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谱调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微腔
光谱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陈欣平,厉强,陈亮[1](2018)在《微腔效应下有机LED器件光谱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我们制备了基于Alq3的顶发射型微腔器件,通过优化两端电极结构,得到顶发射器件的电致发光谱的半峰宽降低到40nm,与基于Alq3的传统底发射器件相比窄化了68nm。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效率,论文针对于绿光有机LED器件,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腔长和发光层距离低端电极的距离。(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22期)
宋言明,潘志康,孟晓辰,娄小平,祝连庆[2](2017)在《基于仿人眼自适应调节的多光谱视觉图像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仿生视觉系统中目标图像获取单一性问题,提出一种仿人眼自适应调节的多光谱视觉成像技术。首先,通过改进的自动调焦算法使成像系统同时采集可见光高分辨率图像及近红外低分辨率图像。然后,对于多光谱成像系统中由于分光棱镜折射率不同导致的在固定焦距下,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清晰度有所不同的问题,采用改进的二代小波变换进行近红外图像增强,提高图像对比度,改善视觉效果。最后,搭建基于液体变焦透镜的多光谱实验系统验证自动调焦算法及图像增强算法的实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成有效自动调焦的平均用时为756 ms。同时,近红外图像增强后其灰度方差函数值提高了79.4%,解决了对比度低和细节模糊的问题,最终实现自适应调节。(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09期)
赵艮平[3](2017)在《基于可调节原型分析的高光谱图像解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像元的普遍存在成为影响高光谱图像精确识别的关键因素。由于传感器瞬间视场角大小、成像平台高度、成像视野内地物种类及分布空间范围大小的不同,使得不同高光谱图像中像元的混合特点也不同。根据高光谱图像数据的混合特点,光谱解混研究含盖了线性解混、非线性解混、单端元解混、多端元解混等不同模型。但大多数解混模型对数据混合特点适应性有限,不具备较好的通用性。随着遥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由于成像平台和场景的不同,成像所得图像数据的混合特点十分复杂多样。这一事实为现有光谱解混方法带来巨大的挑战。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用于解混时,可以得到端元和丰度的同步估计。由于其模型灵活的可扩展性,NMF解混方法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NMF模型对数据特点的适应性取决于生成端元与数据间的表达关系。尤其当数据中同时存在很多纯像元和混合像元,而且类内光谱多样性因素很显着时,模型的解译性变得十分重要。但很少NMF解混模型给出生成端元与数据样本间的直观信息,也很少有模型针对混合数据特点研究解混模型的适应性/通用性。本文重点基于非线性核映射及线性稀疏表示理论,研究能适应混合数据特点、具备一定通用性的可调节NMF解混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研究混合数据特点与生成端元类解混方法关联性,引入一种显性给出生成特征组分指示集的NMF模型——原型分析(Archetypal Analysis,AA)用于光谱解混。重点针对无纯像元的高度混合数据,利用可调节的松弛AA模型处理来该类特点混合数据的光谱解混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松弛因子,松弛AA模型比其他经典解混方法能更有效地估计高度混合光谱数据的端元及丰度。(2)为了间接处理存在非线性混合效应及光谱变异性的混合数据,提出了基于核技巧实现的可调节核原型分析(Kernel Archetypal Analysis,KAA)相关解混模型。首先,证明了KAA同时具有凸集提取和聚类的功能。其次,基于PCA降维及数据混合程度的粗略信息,提出了KAA中高斯核半径依赖于数据的设置方式。此外,基于标准骨架算法(Standard Nystr?m Method)和随机非线性特征映射,分别提出骨架快速KAA(Nystr?m Fast KAA,NFKAA)及随机非线性AA(Random Nonlinear AA,RNAA)两种快速KAA解混算法。实验表明,对具有非线性混合效应及光谱变异性的数据解混时,非线性KAA可取得优于其他传统方法的解混性能。按照给出的核参数设置方法,可以有效调节KAA模型对具有光谱变异性混合数据的适应性。实验同时证明,NFKAA、RNAA可有效地提高KAA的运行效率。对于存在大片同质区域的图像数据,这两种快速方法解混效果与KAA十分接近,且其所得丰度的稀疏性对于高光谱图像分类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另外,在适中的采样数目下,NFKAA解混精度优于RNAA,而RNAA解混效率高于或接近NFKAA。(3)为了利用丰度语义特征解混并融入空间信息,提出了多层KAA(Multilayer KAA,MLKAA)解混框架。多层解混结构将原始输入特征变换为丰度语义特征,进而实现基于丰度语义特征的解混优化。同时,将双边滤波函数作为中间丰度特征的非线性激活函数,可融入邻域空间信息实现丰度特征的修正。实验结果表明,MLKAA中的层数设置为两层最为合理。