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固定化论文-肖尧,吴晨捷,蒋庆肯,蓝际荣,邬建勋

细菌固定化论文-肖尧,吴晨捷,蒋庆肯,蓝际荣,邬建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菌固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化细菌,底泥,氨氮,降解

细菌固定化论文文献综述

肖尧,吴晨捷,蒋庆肯,蓝际荣,邬建勋[1](2019)在《固定化Acinetobacter sp. T1细菌处理河道氨氮污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吸附固定在无机载体上的高效脱氮细菌Acinetobacter sp. T1去除城市河道及底泥中的氨氮。从沸石、活性炭和硅藻土中选出最佳固定载体,优化固定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并进行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Zeta电位,能固定更多的细菌,因而以硅藻土为载体制备的固定化细菌具有更高的氨氮去除率。同时,细菌T1在温度为35℃、pH值为8、摇床转速为90 r·min~(-1)、固定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在硅藻土上固定化效果最佳。在去除氨氮的模拟实验中,曝气辅助固定化细菌组对水体及底泥中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反应16 d水体COD、NH_4~+-N和TN浓度分别减少75.98%、99.32%和89.36%,底泥TOC和TN含量分别减少54.56%和44.84%,底泥体积减少14.93%。(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万琼,赵志啸,鞠恺,张新艳,雷茹[2](2019)在《固定化硝化细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固定化技术的概念及优点,归纳了固定化硝化细菌的制备方法及载体材料的类型;总结了固定化硝化细菌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相比,固定化硝化细菌技术具有处理能力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泥量少和硝化细菌不易流失等优点。为更好应用于实际工程,该技术需要在载体材料研发,高效制备反应器开发及提高固定化硝化细菌颗粒传质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周梦娟[3](2019)在《高效反硝化细菌的富集与固定化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矿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水体中的总氮(TN)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水体的氮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地表水中TN以硝态氮(NO_3~--N)为主,高浓度的NO_3~--N不仅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还可威胁人体的健康。物化技术并不能有效降低地表水中NO_3~--N,而生物技术处理地表水NO_3~--N污染不仅操作简单、见效快,同时还能简化处理工艺,减少投资成本。因此,本课题探讨不同碳源对高效反硝化细菌的富集效果影响,并对比不同载体固定化高效反硝化细菌的处理效果,筛选固定化高效反硝化细菌的最适载体,并将载体固定化后的高效反硝化细菌应用于地表水NO_3~--N处理中,探究高效反硝化细菌在应用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连续流反硝化反应器中,分别投加葡萄糖(C_6H_(12)O_6)和乙酸钠(CH_3COONa)作为碳源富集反硝化细菌,结果发现:不同碳源对高效反硝化细菌的富集有着明显的影响(P<0.05)。经过富集后,C_6H_(12)O_6和CH_3COONa系统中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8.56 mg N/(g VSS·h)和11.26 mg N/(g VSS·h),是初始样本的2.09倍和2.75倍。C_6H_(12)O_6系统中亚硝氮(NO_2~--N)和氨氮(NH_4~+-N)的积累情况明显高于CH_3COONa系统(P<0.05)。富集培养后微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碳源的种类影响着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的大小。较高丰度的Pseudomonas和Thauera证实CH_3COONa为富集高效反硝化细菌的最优碳源。此外,C_6H_(12)O_6作为碳源有助于nirS基因的表达,CH_3COONa作为碳源有助于nirK基因的表达。(2)通过比较聚苯乙烯泡沫(PS)、聚乙烯醇小球(PVA)和菌丝球(MPs)叁种载体固定化高效反硝化细菌的性能得出:高效反硝化细菌经过PS、PVA和MPs载体固定化后,生物量(VSS)较游离菌分别提高了0.12 g/L、0.21 g/L和0.41 g/L,细胞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5.00%、7.70%和13.65%,NO_3~--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44%、5.05%和19.72%,NO_2~--N和NH_4~+-N的积累现象得到有效地缓解,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5%、11.87%和24.78%。PVA载体致密的结构有利于抵抗低温,但在高转速和碱性条件下易破碎。MPs载体在环境因子的扰动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性和良好的脱氮效果,且交叉结构有利于多次再利用,是固定化高效反硝化细菌的最适载体。(3)高效反硝化细菌经过MPs载体固定化后,能有效处理地表水的NO_3~--N污染。在30℃、15℃和4℃条件下,MPs载体可有效截留VSS和维持微生物活性,使得MPs载体固定化高效反硝化细菌系统的NO_3~--N去除率比游离菌系统分别提高31.82%、36.02%和37.30%,TN去除率分别提高48.25%、21.90%和23.63%。此外,MPs载体固定高效反硝化细菌后,系统中的VSS和细胞活性较游离菌系统有明显地提高,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少。微生物多样性随着温度的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5℃达到最大多样性。系统NO_3~--N的去除与Unclassified_f_Enterobacteriaceae、Raoultella和Thermomonas相对丰度的变化有关,而NO_2~--N的积累程度与系统中Chryseobacterium和Rhizobium有关。Zoogloeas、Simplicispira、Flavobacterium、Dechloromonas和Acidaminobacter相对丰度的变化是系统对温度变化作出地适应性调整。(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庞朵,彭自然,何文辉,马进,卓帅[4](2018)在《异养高效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与固定化最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从太湖沉积物中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5株异养硝化菌(J-1~J-5),研究其硝化特性并对性能最佳菌进行鉴定。研究表明,5株硝化菌均有较强的氨氮、亚硝态氮转化能力,其中J-4转化效果最好,培养48 h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达90.25%、69.00%;通过16S rDNA鉴定,建立其生长发育树,表明J-4属成对杆菌属。本试验,选取海藻酸钠(SA),聚乙二醇(PEG)为固定化包埋载体材料,经正交试验确定SA、PEG、活性炭(AC)、CaCl_2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5%、8%、1.5%、4%;方差分析表明4种材料中,对氨氮转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SA>PEG>CaCl_2>AC。高效异养土着硝化细菌的筛选以及包埋条件的优化,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效率,增加了包埋小球的稳定性和细菌的生物浓度,为固定化技术工业化大规模运用创造了条件,为高效修复太湖水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06期)

