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产能快速扩张——新版“大炼钢”?

不锈钢产能快速扩张——新版“大炼钢”?

一、不锈钢产能急速膨胀——新版“大炼钢铁”?(论文文献综述)

许晨[1](2020)在《邯郸钢铁工业遗产调查及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以邯钢焦化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环境、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压力,邯郸市钢铁产业转型不可回避,部分工厂已经或即将关停、废弃。钢铁行业作为工业产业中高消耗高污染的典型代表,原有功能废除后遗留下面积可观的地块以及成规模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这些工业遗产资源亟待更新再利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邯郸钢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邯郸市钢铁工业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再利用能够为邯郸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的活化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本文首先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钢铁相关工业遗产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归纳适用于钢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多种策略,说明这些再利用策略对邯郸钢铁工业遗产的借鉴意义。基于邯郸城市特性,说明邯郸钢铁产业现状,以新中国成立作为时间节点,梳理邯郸市钢铁产业发展历史脉络;通过分析环境和产能供求,阐明邯郸钢铁工业遗产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邯郸市钢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面临的困境。其次,选取邯郸市知名钢铁企业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焦化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别从邯钢焦化厂的外部环境、工业遗产资源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针对个案总结归纳保护与再利用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刻挖掘厂区在邯郸市钢铁工业发展演变过程形成的本体价值和再利用价值,并对厂区内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价值评估和等级划分。最后,制定邯钢焦化厂钢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目标和原则,从政策和公众参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确定整体厂区的再利用模式。基于选定的景观公园发展策略,对厂区进行初步的规划构思。通过一系列环境修复手段对厂区环境进行全面提升。针对厂区的工业遗产资源从非物质和物质两方面给出保护与再利用策略建议,基于前文对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价值评估确定不同的保护与再利用改造策略并提出改造意向。

张艳聪[2](2014)在《毛泽东与新中国的钢铁事业》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的带领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建国初面临产量低下、品种单一、技术水平低、布局不合理等重重困境的阻挠下,新中国钢铁工业“整装待发”,并先后经历了建国初的恢复建设和“一五”计划的全面起步、“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潮起潮落”以及“文革”时期的跌宕起伏。但无论如何,到“文革”结束时的1976年,新中国钢铁工业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钢铁工业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也为党在新时期领导钢铁工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全篇共分五个章节,分别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经验及教训。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的以鞍钢为核心的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恢复与建设,并争取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和毛泽东对钢铁工业重要性的反复强调下,新中国开展的以钢铁工业为重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及促进钢铁工业发展的相关举措。同时,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钢铁工业开始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走向新发展。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大跃进”时期毛泽东为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将新中国逐步拉上了“以钢为纲”的发展道路。战略受挫后又支持开展了国民经济的第一次调整。同时,毛泽东还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钢铁工业发展路径的探索。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钢铁工业的冲击,并为减少损失而支持开展的经济整顿。第五章为经验教训的总结,分析、探讨了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得失与成败。

