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板反应器论文-王发龙

折流板反应器论文-王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折流板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欧拉多相流,数值模拟,流场

折流板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发龙[1](2019)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固-液两相流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升流速度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和标准k-ε模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针对流场和固含率分布变化,考察了1.0、1.5、2.0和2.5 m·h-1等升流速度对反应器水力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反应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升流速度为1.5~2.0 m·h-1的条件下,升流室的流场、水流速度变化和固含率分布状态相对较好,有利于水力循环和泥水混合,污泥的截留率高,无污泥流失,但底部仍存在污泥堆积现象。通过对反应器底部挡板和折流板的优化设计,可消除底部死区并防止污泥流失。(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常铭东,朱彤,王有昭,孙志成[2](2019)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对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单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由30℃降到10℃时,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下降了49. 11%;随着HRT的缩短,系统容积负荷逐渐提高,COD去除率呈下降趋势;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反应器对COD的去除能力大幅度下降.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出最优参数:当温度为34. 97℃,HRT为46. 54 h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88. 57%.(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陈凯强[3](2019)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含氮有机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ANAMMOX)工艺具有氨氮去除速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废水脱氮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实际含氮废水含有有机物质和亚硝态氮含量低的特点给ANAMMOX工艺的实际应用带来了障碍。采用除碳预处理、短程硝化及厌氧氨氧化的叁阶段反应装置,以此减轻有机物质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提供厌氧氨氧化工艺所必须的基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具有隔板及生物相分离的特点,在ABR反应器内实现了厌氧消化除碳、短程硝化以及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有效组合,经过该工艺组合处理含氮有机废水的COD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和89.1%。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叁部分:(1)考察了ABR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并通过各项参数分析了各隔室运行状态,为后续利用ABR反应器处理含氮有机废水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得出:在VLR由0.5kgCOD/(m~3·d)逐渐提高到2.0 kgCOD/(m~3·d)的过程中,ABR反应器各阶段稳定时期对于COD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0.0%和15.0%左右。在VLR为2.0 kgCOD/(m~3·d)时,1~#和2~#隔室中COD的去除量分别占总去除量的46.28%和43.53%,此时这两个隔室承担主要的COD去除作用。在VLR由0.5 kgCOD/(m~3·d)提高到1.5 kgCOD/(m~3·d)的过程中,5个隔室中的NH_4~+-N的变化幅度均较小,而当VLR提高到2.0 kgCOD/(m~3·d)时,5个隔室的NH_4~+-N变化幅度较明显。在同一负荷条件下,沿反应器的长度方向NH_4~+-N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各隔室VFAs呈现下降的趋势,pH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此时,ABR反应器第4~#隔室出水能基本满足短程硝化-ANAMMOX工艺对进水水质COD的要求。(2)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在富集培养过程中,温度和pH分别维持在32℃和7.6~7.8之间,通过提高总氮容积负荷(NLR),研究厌氧氨氧化菌在不同NLR下的脱氮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颗粒活性炭对ANAMMOX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NLR的提高,出水NH_4~+-N浓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而NO_2~--N浓度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ANAMMOX活性提高期的稳定阶段,NH_4~+-N及NO_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2.5%和70.0%,NO_2~--N及NH_4~+-N的消耗比也逐渐稳定在1.27~1.38之间。同时污泥形态由初期的黑色到逐渐出现红棕色。污泥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体系微生物群落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出现了Candidatus Brocadia(4.46%)和Candidates Kuenenia(0.60%)等典型厌氧氨氧化菌属。由此可见,反应体系中出现了明显的ANAMMOX现象。在反应器运行初期,活性炭的添加可以吸附部分的NH_4~+-N及NO_2~--N,达到缓减负荷提高带来的影响。活性炭的长期存在则发挥着固定厌氧氨氧化菌并强化脱氮的作用。(3)利用ABR反应器进行厌氧消化除碳、短程硝化以及ANAMMOX工艺组合,实现了含氮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研究中ABR共包含7个隔室,其中1~4隔室进行污水的厌氧消化除碳;5~6隔室通过控制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及游离氨(Free ammonia,FA)浓度实现了氨氮的部分短程硝化过程,并通过对DO及FA的优化调整,使氨氮氧化率稳定在51.4~64.1%的范围内,与此同时亚硝酸盐积累率也稳定在90%左右;将短程硝化隔室出水经调节pH后引入第7隔室后进行ANAMMOX反应。研究了稳定状态下厌氧消化-短程硝化-ANAMMOX系统对于有机物及氮素的去除情况,实现了对COD及TN的有效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7%和89.1%。结果表明:以对COD去除的贡献率大小来分,分别是厌氧消化隔室﹥短程硝化隔室﹥厌氧氨氧化隔室。以对TN去除的贡献率大小来分,则是厌氧氨氧化隔室﹥厌氧消化隔室﹥短程硝化隔室。(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凯强,孙文鑫,付善飞,朱荣,邹华[4](2019)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模拟纺织印染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模拟纺织印染废水,通过COD、染料RB-5含量等指标来考察COD容积负荷(VLR)变化对ABR各隔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VLR由0.5 kg/(m~3·d)提高到2.0 kg/(m~3·d)的过程中,ABR中COD和RB-5的平均去除率则一直稳定在90%和78%上下。并且,第1隔室对污染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其中COD和RB-5在第1隔室中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5%和64.0%。后端隔室COD及RB-5的去除率有随有机负荷提高而上升趋势。由不同隔室组成的ABR能承受较大负荷,更好的实现了COD和RB-5的同步去除。(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乔玮,任征然,李晨艳,熊林鹏,李玉友[5](2018)在《自搅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连续处理猪场废水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自搅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self-agitatio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SaABR)开展200 d的连续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3、2、1和0.5 d梯度缩短的过程中,SaABR截留微生物的效果以及反应器的产气性能、稳定性和污泥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SMA)。同时,该研究还开展了全混式反应器(completely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78 d的连续对比试验。试验发现,SaABR具有良好的截留微生物的作用,在HRT 3 d时SaABR第1至第4取样口污泥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浓度分别为10.2、4.1、44.2和2.5 g/L,而CSTR污泥VS质量浓度仅为2.6 g/L。较高的微生物量显着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率并降低了出水的有机酸浓度。随着HRT的缩短,SaABR的降解率也呈现下降。在HRT1d时,SaABR的单位VS产甲烷率为0.43 L/g,即使在HRT缩短到0.5 d时,仍然可实现稳定的发酵产气(单位VS产甲烷率为0.24 L/g),而CSTR反应器由于微生物洗出不能在HRT 1 d时连续产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SaABR反应器所具有截留微生物的良好特性,为养殖粪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李越,王丹丹,陈福明,丁彬彬,谢巧玲[6](2018)在《用于Fenton氧化的折流反应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用于Fenton氧化的折流反应器的返混程度进行研究,并以反应器的离散度表征其返混程度,利用流体力学计算来模拟脉冲示踪实验,在一定体积下(0.20 m~3)对反应器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折流反应器的结构参数:折流口占流道宽度比例为0.75,流道截面高宽比为0.80,反应器宽度为1.0 m,流道总数为5,其离散度为0.188。以间硝基苯胺的降解为例,达到同样的降解率(48.5%)时,传统全混流反应器所需体积为0.41 m3,折流反应器的体积仅为其1/2。(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李文[7](2018)在《利用生物膜内循环折流式反应器—生态池系统修复黑臭水体的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和生态池修复系统,在线处理漕河泾上师大段河道黑臭水体,并通过调节温度、外加碳源、CODcr/TN等不同条件,优化工艺参数,最终实现经济、高效的河道黑臭水体处置、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8年08期)

