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受热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注汽锅炉,鳍片厚度,管间距,危险点温度
辐射受热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汉卿,白冰,陈军,师忠卿,武继辉[1](2019)在《油田注汽锅炉辐射受热面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体积庞大,油田注汽锅炉难以在采油现场灵活运输及使用,因此将注汽锅炉辐射受热面设计为蛇形布置的膜式水冷壁,增大了辐射受热面的角系数和吸热量从而实现了注汽锅炉的小型化。通过热力计算得到炉膛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与水冷壁管内侧对流放热系数。结合膜式水冷壁角系数公式,利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对锅炉膜式水冷壁温度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鳍片厚度一定时,膜式水冷壁的危险点温度随管间距的增加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膜式水冷壁管间距越小,其危险点温度随鳍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越快,危险点温度与鳍片厚度符合良好的叁次多项式关系。研究为注汽锅炉小型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吕太,白杰,董璐,刘维岐[2](2016)在《燃煤电厂锅炉辐射受热面温度及热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超临界锅炉膜式水冷壁有限元数学模型,结合炉膛分区热力计算的相关理论,求得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和管外炉侧平均热流密度。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得出各区段水冷壁截面温度及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各区段温度及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最高温度集中在鳍片向火侧的顶点附近;最大热应力集中在管内向火侧的壁面附近;针对区段4研究了管壁厚度变化、鳍片厚度变化、鳍片长度变化,得出结论:温度和热应力具有同等的变化属性,随着管壁厚度和鳍片长度的变化呈正比变化趋势;随着鳍片厚度的变化呈反比趋势。(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谭建宇,张彦军,吴少华,刘庆江,邱朋华[3](2015)在《双层水冷壁辐射废热锅炉受热面粒子磨损状况的数值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气化多联产中试系统中双层水冷壁辐射废热锅炉,通过模拟不同运行工况下废燃锅炉内合成煤气与灰渣颗粒的多相流动与传热,得到炉内灰渣颗粒的运行轨迹及其与壁面碰撞情况,进而采用Tabakoff的管壁磨损实验关系式计算了水冷壁壁面磨损量。结果表明:壁面磨损主要来自粒径小于50μm的灰渣颗粒,且随运行压力增加,磨损减小;主要磨损区域为内水冷壁合成煤气入口扩散区、外水冷壁上部废热锅炉出口区域,针对该类区域进行防磨处理可大大提高辐射废热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宋儒将,郑凌凌[4](2010)在《转炉余热锅炉辐射室受热面结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转炉余热锅炉辐射室受热面爆管频繁问题,分析水冷壁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造方案,对人孔门及手孔门等部位进行优化设计,改造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有色设备》期刊2010年06期)
刘福国[5](2010)在《基于受热面负荷特性的超临界锅炉炉膛对流与辐射耦合传热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流和辐射换热在电站锅炉炉膛蒸发受热面中呈现不同的负荷特性,忽略对流换热可能会引起炉膛全负荷热力特性偏离设计状态.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炉膛对流和辐射耦合传热模型,该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多维函数最小化技术,从炉膛变负荷运行特性中提取对流和辐射热的组成信息,对5台超临界锅炉32个负荷状态的对流和辐射换热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炉膛实际换热量和预测值吻合较好,辐射和对流耦合传热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炉膛受热面负荷变化特性,当锅炉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可用于修正热工调节参数,指导超临界锅炉燃烧和汽温控制.(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苑利生,黄琦[6](2009)在《热水锅炉辐射受热面的水循环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热水锅炉自然水循环动力与蒸汽锅炉自然水循环动力的比较分析,指出:自然循环热水锅炉个别辐射受热面的上升管,循环动力弱,非常容易产生沸腾,加之热水锅炉水质难以处理和控制,促使沸腾处的水垢快速生成,最后造成管子过热变形爆管。实践证明,采用强制循环,既可防止该事故的发生,又增加了运行的经济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6)
曹锐[7](2007)在《超临界机组炉膛辐射受热面温度计算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主要针对超临界锅炉辐射受热面壁温计算进行研究。首先分析炉膛辐射受热面区段模型,完善了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编制计算壁面热负荷的软件;然后根据管内工质的压力和状态,总结了各种工况下换热系数的计算式;最后分析管壁的理论计算模型,介绍和比较了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以某厂1000MW超临界锅炉为研究对象,用所编软件计算其不同机组负荷下的区段壁面热负荷,选用适当的换热系数计算式,计算得到壁温的解析解;再用两种数值计算软件对辐射受热面热负荷和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把模拟得到的数值解作为解析解的有益补充,对热负荷和温度分布进行分析,指出辐射受热面危险工况点。(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河北)》期刊2007-12-15)
肖志前,林友新[8](2006)在《锅炉受热面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的简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锅炉壁温计算是锅炉设计及事故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锅炉受热面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则是壁温计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原面积系数计算公式过于繁琐,为此,引入了函数E(t),并对E(t)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描述,从而简化了锅炉受热面壁温计算中的面积系数计算公式,便于编程计算。经实际算例验证,与原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06年02期)
陈宝康,阎维平,李宵飞[9](2003)在《基于神经网络的电站锅炉辐射受热面污染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的BP算法采取了新的改进方案,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站锅炉辐射受热面污染监测模型,应用于华北某300MW燃煤机组,为实现锅炉受热面优化吹灰建立了基础。与同一时间段内基于热平衡的监测结果的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指出了不同监测模型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受热面。图4表1参5(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期刊2003年05期)
蔡晖[10](2000)在《有色冶金炉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面积的初步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余热锅炉热力计算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计算了影响辐射受热面传热系数的因素,如烟气入口温度、叁原子气体含量、含尘量、饱和蒸汽压力、冷却室辐射层厚度、积灰厚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K的影响关系,从而为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的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00年10期)
辐射受热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超临界锅炉膜式水冷壁有限元数学模型,结合炉膛分区热力计算的相关理论,求得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和管外炉侧平均热流密度。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得出各区段水冷壁截面温度及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各区段温度及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最高温度集中在鳍片向火侧的顶点附近;最大热应力集中在管内向火侧的壁面附近;针对区段4研究了管壁厚度变化、鳍片厚度变化、鳍片长度变化,得出结论:温度和热应力具有同等的变化属性,随着管壁厚度和鳍片长度的变化呈正比变化趋势;随着鳍片厚度的变化呈反比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受热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汉卿,白冰,陈军,师忠卿,武继辉.油田注汽锅炉辐射受热面结构优化研究[J].化学工程.2019
[2].吕太,白杰,董璐,刘维岐.燃煤电厂锅炉辐射受热面温度及热应力分析[J].锅炉技术.2016
[3].谭建宇,张彦军,吴少华,刘庆江,邱朋华.双层水冷壁辐射废热锅炉受热面粒子磨损状况的数值预测[J].节能技术.2015
[4].宋儒将,郑凌凌.转炉余热锅炉辐射室受热面结构设计优化[J].有色设备.2010
[5].刘福国.基于受热面负荷特性的超临界锅炉炉膛对流与辐射耦合传热计算[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
[6].苑利生,黄琦.热水锅炉辐射受热面的水循环问题及改进措施[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9
[7].曹锐.超临界机组炉膛辐射受热面温度计算与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
[8].肖志前,林友新.锅炉受热面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的简化[J].广东电力.2006
[9].陈宝康,阎维平,李宵飞.基于神经网络的电站锅炉辐射受热面污染监测[J].动力工程.2003
[10].蔡晖.有色冶金炉余热锅炉辐射受热面面积的初步设计[J].节能.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