郭而郛[3](2013)在《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文中认为工业文明是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的文明历程,人类在近现代取得的历史成就几乎全部来自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通过利用大自然换取的丰富文明成果也无不依赖于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然而,对自然界长期无限度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在工业化的基础上采取了向生态化倾斜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有过漫长曲折的探索经历,在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成为了中国在新世纪初期需要抉择的重要问题。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和港口城市,在滨海新区被确立为国家重点试验区之后,天津的经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全国甚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天津的工业基础雄厚、石油资源突出,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借助资源开发行业,发展重工业和制造业。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必然会增加生态环境影响,这与天津的生态城市发展目标构成了一个矛盾体,在天津这样一个工业城市实施城市工业生态化的尝试,对中国的经济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化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以及产业生态学理论主要观点及方法论的研究,分析了各个理论对于城市工业生态化发展的指导意义,探讨了城市工业生态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产业生态学中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生态效率等方法的研究和借鉴,研究了城市工业生态化的评价工具。文章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英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进行了工业化及工业生态化发展的研究,发现他们虽然在工业生态化转型的发展历程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殊途同归的选择了摒弃了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型传统重工业,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升级转型以减缓工业污染,减少物质、能源的投入,再实现工业生态化的目标。文章通过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现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战略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的评价指标和具体指标的选取,并分析了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实施过程中及评价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的实施途径。在案例分析中,本文选择天津市作为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的案例,在研究天津市工业化进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工业系统的物质流与能流进行数据核算,分析了天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物质输入、输出,能源输入与输出的变化特征,对天津市10年间主要工业污染物及物质流能流指标间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在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还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框架模型,对天津市2000年至2010年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将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和相关的研究,发现天津市的生态效率处于逐年提高的态势,但经济发展仍然依靠大量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而物质输入与输出的指标与主要污染物之间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相关关系,说明天津市工业污染治理在有效性方面仍然局限在末端治理,没有建立工业化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机制;对此,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天津市工业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陈剩勇[4](2013)在《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什么失灵——以1996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宏观调控是中国政府自定义的四大职能之一。产能过剩是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痼疾。政府如何进行调控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却知易行难。1990年代以来,针对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轮宏观调控,行政权力和经济手段并用、政策法规命令兼施。然几番调控,不仅未能化解产能过剩,反倒逆向催化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的扩张和跃进,陷入诸多产业普遍过剩的困境。本文以1996年以来钢铁业的宏观调控过程为个案,通过对政府调控政策、手段及效用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诸多变量,揭示了中国式产能过剩与调控失效的政治经济逻辑,提出了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改进和优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楚序平[5](2009)在《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共分六章。研究紧紧围绕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钢铁产业的有效竞争问题展开。通过与美国、日本、韩国这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钢铁产业强国的对比研究分析,研究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产业组织学“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研究方法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钢铁产业的市场结构合绩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e EnvelopmentAnmysis)分析了44家钢铁企业样本,运用MALM模型对36家钢铁企业规模经济性进行了测试。运用博弈论方法对首钢搬迁案例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中国钢铁产业在产量规模和市场规模急剧快速扩张发展的同时,多数企业没有实现相应的规模经济,钢铁产业没有达到“有效竞争”(克拉克,J.M.Clark,1940)。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环境和参与主体激励不相容。中央政府由于有限信息和有限理性,制度设计与实现规模经济激励不相容,产业规制与钢铁规模经济具有正负双向作用;地方政府在收入激励、政治激励下,与钢铁产业发展速度正相关,与钢铁产业规模经济负相关;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缺乏内在发展激励和动力,实现了工厂规模生产,而更庞大的组织规模部分抵消了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率;非公有制钢铁企业在多方作用的柠檬市场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较高的效率,但是发展的外部性严重,对实现规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负面的作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的个体理性选择和行为,在总体上形成了合成谬误,导致了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规模不经济。不改善制度环境和规制政策,钢铁产业实现整体上的规模经济不可能;不改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钢铁产业实现整体上的规模经济不可能:不进行国有钢铁企业产权、治理、管理改革,钢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不可能;不改善非公有制钢铁企业的产权、治理、行为改革,钢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不可能。改革的政策选择方向是,按照激励相容原则,配套推进政府规制、财税体制、企业改革,才能推动、改善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本文六章的具体内容是: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我国钢铁工业规模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钢铁工业规模经济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文献综述,包括国外有关产业经济学研究和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国内学术界对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研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核心观点、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了规模经济问题的理论观点。综述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观点,介绍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有关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观点。对钢铁工业最优规模进行了理论度量,初步提出了钢铁产业最优规模的指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最优规模问题,对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第三章,发达国家钢铁工业规模经济的经验研究。分别研究了美国、日本和韩国钢铁TAk规模经济特征、钢铁工业的市场结构、钢铁工业的制度环境,对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评估,提出了钢铁产业最佳规模的市场基准、行为基准和绩效基准。第四章,对我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历史发展与规模特征,对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了新的评估。第五章,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的绩效。运用DEA模型选择44家钢铁企业2004-2007年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运用MALM模型,并选择有代表性的36家钢铁企业进行了MALM模型测试分析,检验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有效性,进而检验不同钢铁企业的规模有效性问题,得出了新的结论。对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规模经济不显着问题,选择劳动生产率、用工、薪酬、福利等系列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验证,得出了规模不经济的原因。第六章,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了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对钢铁产业的规制政策,验证了规制政策的有效性;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分析了地方政府在钢铁产业投资的激励诱因,验证了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实证分析了国有钢铁企业的行为特征,并选择首钢搬迁案例,进行了博弈分析,论证了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制度原因。并在博弈中通过给出制度变量,提出了帕累托改进路径。结束语。总结概述全文的基本结论。本文力求使每一个结论有所创新,主要是:对中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进行了新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的特殊现象——单体大规模企业的数量和产量比例持续上升与整体产业集中度持续下降并存;提出“产业集中度弹性系数”的指标并进行了计算分析,较好地说明了集中度下降的原因,解释了中国钢铁产业的特殊现象,改进了原有市场集中度指标,对于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理性、客观、全面认识钢铁产业集中度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钢材产品集中度”的概念,对中国钢材产品集中度进行了计算,发现存在“高端产品集中度高却消耗量小、低端产品集中度低却消耗量大”的特点;对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市场绩效进行了新的研究评估,对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05年和2007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效率测算分析。发现、总结、归纳出中国大部分钢铁企业是规模有效或接近于规模有效、大型和特大型钢铁企业在与中小钢铁企业比较中没有显示出显着的效率优势、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非常大等8项结论;运用MALM模型对有代表性的36家钢铁企业进行了MALM模型测试分析,得出影响M指标的主要因素是管理因素,钢铁企业管理水平低,是影响我国钢铁产业总体竞争力的关键;进而对国有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规模经济不显着问题进行分析,选择劳动生产率、用工、薪酬、福利等系列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验证,得出了国有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问题;对影响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首钢搬迁典型案例进行了博弈分析,证明: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的不经济,是局中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钢铁企业博弈的均衡结果,局中人的个体理性选择,产生了集体谬误,导致了整个钢铁产业的规模不经济;在博弈分析中加入制度变量,分析了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帕累托改善路径。

