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透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禾草种子,半透层,颖果皮,化学成分
半透层论文文献综述
周晶[1](2013)在《八种禾草种子半透层特性及其发育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半透层是指种胚包被物中存在的某层具有半透性的组织,它允许种子内外水分和气体的自由交换,而限制或阻碍溶质的交换,是一层无生命的物理屏障。以往文献有对蔬菜瓜果作物种子半透层位置、化学成分的研究,却鲜有对禾草种子半透层的研究,而对其发育解剖形成的研究则更少见报道。本论文以八种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禾草种子为材料,采用生物显微技术、组织化学染色法、化学元素示踪法和元素检测等技术手段,在研究了种子半透层存在位置和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从种子发育生理学和微观解剖学的角度,探讨了半透层的发育形成方式。首次证明了供试禾草种子存在半透层,皆为种皮半透层;但化学成分具有种间多样性。并发现供试种子半透层是由内珠被外侧细胞细胞壁加厚形成的,确定了各种禾草半透层形成的时期。为进一步揭示禾草种皮的结构以及半透层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重要性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供试种包括有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小黑麦(Triticale)、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禾草种子具有种皮半透层,位于种皮最外侧,紧紧依附于种皮;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灰色带状结构;在高倍透射镜下,呈现透明薄膜状结构,易与种皮和果皮部分相区分。2供试禾本科植物半透层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其中垂穗鹅观草、醉马草、青稞、小黑麦、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半透层的化学成分为脂质,中华羊茅为果胶,无芒雀麦则为纤维素。3对垂穗鹅观草、中华羊茅、醉马草、青稞、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半透层形成的研究认为,半透层是在种子达到生理成熟前就已经形成,并在形成后保留不退化;它主要是由内珠被的外侧细胞平周壁加厚发育而来的。但是各个种的形成时间存在差异,青稞最长,为花后21d,其余的均为8-12d不等。4供试禾本科植物颖果表皮及邻近胚乳显微结构存在差异。青稞具有厚的,相对紧实的果皮,其它的则结构松散,无特定形态;小黑麦和醉马草保留有管细胞,其他种未见有;青稞具有2-3层排列整齐的糊粉细胞,中华羊茅和无芒雀麦零星出现有纵向排列的2个糊粉细胞,且较一个完整的细胞体积小,其余种则只有一层糊粉细胞;中华羊茅具有加厚的垂周壁,无芒雀麦的糊粉细胞具有加厚的平周壁,其他种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6-01)
周晶,王彦荣[2](2012)在《种子半透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半透层是指在一些植物种的种子中存在的一层半透性组织,其允许种子内外水分和气体的通透,而限制或阻碍溶质的交换。种子半透层存在于种皮或胚乳部位,通常由纤维素、角质、软木脂或胼胝质等组成。半透层随着种子的发育而逐渐形成,其存在位置和化学组成具有物种多样性。半透层在种子发育、萌发和活力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种子半透层的特性、位置、化学组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周晶,王彦荣[3](2011)在《3种禾草种子半透层发育形成及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半透层是指存在于种胚包被物中具半透性的一层组织,该组织允许种子内外气体和水分自由出入,但对一些较大分子物质的交换具有阻碍作用。以往虽对种子半透层的半透性研究较多,但由于技术手段等限制,有关半透层的发育形成过程和定位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不同发育时期的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3种重要牧草种子为材料,通过硝酸镧示踪、透射电镜显微观测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等技术,研究不同发育期禾草种子发育形成过程和所处位置。旨在为深入揭示禾草种子显微结构和半透层的功能等提供依据。主要结果显示:半透层随种子的发育而逐步形成,但形成时间及位置往往因物种不同而异。苏丹草和老芒麦种子半透层在花后16d形成;垂穗披碱草半透层在花后18d形成。苏丹草种子具有胚乳半透层,半透层位于糊粉层内侧细胞膜,紧靠未分化细胞;而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具有种皮半透层,半透层均位于种皮最内侧,紧靠栅栏组织。(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5-13)
何学青[4](2011)在《数种禾草种皮透性及种子半透层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半透层是指种胚包被物中存在某层具有半透性的组织,它可允许种子内外气体和水分的自由交换,而阻碍或限制溶质的交换。以往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等,对种皮微观结构的研究甚少,使得对其功能机理的认识十分匮乏。本研究以具重要经济价值的7种禾草种子为材料,采用生物显微技术、能量透射和化学示踪等手段,研究了种皮通透性的种间差异;探讨种皮半透层的位置,以及种皮通透性与种子休眠的关系。供试种包括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燕麦(Avena sativa)。主要结果如下:1禾草种皮透性存在差异,种皮透性影响劣变种子活力的电导率测定。供试7种禾草种皮的透水性良好,高羊茅和燕麦种皮对四唑盐的通透性良好,而苏丹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羊草等5种禾草种皮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半透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不同劣变程度的种子活力,苏丹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黑麦草、羊草活力与水浸电导率相关性均不显着(P>0.05)。