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

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饱和导水率,排土场,Hood入渗仪,土壤入渗

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1](2019)在《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排土场复垦区的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是一种典型人工松散堆积体,其复垦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对排土场地表径流形成及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也对认识该区域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水分渗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排土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方法较多,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有待提高。作者采用Hood入渗仪测定排土场3种复垦植被类型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阐明室内环刀法和双环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探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最优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含水率为13. 51%~15. 48%,土壤密度依次为刺槐林地>荒草地>榆树林地,土壤有机质为6. 17~8. 05 g/kg。刺槐林地、榆树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依次为0. 77、0. 54和0. 48 mm/min,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表现为Hood入渗仪<双环入渗法<室内环刀法。排土场表层土壤导水性能依次为榆树林地(0. 523)>刺槐林地(0. 501)>荒草地(0. 488)。Hood入渗仪法在排土场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中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雪,宋娅丽,王克勤,赵洋毅,张华渝[2](2019)在《布设等高反坡阶对滇中松华坝水源区坡耕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中昆明市北郊松华坝迤者小流域为研究区,研究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原状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使各土层粉粒含量分别增加了5.76%、16.52%、22.66%、19.64%、12.90%和1.73%.(2)布设等高反坡阶后土壤容重逐渐降低,除表层土壤外,其余各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5.65%、12.12%、5.80%、4.11%和6.67%;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7.34%、14.63%、29.41%、18.64%、29.90%和31.72%.(3)等高反坡阶措施使土壤饱和导水率显着提高,平均饱和导水率约是原状坡耕地的4倍;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毛管孔隙度的关系显着,其中土壤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71,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直接负效应最强;粉粒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98,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直接正效应最强.(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健,殷李高,李欣怡,潘占鹏,颜斐[3](2019)在《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为探求沼液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采用变水头渗透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容重条件下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了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沼液入渗过程中,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沼液配比、沼液电导率、沼液黏度、沼液干物质的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均呈拟合优度很好的负相关指数函数关系,且方程均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沼液pH值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呈负相关的抛物线关系,采用一元二次函数方程能够很好反映土壤饱和导水率随沼液pH值增减的变化特征;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沼液理化性质均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其中沼液干物质的量和沼液黏度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由此可见,土壤饱和导水率会受到沼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在研究分析沼液入渗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因素带来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沼液理化特性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9年04期)

李平,王冬梅,丁聪,任远[4](2019)在《黄土高寒区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密度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土壤饱和导水率Ks和土壤密度ρs对小流域土层深度、坡向、坡位的响应,在黄土高寒区典型小流域选取退耕年限相同的林地采用网格法布设72个样点,按20 cm深度间隔挖取0~60 cm各土层原状土样,利用烘干法和定水头法对ρs和Ks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1)小流域内Ks属于中等变异程度,ρs属于弱变异程度,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显着负相关性; Ks和ρs与土壤孔隙状况和机械组成均有显着相关性。2) Ks在流域内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ρs则随土层加深呈增大趋势,差异性均不显着(P> 0. 05)。3)沿坡面向下Ks呈增大趋势,ρs则逐渐减小。4) Ks在不同坡向表现为北坡>南坡>东坡,ρs总体表现与之相反的规律,不同坡向、不同坡位间差异显着(P <0. 05),即流域内沿坡面向下土壤导水性能增强,北坡、南坡土壤导水性能优于东坡。(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新敏,Ting,Yang,Hang,Li,Laosheng,Wu[5](2019)在《离子界面反应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颗粒/水界面上离子-颗粒相互作用决定着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进而影响着土壤颗粒的凝聚与分散。土壤颗粒间相互作用强烈影响着土壤中水分运动。首先,本研究建立了考虑离子特异性效应的离子-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模型,进一步建立了钠吸附比(SAR)和电解质浓度(EC)与表面电位的理论关系。其次,推导出了混合电解质体系下颗粒间静电排斥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根据表面电位即可实现颗粒间中间电位的计算。第叁,建立了颗粒间净(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张一璇,史常青,杨浩,王占永,赵廷宁[6](2019)在《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南岸典型林分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南岸生态水源保护林土壤饱和导水率(K_(fs))的特征,科学评价水源保护林功能,选取水源保护林典型林分与当地成林和非林地作对比,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根据因子得分排名探究土壤通透性最好的林分。结果表明:(1)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水源保护林中混交林的饱和导水率大于纯林接近于成林,侧柏×山杏混交林的饱和导水率最高;(2)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饱和导水率最主要的因素为饱和含水量、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次重要因子为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对本区域饱和导水率影响不大;(3)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分析,以侧柏×山杏混交林的土壤通透性最好,油松×山杏混交林次之。目前生态水源保护林对土壤通透性的改善优势明显,造林颇具成效。(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穆丽德尔·托伙加,杨未静[7](2019)在《非饱和土壤导水率试验计算与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饱和土壤导水率作为研究对象,用瞬时剖面法计算两种土壤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并与RETC中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瞬时剖面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的K-h与lg K-h模拟曲线和实测值均吻合较好,实测值和不同模型的模拟值均属于高度性相关,且K-θ实测曲线与各模型的模拟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处于各模拟曲线之间。综上所述,瞬时剖面法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似,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直接使用在实际生产运用过程中。(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殷李高[8](2019)在《沼液施用对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液是人类和动物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残渣,是一种营养成分全面、施肥快速有效的优质有机肥,沼液农用不仅可以增产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同时能够减少化肥农用带来污染以及改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沼液入渗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得出了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沼液施用设施番茄以后对根系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以及探讨了沼液施用对设施番茄生长、设施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从沼液对扰动土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试验中可以发现,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沼液配比、沼液电导率、沼液黏度、沼液干物质的量以及沼液pH值均能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将每一个单因素与土壤饱和导水率进行数值拟合,发现沼液配比、沼液电导率、沼液黏度、沼液干物质的量均能表现出不同的较好负指数函数关系,而沼液pH值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很好的抛物线关系,拟合优度均大于0.97。(2)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沼液理化性质中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相对重要的因子,结果表明沼液干物质的量和沼液黏度是沼液入渗过程中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3)在大田原状设施土壤的试验中可以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沼液灌溉处理土壤pH值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1.25%~3.75%,且施用沼液可以降低土壤pH值;施用沼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总孔隙度;不同土层砂粒含量随沼液灌溉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粒和黏粒含量随沼液配比量的增加逐渐增大;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与施用沼液配比大小无关,与沼液灌溉量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土壤容重和黏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试验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4)土壤有机质与沼液配比及沼液灌溉量呈正相关关系,各沼液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有机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的阈值为18.51g/kg;沼液灌溉以后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均有上升趋势,而C0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较CK略有下降。(5)在设施番茄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试验中可以发现施用沼液对设施番茄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沼液灌溉不仅能提升设施番茄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还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增强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的活性,综合以上分析,发现T2为各处理中(1:4、0.8Ep)最适宜设施番茄的生长模式,更有利于番茄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毛娜,黄来明,邵明安[9](2019)在《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饱和导水率剖面分布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饱和导水率(K_s)是影响水、溶质运移过程和水文模型模拟精度的重要参数,了解坡面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K_s的剖面分布与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土壤水文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测定典型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下12个土壤剖面(0~200 cm)的K_s及土壤基本性质,分析了不同坡向间及同一坡向内随植被类型变化土壤K_s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K_s首先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后呈增大趋势。东北坡林地、西坡草地和林地剖面上层(0~20 cm)的平均土壤K_s(K_(s-average))均显着高于剖面下层(20~200 cm)(P<0.05)。同一坡向内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坡向间相同植被类型0~20 cm土层的K_(s-average)没有显着差异(P>0.05);而由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20~200 cm土层的K_(s-average)表现为同一坡向内东北坡草地显着高于林地(P<0.05),不同坡向间东北坡草地和林地分别显着高于西坡草地和林地(P<0.05)。六道沟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K_s与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01),与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砂粒以及有机质含量(西坡草地除外)呈显着正相关(P<0.05)。影响六道沟小流域K_s剖面分布的因素可由土壤持水特性(49.36%)、质地(24.98%)和养分含量(13.92%) 3个主成分贡献。本研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以容重、土壤质地和有机质为输入因子的土壤K_s传递函数(R~2=0.60~0.86,P<0.001),可为典型黄土区坡面尺度土壤K_s的模拟和预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2期)