孙厚清[6](2008)在《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行业稳步良好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的产品结构更有利于保持钢铁行业的持续发展。2006年,我国由原来的钢材净进口国首次转变为净出口国。然而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不够优化,存在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状况。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工深度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了国内资源的浪费,我国大量出口钢铁有点得不偿失。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状况(包括国内、国际呈现的状况)、产品结构(包括进出口产品情况和优化措施)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措施和策略建议。进而引导我国钢铁行业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促使科技创新与产品生产有机结合,提高高端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好字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走出一条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产品结构优化、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能够为我国钢铁经营企业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正确制定产品结构优化措施和企业产品竞争策略,提供更直观的决策依据。也为我国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矛盾和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本文对未来几年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常家华[7](2005)在《永兴钢铁公司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的经济环境和20世纪90年代下的环境相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战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做出判断与选择,及时调整和寻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又满足社会需要的发展战略。本文以河南安阳永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经营环境的变化为背景,从战略高度研究永兴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在永兴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永兴公司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提出一套低成本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以公司的实践对方案进行了验证。其中对低成本战略的选择确认使用波特竞争五力量的分析工具,对于企业成本的分析运用企业价值链分析方法,财务分析的各种工具。 本论文主要内容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背景、意义与研究目的:国内外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介绍和归纳了企业战略理论与低成本战略理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重点介纠了永兴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公司内部经营状况,文章结合价值链分析工具和波特的竞争模型,对公司外部和内部关键战略要素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永兴钢铁公司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内部的管理经营机制。第五部分是永兴企业低成本经营战略方案的选择和制定,通过价值链分析及外部关键战略要素分析得出,成本领先战略是永兴公司的最优选择;通过内部资源、环境、管理、机制的分析及内部要素的评价,相比较经营规模较小的区域内的竞争对手而言,成本领先同样是永兴公司的最优选择。第六部分是低成本经营战略方案的实施,结合永兴公司的实践和民营公司特色,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低成本战略实施措施。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全篇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分析了文章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永兴钢铁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而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战略计划及战略管理等是研究永兴低成本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

