素酶对织物整理后的结果,超声波和等离子体的作用对纤维的结晶度几乎没有影响。从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可知,随着纤维素酶处理效果的加深,纤维中醛基的含量逐渐增多,纤维受损伤程度也愈严重。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使纤维中的醛基数量减少,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减小织物的损伤程度,有效改善织物的强力损失问题。从染色效果上来看,酶柔整理后的织物的染色效果要优于织物原样,织物的上染率提高,K/S值增加。有机硅柔软整理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低折射率树脂薄膜,相应降低了织物的折射率,使织物表观色泽增深。等离子体处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成许多微小凹坑和微细裂纹,增加染料的吸附率。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鲁道夫酶/硅油综合整理后的织物染色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5-01)
罗小芹[6](2009)在《天丝/苎麻混纺纱及其针织物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又称“中国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农作物,苎麻纤维具有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的特点;此外苎麻纤维还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但是苎麻纤维弹性差,制备的织物易折皱,苎麻纤维的结构特点使其在穿着过程中容易产生刺痒感。天丝是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典型的绿色环保纤维的代表之一。天丝纤维有棉的“舒适性”、涤纶的“强度”、毛织物的“豪华美感”和真丝的“独特触感”及“柔软垂坠”。苎麻和天丝都具有诸多的优良性能,将苎麻和天丝混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对于开发新型纱线和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织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将天丝纤维和苎麻纤维按照不同比例进行了混纺(20/80,30/70,40/60,50/50,60/40,70/30,),研究和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天丝/苎麻纱线,测试了混纺纱线的条干CV值,细节,粗节,毛羽,断裂强力和强力CV值等,研究发现随着混纺纱线中苎麻含量的增大,纱线的条干不匀率呈现增大,纱线的粗细节以及毛羽增多,断裂强力减小的趋势,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对所得到的函数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混纺纱线中苎麻含量为92%时,纱线的条干不匀率最大;天丝含量为87%时,纱线毛羽最少;当天丝含量为28%时,纱线中棉结含量最大。此外采用针织工艺制备了天丝/苎麻针织物,对不同混纺比的天丝/苎麻针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织物的毛细管效应、抗起毛起球性、刚柔性、悬垂性和折皱弹性,研究发现当混纺面料中苎麻含量增大时,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刚柔性,悬垂性以及抗折皱性能呈现变差的趋势,而织物的吸湿性能变好。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对所得到的函数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当织物中天丝含量为52%时,织物的悬垂系数最小,悬垂性能最好;天丝含量为19%,织物的芯吸高度最大,吸湿性能最好。以上结论对天丝/苎麻混纺纱及其针织物的设计与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11-01)
敖利民,李向红,马军[7](2008)在《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组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进行了主观评价研究,分析了影响含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刺痒感的因素,并提出了减轻乃至消除该类织物刺痒感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08年09期)
韩世洪,李建强,李光凡[8](2008)在《苎麻长纤维与毛型竹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苎麻长纤维与毛型竹浆纤维的原材料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开发混纺针织物。依据混纺纱的成纱质量及各项指标提出了针织物的编织条件及工艺,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小样设计和开发。并对各竹纤维混纺针织物与纯苎麻织物的机械性能、透气性能、悬垂性能和折皱弹性进行测试与对比,结果表明,竹浆纤维与苎麻纤维的混纺产品性能优良,适合制作高档服饰面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08年03期)
孙惠芬,潘劲[9](2006)在《克服苎麻类平针织物纵行歪斜的纱线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苎麻类平针织物产生歪斜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碱处理试验,寻找能克服苎麻类平针织物纵行歪斜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顾浩[10](2006)在《苎麻棉针织物染整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前处理、染色、柔软和烘干工艺方面分析了影响苎麻棉针织物风格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苎麻棉针织物的煮练以温度110℃,氢氧化钠浓度在4g/L为宜。该产品除进行纤维素酶处理外,还采用特殊变性硅酮油进行柔软整理,经单层平幅预缩松式烘干机或转笼烘干机进行烘干后,使苎麻棉针织物具有手感滑爽、丰满、回弹性佳、黄变性小,及具亲水性和耐洗性的特点。选用德司达公司生产的RGB活性染料可改善织物的透染性、色泽的鲜艳性、均一性。另外,文中以18tex苎麻棉(55/45)双面针织物为例,介绍了大生产的加工过程。指出了染整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要点,测试了产品的牢度和物理性能。(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06年01期)
苎麻针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测试和分析了亚麻和苎麻针织物的吸湿性、悬垂性、拉伸性、折皱回复性、刺痒感、缩水率等服用性能,结果表明亚麻、苎麻针织物都有着良好的吸湿性;苎麻针织物悬垂系数小,比亚麻针织物的悬垂性好;亚麻针织物的拉伸强力大于苎麻针织物;亚麻针织物的抗皱性比较优越;亚麻和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都比较强,且苎麻针织物的刺痒感大于亚麻针织物的刺痒感;苎麻针织物的缩水率大于亚麻针织物的缩水率。在相同原料下,1+1罗纹组织针织物的回潮率、悬垂性、拉伸性能、弹性、缩水率以及刺痒感优于纬平针组织针织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苎麻针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罗小芹,吴佳林.不同混纺比犜犲状犮犲犾/苎麻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2
[2].李小平.亚麻和苎麻针织物服用性能的测试与分析[J].毛纺科技.2012
[3].高锡光.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
[4].高锡光,孙卫国.纤维素酶整理消除苎麻针织物刺痒感的研究[J].毛纺科技.2011
[5].郭双华.苎麻/蚕丝针织物的纤维素酶整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
[6].罗小芹.天丝/苎麻混纺纱及其针织物的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9
[7].敖利民,李向红,马军.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8
[8].韩世洪,李建强,李光凡.苎麻长纤维与毛型竹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开发[J].针织工业.2008
[9].孙惠芬,潘劲.克服苎麻类平针织物纵行歪斜的纱线处理方法[J].上海纺织科技.2006
[10].顾浩.苎麻棉针织物染整工艺探讨[J].针织工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