周雪梅,刘鹏,杨雅鑫,罗田翼[8](2018)在《折流式管状反应器对室内甲醛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CO技术,针对现有的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设计一种能与建筑空调系统的通风换气设备相结合的折流式管状反应器,以甲醛为目标污染物,对其净化效果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折流式管状反应器对于甲醛的降解处理效果高于传统的管状反应器,其转化率及矿化率均大于传统管状反应器;相较于波长较长的黑光灯,波长为254 nm的杀菌灯利用率更高,实验效果优于黑光灯;不同初始浓度下甲醛的反应有效度η基本不受催化层厚度影响;以波长254 nm的杀菌灯为紫外光源时,由于光强衰减快,使得催化层厚度对传质速率无明显作用;以波长为365 nm的黑光灯为紫外灯源时,甲醛η值随催化层厚度增加而增大,故在此实验条件下的光催化反应中,紫外光吸收量、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有效度均会随催化剂负载量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乔玮,任征然,姜萌萌,熊林鹏,李玉友[9](2018)在《自搅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常温处理猪场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自搅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SaABR)常温条件下处理猪场废水的运行状况,本研究以猪场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SaABR开展130天的连续常温厌氧消化试验。考察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5和3d时,反应器的产气性能、挥发性脂肪酸(VFAs)变化和污泥比产甲烷活性(SMA)。试验发现,随着HRT缩短,反应器容积产甲烷率由0.51 L/L/d逐渐上升到0.87 L/L/d,单位VS产甲烷率由0.71L/g-VS_(in)逐渐降低到0.32L/g-VS_(in),出液(第4取样口)VFA浓度由41 mg/L逐渐升高到566 mg/L。HRT的缩短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降低,HRT3d时反应器内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较差。SaABR常温条件下处理猪粪废水应注意选择适宜的HRT。(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8-08-03)

