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芹(辽矿集团总医院外科135019)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421-02
【摘要】目的对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16例胆道术后的并发症患者进行确诊,临床处理以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就诊24h内有14例获得明确诊断,占87.5%;就诊2-4d内有2例明确诊断,占12.5%,16例并发症中有14例经处理痊愈出院,术中2例损伤胆道施行修补术,恢复后出院,出院人数与未出院人数相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胆道术后并发症与病人年龄:结果显示,12例>60岁患者发生胆道术后并发症,4例<6O岁的患者发生胆道术后并发症,两组年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对病情和腹部症状体征以及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和性状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患者的早期症状,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对策,能够确保有效引流及感染控制等,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胆道术并发症临床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渐增多,近些年来,我国民众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均势逐年增高。胆道系统疾病有:胆结石、炎症、肿瘤,在治疗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由于急诊手术的病例很多,另有解剖结构复杂和变异以及手术操作等相关问题,会造成损伤和不可逆结果[1]。肝胆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胆漏。患者若发生胆漏,可表现出腹痛,发热,黄疽等症状,从腹腔的引流管会引流出类似于胆汁样的液体,严重者会使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在临床上胆漏若能被尽早发现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胆漏的时间缩短以及使漏口早日愈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16例患者胆道术后并发症进行了临床分析,同时提出术后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旨在为同仁们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已经过确诊的患有胆道术后并发症的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为64.23岁。患者中胆道损伤者有3例;术后并发出血者有6例,其中胆道出血者有2例,胆囊切除并发腹腔出血者有4例;胆道术后残留结石者有4例,其中肝内外胆道结石术后并发胆道结石者有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总管结石的术后并发的残余结石者有2例;术后并发胆漏者有3例,其中胆囊切除术胆漏者有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胆漏者有1例,T管滑脱后出现胆漏者有1例。
1.2对患者进行检查
患者应进行超声检查及CT扫描,B超在早期诊断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并不高,但在诊断梗阻时间长及肝内胆管扩张方面具有较大价值,B超通常为胆道并发症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多普勃超声对于因为肝动脉的血流改变而导致的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具有较大意义,能够同时对肝动脉管径和血流进行检测;CT扫描在诊断慢性胆道梗阻以及胆源性肝脓肿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1.3方法
3例胆道损伤的患者进行胆管结扎及腹腔引流;6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及时进行出血部位的缝扎,2例胆道出血患者经过T管注入肾上腺色腙同时输注止血药物,4例胆囊切除患者及时进行胆肠的吻合术;4例胆道术后结石,2例术后施行胆道镜取石术;3例胆漏患者,1例因T管滑脱而进行二次手术放置T管,1例经腹腔引流后,腹部症状逐渐加重,施行剖腹探查和腹腔冲洗以及引流。
2护理措施
2.1观察病情
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以及性状、腹部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若拔T管后出现上述症状,应考虑是否为胆漏,即刻报告医师并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剖腹放置T管和腹腔冲洗以及腹腔引流术。故术后观察患者的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2.2对患者心理护理
术后若发生胆漏,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富有同情心,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同其沟通取得信任,使患者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及护理。
2.3引流管护理
为了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护士应向患者解释置引流管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同时做好如下几方面:1)护士应帮助患者位于低半卧位或是半卧位休息,有利于引流和感染控制;2)正确及时地对引流管进行挤捏,保持引流管畅通;3)引流管应进行妥善固定,以预防脱出,引流瓶不能高于引流管,以免造成逆行感染[2],4)对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5)每日需要更换引流瓶,每周l-2次更换引流管,在更换时应注意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2.4发热护理
本组16例患者均有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胆管炎、腹膜炎及二重感染等因素所致,应首选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头部使用冰枕敷,若效果不显著可以选用双氯酚酸钠塞入肛门,并鼓励患者应多饮水,若仍旧不能够降温,且中毒症状较明显时,应在给予患者大量抗生素的同时给予患者小量激素,用以对抗毒素所产生的作用[3]。
2.5感染控制
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依据为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腹膜炎,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有效引流,比抗生素应用更为重要。对口腔黏膜、大便及引流液有无真菌感染的表现应多注意观察。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就诊于24h内的患者有14例获得明确诊断,比例占87.5%;就诊2-4d内的患者有2例明确诊断,比例占12.5%,16例并发症中有14例经处理痊愈出院,术中2例损伤胆道施行修补术,恢复后出院,出院人数与未出院人数相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胆道术后并发症与病人年龄:结果显示,12例>60岁患者发生胆道术后并发症,4例<60岁的患者发生胆道术后并发症,两组年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胆道解剖复杂、容易变异,基层医院多数为急诊胆道病人,导致患者的胆囊三角解剖区域粘连不清。医生在操作时如果不能够辨识清楚胆囊三角关系,盲目将胆囊切除进而会误伤胆管。由于基层外科医生对操作技术不熟练,对发生并发症的认识不足,都是产生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因素。对胆道并发症的具有正确认识,同时采取可行有效的对策是使患者能够长期生存保证。术后患者的早期吻合口狭窄或是胆漏,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其是相关于手术吻合技术;腹腔内此时粘连情况不明显,易二次手术。应根据患者的病变性质和程度来对胆道并发症进行治疗。对于肝功能损害较轻和肝外胆道狭窄的患者,应先用利胆护肝药物给予治疗。对于肝功能损害加重的胆漏患者,首选内镜下介入和放射治疗。治疗胆道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为:需保持大便通畅;若便秘可服用清泻剂,同时进行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增加肠蠕动,进而疏通大便。手术后需要连续服用利胆药物,服药3个月可以停药1个月,进行服药前后自我对比,若停药之后表现胸闷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表明胆汁还有流出不畅或是淤滞,仍需继续服药,若停药后没有明显不适,2-6个月后可再服药,也可不服。人的乐观精神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也会提高抵抗病的能力;苦闷会导致胆管紧张,致使胆汁流出不畅,容易郁气伤身,故患者需要做到精神愉快心胸豁达。应增强体质,坚持身体锻炼,如气功、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患者应避免整日静坐少动,应多运动,运动能使胆固醇降低并能够疏通胆道。我院通过对16例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得出结果:就诊24h内有14例获得明确诊断,占87.5%;就诊2-4d内有2例明确诊断,占12.5%,16例并发症中有14例经处理痊愈出院,术中2例损伤胆道施行修补术,恢复后出院,出院人数与未出院人数相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胆道术后并发症与病人年龄:结果显示,12例>60岁患者发生胆道术后并发症,4例<60岁的患者发生胆道术后并发症,两组年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患者,对病情的严密观察是关键,注意观察腹部症状体征以及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针对出现的早期症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确保引流有效,感染控制,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永锋,李桂臣,吴刚,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2):9ll-913.
[2]柴惠红,刘国琼.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32.
[3]黎介寿.展望肠外瘘的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