郑健,殷李高,冯正江,李欣怡,马彪[10](2019)在《沼液施用对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沼液灌溉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沼液配比及灌溉量对番茄根区不同深度土壤的pH值、容重、总孔隙度、颗粒机械组成、含水率和有机质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灌施沼液能一定程度降低土壤pH值,降幅为1.25%~3.75%;施用沼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降低幅度在2.13%~8.97%之间;灌施沼液可以降低土壤砂粒含量,增加土壤粉粒及黏粒含量;随着沼液灌溉配比增大以及沼液灌溉量的增加,不同土层深度的总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含水率与沼液配比无关与沼液灌溉量呈正相关,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抛物线变化;垂直剖面上,沼液灌溉处理土壤剖面的饱和导水率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有机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阈值为18.51 g/kg。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建议沼液合理的配比及灌溉量应控制为T2处理,但是其长期施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4期)

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滇中昆明市北郊松华坝迤者小流域为研究区,研究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不同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较于原状坡耕地,布设等高反坡阶使各土层粉粒含量分别增加了5.76%、16.52%、22.66%、19.64%、12.90%和1.73%.(2)布设等高反坡阶后土壤容重逐渐降低,除表层土壤外,其余各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5.65%、12.12%、5.80%、4.11%和6.67%;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7.34%、14.63%、29.41%、18.64%、29.90%和31.72%.(3)等高反坡阶措施使土壤饱和导水率显着提高,平均饱和导水率约是原状坡耕地的4倍;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粉粒含量、砂粒含量和毛管孔隙度的关系显着,其中土壤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71,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直接负效应最强;粉粒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98,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直接正效应最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排土场复垦区的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2].陈雪,宋娅丽,王克勤,赵洋毅,张华渝.布设等高反坡阶对滇中松华坝水源区坡耕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郑健,殷李高,李欣怡,潘占鹏,颜斐.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中国沼气.2019

[4].李平,王冬梅,丁聪,任远.黄土高寒区小流域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密度的分布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5].刘新敏,Ting,Yang,Hang,Li,Laosheng,Wu.离子界面反应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张一璇,史常青,杨浩,王占永,赵廷宁.永定河流域官厅水库南岸典型林分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J].生态学报.2019

[7].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穆丽德尔·托伙加,杨未静.非饱和土壤导水率试验计算与模拟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殷李高.沼液施用对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9].毛娜,黄来明,邵明安.黄土区坡面尺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饱和导水率剖面分布及影响因素[J].土壤.2019

[10].郑健,殷李高,冯正江,李欣怡,马彪.沼液施用对设施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9

标签:;  ;  ;  ;  

土壤饱和导水率论文-李叶鑫,吕刚,王道涵,李朝辉,宋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