两层KAA解混对比单层KAA解混得到更接近真实地物分布的丰度图。在有效保留混合边界信息的同时,两层KAA所得同质区域内丰度更平滑。(4)为了直接处理不同混合程度的数据,提出了基于稀疏表示实现的可调节稀疏原型分析(Sparse Archetypal Analysis,SAA)解混模型。在原始AA模型中额外加入对生成端元组分和混合像元组成的稀疏约束,将稀疏约束和原始凸约束项按序优化可实现求解变量的层次稀疏约束。进而通过调节模型的稀疏因子,可调节生成端元对光谱变异信息概括的多少。此外,从生成端元提取其组分作为多端元,可基于多端元稀疏解混方式处理解混中的光谱变异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比KAA,SAA可调节适应更宽泛混合程度的数据解混问题。对于混合相对严重的数据,SAA优于KAA且获得和AA相比拟的解混结果。对于存在很多相对纯像元的低空遥感数据,SAA获得和KAA相接近的解混性能,而且具有双层多端元稀疏解混的效果。在处理室内高空间分辨成像所得高光谱图像数据时,KAA在数据特点更为复杂的识别任务中取得更好精度,而SAA在数据特点更简单的识别任务中取得更好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振斌[4](2017)在《长余辉材料光谱调控和陷阱调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通过传统的高温固相法我们成功的制备了性能优异的NaCa2GeO4F:Mn2+,Yb3+长余辉荧光粉,通过调控Mn2+发光中心的位置,长余辉的颜色能够实现从红色到黄绿色的调控,最大的移动范围达到50nm。有意义的是在紫外和人造日光源的激发下,长余辉荧光粉余辉时间分别达到20h和5 h。详细的研究了晶体结构、能带结构、荧光和磷光特性,通过一系列不同激发温度的热释实验,采用初升法分析陷阱特性,很好的解释了光谱移动和具有优异的余辉性能的原因。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制备的长余辉荧光粉NaCa2GeO4F:Mn2+,Yb3+能够作为一个优异的红色长余辉材料,并且有光存储应用前景。2.我们根据非等价取代诱导发光中心迁移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高效的方法调节光谱和余辉性能,一系列的外加取代离子可以分为两类:RA(RA=Li+,Al3+,N3-,Ga3+,B3+)和RB(RB=Mg2+,F-,Bi3+,Zn2+,Cd2+,Sc3+,Tm3+)。实验结果表明RA的非等价取代会引入带负电缺陷,并且稳定Mn2+发光中心在Na+/Ca2+格位发射红光。相比之下RB的非等价取代会引入带正电缺陷,诱导Mn2+发光中心从六配位的Na+/Ca2+格位迁移到四配位的Ge4+格位发射黄绿光。在掺杂过程中,共掺杂RA会使基质产生带正电的本征缺陷,将作为电子存储中心有利于余辉的产生,基于以上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非等价取代诱导发光中心迁移机理,根据这个机理,可以实现光谱从568?627 nm的双向调节,同时实现余辉时间从几分钟到6h的调节。3.结合我们的实验数据和相关的参考文献,我们得到了Lu3Al2Ga3O12:Ln2+/Ln3+荧光粉的离子能级图。根据这个离子能级图,我们预测了在Lu3Al2Ga3O12:Ln2+/Ln3+(Ln=La–Yb)中外掺杂离子的余辉性能,在这个图中根据Ln2+的4f能级位于带隙的位置可以评估Ln3+能否作为一个有效的外掺杂离子提高余辉,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个预测,最终证明Yb3+共掺杂在Lu3Al2Ga3O12:Tb3+荧光粉中能够作为一个有效的外掺杂离子提高余辉,系统的研究了外掺杂离子提高余辉的必要条件,对于余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4.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在Lu3Al5O12基质中掺杂Ce3+的黄绿色长余辉材料,Lu3Al5O12:Ce3+在380到480nm存在很强的吸收峰,在450nm的激发下,所有的样品发射波长为535nm的黄绿色光,余辉时间的最佳浓度时1.1%,在254nm的激发下,样品Lu3Al5O12:1.1%Ce3+的余辉时间长达12h,为了进一步探究余辉机理,我们测试了热释光谱,研究发现,在掺Ce3+的样品中里面存在着2种缺陷,分析得出他们都属于本征缺陷。(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6-01)
付秀华,熊仕富,刘冬梅,张静,张于帅[5](2016)在《大角度宽光谱红外成像系统灰度调节膜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光学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图像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灰度级层次蕴含了图像细节的重要信息,因此改变图像灰度级可以使图像的细节更清晰。通过滤光技术可以形成不同的灰度级。依据光学薄膜理论,并结合膜系设计软件,通过建立膜系优化评价函数,实现了0°~60°入射3~5μm滤光膜的设计,并采用真空沉积技术研制了灰度调节膜。通过在钼舟上方放置铜网,解决了由于SiO沉积速率不稳定产生的膜层表面缺陷的问题;采用逆向分析法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模拟,通过调整膜层监控方式,使膜系的敏感层厚度得以精准控制,降低了膜厚控制误差,从而平滑了光谱曲线。经过测试,制备的灰度调节膜满足红外成像系统灰度级调节的要求,并通过了相关环境测试。(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满国福[6](2015)在《基于Android的LED照明光源光谱调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LED已经成为目前照明领域的重要研宄方向。