黄业翔[5](2018)在《絮凝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是一种能同时进行污水净化、资源回收利用的有益微生物,但由于菌体难以自然沉降分离,流失情况严重,影响光合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国内进行光合细菌絮凝固定化、并结合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以叁相生物流化床作为反应装置,优化絮凝固定化条件、污水处理条件,探究反应器运行条件及运行情况。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当3%PAC溶液投加量为60ml/L时,接近70%的光合细菌被絮凝沉降,且形成的絮凝颗粒直径在50~100μm 之间,具有较快的沉降速度,利于菌、水分离。(2)通过条件优化研究得出,絮凝光合细菌投菌量为20%、C/N=11~15、pH=8~9、好氧黑暗的条件下,模拟污水中COD、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3.4%和57.8%;在葡萄糖添加量为0.3 g/L、反应时间为12 h、反应温度为25~35 ℃时,实际生活污水中COD、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 89.2%。(3)叁相分离器可以将絮凝光合细菌截留在反应区,提高菌、水分离效果,有效解决反应器连续运行过程光合细菌易流失的问题。(4)添加0.3g/L葡萄糖,可以使出水COD、NH4+-N、TP浓度在12h内分别降低至25.0~77.0mg/L,、1.5~4.0mg/L、0.5~1.0mg/L之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GB 18918-2002)。当HRT提高至24h时,微生物发挥协同作用,在无外加碳源情况下,仍然维持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高效处理能力。(5)添加葡萄糖的前、后阶段内,光合细菌群落丰度呈迅速降低后缓慢回升的趋势,说明反应器运行过程需提供充足的小分子碳源,维持光合细菌生长代谢活性;同时,生活污水中携带微生物不断繁殖,使絮凝颗粒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迅速增加,光合细菌与多种异养微生物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参与污染物处理过程,提高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吴月红,袁海彬,洪枫,陈琳[6](2018)在《细菌纤维素固定化漆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细菌纤维素(BC)膜为载体固定化漆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研究了艳蓝降解的动力学和不同因素对该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后的艳蓝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几乎完全消失,说明该染料发生降解脱色;固定化酶对艳蓝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BC膜对艳蓝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当固定化酶的活力为84.9U时,脱色率最大为73.5%;染料浓度为50mg/L时,脱色效果较好,为81.1%;固定化酶对艳蓝的脱色在偏酸性条件下更好,最适宜的pH为5,此时的脱色率为95.2%;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降解率提高了2倍,反应速率提高了3倍;在重复脱色5次后,脱色率降为12.2%。(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周跃龙,胡美丹,汪新强,汪怀建[7](2018)在《固定化硝化细菌与聚磷菌对南昌市内河流水污染物降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昌市主要内河流的污染问题,结合南昌市主要内河流抚河故道和玉带河的水质现状特点,筛选出了优势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并研究优势菌种对南昌市内河流中氨氮、总磷的固定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硝化菌XH3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最高达到100%,硝化菌YH3对氨氮的降解率为82.75%,聚磷菌JP2对总磷的降解率为58.57%;优势菌株XH3、YH3、JP2按照质量比1∶1∶1的比例进行配比,发现叁者配比的混合菌对氨氮、总磷的降解率达85%、22.86%;通过采用PVA+添加剂制备了含优势菌种的固定化载体,利用该载体研究在曝气24 h条件下对南昌内河流中氨氮、总磷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该载体对模拟南昌市内河流中氨氮、总磷的降解效果分别能达到82.70%、79.27%。综合分析得出,该方法为南昌市内河流的整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宏,胡银龙[8](2018)在《硝化细菌的培养及包埋固定化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硝化细菌规模化富集及包埋固定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以污水厂回流污泥为菌源,利用工业级生物发酵罐,连续投加并逐渐提高底物浓度,控制FA和FNA实现硝化细菌的快速增长,实现了氨氧化速率118 mg·(L·h)~(-1)的高表达.