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组转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慧协同网络,族群标识,分组转发
分组转发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崔剑波[1](2015)在《基于族群标识的分组转发机制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针对未来网络高速、高效等需求,并有效解决现有网络体系在资源利用率、网络安全及对移动性支持等方面暴露出的弊端,北京交通大学下一代互联网互联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提出了智慧协同网络体系结构。本文依托国家973项目“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设计并实现了智慧协同网络下基于路由族群标识的数据包查询转发方案,对智慧协同网络原型系统的研制,乃至对验证智慧协同网络体系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互联网的现状,从资源利用率与能耗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互联网原始设计思想存在的不足,并简要介绍了智慧协同网络“叁层”“两域”的体系架构模型。其次,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比较前沿的两种新型分组转发机制(MPLS和OpenFlow)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同时详细介绍了智慧协同网络的路由机制、服务注册机制、服务获取机制与分组转发机制等。再次,本文根据智慧协同网络中各个自治系统的不同组网策略,设计并实现了数据包在域内的两种路由转发方案,即基于传统路由机制的转发方案与基于路由族群标识的转发方案。在基于传统路由机制的转发方案中,主要完成了入口路由器、出口路由器与资源管理器转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在基于族群标识的转发方案中,主要完成了路由组件的存储与转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功能验证与性能分析。测试结果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基于路由族群标识的转发方案性能优于基于传统路由机制进行的转发方案。最后,本文基于族群标识设计并实现了智慧协同网络的控制与转发分离机制,主要包括控制协议的设计,资源管理器、路由器与控制器中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功能验证与性能分析。测试结果符合方案设计要求,并表明智慧协同网络控制转发分离方案性能优于现有互联网的SDN设计方案OpenFlow。(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3-01)
李丹[2](2009)在《PBT/PLSB的分组转发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网作为一种成熟的接入网技术,其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等特性为业界所青睐。近几年,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从局域网延伸至城域网和广域网领域。然而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并不具备作为电信级网络的条件,需要进行改进和革新。2005年,城域以太网论坛(MEF)提出了电信级以太网(CE)的概念,明确了以太网技术在运营网络中的应用价值。现有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可分为几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例如在现有传送网SDH/SONET上引入GFP/LAPS来实现电信级以太网传送;或采用MPLS封装,利用MPLS二层机制实现;还可以直接在以太网上进行扩展,增加电信运营功能。本文研究的PBT技术,就是直接扩展以太网技术的一种。PBT技术,即PBB-TE技术,最早由加拿大Nortel公司提出。作为一种新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PBT在ITU-T SG15中只有一个临时编号GPBT。在IEEE中,PBT被认为是802.1ah和802.1Qay的结合体,从技术特性上说,PBT是PBB的一个子集。PBT技术解决了PBB的流量工程问题,消除了导致MAC泛洪和限制网络规模的广播功能,消除了业务扩展性限制,实现了带宽预留和50ms保护切换,具有业务灵活性,安全性较好,基本具备电信级管理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PBT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CE的概念,并在简单分析PBB技术的基础上,阐明了PBT产生的原因,然后分析了现有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创新点;第二章重点说明了PBT技术的分组转发原理和面向连接特性;第叁章讨论了PBT技术对电信级以太网要求的实现,包括标准化的业务、可扩展性、可靠性、服务质量和电信级网络管理五个方面;第四章主要研究PLSB技术即SPBB技术,用以解决点到多点转发的问题,并探讨了PLSB的环路保护问题;第五章按照中国移动城域网PBT/PBB-TE技术测试规范,对PBT技术进行了测试;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09-12-01)
分组转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太网作为一种成熟的接入网技术,其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等特性为业界所青睐。近几年,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从局域网延伸至城域网和广域网领域。然而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并不具备作为电信级网络的条件,需要进行改进和革新。2005年,城域以太网论坛(MEF)提出了电信级以太网(CE)的概念,明确了以太网技术在运营网络中的应用价值。现有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可分为几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例如在现有传送网SDH/SONET上引入GFP/LAPS来实现电信级以太网传送;或采用MPLS封装,利用MPLS二层机制实现;还可以直接在以太网上进行扩展,增加电信运营功能。本文研究的PBT技术,就是直接扩展以太网技术的一种。PBT技术,即PBB-TE技术,最早由加拿大Nortel公司提出。作为一种新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PBT在ITU-T SG15中只有一个临时编号GPBT。在IEEE中,PBT被认为是802.1ah和802.1Qay的结合体,从技术特性上说,PBT是PBB的一个子集。PBT技术解决了PBB的流量工程问题,消除了导致MAC泛洪和限制网络规模的广播功能,消除了业务扩展性限制,实现了带宽预留和50ms保护切换,具有业务灵活性,安全性较好,基本具备电信级管理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PBT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CE的概念,并在简单分析PBB技术的基础上,阐明了PBT产生的原因,然后分析了现有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创新点;第二章重点说明了PBT技术的分组转发原理和面向连接特性;第叁章讨论了PBT技术对电信级以太网要求的实现,包括标准化的业务、可扩展性、可靠性、服务质量和电信级网络管理五个方面;第四章主要研究PLSB技术即SPBB技术,用以解决点到多点转发的问题,并探讨了PLSB的环路保护问题;第五章按照中国移动城域网PBT/PBB-TE技术测试规范,对PBT技术进行了测试;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组转发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崔剑波.基于族群标识的分组转发机制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李丹.PBT/PLSB的分组转发机制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