LED不仅可以用于建筑照明和交通照明,而且朝着日常照明应用的方向发展,近年来,LED光源在医疗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也逐步展开。与此同时,无线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实现照明的无线化、智能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文中对基于LED的光谱调节技术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控制LED种类、个数、驱动电流的变化来合成目标光谱;同时,针对整个LED调光系统,开发了LED控制系统软件,该软件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即完成Android手机端APP开发工作。该手机端APP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加入自组的无线WiFi局域网,可实现对LED灯组的远程控制。文中首先利用分段函数拟合方法拟合单色LED的光谱分布,从而确定了LED的光谱分布模型,在已知LED峰值波长和半高宽度的情况下,可利用此模型拟合LED的光谱分布。在此前提下,选用11种峰值波长连续性较好的LED和白光LED,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配方优化算法,对目标光谱的分布进行拟合计算,拟合效果良好。然后对基于Android的手机端APP的开发过程进行了阐述。手机端APP由登录界面和控制界面组成,登录界面用于登录连接服务器。登录成功后,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界面控制LED灯组,控制方式有叁种:调色板控制、滑块控制、按钮控制。此叁种方式均可改变LED灯组的颜色和亮度。由光学的相关理论可知,当LED灯组的颜色和亮度变化时,其发光光谱也随之变化。最后,对整个LED调光系统的通信过程进行了研究。系统的通信过程为手机端APP与硬件控制系统的WiFi模块之间的通信,通过采用基于TCP的Socket通信机制实现。WiFi模块利用串口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数据指令控制LED灯组。对通信系统进行的测试实验表明,可以满足日常实际使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5-01)
王筠,谷亭亭[7](2014)在《利用方形环孔中心遮拦比调节远场光谱移动实现信息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推导得到多色完全空间相干光在方形环孔衍射远场的光谱分布表示式,并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远场的光谱分布受到方形环孔中心遮拦比和场点位置坐标的共同调制,观察屏上平行于方形环孔边长的x或y轴上以及与x轴成45°角的斜直线上,光谱开关数目随方形环孔中心遮拦比和场点到观察屏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与x轴成任意角的斜直线上的光谱移动呈无规则分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孔径遮拦比调节观察屏x或y轴上、与x轴成45°角的斜直线上的光谱移动实现光信息的传递。(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孙凤兴[8](2014)在《基于光谱补偿的LED亮度自动调节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谱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多光谱侦查机的传统伪装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在更宽范围内的光谱补偿需求。新概念电子伪装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实现上述需求提供了可能性。国外已有国家将此技术应用于军事战争中,而国内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本文设计了一个数字智能化亮度自动调节系统,控制多波段LED进行组合发光,实现对传统伪装基底更宽范围内的光谱补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伪装技术和现在的研究热点-新概念电子伪装技术的概念,并对本文设计系统的原理以及可实现性作了相关分析和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案。其次完成了亮度自动调节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器件选型。根据客户所提供的上层功能指标,确定了本系统的上层技术指标以及各种电器指标;运用Protel99Se绘图软件设计了整个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并生成了相应的PCB图;选用市场上现有的硅光电池、滤光片以及光度探头完成了采集部分的设计;完成了发光器件的选型以及相应的发光单元设计;然后对各个单元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接着在HEW软件上对内部控制器的程序进行了调试,然后通过仿真器E8A进行仿真烧写,并确定其正确性。同时利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对烧录的程序进行功能的测试。最后,在确定局部功能都是完好的情况下,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连接。通过仪器分光光度计检测系统的光谱补偿情况,并对系统进行定标工作。最后一步,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多光谱侦查相机现场拍摄光谱补偿的实际效果图,并通过自带的软件进行分析,检查伪装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2-01)