李变花[8](2005)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范畴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增长数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了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率、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资源与环境。其次,在介绍前人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思想之后,着重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际状况,并将其概括为:改革开放前,经济增长大起大落,综合要素贡献率很低,产业结构畸形,技术进步前大后小,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改革开放后,经济运行趋于平稳,综合要素贡献率明显提高,产业结构逐渐协调,技术进步贡献不断增大,资源环境代价开始减少。最后,阐明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意义,提出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途径,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构建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

钟国栋[9](2002)在《新版“大炼钢铁”不锈钢产能急速膨胀》文中研究表明不锈钢产能正在急速膨胀 12月17日,台湾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商烨联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独资企业———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奠基典礼,该项目总投资8亿美元,计划在6~8年时间内分两期建成年产80万吨的不锈钢厂,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人民币10

二、不锈钢产能急速膨胀——新版“大炼钢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锈钢产能急速膨胀——新版“大炼钢铁”?(论文提纲范文)

(1)邯郸钢铁工业遗产调查及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以邯钢焦化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理论
        1.3.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1.3.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1.3.3 相关理论概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工业遗产典型案例分析
    2.1 国外工业遗产典型案例分析
        2.1.1 英国铁桥峡谷博物馆
        2.1.2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2.2 国内工业遗产典型案例分析
        2.2.1 首都钢铁工业遗址公园
        2.2.2 河北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2.3 工业遗产案例再利用策略总结
        2.3.1 主题展览策略
        2.3.2 景观公园策略
        2.3.3 购物商业策略
        2.3.4 工业遗产旅游策略
        2.3.5 文化创意策略
    2.4 国内外案例的借鉴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邯郸市钢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基础研究
    3.1 邯郸简介
        3.1.1 地理条件
        3.1.2 “三线城市”的工业底色
    3.2 邯郸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3.2.1 新中国成立前(——1949)
        3.2.2 新中国成立后(1949 至今)
    3.3 邯郸钢铁产业现状
    3.4 邯郸钢铁工业遗产形成的原因
        3.4.1 环境保护的压力
        3.4.2 化解产能的压力
    3.5 邯郸钢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面临的困境
        3.5.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3.5.2 监管部门管理缺失
        3.5.3 保护资金问题
        3.5.4 公众对工业遗产保护参与度低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邯钢焦化厂工业遗产现状及价值分析
    4.1 邯钢焦化厂外部环境分析
        4.1.1 区位交通
        4.1.2 自然环境
        4.1.3 周边功能
    4.2 邯钢焦化厂工业遗产资源构成
        4.2.1 邯钢焦化厂非物质资源
        4.2.2 邯钢焦化厂物质资源
    4.3 邯钢焦化厂工业遗产价值构成及评估
        4.3.1 本体价值
        4.3.2 再利用价值
        4.3.3 价值评估
    4.4 保护与再利用面临的问题
        4.4.1 区域经济发展受阻
        4.4.2 建筑、景观环境不协调
        4.4.3 区域活力不足
        4.4.4 生态污染严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邯钢焦化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5.1 保护与再利用目标及原则
        5.1.1 保护与再利用目标
        5.1.2 保护与再利用原则
    5.2 厂区整体开发方式确定
        5.2.1 政策解读
        5.2.2 公众参与
    5.3 邯钢焦化厂初步规划构思
        5.3.1 功能分区
        5.3.2 交通系统
        5.3.3 景观空间
    5.4 整体厂区环境修复
        5.4.1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5.4.2 景观再造
        5.4.3 植被配置
    5.5 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5.5.1 非物质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5.5.2 物质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的钢铁工业遗产
附录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中的钢铁工业遗产
附录3 邯钢焦化厂功能分区示意图
附录4 关于邯钢焦化厂厂区现状问卷调查表
附录5 邯钢采访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2)毛泽东与新中国的钢铁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支持鞍钢“打头阵”
    2.1 毛泽东对钢铁工业的重视
    2.2 钢铁工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2.3 支持鞍钢“打头阵”
        2.3.1 号召迅速恢复建设鞍钢
        2.3.2 支持鞍钢“三大工程”建设
        2.3.3 鼓励培养钢铁人才
        2.3.4 争取了苏联的援助
    2.4 其他钢铁企业的发展
第3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三大、五中、十八小”
    3.1 钢铁工业成为一五计划重点
    3.2 钢铁工业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
    3.3 号召大规模学习苏联先进技术和经验
    3.4 钢铁工业发展新道路的开端
第4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4.1 毛泽东试图以钢铁为突破口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4.1.1 以钢铁为主要赶超目标的确立
        4.1.2 各方“捷报”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对钢铁生产的信心
    4.2 发动大炼钢铁运动
        4.2.1 将完成钢铁指标作为硬性“政治任务”
        4.2.2 小高炉、小土炉的大量涌现
        4.2.3 深入厂矿,鼓励生产
    4.3 对钢铁发展形势的深入认识和曲折调整
        4.3.1 给高指标“降温”
        4.3.2 逐步深入的调整
    4.4 鞍钢宪法的创立及推行
    4.5 “三线“建设——推动钢铁工业的发展深入西部腹地
第5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钢铁工业的跌宕起伏
