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换热论文-王萌

层换热论文-王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换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烧结,余热回收,竖罐,传热系数

层换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萌[1](2012)在《烧结余热竖罐式回收料层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竖罐式余热回收是借鉴干法熄焦(CDQ)技术中的干熄炉工艺提出的一种烧结余热高效回收方式,其亟待解决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是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问题与流动问题。其中,料层内气固综合传热系数是影响烧结矿与冷却介质热量传递、进而影响罐体结构和操作参数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几个比较传统的关于填充床气固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已很难适用于竖罐内料层气固传热过程。基于此,本文通过实验手段在不同工况下,测试罐体料层传热过程相关数据,然后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关于料层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并以此研究传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这一研究,不但获得了烧结料层内的气固传热系数关联式,而且将为罐体内气固传热的强化指明方向,同时为床层气固传热过程的数值计算奠定基础。就本质而言,罐体内料层气固传热是一种移动床式气固逆流稳态传热,罐体内料层温度自上而下逐步下降。采用固定床来模拟移动床,其原理如下:固定床内是一非稳态传热过程,料层温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固定床内料层高度与将来用于生产的料层高度比要小得多,因此可假设整个固定床内料层温度均匀,于是将固定床料层视为移动床层内的一个“微元”空间,在这个“微元”空间内,温度可视为均匀(整个罐体床层温度分布近似为阶梯状分布);因此,可采用固定床不同时间下的温度分布来实验模拟罐体内不同“微元”空间(即料层)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罐体料层内反映气固传热系数的Nu经验关联式为:使用范围:0.687≤Pr≤0.703,450≤Re≤1200。(2)床层内换热系数的大体范围为25-55W/(m·K),罐体料层自上往下换热系数逐渐减小。(3)影响罐体床层内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冷风流量、颗粒大小、料层高度和边缘效应。将这些因素在将来生产可调范围内调节,则冷风流量越大,传热系数越大,冷风流量与换热系数的关系为h=15.27v0.82T0.12;颗粒粒径越小,换热系数越大,颗粒粒径与换热系数的关系为h=0.83d-0.53T0.09;料层高度越大,传热系数越大,料层高度与换热系数的关系为h=2.31H0.24T0.21;此外,边缘处的传热系数大于中心处的传热系数。(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王勇,刘方,付祥钊[2](2007)在《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叁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叁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7年09期)

层换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叁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叁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换热论文参考文献

[1].王萌.烧结余热竖罐式回收料层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2

[2].王勇,刘方,付祥钊.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J].暖通空调.2007

标签:;  ;  ;  ;  

层换热论文-王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