王海涛[9](2010)在《月球车热控关键问题研究及材料光谱性质的选择性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大规模开展月球探测活动开始,人类的航天科技和空间探测能力得到了非常巨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具有非常大的科学意义和开发价值,各主要航天大国又重新将注意力转向了月球,提出了多个月球探测计划,我国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开展的月球探测计划就是“嫦娥工程”。月球探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登月之后进行的月表探测,月球车就是执行月表探测的重要航天器之一,但月球表面的热环境非常恶劣,而且其月昼和月夜的持续时间都很长,各为14.5个地球日,所以需要月球车的热控和能源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散热、保温、能量供应等任务,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中,针对影响月球车热控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展开了研究。针对月球表面热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采用多层材料围护结构对车内仪器进行保温和隔热,并辅以主动加热、可翻转辐射致冷表面、热管散热、热开关等热控措施的月球车热控系统设计方案。对多层材料围护结构在月夜期间的保温效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MLI材料有效导热系数为1.6×10-4W/m·K,厚度5mm,且蒙皮被严重污染导致发射率为0.8时,散热速率也仅为4.712W,即在一个完整的月夜中总散热量约1.640kWh,可利用蓄电池组储存的电能来补充。计算了月昼期间月球车的外部热负荷情况,并设计了辐射致冷表面和车体内主传热热管的基本参数,设计结果说明利用辐射致冷表面和热管相结合的方法是可以基本实现月球车在月昼期间的热控要求的。为验证月球车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并对MLI材料的极低导热系数提出实际证明,构建了可模拟月夜环境的低温高真空环境模拟平台,对比几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后发现二者相对误差最大为1.7%,最小为0.86%,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同时测量了由喷铝涤纶薄膜和尼龙网格布构成的MLI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达到了1.456×10-4W/m·K,完全可以满足月球车热控的需要。月昼期间月表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这里评估了采用高效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二次蓄电池作为月球车能源子系统核心的可行性,与核能电池相比,这种能源系统的质量较小、发电效率较高,对热控系统的影响很小,且成本很低。随后针对月昼期间月球车外置设备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在需要散热的设备上方设置一个可以遮挡太阳直射的辐射致冷屏,并将设备内部发热量通过热管传至辐射致冷屏向外散出。对一些无法采用集中散热措施的外部设备,如微型驱动电机等,采用这种分散式散热装置可有效控制设备在月昼期间的温度。月球表面浅层物质具有非常特殊的定向反射特性,使月表有效辐射表现出非漫射特性,在精确计算月球车外部热负荷时必须考虑这种特殊情况。建立模型计算了月表附近的一个单位面积平面上的月表有效辐照密度分布,并考虑了该平面自身的投射阴影,得到了该平面仰角、方位角、所处月表位置、高度对该表面受热的影响规律。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有目的的改变,从而调整材料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内的辐射性质,以达到改进材料发射、反射等性质的目的。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针对周期微结构对材料辐射特性的影响展开了研究,首先计算了具有不同截面形状和结构参数的一维硅周期栅格结构的光谱法向反射率,研究了硅周期栅格中在特定波长位置出现零反射的基本规律,计算后发现通过一种简单的一维叁角形周期栅格可以使结构的p偏振法向反射率分别在几个较宽的波段内具有非常低的平均值,达到减弱材料反射的目的。利用化学方法制备微纳米结构是一种成本较低、加工规模更大的方法,而氧化锌是一种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良好透过性的材料,接下来研究了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维氧化锌六角纳米晶柱阵列结构在450nm~1500nm波段内的光学性能,并分析了该晶柱阵列主要结构参数的影响。对实际样品的测量结果和理想模型的计算结果都表明,这种二维氧化锌晶柱阵列在参数合适的情况下,在450nm~1500nm波段内具有很高的光谱透过率和很低的光谱法向反射率,可作为良好的带通光耦合材料和减反射材料,并且可应用在较大的表面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05-01)