    5.1 动乱对钢铁工业的冲击
    5.2 动乱与调整的“交织”
    5.3 动乱中的可贵成就
第6章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经验及教训
    6.1 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和致力发展钢铁工业
    6.2 立足国情,科学制定钢铁工业发展战略
    6.3 把握平衡,注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6.4 稳定时局,避免政治动乱对生产建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3)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1.2.2 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
        1.2.3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研究进展
        1.2.4 城市工业生态化研究进展
    第三节 论文技术路线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业生态化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1.2 可持续发展与工业化
    第二节 工业化理论
        2.2.1 工业化理论的发展脉络
        2.2.2 工业化进程及其实质
        2.2.3 反思工业化
    第三节 生态文明理论
        2.3.1 生态文明的内涵
        2.3.2 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
        2.3.3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
        2.3.4 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
    第四节 产业生态学理论
        2.4.1 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发展
        2.4.2 产业代谢
        2.4.3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
        2.4.4 产业生态学与工业生态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方法探讨
    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方法
        3.1.1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框架
        3.1.2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系统边界确定
        3.1.3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数据来源与处理
        3.1.4 经济系统物质流主要分析指标
        3.1.5 物质隐藏流
    第二节 能流分析方法
        3.2.1 经济系统能流分析基本框架
        3.2.2 能流分析系统边界的确定
        3.2.3 能流分析主要分析指标
    第三节 生态效率与资源生产力评价
        3.3.1 生态效率评价
        3.3.2 资源生产力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达国家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英国工业生态化
        4.1.1 英国工业化与工业污染
        4.1.2 英国工业生态化
    第二节 德国工业生态化
        4.2.1 德国重工业发展历程
        4.2.2 德国重工业转型
        4.2.3 德国工业生态化
    第三节 日本工业生态化
        4.3.1 日本工业化与工业污染
        4.3.2 日本工业生态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的历程
        5.1.1 建国前的工业化发展
        5.1.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
        5.1.3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提速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现状
        5.2.1 重工业化的基本判断
        5.2.2 中国现阶段工业化水平的评价
        5.2.3 中国现阶段工业化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
        5.3.1 环境形势
        5.3.2 资源能源形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研究
    第一节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主要指标
        6.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6.1.2 能源与资源类指标
        6.1.3 生态环境类指标
    第二节 中国工业生态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分析
        6.2.1 重工业发展的生态化转型
        6.2.2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的核心问题
    第三节 中国城市工业生态化模式
        6.3.1 工业结构与布局的生态化调整
        6.3.2 生态工业园的突出作用
        6.3.3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6.3.4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研究——天津市工业生态化评价
    第一节 天津市工业化进程
        7.1.1 市情概况
        7.1.2 天津市工业化历程及现状
        7.1.3 天津工业化在全国的地位
    第二节 天津工业污染与能源消耗
        7.2.1 天津的工业污染表征分析
        7.2.2 天津市能源生产和消费分析
    第三节 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流分析
        7.3.1 系统范围界定及数据处理
        7.3.2 天津市工业系统直接物质输入
        7.3.3 输入物质的隐藏流
        7.3.4 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输入总量
        7.3.5 天津工业系统直接物质输出量
    第四节 天津市工业系统能流分析
        7.4.1 系统范围确定及数据处理
        7.4.2 天津市直接能源输入量
        7.4.3 天津市工业系统能源消费
    第五节 基于物质流与能流的天津工业生态化分析
        7.5.1 工业物质输入与工业污染排放问题
        7.5.2 能源输入与工业污染排放问题
        7.5.3 天津市工业系统生态效率评价
    第六节 天津市工业生态化实施措施建议
        7.6.1 深化总量控制
        7.6.2 结构减排为切入点
        7.6.3 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7.6.4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7.6.5 生态化技术驱动的引导模式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8.1.1 研究结论
        8.1.2 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什么失灵——以1996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钢铁业的宏观调控过程、调控方式与政策表现 (1996—2011)
    1. 第一阶段 (1996年—2002年)
    2. 第二阶段 (2003年—2008年)
    3. 第三阶段 (2008年至今)
二、几个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变量
    1. 为何调控:对工业化进程和钢铁业市场需求前景的集体误判
    2. 如何调控:市场导向, 还是行政管控
    3. 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 还是各持一端
    4. 调控手段:市场、法律抑或行政权力
三、宏观调控, 如何调控
    1. 推进科学决策, 提升宏观调控的能力
    2. 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 取消行政审批制度
    3. 推进市场化改革, 完善市场制度
四、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根除产能过剩的体制性痼疾
五、结语

