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调和气血中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调和气血法,中药色象理论,黑色素代谢,机制研究
调和气血中药论文文献综述
刘子君[1](2019)在《基于调和气血法和中药色象理论的中药对黑色素代谢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杨柳教授运用调和气血法与中药色象理论治疗黑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经验;研究调和气血法指导下的配伍中药对实验模型斑马鱼的黑素代谢影响;研究色象中药对人黑色素HEM-d细胞的黑素代谢影响;从整体角度研究刺蒺藜对黑素代谢调节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方法1.通过跟诊与文献学习,总结杨柳教授运用调和气血法与中药色象理论治疗黑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总结杨柳教授运用治疗白癜风、黄褐斑的临床经验。2.调和气血法指导下的配伍中药作用于斑马鱼幼鱼,计算头部特定部位的黑素面积,检测黑素含量和络氨酸酶活性,qPCR法检测MITF-a、MITF-b、c-kit、TYR、TYRP-1、MITF-a的mRNA表达。3.选取20种常用的色象中药作用于人黑色素HEM-d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黑素含量和络氨酸酶活性。4.运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刺蒺藜中的有化学成分和对黑色素的作用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疾病模型,从而探讨刺蒺藜对黑色素代谢调控的机制。结果1.杨柳教授运用调和气血法治疗黑素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经验:杨柳教授治疗对调和气血法治疗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具体是通过“祛风、活血、补益肝肾”叁个具体方面实现。2.在斑马鱼模型体内实验中,刺蒺藜和调和气血法指导下的刺蒺藜的配伍中药在一定浓度作用下对斑马鱼幼鱼的黑素含量及络氨酸酶活性呈抑制作用,并未观察到刺蒺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刺蒺藜配伍组对MITF-b、c-Kit、TYRP-1、MITF-a的mRNA表达有促进的作用(P<0.05)。3.各组的色象中药对黑素含量和络氨酸酶的调节呈现不同的作用,9种深颜色中药有促进作用,浅颜色中药有8种有抑制作用。4、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出刺蒺藜对黑素调节代谢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靶标、相关作用通路和生物过程。结论1.调和气血法与中药色象理论治疗黑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临床应用意义。2.调和气血法指导下的中药配伍对黑色素的代谢有更明显的作用,且同样具有黑素双向调节的趋势。3.中药色象理论具有科学意义:深颜色中药对色素代谢普遍有促进作用,浅颜色中药对色素代谢普遍有抑制作用。4.刺蒺藜对黑素的调控与多个通路、生物过程相关,但未探索出其双向调节的具体机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6)
张硕[2](2019)在《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血瘀流产大鼠早孕期子宫动脉血流与血清VEGF及sFlt-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期血瘀流产大鼠子宫动脉血流状态、血清VEGF和sFlt-1水平以及流产率的影响,探索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改善早孕期血瘀流产大鼠子宫血流灌注及流产的效果和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雌雄合笼交配,选取受孕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妊娠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低剂量组(C组)、中药中剂量组(D组)、中药高剂量组(E组)、阿司匹林组(F组),每组10只。A组不造模,余5组均造模。造模方法:妊娠1d起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9mg/kg,1次/日,至妊娠11d建立血瘀证模型,于妊娠8d给予米非司酮溶液3.75mg/kg灌胃一次,建立血瘀流产模型。自妊娠1d起给药灌胃,1次/日,持续11天,A、B组分别以10mL/kg蒸馏水灌胃,C、D、E组分别按6.525g/kg、13.05g/kg、26.1g/kg中药水煎液灌胃,F组按6.75mg/kg阿司匹林溶液灌胃。于妊娠12d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孕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孕鼠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检测完成后剖开孕鼠腹腔,记录着床点数、正常胚胎数及流产数并计算流产率。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sFlt-1含量。结果:(1)流产数与流产率:与A组比较,B组流产数及流产率均显着提高(P<0.01);与B组比较,流产数方面,C、D、E组显着降低(P<0.01),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率方面,C、D、E、F组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F组比较,C、D、E组流产数及流产率均有显着差异(P<0.01)。(2)子宫动脉PI、RI、S/D:与A组比较,B组子宫动脉PI、RI、S/D均显着增高(P<0.01);与B组比较,C、D、E组和F组子宫动脉PI、RI、S/D均显着降低(P<0.01);与F组相比,E组PI、RI、S/D显着降低(P<0.05),C、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VEGF:与A组比较,B组血清VEGF显着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VEGF显着升高(P<0.05或P<0.01),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F组比较,D、E组显着升高(P<0.01),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sFlt-1:与A组比较,B组血清sFlt-1显着升高(P<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sFlt-1显着降低(P<0.01),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F组比较,C、D、E组血清sFlt-1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1)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能够改善血瘀流产大鼠宫腔血流灌注,降低流产率,显示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期血瘀流产大鼠具有保胎的作用;(2)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VEGF、降低sFlt-1水平,促进子宫血管重铸,从而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宫腔血流灌注,达到提高妊娠成功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5)
