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外交论文-刘朋叶

强制性外交论文-刘朋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制性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制性外交,伊朗核问题,奥巴马政府,全面核协议

强制性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刘朋叶[1](2017)在《强制性外交视角下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核谈判进程及动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制性外交是指强制方通过包括威胁使用武力在内的各种威逼利诱手段等达到战略目标。它主要表现为强制方向对手提出外交要求,进行制裁劝诱,增强威胁力度,并可能诉诸最后通牒。强制性外交的有效实施,将以较少成本实现外交目标。美国运用强制性外交处理伊朗核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伊朗核问题是当前国际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伊朗与美国的矛盾与冲突。美国强烈要求伊朗暂停浓缩铀活动,甚至终止核计划,担心伊朗核问题影响中东安全及国际安全,危及美国全球战略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但伊朗坚持自身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拒绝停止浓缩铀活动。本文试图在强制性外交视角下,追踪美国对伊朗的强制性外交进程,分析美国对伊朗军事威胁、经济制裁、好处利诱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从而进一步了解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变化。另外,通过具体探究奥巴马政府时期伊朗的核谈判进程,最终明确为什么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能通过强制性外交达成伊朗核协议。全面核协议的成功签署,标志着美国对伊朗的强制性外交基本取得成功,双方关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对伊强硬态度,伊朗核协议在具体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也遭遇种种困难。针对该核协议未来的存废问题以及美国是否仍坚持对伊采取强制性外交,本文在最后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与关注。(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7-05-23)

隗倩[2](2016)在《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制性外交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尤其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或紧张之时,这种外交手段常常受到青睐。1948-1949年和1958-1961年两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两任领导人都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领国使用了强制性外交,目的是维护其在柏林乃至东欧的地位、安全和利益。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以封锁柏林陆上交通线为手段企图逼迫西方占领国取消在柏林流通的B记马克,迫使西方暂缓甚至放弃执行其已经正在执行的分裂德国成立西德国家的努力。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苏联又以多次使用最后通牒方式逼迫叁国同意将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并签订对德和约,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苏联没有使西方相信其有足够的能力兑现所提出的威胁,也没有使西方相信在争端问题的利益维护上苏联有比西方更大的动力和决心。苏联既没有使西方感到不能接受苏联如果兑现威胁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没有使认为服从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原来的对抗性行为。也就是说,苏联的强制性外交缺乏足够强大的政治、经济或军事力量作后盾,没有造成有利于苏联一方的动机的不对称性,也没有传达出己方维护利益和兑现承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而这些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可信性。本文认为强制性外交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它的成功运用却有着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强制性外交的本质是强制国与目标国之间的“心理战”,它往往带有欺骗的性质,因此它成功的关键就是增强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6-05-20)

魏光启[3](2011)在《伊朗反强制性外交研究——以核危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朗核危机是推行反强制性外交的典型案例。在详尽解读其幕后动因的基础上,具体探究伊朗的反强制性外交措施及其成效,可以加深认识强制与反强制这组逻辑关系的动态进程。同时,从本案例中概要简析反强制性外交的合法性特征,则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把握此类事件的本质。(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魏光启[4](2011)在《强制性外交研究——以伊朗核问题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多学者认为,强制性外交是对纯军事对抗或者赤裸裸战争的一种有效补充,原因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节省成本的治国策略。由于伊朗核问题牵涉错综复杂的利益分割,美伊双方利用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针锋相对,明争暗斗,相互博弈,双方都不愿意把自己推到风头浪尖的"死角",尽量规避孤立无援的劣势,因此,伊朗核问题为检视美国强制性外交的实效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以美国强制性外交策略为切入点,梳理它在应对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历程,探讨它在该问题下的效用和局限。(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魏光启[5](2011)在《反强制性外交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强制性外交是因应强制性外交而产生的一种方略,其目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阻止、转移或消除强制性外交带来的风险。研究反强制性外交的基本内涵、形成原因、主要策略和实施功效,既可以纠正这一领域过度分析强制国的偏差,又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受制国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全面认识这种动态关系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江南社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魏光启[6](2011)在《反强制性外交机理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强制性外交是因应强制性外交而产生的一种方略,其目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阻止、转移或消除强制性外交带来的风险。研究反强制性外交的基本内涵、形成原因、主要策略和实施功效,不仅可以纠正这一领域过度分析强制国的偏差,而且还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受制国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全面认识这种动态关系的特征。(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周士新[7](2009)在《冷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强制性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制性外交是以武力为后盾,旨在要求被强制方终止或采取某种行为的外交方式。对强制方来说,强制性外交虽呈现出强烈的防御性质,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进攻性取向。冷战后美国的霸权意识推动其在中东地区更倾向于实施强制性外交。本文结合利比亚与伊朗的核问题,分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强制性外交的运作特点与效用。为了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安全利益及战略强势,美国利用强制性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尚未从根本上奏效。(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周士新[8](2008)在《伊朗核问题中的强制性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朗核问题是当前国际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反映了国际、地区与国家单元叁个层次上的矛盾。国际社会希望维护国际安全以及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要求伊朗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保障其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大多数中东地区国家一方面理解伊朗核能诉求,但也唯恐伊朗核计划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利用伊朗核问题,争相发展核计划。伊朗核问题集中反映了伊朗与美国的矛盾与冲突。美国强烈要求伊朗暂停浓缩铀活动,甚至终止核计划,唯恐伊朗核问题影响中东安全及国际安全,危及美国全球战略以及在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强制性外交是强制方为管理和解决国际冲突采取的主要形式之一。强制性外交指强制方以外交谈判为主要手段,不排除武力威胁,要求对手采取行动,改变政策。它不仅强调外交手段协商协调,缓和国际冲突的功能,而且强调其胁迫对手,使国际冲突升级的功能。强制方甚至以武力威胁促进外交,迫使对手满足强制方的外交要求,否则将可能遭受严重惩罚。强制性外交要求强制方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拥有实现战略目标的实力,限制对手满足条件的时间,保持双方信息沟通,及时评估强制性外交的效果并做好后续行动的准备。它主要表现为强制方向对手提出外交要求,进行制裁劝诱,增强威胁力度,并可能诉诸最后通牒。在伊朗核问题上,不仅存在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强制性外交,而且存在伊朗对美国的反强制性外交,美国与伊朗形成了相互强制的状态。由于美国与伊朗没有恢复外交关系,美国对伊朗的强制性外交具有强烈的延伸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制裁与劝诱、武力威胁、外交强制与最后通牒。伊朗对美国实施的反强制性外交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不对等强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制裁反制、威胁反制、外交反制与最后通牒。在伊朗核问题上,由于美国与伊朗在综合实力对比、外交决策效率、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以及安全威胁认知方面存在差别,美国逐渐赢得了主动,争取到了国际合法性,促进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了制裁伊朗的决议。然而,伊朗坚持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享有的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拒绝停止浓缩铀活动。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强制性外交的四个理论假设:第一,综合实力越强,强制性外交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外交决策机制越民主的行为体,实施强制性外交的连贯性就越强,强制性外交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第叁,国际社会的支持度越大,强制方行为的国际合法性越强,强制性外交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第四,感受到的安全威胁越大,强制方实施强制性外交的政治意愿就可能越强,但强制性外交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在伊朗核问题上,强制性外交主要存在叁种分析模式:挑战—应对模式有助于分析美国与伊朗相互实施强制性外交以及伊朗核问题升级与缓和的原因与过程。理性选择模式有助于分析伊朗核问题过程中相关各方成本—收益核算的原因与过程。政治意志平衡模式有助于分析美国与伊朗外交决策者政治意志相互制衡的原因与过程。强制性外交的四个影响因素与外交决策者政治意存在密切关系。当前,强制性外交仍是国际社会与伊朗管理伊朗核问题的主要途径。虽然强制性外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促进各方加强了解,有助于解决国际冲突。美国和伊朗可以避免诉诸武力解决核问题,威胁国际和中东地区安全。根据目前情况,伊朗核计划的非武器化的可能性大于武器化,伊朗核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可能性大于使用武力解决。(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04-01)