(5)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2 研究钢铁工业规模经济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中国钢铁工业规模经济研究综述
        1.2.2 国内产业经济学有关规模经济的理论研究
        1.2.3 国内对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研究
        1.2.4 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主要观点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规模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规模经济的经济学观点
        2.1.1 古典经济学观点
        2.1.2 新古典经济学观点
        2.1.3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
        2.1.4 其它观点
    第二节 钢铁产业最优规模的度量
        2.2.1 规模经济的内涵及分类
        2.2.2 钢铁产业最优规模的度量
第三章 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第一节 美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3.1.1 美国钢铁产业的市场结构
        3.1.2 美国钢铁企业绩效分析
        3.1.3 美国政府的钢铁产业政策规制
    第二节 日本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3.2.1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概况
        3.2.2 日本钢铁产业的演进和市场结构
        3.2.3 日本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绩效分析
        3.2.4 日本政府的钢铁产业政策规制
    第三节 韩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分析
        3.3.1 韩国钢铁产业发展概况
        3.3.2 韩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特征
        3.3.3 韩国钢铁产业市场绩效评价
        3.3.4 韩国政府的钢铁产业政策规制
    第四节 美国、日本、韩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基准
        3.4.1 美国、日本、韩国钢铁产业的有效竞争
        3.4.2 美国、日本、韩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基准
第四章 我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钢铁产业市场结构实证分析
        4.2.1 市场集中度分析理论
        4.2.2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和H指数分析
    第三节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弹性系数研究
        4.3.1 概念界定
        4.3.2 数据选取和计算
        4.3.3 结果分析
    第四节 中国钢材产品集中度研究
        4.4.1 钢材产品集中度的计算
        4.4.2 钢材产品集中度的变化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第一节 对我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DEA指标分析
        5.1.1 DEA用于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分析的可行性
        5.1.2 DEA模型介绍
        5.1.3 基于DEA对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分析步骤
        5.1.4 中国44家钢铁企业2005年DEA指标分析
        5.1.5 中国46家钢铁企业2007年DEA指标分析
    第二节 MALM指标分析
        5.2.1 MALM模型介绍
        5.2.2 运用MALM模型对36家样本企业测试结果分析
    第三节 对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规模经济指标的分析
        5.3.1 对DEA分析和MALM指数分析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5.3.2 对典型国有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X-非效率"的分析
第六章 影响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的诱因分析
    第一节 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在钢铁产业规模经济作用的实证分析
        6.1.1 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钢铁产业规制
        6.1.2 对中央政府主管部门1995-2005年钢铁企业调控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地方政府在钢铁产业规模经济作用的实证分析
        6.2.1 地方政府参与钢铁产业的诱因
        6.2.2 地方政府1995-2005年在钢铁产业投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国有钢铁企业行为实证分析
        6.3.1 国有钢铁企业策略行为
    第四节 首钢搬迁的博弈分析
        6.4.1 首钢搬迁背景介绍
        6.4.2 博弈分析
        6.4.3 博弈的理想合作结果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思路
    1.3 论文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论文的创新
        1.4.2 不足
2 快速发展的我国钢铁行业
    2.1 我国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1 钢铁行业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
        2.1.2 钢铁行业要满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1.3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是能够解决一项很重要的民生问题
    2.2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
        2.2.1 建国初期,我国开展大炼钢铁运动
        2.2.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行业成就显着
        2.2.3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
    2.3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2.3.1 从数量上看,我国已成为钢铁大国
        2.3.2 我国钢铁产品品种增加,关键产品自给率提高
        2.3.3 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2.3.4 我国钢铁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2.3.5 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3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战略分析
    3.1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现状