胡雅南[3](2019)在《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血瘀流产大鼠血栓前状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血瘀流产大鼠血栓前状态动物模型研究,探索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防治血栓前状态所致自然流产的作用,并从血清凝血-抗凝-纤溶相关因子和凝血功能角度,探讨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防治血栓前状态所致自然流产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低剂量组(C组)、中药中剂量组(D组)、中药高剂量组(E组),阿司匹林组(F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造模,其余5组均以注射肾上腺素+灌服米非司酮建立血瘀流产模型。所有大鼠自妊娠1d统一给药灌胃,1次/日,灌服11日,A、B组每日均以10mL/(kg·d)蒸馏水灌胃,C、D、E组每日用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浓缩液灌胃,剂量分别为13.05g/(kg·d)、26.1g/(kg·d)、52.2g/(kg·d),F组以6.75mg/(kg·d)阿司匹林溶液灌胃。于大鼠妊娠11d,末次给药2h后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孕鼠,剖开孕鼠腹腔,记录存活胚胎数、丢失胚胎数并计算胚胎丢失率。腹主动脉取全血,以全自动血凝仪检测APTT、PT、TT、FIB值,运用ELISA测定血清D-D、F1+2、AT-(40)(40)(40)水平。结果(1)存活胚胎数,正常组15.00±2.40个,模型组4.800±1.99个,两组比较,模型组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丢失胚胎数,模型组为9.10±1.85个,正常组为0.80±0.92个,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胚胎丢失率,模型组为65.24±8.80%,正常组为4.84±5.56%,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2)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叁种不同剂量组存活胚胎数均显着增高,丢失胚胎数和胚胎丢失率显着降低(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存活胚胎数、丢失胚胎数和胚胎丢失率改善显着(P<0.05),中药低剂量组丢失胚胎数、胚胎丢失率显着降低(P<0.05);(3)造模后大鼠血浆APTT、PT、TT值缩短;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可延长模型大鼠的APTT、PT、TT(P<0.05),中药高剂量组可延长模型大鼠的APTT、PT(P<0.05),阿司匹林组可延长TT(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的APTT、PT、TT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对延长血瘀流产大鼠血浆APTT、PT值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4)造模后大鼠血浆FIB、血清F1+2、血清D-D水平升高,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叁种剂量和阿司匹林对降低血瘀流产模型大鼠血浆FIB、血清F1+2、血清D-D水平均有一定作用(P<0.05)。结论(1)盐酸肾上腺素+米非司酮建立的血瘀流产大鼠模型模拟早孕流产血栓前状态大鼠造模成功;(2)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能够降低血瘀流产模型大鼠胚胎丢失率和丢失胚胎数,提高存活胚胎数,促进胚胎发育,安全有效;(3)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改善血瘀流产模型大鼠血栓前状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延长血瘀流产模型大鼠PT、APTT、TT值,降低血浆FIB含量,降低血清D-D和F1+2水平实现。(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5)
赵璟,杨旭,王元钊,叶妮,王轶[4](2015)在《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7例。其中治疗组: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中药口服(100 m L,2次/d)联合中药气流导入弥散灌肠(200 m L,1次/d);对照组:莎尔福(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口服,3次/d,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结肠镜检查Baron's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完成本研究者32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66.67%(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成功缓解时间明显提前;两组患者的Southerland DAI及Baron's积分均有显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方案能够有效缓解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症状及体征,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邓燕[5](2003)在《调和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调和气血复方及单味中药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MC)和酪氨酸酶(TYR)活性的影响,阐明调和气血法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机制。 