高通量种群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污泥生物多样性较大,具有硝化作用的Nitrosomonas比例仅为0.53%;富集培养后污泥多样性明显降低,Nitrosomonas比例上升至10.27%,相较于驯化前,比例提高了20倍.以此为菌源,用PVA(聚乙烯醇)进行包埋固定化,包埋填料填充率为30%,通过连续流的方式进行包埋填料的活性恢复,仅用27 d填料的硝化速率达到62mg·(L·h)~(-1),证明包埋填料活性恢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永,刘新华,储兆洋,杨旭,郑宏亮[9](2017)在《细菌纤维素气凝胶ARGET ATRP制备含环氧基酶固定化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方法,以含溴的细菌纤维素气凝胶为引发剂、维生素C(Vc)为还原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叁胺(PMDETA)/溴化铜(CuBr_2)为催化剂,制备了含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刷的细菌纤维素气凝胶规整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作为酶固定化的载体,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采用橄榄油乳化法和Bradford法对酶活及载酶量进行测定;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酶固定化后纤维发生溶胀,且纤维之间发生黏连,空隙减小;载酶量为496mg/g;酶活为842U/g。(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姚仁达[10](2017)在《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筛选与富集培养及其固定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氮废水的大量排放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消减外源成为控制该问题的首要措施。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厂对氮的去除标准越发严格。污水脱氮工艺过程中,相对于传统全程硝化,短程硝化因节约能源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运行中短程硝化难以维持,且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硝化速率较低、低温季节尤为严重的问题。污水中硝化细菌浓度和反应速率成正比,且反应速率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氨氮去除效果。有目的地增加系统内硝化细菌浓度对于实际中提升氨氮污、废水处理的氨氮氧化速率具有理论可行性,且复合菌群因具有生物多样性而较纯种细菌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更具优势。然而如何获取高浓度的目标菌群成为氨氮氧化速率有效提升的关键。生物硝化作用的功能微生物是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本研究在总结和分析其生理特性异同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图绘制形式,该方法有别于污水处理传统的连续流和间歇式运行方法,其优势在于通过控制氨氮流加速率和实际氨氮反应速率的关系可以控制反应体系内NH_4~+-N、NO_2~--N浓度,结合pH和温度参数进而实现反应周期内预期的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水平。此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推广意义。进一步研究考察了该方法进行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可行性,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进行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结果表明采用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仅经过10余天的培养,系统氨氮氧化速率即可达到110 mg/(L·h)以上,亚硝酸盐积累率约85%,AOB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将反应温度由30°C左右降低至25°C左右,通过控制氨氮流加速率和实际氨氮氧化速率的关系以控制反应体系NH_4~+-N和NO_2~--N的浓度范围,从而实现反应周期内预期的FA和FNA水平的有效控制,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重复性。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适当提高DO水平利于氨氮氧化速率提高,溶解氧(DO)为0.7~1.5 mg/L,经过20余天筛选和富集培养,氨氮氧化速率可达到170 mg/(L·h)以上,亚硝酸盐积累率可稳定保持在80%以上。高通量测序结果证实在FA和FNA双因素作用下,AOB大量生长而NOB受到有效抑制并通过“污泥清洗”逐渐被淘洗出反应器,培养后AOB成为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绝对优势菌群,检测到属水平的Nitrosomonas(AOB)由接种时的0.24%显着上升至53.03%,而Nitrospira(NOB)由2.70%下降至仅剩余0.01%。研究结果表明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对于AOB菌群培养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进一步研究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通过间歇式、氨氮流加-间歇式交替运行方法考察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可行性,并探讨该细菌培养与氨氧化细菌培养的异同。