汪洋[10](2018)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使用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存在基建费用高,运行能耗大成本较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提出采用一种五隔室的HABR反应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为了探索该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实现其高效稳定运行的目的,本实验对其启动及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启动实验阶段,采用逐渐缩短HRT的方式进行启动,研究启动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和颗粒污泥性状并对填料的挂膜情况进行了观察,在运行实验阶段,研究HRT、进水COD浓度和温度对反应器运行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HABR反应器采用低负荷方式启动,初始HRT为36h,逐步缩短HRT,当水力停留时间减小到12h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启动成功,启动阶段历时41d。反应器中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端隔室,后端隔室COD去除率相对较低。反应器整体并未出现不可逆的过度酸化,酸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前端隔室,各隔室碱度沿流程上升,VFA沿流程下降。污泥呈现出明显的颗粒化,但各隔室颗粒化程度沿水流方向呈现明显的递减,反应器中厌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产气量同HRT呈负相关,同系统COD浓度呈正相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产气量同温度正相关。HABR运行阶段,反应器对COD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去除率为88.85%。COD去除率同温度和进水COD浓度正相关,同HRT负相关。当进水COD浓度较低时,COD主要在前端隔室中得到去除,当进水COD浓度提高时,反应器后端隔室处理效果上升,出现处理重心后移现象,出水COD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反应器对SS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采用较长的HRT对SS的去除更为有利,而进水COD浓度的变化对SS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温度与SS去除率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出水SS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反应器对TP去除效果不佳,几乎没有去除效果,对NH_4~+-N、TN多数情况下出现负去除率,反应器中NH_4~+-N、TN浓度沿程升高。反应器前端隔室主要发生产酸发酵,后端隔室中主要发生产甲烷反应。p H值的变化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HRT较长和进水COD浓度较小时,最低p H值出现在第一隔室,当HRT缩短和进水COD浓度升高时,最低p H值出现在第二隔室,反应器处理重心向后移动,HABR反应器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颗粒污泥粒径有沿水流方向递减的趋势,污泥颗粒化程度前端隔室优于后端隔室,污泥沉降速率良好。各隔室污泥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各个隔室污泥浓度沿水流方向依次递增。厌氧污泥的产气量同COD浓度、温度呈正相关,同HRT呈负相关,反应器沿程产气量第叁、第四隔室较大,第一、第二、第五隔室产气量较小。(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折流板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对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单因素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由30℃降到10℃时,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下降了49. 11%;随着HRT的缩短,系统容积负荷逐渐提高,COD去除率呈下降趋势;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逐渐升高,反应器对COD的去除能力大幅度下降.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出最优参数:当温度为34. 97℃,HRT为46. 54 h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88. 5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流板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发龙.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固-液两相流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9

[2].常铭东,朱彤,王有昭,孙志成.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陈凯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含氮有机废水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陈凯强,孙文鑫,付善飞,朱荣,邹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模拟纺织印染废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5].乔玮,任征然,李晨艳,熊林鹏,李玉友.自搅拌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连续处理猪场废水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李越,王丹丹,陈福明,丁彬彬,谢巧玲.用于Fenton氧化的折流反应器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8

[7].李文.利用生物膜内循环折流式反应器—生态池系统修复黑臭水体的应用技术研究[J].冶金动力.2018

[8].周雪梅,刘鹏,杨雅鑫,罗田翼.折流式管状反应器对室内甲醛的净化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8

[9].乔玮,任征然,姜萌萌,熊林鹏,李玉友.自搅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常温处理猪场废水研究[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8

[10].汪洋.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  

折流板反应器论文-王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