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MC;调和气血中药分为5组;散风行血组、行气解郁组、活血化瘀组、滋补肝肾组和复方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由低至高4个浓度(O.001g/L,0.01g/L,0.1g/L,1g/L)的中药水提物,并设立空白对照组;观察中药对黑素细胞的形态影响,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Hunt法测定黑素合成,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 结果:调和气血中药中散风行血组中药白芷在中低浓度时对黑素细胞和黑素合成呈抑制作用,白蒺藜对黑素细胞和黑素合成呈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作用,白芷、白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呈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激活作用(P<0.05);行气解郁组中药郁金、香附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活血化瘀组中药当归、川芎在中高浓度时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呈激活作用,且当归呈剂量依赖性激活(P<0.01);滋补肝肾组中药枸杞、紫河车在中高浓度时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呈激活作用,且枸杞呈剂量依赖性激活(P<0.01);调和气血中药复方在高中低4个浓度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呈显着激活(P<0.01)。 结论:调和气血中药能上调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以复方的综合药效作用为佳,这可能是临床应用调和气血法治疗色素性疾病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3-05-01)
调和气血中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期血瘀流产大鼠子宫动脉血流状态、血清VEGF和sFlt-1水平以及流产率的影响,探索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改善早孕期血瘀流产大鼠子宫血流灌注及流产的效果和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健康成年SPF级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雌雄合笼交配,选取受孕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妊娠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低剂量组(C组)、中药中剂量组(D组)、中药高剂量组(E组)、阿司匹林组(F组),每组10只。A组不造模,余5组均造模。造模方法:妊娠1d起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9mg/kg,1次/日,至妊娠11d建立血瘀证模型,于妊娠8d给予米非司酮溶液3.75mg/kg灌胃一次,建立血瘀流产模型。自妊娠1d起给药灌胃,1次/日,持续11天,A、B组分别以10mL/kg蒸馏水灌胃,C、D、E组分别按6.525g/kg、13.05g/kg、26.1g/kg中药水煎液灌胃,F组按6.75mg/kg阿司匹林溶液灌胃。于妊娠12d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孕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孕鼠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检测完成后剖开孕鼠腹腔,记录着床点数、正常胚胎数及流产数并计算流产率。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取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sFlt-1含量。结果:(1)流产数与流产率:与A组比较,B组流产数及流产率均显着提高(P<0.01);与B组比较,流产数方面,C、D、E组显着降低(P<0.01),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产率方面,C、D、E、F组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F组比较,C、D、E组流产数及流产率均有显着差异(P<0.01)。(2)子宫动脉PI、RI、S/D:与A组比较,B组子宫动脉PI、RI、S/D均显着增高(P<0.01);与B组比较,C、D、E组和F组子宫动脉PI、RI、S/D均显着降低(P<0.01);与F组相比,E组PI、RI、S/D显着降低(P<0.05),C、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VEGF:与A组比较,B组血清VEGF显着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VEGF显着升高(P<0.05或P<0.01),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F组比较,D、E组显着升高(P<0.01),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sFlt-1:与A组比较,B组血清sFlt-1显着升高(P<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sFlt-1显着降低(P<0.01),F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F组比较,C、D、E组血清sFlt-1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1)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能够改善血瘀流产大鼠宫腔血流灌注,降低流产率,显示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期血瘀流产大鼠具有保胎的作用;(2)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可能是通过提高VEGF、降低sFlt-1水平,促进子宫血管重铸,从而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宫腔血流灌注,达到提高妊娠成功率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和气血中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子君.基于调和气血法和中药色象理论的中药对黑色素代谢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张硕.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血瘀流产大鼠早孕期子宫动脉血流与血清VEGF及sFlt-1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3].胡雅南.补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早孕血瘀流产大鼠血栓前状态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4].赵璟,杨旭,王元钊,叶妮,王轶.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
[5].邓燕.调和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