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帝国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帝国体制,独立陵园制,社会治理体系,汉文明
帝国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段清波,刘俊艳[1](2019)在《帝国体制下独立陵园制的发展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墓葬是人们生死观和丧葬观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复杂化,受丧葬观念变化的影响,墓葬形式和规模也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应对变化。出现于战国后期的独立陵园制,是伴随着中国古代从王国向帝国社会治理体系转变而出现、发展和完善的。西汉后期至新莽时期,汉文明的确立使得此后两千年独立陵园制在古代中国成为常态。(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19年10期)
罗新[2](2016)在《中华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学断代史出身,现行中国断代史体系把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所谓中国古代史)分成两段,唐末以后是一段,先秦到唐末是一段,我所学的魏晋南北朝史,属于前半段。这两段差别比较大,通史课也一般是两个老师分开讲。因此做古代史前半段的不仅有异于近代史(更不用说有异于各位这样做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的),而且有异于研究唐以后中国史的。(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聂家昕[3](2015)在《民间宗教与古代帝国体制公共性关系的类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帝制时期社会的民间宗教与整个帝国体系的关系,基本上在被帝国征用与遭到帝国的镇压两极之间摆动。对此,一种较为成型的解释模式是,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做严格划分,强调民间信仰是与基层社会同化或交织在一起,而民间宗教是自成体系的教团宗教,并以此认为民间信仰与帝国体制更具亲和性,而教团型的民间宗教更具反叛性。但这一解释模型很难对处于"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化"或"民间信仰民间宗教化"的过度形态做出定性说明。在对民间宗教做"无正规统一神学理论教义的民间宗教"与"有正规统一末世论神学理论教义的民间宗教"类型的划分基础上,勾画这二者在实践主体、宗教教义理论特征方面的不同,并认为它们可以解释民间宗教与帝国体制公共性相容或相斥差异现象。(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梁红光[4](2009)在《约翰·迪金森的帝国体制构想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帝国体制出现危机期间,约翰·迪金森阐释了他对帝国体制的构想,主张英国议会和英王共同行使帝国权力,殖民地在帝国中具有自己的管辖权限,其议会与英国议会分享主权权力。迪金森的这一构想是当时殖民地流行的一种主要观点,成为殖民地反对英国议会的重要思想武器,也对日后美国早期国家构建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高校版)》期刊2009年08期)
郑立跃[5](2008)在《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政治盟约,在春秋时代进入其典型形态,到战国以降,产生了巨大的转变,随即又在汉帝国的产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政治盟约在帝国体制下被改造,而在帝国崩溃时期,表现出更新的面貌。在春秋时代,政治盟约承担着维系诸侯国家共同体的功能。通过政治盟约,若干政治原理从诸侯国家的具体关系中被提炼出来,成为了盟主体制的基本原则。从春秋诸侯国家之间的自由盟誓到盟主体系确立的过程,也是政治盟约所反映的原理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并且形成一个稳固体系的过程。在战国时期,春秋类型的诸侯国家关系不复存在,而政治盟约在此时重新又有了具体化和私人化的关系。所谓具体化,与盟主体系下的政治原理由具体而趋于抽象的过程相对;所谓私人化,则是指政治盟约的信用承载者已渐渐变为封君个人甚至游士。在国与国之间的盟约信誉下降时,此类私人交际之中重信义、盟约的因素得到激发。在反秦战争中,基于任侠和盟约精神的双重基础,大量的地域集团得以产生、联合,并对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汉帝国建立后,以“白马之盟”将延续自反秦与楚汉战争的具体君臣关系转化为基于抽象原则的新君臣关系。在汉——诸侯王国、汉——周边政权的问题上,政治盟约也被广泛利用。新莽末和东汉末的动乱中,政治盟约再次显着地出现,然而其主张的原则,已经深深地带有帝国体制的影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1)
帝国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是学断代史出身,现行中国断代史体系把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所谓中国古代史)分成两段,唐末以后是一段,先秦到唐末是一段,我所学的魏晋南北朝史,属于前半段。这两段差别比较大,通史课也一般是两个老师分开讲。因此做古代史前半段的不仅有异于近代史(更不用说有异于各位这样做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的),而且有异于研究唐以后中国史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帝国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段清波,刘俊艳.帝国体制下独立陵园制的发展演变[J].考古.2019
[2].罗新.中华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聂家昕.民间宗教与古代帝国体制公共性关系的类型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梁红光.约翰·迪金森的帝国体制构想及其意义[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
[5].郑立跃.中国古代政治盟约从盟主体制下到帝国体制下的变迁[D].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