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电一体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虚拟样机设计,模型建构
机电一体化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曹新民,唐焱[1](2019)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体系设计及其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机电一体化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虚拟样机设计和建模,旨在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张帆[2](2019)在《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过程和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以及模型对于设计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过程和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9年01期)
何伟[3](2018)在《慧鱼模型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的实践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来完成。通过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竞赛等实践环节中,采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来搭建机电系统模型,验证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教学取得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8期)
冯伟强[4](2017)在《现代医用诊断X线机的机电一体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人们将现代医用诊断X线机(下简称X线机)归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却未能给出具体的令人信服的理由。注意到X线机是一个物理系统,我们可尝试以物理运动形式为主线,对其结构组成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机电一体化模型。这样,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为X线机的维修和教学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7年23期)
赵立祥,杨海龙[5](2014)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企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了结构方程的知识,对"两低一高"行业的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研判,结合企业节能减排部门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意见,确立了制度环境、企业特征、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四个企业节能减排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理论模型;然后对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企业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运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运用AMOS17.0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企节能减排的最主要驱动力,企业特征和企业效益是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力,社会责任对企业节能减排也有驱动作用,但作用较小。(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4年03期)
谢琦华[6](2013)在《机电一体化的物流培训模型-机械手搬运系统模块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与物流系统低效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适应物流生产的需要,物流正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具备机电综合技能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为了解决这种现状,博世力士乐公司的工程师联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计划共同开发一套适合我国教学情况的机电一体化物流培训模型。机械手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产品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总体方案设计、重点部分的软件设计、重点部分的硬件设计、设备调试和学生培训教材等几方面来具体阐述本研究的机械手搬运系统模型的设计。在总体方案论证中从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讨论方案,硬件方面主要从货料推出机构、货料平动机构、货箱推出机构、四轴联动机械手机构、传送带机构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根据设备的需要选择了相应的工业元器件。软件方面重点介绍了几个关键动作的PLC程序设计。设备制作完成后,按照设计的方案,逐步调试设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请学生适用该设备后,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对设备的进行了改进。本文举例列出了该设备可以进行的培训项目。经过多次改进设备,最终得出结论,设备符合最初的设备要求,完成了项目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韩飞[7](2012)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生成模型及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案生成对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方案生成也是产品设计进程中最具有创新性的一个阶段。而这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与构成它的子系统差异最大的设计阶段。本文的重点在于变换功能、目的功能(效应)与作用原理间的对应或映射求解过程。功能本身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影响因素能够提供巨大的概念解的变异和拓展空间,挖掘这一空间就能为系统产品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方案生成的功能空间拓展及推理规律。(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2年17期)
史磊[8](2010)在《机电一体化特技运动模型对电影影像真实感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成像技术与电脑动画技术的冲击下,很多中国电影制作者认为传统特技模型技术已经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并很少使用传统的特技模型技术。但是在世界电影的中心的美国,特技模型在优胜劣汰的技术改革浪潮中适应了数字化制作模式,并在电影制作中仍然起到了重要的角色,而且越发显示出其价值。本文将从实际应用和理论讨论两方面分析电影特技模型中以机电一体化为技术核心的电影特技运动模型的设计制作和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各方面技术组构成。然后研究了特技模型技术,对机电一体化特技制作模型的设计制作以及运动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使模型的运动达到被模仿的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形态。然后,本文从优秀国外电影《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系列等电影的实例出发分析,全面进行对机电一体化特技运动模型的电影影像真实感营造研究。并对数字合成技术和特技模型技术互补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对影像真实感理论的整理研究,同时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分析,认为给人真实感的影像就是观众对于它的认知过程与观众对于外部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遵循同一规律的、相符合的影像。而作为影像的机电一体化特技运动模型,对影响真实感的塑造主要体现在模型自身的运动上。(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李明[9](2010)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即变换功能、目的功能和状态变迁。详细说明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结构和从属功能。从变换功能、目的功能和状态变迁角度出发,建立了机电一体化系统新的、完整的功能结构模型,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0年01期)
刘超英,黄石生[10](2008)在《恒流特性埋弧焊的机电一体化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行埋弧焊电弧的稳定性分析和焊接质量控制,建立了反映焊接过程中电弧燃烧与焊丝送进的动力学模型.把焊接电弧作为反馈量,将一个线性比例电路和驱动送丝机的Buck式DC/DC变换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机电一体的闭环系统,其中Buck式DC/DC变换器用脉冲宽度方式调制.整个闭环系统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该闭环也是进行系统控制的基础.文中还提出了一个与送丝机特性、电弧特性以及控制电路特性有关的复合时间常数,来作为反映系统自动调节速度的主要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电弧电压uarc的初始值为多少,其最终都将达到一个设定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机电一体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以及模型对于设计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过程和模型进行了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电一体化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曹新民,唐焱.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体系设计及其模型建构[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2].张帆.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过程和模型的研究[J].时代农机.2019
[3].何伟.慧鱼模型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的实践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冯伟强.现代医用诊断X线机的机电一体化模型[J].医疗装备.2017
[5].赵立祥,杨海龙.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光机电一体化企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
[6].谢琦华.机电一体化的物流培训模型-机械手搬运系统模块的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3
[7].韩飞.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生成模型及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
[8].史磊.机电一体化特技运动模型对电影影像真实感营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9].李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模型[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
[10].刘超英,黄石生.恒流特性埋弧焊的机电一体化动力学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