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瓦斯爆炸危险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有序加权平均算子(FOWA),叁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法,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危险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光裕,江泽标,康向涛,孙悦,彭鑫[1](2019)在《基于FOWA-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进行更科学地评价,依据叁类危险源理论建立了包括防爆设备完好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等15个评价指标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基于FOWA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同时以山西某矿掘进工作面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07期)
罗振敏,李逵,安亚飞,李海涛,傅文[2](2018)在《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复杂的瓦斯爆炸指标体系进行瓦斯爆炸危险性的评价,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理论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和合主成分分析法从"物-机-人-管理"4个方面构建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结构,对影响瓦斯爆炸的28个因素进行多层次分解,建立满足突变级数法要求的评价模型,以4个煤矿采掘工作面为例,确定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各层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确定突变级数值,并将计算结果与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模型评价结果总体保持一致,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8年06期)
廖承余[3](2018)在《基于AHP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矿主要事故类型中,瓦斯爆炸事故是危害较大,发生次数较多的一类事故,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本文通过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体系。通过权重分析,得到对瓦斯爆炸事故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水平和通风设备情况,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结合权重,可以进行打分评价。因此,这一方法能够客观、科学的判断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8年02期)
翟小伟,来兴平[4](2016)在《瓦斯矿井工作面火区封闭后爆炸危险性快速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高瓦斯矿井工作面煤自燃火区封闭后甲烷爆炸危险性进行有效预测,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封闭火区在短时间内甲烷和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进行推演,构建封闭火区内甲烷和氧气的积聚模型,分析火区封闭以后采空区内的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时间交集理论对火区封闭后甲烷爆炸危险性展开讨论,应用甲烷、氧气积聚模型对某矿火区封闭后的甲烷爆炸性进行估算,得到了甲烷爆炸的可能性及发生时间,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成功地避免了火区封闭后甲烷爆炸事故。(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刘芮葭[5](2016)在《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的灰类-IAHP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煤矿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建立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阳泉一矿、二矿、叁矿的5个工作面为实例,对包括人、机、环境、管理4个方面20个致灾因素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不安全、较不安全、一般安全、较安全、安全5个等级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IAHP建立一级、二级两两比较矩阵,根据区间特征根法(IEM)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矩阵,运用改进的中心点型叁角白化权函数求解各评价指标所属灰类的灰色评价矩阵及其聚类系数,保证各指标灰色聚类系数之和严格为1,将权重矩阵与灰色评价矩阵相乘,以取得分排序第一的等级为最终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5个工作面的瓦斯爆炸危险性等级均为较安全,与实际相符,表明该评价方法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高娜,张延松,胡毅亭[6](2016)在《温度压力对瓦斯爆炸危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瓦斯的爆炸危险性,选取对其影响较大的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进行实验研究。运用特殊环境20L爆炸特性测试系统,对不同初始温度(25~200℃)和初始压力(0.1~1.0 MPa)条件下瓦斯的爆炸极限、最大爆炸压力和点火延迟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条件使瓦斯的爆炸上限升高、下限降低,爆炸极限范围扩大;随着初始温度升高,瓦斯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逐渐减小;初始温度越高,点火延迟时间越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运用安全原理知识和危险度定义,给出初步评估瓦斯爆炸危险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6年02期)
张旺,冯涛,武剑,马超甫[7](2016)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治瓦斯爆炸,将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突变级数法应用在煤矿瓦斯爆炸灾难危害评价中.从人的因素,机器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角度出发,分析煤矿瓦斯爆炸的影响因素,构建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突变级数法对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以贵州木孔煤矿为评价实例,得出突变级数法的评价结果为"一般安全",与实际情况一致.研究为防治瓦斯爆炸以及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矿业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逄锦伦[8](2015)在《低浓度瓦斯安全焚烧系统爆炸危险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瓦斯等可燃气体时需要确保安全。对低浓度瓦斯安全焚烧系统进行了描述,在对低浓度瓦斯安全焚烧系统进行整体爆炸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低浓度瓦斯安全焚烧系统各环节进行了爆炸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安全对策及措施,为安全焚烧低浓度瓦斯气体等排放气体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安全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15年11期)