燕麦种子活力与电导率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而高羊茅种子活力与水浸电导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但刺破种皮后,7种禾草种子电导率与其活力均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揭示了禾草种皮的半透性限制了电导率法在禾草种子活力测定的应用。2对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黑麦草、羊草和燕麦4种禾草种子的显微结构观测表明种子表皮及临近胚乳的结构存在差异。燕麦种子种皮及糊粉层结构疏松,无栅栏组织;而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黑麦草、羊草种皮结构致密,具栅栏组织等特化结构。3在国际首次对垂穗披碱草、多年生黑麦草、羊草和燕麦等4种禾草种子的半透层进行了定位研究。发现除燕麦外都在种皮存有半透层,但具体位置有所不同。垂穗披碱草和羊草种子半透层位于外种皮内侧,紧靠栅栏组织;多年生黑麦草位于外种皮表层细胞;而燕麦不存在种子半透层。4采用3个种批对羊草种子休眠的研究发现,羊草种子休眠属于胚包被物引致的外源性休眠。胚包被物内稃、外稃、种皮和胚乳都对种子休眠有控制作用,各部位的平均作用分别为5%、19%、23%和34%。首次在国际发现种皮对羊草种子休眠有显着控制作用。5采用清水或30%NaOH不同时间的单一浸种,以及浸种和GA3综合处理等破除休眠技术的研究表明,清水浸种1d+30%NaOH60min+300μg·g-1GA3综合处理,可完全破除羊草种子休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颜欣娟,王彦荣[5](2008)在《苏丹草种子半透层定位与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硝酸镧示踪、透射电镜观测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等技术,对苏丹草种子半透层的位置和透性进行了研究。从解剖学角度证明了苏丹草种子存在半透层,该组织位于糊粉层内侧紧靠未分化细胞处,对水分通透性好,但阻挡电解质渗出和镧盐渗入。老化对种子膜系统有一定损伤,但对半透层并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颜欣娟[6](2008)在《几种禾草种子显微结构研究与半透层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半透层是指种子覆盖物中存在具半透性的某层组织,它允许种子内外气体和水分的自由出入,而阻止其他物质的交换。目前,禾草种子半透层的研究是以往关注不够的领域。本文以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3种禾草种子为材料,通过硝酸镧示踪、透射电镜观测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EDX)等技术,研究了3种禾草种子的显微结构、半透层及其位置,并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苏丹草种子的光镜显微结构和透性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供试3种禾草的种子生活力与电导率测定结果呈不同响应趋势。苏丹草和老芒麦种子的生活力与电导率不相关(P>0.05),不同质量种子的水浸液电导率值变化较小;而高羊茅种子的生活力与水浸电导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2对3种种子光镜下的基本结构观测表明,种皮及临近胚乳的结构有一定差异。苏丹草和老芒麦的种皮结构致密,具栅栏组织等特化结构;且苏丹草糊粉层和淀粉细胞之间存在2-3层未分化细胞。而高羊茅种子种皮及糊粉层结构疏松,无栅栏组织。3通过电镜和EDX对3种种子种皮的镧通透性的研究表明:苏丹草具有胚乳半透层,该半透层位于糊粉层内侧细胞膜,紧靠未分化细胞;老芒麦具有种皮半透层,且位于种皮最内侧,紧靠栅栏组织;高羊茅种皮及胚乳对镧元素通透性较好,不存在种子半透层。4镧在老化苏丹草种子内的渗入程度较未老化稍深,但均未进入苏丹草的未分化细胞。表明老化对苏丹草种子的糊粉层膜系统有一定损伤,但未伤及半透层。5对不同发育期苏丹草种子的结构和透性研究表明,随种子成熟度增加,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逐渐增加,吸水率和电导率逐渐降低,至盛花期后25 d达到生理成熟。盛花期后16 d,糊粉层内侧的未分化细胞层出现,种子的电导率与吸水率均已达到较低水平,与25 d生理成熟的种子差异不显着。再次证明种子半透层是在种子成熟过程中逐渐发育形成的。电导率不能评价苏丹草种子活力,但可以反映种子的成熟度。(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半透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子半透层是指在一些植物种的种子中存在的一层半透性组织,其允许种子内外水分和气体的通透,而限制或阻碍溶质的交换。种子半透层存在于种皮或胚乳部位,通常由纤维素、角质、软木脂或胼胝质等组成。半透层随着种子的发育而逐渐形成,其存在位置和化学组成具有物种多样性。半透层在种子发育、萌发和活力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种子半透层的特性、位置、化学组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透层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晶.八种禾草种子半透层特性及其发育形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3
[2].周晶,王彦荣.种子半透层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2
[3].周晶,王彦荣.3种禾草种子半透层发育形成及定位研究[C].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4].何学青.数种禾草种皮透性及种子半透层定位研究[D].兰州大学.2011
[5].颜欣娟,王彦荣.苏丹草种子半透层定位与透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8
[6].颜欣娟.几种禾草种子显微结构研究与半透层定位[D].兰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