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矿山场地,地表物质,人工土壤,颗粒特征
人工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祝怡斌,周连碧,霍汉鑫,李青,宋爽[1](2018)在《金属矿山场地人工土壤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金属矿山的露天采场、浸矿场、废石场、排土场、尾矿库等场地的地表物质特征,将金属矿山场地人工土壤分为基岩型土壤、废石型土壤、尾砂型土壤、尾泥型土壤、岩土型土壤、土岩型土壤、风化土壤和表土共八种类型,对每种类型人工土壤的地表物质特征、颗粒特征、污染特征和土地复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供从事矿山场地修复、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8年04期)
李宇光[2](2018)在《基于明水县的自动与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黑龙江省明水县自动站资料的适用性,比较了2013年2月28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明水自动站所测得的土壤水分与人工观测情况下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而分析自动水分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的土壤湿度之间的差值、差值概率以及不同方法观测所得数值的相关系数,并通过对比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制作了订正方程以消除部分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2月28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明水县人工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在各层均表现为显着,自动站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值高于人工观测值,0~10 cm土壤浅层和30~40 cm深层的差值较小,20~30 cm和40~50 cm土壤层次差值较大,最后根据自动水分观测站与人工所测得的数据制作了订正方程,其可消除二者之间的部分差异。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自动水分观测站所测得的资料基本可以代替人工观测数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1期)
李小涛,王乐,杨敏[3](2018)在《聚丙烯纤维增强半水磷石膏人工土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土壤为骨架,β半水磷石膏为胶凝材料,掺入粉煤灰和泥炭土制备人工土壤。研究了聚丙烯纤维长度、掺量对人工土壤强度、收缩率及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长度和掺量对人工土壤强度、收缩率和侵蚀系数有一定影响。当聚丙烯纤维长度为12 mm时,抗折、抗压强度最大,侵蚀模数和收缩率最小。当纤维长度为12 mm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人工土壤14 d、28 d和绝干抗折、抗压强度先增后减,侵蚀模数先减后增,收缩率先降后升。当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3%时,人工土壤抗折、抗压强度最大,侵蚀模数和收缩率最小。(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8年03期)
郑建乐,葛伟,赵文廷,肖静瑶,张骞月[4](2018)在《不同配比下的矿山修复人工土壤性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矿山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和优质细粒土按比例混合配制六种人工土壤,并对人工土壤基质进行基础研究发现:随着配比的变化,混合土壤中黏粒和粉粒的总含量由14.93%逐渐上升至49.73%,含量越来越高;高于0.075mm的砂粒及更大粒径的颗粒含量由85.07%逐渐下降至50.27%,含量逐渐降低;同时随着优质土比例的增加,PH由7.64逐渐增加至7.85,碱性稍有增强;而且各组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也发生变化,其中碱解氮由3.18mg/kg增加至9.15mg/kg,速效磷由0.62mg/kg逐渐增加至3.09mg/kg,速效钾由56.73mg/kg逐渐增加至89.56mg/kg,地上部分的植物长势也越来越好,植物越来越密集。(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09期)
梁政,周琳,王鹏[5](2018)在《模拟大气氮沉降对柳杉人工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氮沉降引发的陆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系统"氮饱和"问题,促使一些科学家开始对氮沉降所引起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开展研究。在华西雨屏区中心地带,以人工柳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参照NTTREX项目和北美Harvord Forest研究设计,用NH_4NO_3进行N沉降处理,共设4个水平:CK(0kg/hm~(-2)·年)、低N(50kg/hm~(-2)·年)、中N(100kg/hm~(-2)·年)和高N(150kg/hm~(-2)·年)。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研究了0~20cm土壤在施用不同氮含量的样方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通过1年的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随着氮累积量的增加程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除了2016年4月份那次之外,向土壤中施加N10比N0,N5和N15增加的有机碳要明显多得多(P<0.01)。实验中还发现0~10cm的土层有机碳含量与10~20cm的土层有机碳含量相比差异显着得多(P<0.01)。(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陈朝琼,辜雨露,冷叶浪,康镇,黄启航[6](2017)在《铅在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岩石边坡,前期研究表明边坡创面人工土壤受Pb污染,且有中等程度的富集。土壤类型、植被搭配类型是影响Pb迁移特性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却未见人工土壤及植被搭配类型对Pb迁移特性影响的相关报道。该研究以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为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机制;运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进一步考察在暴雨径流作用下,Pb在不同植被搭配类型的边坡人工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急速增加,等温曲线呈"S"型,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行为,R2为0.91。二次幂函数方程能较好描述NH_4AC对铅的解吸过程,R2为0.96。人工土壤有高岭石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属于高岭石型图谱。高岭石表面—OH、腐殖质表面—OH和—COOH参与吸附作用,置换出H+。人工土壤易将交通运输产生的Pb固定,但又容易再次释放。不同植被搭配类型边坡Pb流失量表现为草本>草本+灌木>草本+灌木+乔木。暴雨径流作用下Pb随沉积物相流失是边坡创面人工土壤Pb流失的主体,边坡土壤的侵蚀是导致Pb迁移扩散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边坡植被的恢复,减小边坡人工土壤的侵蚀作用是防止Pb迁移扩散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11期)