孙继东[9](2007)在《强制性外交与古巴导弹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20世纪后期强制性外交作为一项外交政策理论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学界及政界的关注。由于其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自己想要达到的政治目标,所以成为美国历任政府的重要对外政策工具之一。强制外交构成要件有自己的理论框架,结合古巴导弹危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力求进一步深化对强制外交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07年02期)

张家栋[10](2003)在《从强制性外交到“先发制人”战略——近20年来美国非常规战争战略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超越遏制战略以来,美国应付非传统安全的战略经历了从强制性外交到新干涉主义再到先发制人战略叁个阶段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这叁种战略的比较分析,揭示出美国日益排斥对话、交流和妥协等常规政治手段而日趋极端、保守和崇尚武力的倾向。这些变化意味着:在缺少有效的势力均衡和权力制约机制的国际体系中,霸权国的权力欲望与暴力使用都会不断自我膨胀,当前的世界秩序正面临着挑战和威胁。(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03年06期)

强制性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强制性外交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尤其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或紧张之时,这种外交手段常常受到青睐。1948-1949年和1958-1961年两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两任领导人都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领国使用了强制性外交,目的是维护其在柏林乃至东欧的地位、安全和利益。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苏联以封锁柏林陆上交通线为手段企图逼迫西方占领国取消在柏林流通的B记马克,迫使西方暂缓甚至放弃执行其已经正在执行的分裂德国成立西德国家的努力。第二次柏林危机中,苏联又以多次使用最后通牒方式逼迫叁国同意将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并签订对德和约,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苏联没有使西方相信其有足够的能力兑现所提出的威胁,也没有使西方相信在争端问题的利益维护上苏联有比西方更大的动力和决心。苏联既没有使西方感到不能接受苏联如果兑现威胁可能带来的后果,也没有使认为服从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原来的对抗性行为。也就是说,苏联的强制性外交缺乏足够强大的政治、经济或军事力量作后盾,没有造成有利于苏联一方的动机的不对称性,也没有传达出己方维护利益和兑现承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而这些归结为一点就是缺乏可信性。本文认为强制性外交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它的成功运用却有着很多的限制性因素,强制性外交的本质是强制国与目标国之间的“心理战”,它往往带有欺骗的性质,因此它成功的关键就是增强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制性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朋叶.强制性外交视角下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核谈判进程及动因分析[D].外交学院.2017

[2].隗倩.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D].外交学院.2016

[3].魏光启.伊朗反强制性外交研究——以核危机为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魏光启.强制性外交研究——以伊朗核问题为视角[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魏光启.反强制性外交透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

[6].魏光启.反强制性外交机理浅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周士新.冷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强制性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

[8].周士新.伊朗核问题中的强制性外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9].孙继东.强制性外交与古巴导弹危机[J].理论观察.2007

[10].张家栋.从强制性外交到“先发制人”战略——近20年来美国非常规战争战略比较分析[J].国际观察.2003

标签:;  ;  ;  ;  

强制性外交论文-刘朋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