        3.1.1 我国钢铁行业优化产品结构取得阶段性成果
        3.1.2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进出口情况
    3.2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价值取向
        3.3.1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应体现经济价值
        3.3.2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应体现社会价值
        3.3.3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应体现人性价值
    3.4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措施
        3.4.1 转变发展观念,切实提高我国钢材的品种质量
        3.4.2 努力增产高附加值钢材,同时抓好环保和节能
        3.4.3 积极实施钢铁行业产品特色精品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3.4.4 持续灌输钢铁行业产品创新发展理念
        3.4.5 加快解决钢铁行业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淘汰落后问题
4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轨迹
        4.1.1 世界钢铁行业布局经历了地域结构变化
        4.1.2 世界钢铁行业布局经历了空间结构变化
        4.1.3 世界钢铁行业生产向经济活力旺盛地区转移
        4.1.4 世界钢铁行业出现向高科技联合型方向发展
    4.2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4.2.1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4.2.2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形成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4.2.3 我国钢铁行业钢材品种和产品国际竞争力还有提升空间
    4.3 我国钢铁行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对策
        4.3.1 加快步伐,提高我国钢铁行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4.3.2 加大力度,提高钢铁行业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
        4.3.3 加快实施钢铁行业产品品牌战略
        4.3.4 大力发展钢铁行业钢材深加工
        4.3.5 加强协调,提高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对外贸易营销能力
5 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政策建议
    5.1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策略
        5.1.1 我国钢铁行业要突出创新、科学发展
        5.1.2 我国钢铁行业要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
        5.1.3 我国钢铁行业要紧跟市场满足用户需求
        5.1.4 我国钢铁行业要学习借鉴,发挥后发优势
    5.2 优化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政策建议
        5.2.1 加大钢铁行业政策支持力度,提供产业发展环境
        5.2.2 规划引导我国钢铁行业重新配置要素资源
        5.2.3 建立和完善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信息交流平台
        5.2.4 制定并执行钢铁行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6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7)永兴钢铁公司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2 企业战略理论与低成本战略理论
    2.1 低成本竞争战略理论
        2.1.1 企业竞争战略
        2.1.2 低成本竞争战略选择
    2.2 低成本控制理论内涵
        2.2.1 企业成本内容概述
        2.2.2 低成本控制重要性
        2.2.3 低成本控制方法
3 永兴外部环境分析
    3.1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的导向
        3.1.1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概述
        3.1.2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府行为对钢铁行业的导向
    3.2 社会环境分析
        3.2.1 消费结构升级
        3.2.2 城市化进程加速
        3.2.3 国际产业转移
    3.3 支持性行业与相关行业分析
        3.3.1 煤炭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3.3.2 铁矿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3.3.3 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3.3.4 建筑业及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3.4 钢铁行业分析
        3.4.1 钢铁行业现状
        3.4.2 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3.4.3 钢铁行业竞争分析
    3.5 市场需求分析
    3.6 外部关键战略要素分析
    3.7 永兴钢铁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和挑战
4 永兴内部环境分析
    4.1 生产技术及产品分析
        4.1.1 产品及生产技术概述
        4.1.2 产品及生产技术分析
    4.2 公司人力资源及组织结构分析
    4.3 企业文化分析
    4.5 经营情况及管理机制分析
    4.6 内部要素分析
    4.7 内部要素评价
5 低成本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5.1 永兴钢铁公司的发展战略
        5.1.1 永兴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5.1.2 永兴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原则
    5.2 永兴钢铁公司低成本经营战略
        5.2.1 选择依据
        5.2.2 低成本经营战略
        5.2.3 战略框架下永兴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品定位
6 战略实施措施
    6.1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降低成本费用
    6.2 重视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6.3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人员积极性
    6.4 转变观念、树立营销第一思想
    6.5 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6.6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6.7 降低物流成本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企业战略要素调查说明