结果显示温度23°C左右、DO为1.0~1.5mg/L,经过20余天的运行,系统氨氮氧化速率可达到约110 mg/(L·h),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约50 mg/(L·h)。高通量测序揭示出接种污泥样品微生物种类丰富、分布较为平均且每种均占有较小比例,而随着反应器硝化能力的大幅提升,伴随着系统整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硝化细菌丰度显着提高。检测到培养后Nitrosomonas(AOB)和Nitrospira(NOB)的比例分别达到34.87%和25.79%,二者在总细菌中比例达到60.66%,占有绝对数量优势,显着高于接种时的2.94%,由此证明间歇式、氨氮流加-间歇式交替运行方法可以成功用于硝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培养。分析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共性在于将氨氮流加速率和实际氨氮氧化速率建立联系;而差异在于FA和FNA的合理控制,即氨氧化细菌菌群培养利用FA和FNA抑制NOB而非AOB,硝化细菌菌群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FA和FNA未抑制AOB和NOB。可以通过将氨氮流加速率与实际氨氮氧化速率及亚硝酸盐积累率二者共同建立联系的方式实现AOB和NOB的共同生长。此外随着氨氧化或硝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的进行,MLVSS/MLSS和SVI均呈现降低趋势,污泥中无机质含量增加,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显着增强,呈现由絮体污泥逐渐转变为颗粒污泥的趋势。在细菌筛选和富集培养基础上重点考察了pH和污泥浓度对氨氮氧化速率的影响,并得到提高pH值一方面利于维持细菌生长的理想pH条件,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FA水平,从而易获得高氨氮氧化速率和高亚硝酸盐积累率。同时反应体系内较高的硝化细菌浓度是实现高氨氮氧化速率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已经成功获得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为优势菌群的活性污泥培养物的基础上,取其作为固定化菌源,制备得到生物活性填料投加至水处理反应器内,二者的氨氮氧化速率分别达到41.35 mg/(L·h)和46.64 mg/(L·h)。可以实现通过人工强化方式投加大量目标细菌,由此实现有选择地提高目标细菌浓度且保持其优势地位,从而实现氨氮氧化速率的提高和有效维持。探讨了生物添加方式,获得的高纯度氨氧化细菌菌群或硝化细菌菌群为实际中氨氮污、废水处理提高氨氮氧化速率、缩短处理时间,以及为污水处理厂提高氮的排放标准、从源头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细菌固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固定化技术的概念及优点,归纳了固定化硝化细菌的制备方法及载体材料的类型;总结了固定化硝化细菌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相比,固定化硝化细菌技术具有处理能力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泥量少和硝化细菌不易流失等优点。为更好应用于实际工程,该技术需要在载体材料研发,高效制备反应器开发及提高固定化硝化细菌颗粒传质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菌固定化论文参考文献

[1].肖尧,吴晨捷,蒋庆肯,蓝际荣,邬建勋.固定化Acinetobactersp.T1细菌处理河道氨氮污染的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2].万琼,赵志啸,鞠恺,张新艳,雷茹.固定化硝化细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9

[3].周梦娟.高效反硝化细菌的富集与固定化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庞朵,彭自然,何文辉,马进,卓帅.异养高效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与固定化最优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5].黄业翔.絮凝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8

[6].吴月红,袁海彬,洪枫,陈琳.细菌纤维素固定化漆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8

[7].周跃龙,胡美丹,汪新强,汪怀建.固定化硝化细菌与聚磷菌对南昌市内河流水污染物降解的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8].杨宏,胡银龙.硝化细菌的培养及包埋固定化中试[J].环境科学.2018

[9].李永,刘新华,储兆洋,杨旭,郑宏亮.细菌纤维素气凝胶ARGETATRP制备含环氧基酶固定化载体[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2017

[10].姚仁达.氨氧化和硝化细菌菌群筛选与富集培养及其固定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标签:;  ;  ;  ;  

细菌固定化论文-肖尧,吴晨捷,蒋庆肯,蓝际荣,邬建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