蒙玺,李绍才,孙海龙[7](2017)在《人工土壤环境下保水剂性能的衰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保水剂性能在人工土壤环境下随时间和施肥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将人工土壤混合保水剂作为试验基质,以室外条件下植物生长为背景,以时间尺度与施肥量作为变量因子,观察基质中保水剂吸水倍率、吸水速率、保水率、吸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保水剂上述各项指标总体上与其放入基质中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吸水倍率与吸水速率在保水剂与人工基质混合伊始即表现出最大降幅,而后这种降幅逐渐降低;保水率下降的量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且在保水剂与人工基质混合后20个月出现1个较为明显的拐点;不同外部吸力阶段,保水剂在土壤中的出水率随时间增大而降低,最大出水率出现在外部吸力为4 MPa时,最小出水率出现在外部吸力为0.5 MPa时。(2)与未使用保水剂(T0)的性能相比,施肥量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为T6>T5>T1>T2>T4>T3;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各梯度间吸水速率并无较大差异;施肥量对保水率影响为T5>T3>T6>T4>T1>T2;各梯度吸力变化并无明确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7期)
刘美平,杨玉辉[8](2016)在《自动与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土壤水分变化及相关性分析,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为更好地利用自动站数据、发挥资料应用价值及服务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6年35期)
刘国飞,许永利,李富平[9](2016)在《添加剂用量对人工土壤生态特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铁尾矿、pH调节剂及堆肥(污泥)、保水剂等构建人工土壤,通过优化调整水泥和pH调节剂含量进行试验考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沙打旺、高羊茅、多花木兰和紫穗槐作为试验植物,分析植物的成活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4个指标。就单一作物而言,沙打旺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高羊茅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多花木兰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8,紫穗槐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而4种作物混种情况下适宜的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姚粉霞,陈贵屏,胡伟,徐冰,陈亚军[10](2016)在《利用不同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配制人工土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活污泥、牛粪、蚓粪、菌菇渣、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和煤矸石8种固体废物为原料配置人工土壤,探讨不同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配比对人工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人工土壤中,粒级>0.25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总体在20%~50%,接近或达到正常的自然土壤标准,制得的人工土壤为弱碱性,pH实测值在7.12~8.14。培养过程中,人工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大大降低。生活污泥组、蚓粪组人工土壤在培养过程中呈现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而牛粪组人工土壤在培养过程中虽然有较多的有机氮被矿化,但同时也有较多的硝态氮被重新同化成有机氮。合成的人工土壤在物理、化学、养分和生物毒理学性质方面均已达到自然土壤相关参数的正常范围值,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固体废物原料重金属超标,则应尽量避免用于种植可食用类植物。(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6年01期)
人工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黑龙江省明水县自动站资料的适用性,比较了2013年2月28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明水自动站所测得的土壤水分与人工观测情况下的土壤水分含量,进而分析自动水分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的土壤湿度之间的差值、差值概率以及不同方法观测所得数值的相关系数,并通过对比自动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制作了订正方程以消除部分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2月28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明水县人工与自动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在各层均表现为显着,自动站观测的土壤相对湿度值高于人工观测值,0~10 cm土壤浅层和30~40 cm深层的差值较小,20~30 cm和40~50 cm土壤层次差值较大,最后根据自动水分观测站与人工所测得的数据制作了订正方程,其可消除二者之间的部分差异。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自动水分观测站所测得的资料基本可以代替人工观测数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祝怡斌,周连碧,霍汉鑫,李青,宋爽.金属矿山场地人工土壤特征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8
[2].李宇光.基于明水县的自动与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李小涛,王乐,杨敏.聚丙烯纤维增强半水磷石膏人工土壤的研究[J].非金属矿.2018
[4].郑建乐,葛伟,赵文廷,肖静瑶,张骞月.不同配比下的矿山修复人工土壤性质实验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5].梁政,周琳,王鹏.模拟大气氮沉降对柳杉人工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8
[6].陈朝琼,辜雨露,冷叶浪,康镇,黄启航.铅在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7].蒙玺,李绍才,孙海龙.人工土壤环境下保水剂性能的衰减[J].江苏农业科学.2017
[8].刘美平,杨玉辉.自动与人工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差异分析[J].河南农业.2016
[9].刘国飞,许永利,李富平.添加剂用量对人工土壤生态特征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10].姚粉霞,陈贵屏,胡伟,徐冰,陈亚军.利用不同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配制人工土壤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