(8)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分析
    1.1 经济增长及其数量和质量
        1.1.1 经济增长
        1.1.2 经济增长数量
        1.1.3 经济增长质量
    1.2 经济增长质量与其相关范畴
        1.2.1 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增长速度
        1.2.2 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效率
        1.2.3 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效益
        1.2.4 经济增长质量、速度、效益之间的关系
    1.3 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3.1 生产率
        1.3.2 产业结构
        1.3.3 技术进步
        1.3.4 资源与环境
第2章 经济增长质量的前人思想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1.1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1.2 列宁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1.3 毛泽东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1.4 邓小平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2.1 斯密: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2.2.2 哈罗德等: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
        2.2.3 索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2.2.4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因素
        2.2.5 丹尼森: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
        2.2.6 卢卡斯:专业化人力资本推动技术进步
    2.3 前苏东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3.1 卡马耶夫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3.2 卡莱斯基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3.3 科尔奈的经济增长质量思想
    2.4 我国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2.4.1 刘国光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2.4.2 王积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2.4.3 郭克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第3章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际状况
    3.1 经济运行状况
        3.1.1 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方法
        3.1.2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运行状况
        3.1.3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运行状况
    3.2 要素贡献状况
        3.2.1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
        3.2.2 改革开放前的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
        3.2.3 改革开放后的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
        3.2.4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
    3.3 产业结构状况
        3.3.1 改革开放前的产业结构变动及其作用
        3.3.2 改革开放后的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作用
        3.3.3 20 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
    3.4 技术进步状况
        3.4.1 改革开放前的技术进步及其作用
        3.4.2 改革开放后的技术进步及其作用
        3.4.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
    3.5 资源环境状况
        3.5.1 近20 多年来资源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3.5.2 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资源环境巨大压力
第4章 中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思考
    4.1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历史必然性
        4.1.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应有之义
        4.1.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4.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4.1.4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4.2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途径
        4.2.1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4.2.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4.2.3 积极推动技术进步
        4.2.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3 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
        4.3.1 重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4.3.2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附件1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附件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不锈钢产能急速膨胀——新版“大炼钢铁”?(论文参考文献)

  • [1]邯郸钢铁工业遗产调查及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以邯钢焦化厂为例[D]. 许晨.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2]毛泽东与新中国的钢铁事业[D]. 张艳聪. 湘潭大学, 2014(03)
  • [3]城市工业生态化评价研究应用[D]. 郭而郛. 南开大学, 2013(07)
  • [4]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什么失灵——以1996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为例[J]. 陈剩勇. 学术界, 2013(04)
  • [5]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D]. 楚序平. 南开大学, 2009(07)
  • [6]我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 孙厚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9)
  • [7]永兴钢铁公司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D]. 常家华.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8]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 李变花. 吉林大学, 2005(06)
  • [9]新版“大炼钢铁”不锈钢产能急速膨胀[N]. 钟国栋. 中国经营报, 2002

标签:;  ;  ;  ;  ;  

不锈钢产能快速扩张——新版“大炼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