李诚玉[9](2015)在《煤矿火区瓦斯爆炸危险性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发生火灾后(若无法直接灭火),尤其是采空区火灾,最常用的防灭火方法为封闭火区,但在火区封闭过程中极易发生瓦斯爆炸.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瓦斯矿井火区封闭过程中流场、浓度场、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火区气体来源及组分,得出火区内主要气体有:CO、CO_2、CH4、H2,根据流体力学、传热学等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得到了火区燃烧速度变化规律、火区气体分布规律、火区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巷道火灾发展实验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巷道火灾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划分,利用模型对火灾初期的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火灾初期巷道中心垂直剖面流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火区巷道中心垂直剖面温度分布规律以及气体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瓦斯爆炸危险性实验,得到了温度、可燃气体及惰性气体浓度等参数对瓦斯爆炸危险性和爆炸强度的影响规律,初始温度、初始压力升高,瓦斯爆炸危险性增加,混入CO浓度升高瓦斯爆炸危险性增加,注入N2与CO_2后,瓦斯爆炸危险性降低,失爆氧浓度分别为13.4%和15.8%,C02的惰化效果优于N2,瓦斯爆炸压力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CO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大,瓦斯爆炸上限时的爆炸压力远大于瓦斯爆炸下限时的爆炸压力,瓦斯浓度为9.5%时瓦斯爆炸压力最大,瓦斯爆炸压力梯度随瓦斯浓度的增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幅度较小,随着CO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大,当初始压力在10~16MPa间变化时,瓦斯爆炸压力梯度基本不变,当初始压力在16-20MPa间变化时,瓦斯爆炸压力梯度随着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分析了火区封闭过程中流场变化规律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在入口平均风降到1.5m·s~(-1)以下时将形成逆流层,逆流层厚度、逆流长度和最大逆流速度均随着入口平均风速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风速的下降,火区瓦斯及CO浓度升高,当风速降低到0.1 m·s~(-1)时,火源上风侧10.1 m处巷道顶板附近,混入CO浓度大于5%,瓦斯爆炸下限降到2.8%以下,而该区域瓦斯浓度为4%且氧气浓度相对较高,极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分析了注惰的惰化作用、稀释作用,对封闭过程中注入惰性气体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逆流层及易爆区域发展变化规律,确定了注惰参数的优化方向.本论文分析了瓦斯爆炸的影响参数及火区封闭过程中流场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判定火区瓦斯爆炸危险区域,研究了封闭过程中注惰对瓦斯爆炸危险性的影响,对防止火区封闭过程中瓦斯爆炸,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5-05-01)
潘超,左宇军[10](2015)在《基于FAHP-FCE模型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针对现阶段瓦斯爆炸的模糊性、复杂性及多元性特征,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引入9标度法、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在改进的叁类危险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现场工作人员及专家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分,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基于FAHP-FCE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确立了基于该模型的瓦斯爆炸危险性等级量化标准。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实现瓦斯爆炸危险性辨析和分级。(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5年02期)
瓦斯爆炸危险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对复杂的瓦斯爆炸指标体系进行瓦斯爆炸危险性的评价,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理论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和合主成分分析法从"物-机-人-管理"4个方面构建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结构,对影响瓦斯爆炸的28个因素进行多层次分解,建立满足突变级数法要求的评价模型,以4个煤矿采掘工作面为例,确定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对各层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和归一化处理,确定突变级数值,并将计算结果与灰色-层次分析法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模型评价结果总体保持一致,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瓦斯爆炸危险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光裕,江泽标,康向涛,孙悦,彭鑫.基于FOWA-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罗振敏,李逵,安亚飞,李海涛,傅文.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J].煤矿安全.2018
[3].廖承余.基于AHP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8
[4].翟小伟,来兴平.瓦斯矿井工作面火区封闭后爆炸危险性快速预测方法[J].煤炭学报.2016
[5].刘芮葭.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的灰类-IAHP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
[6].高娜,张延松,胡毅亭.温度压力对瓦斯爆炸危险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6
[7].张旺,冯涛,武剑,马超甫.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J].矿业工程研究.2016
[8].逄锦伦.低浓度瓦斯安全焚烧系统爆炸危险性分析[J].中州煤炭.2015
[9].李诚玉.煤矿火区瓦斯爆炸危险性演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
[10].潘超,左宇军.基于FAHP-FCE模型的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
标签:模糊有序加权平均算子(FOWA); 叁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法; 瓦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