赵春梅[10](2009)在《倒置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谱调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由于顶发射器件中存在的微腔效应对出射的光谱具有模式选择的作用,合理的腔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单色或多色光发射。本实验研究了采用掺杂了C545T的Alq3做为发光层,通过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将不同厚度的MoOx和有机小分子材料m-MTDATA共掺做为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倒置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这层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引入降低了界面势垒,增大了空穴的注入能力,改善了器件的性能。制备的器件,最大功率效率可以达到2.5 lm/w,开启电压约为5V,当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从10nm变化到40nm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覆盖范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不同厚度掺杂空穴注入层的器件,表现出对发射光谱的调节作用,可以实现多峰发射和谱宽调节。2.由于倒置顶发射器件中顶部半透明金属电极Ag在可见光范围有一定的吸收,并且Ag与空气间折射系数不匹配引起Ag电极表面上的强反射等原因导致器件的透光性等耦合输出特性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金属Ag的外侧淀积不同厚度的光耦合输出层即增透膜m-MTDATA,来改善顶部阳极的透光性,改变光的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布。通过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分析,得到器件B即含有60nm m-MTDATA增透膜的器件相对于其它器件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亮度和电流效率等光电性能都较好,器件B在电流密度为117.57mA/cm2时,亮度达到11140cd/m2,电流效率达到9.48cd/A,并且所有器件的最大亮度均超过100000cd/m2。通过实验观察到,随着角度的变化(从0o变化到75o),含有不同厚度m-MTDATA增透膜的器件发光光谱移动范围都在4nm之内,这样的光谱移动程度并不明显,有利于提高此类显示器件的显示质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5-01)
光谱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仿生视觉系统中目标图像获取单一性问题,提出一种仿人眼自适应调节的多光谱视觉成像技术。首先,通过改进的自动调焦算法使成像系统同时采集可见光高分辨率图像及近红外低分辨率图像。然后,对于多光谱成像系统中由于分光棱镜折射率不同导致的在固定焦距下,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清晰度有所不同的问题,采用改进的二代小波变换进行近红外图像增强,提高图像对比度,改善视觉效果。最后,搭建基于液体变焦透镜的多光谱实验系统验证自动调焦算法及图像增强算法的实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完成有效自动调焦的平均用时为756 ms。同时,近红外图像增强后其灰度方差函数值提高了79.4%,解决了对比度低和细节模糊的问题,最终实现自适应调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谱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欣平,厉强,陈亮.微腔效应下有机LED器件光谱调节机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2].宋言明,潘志康,孟晓辰,娄小平,祝连庆.基于仿人眼自适应调节的多光谱视觉图像处理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3].赵艮平.基于可调节原型分析的高光谱图像解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4].王振斌.长余辉材料光谱调控和陷阱调节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
[5].付秀华,熊仕富,刘冬梅,张静,张于帅.大角度宽光谱红外成像系统灰度调节膜的研制[J].光学学报.2016
[6].满国福.基于Android的LED照明光源光谱调节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7].王筠,谷亭亭.利用方形环孔中心遮拦比调节远场光谱移动实现信息传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
[8].孙凤兴.基于光谱补偿的LED亮度自动调节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
[9].王海涛.月球车热控关键问题研究及材料光谱性质的选择性调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10].赵春梅.倒置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谱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