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带射频接口论文-徐飞

基带射频接口论文-徐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带射频接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TE小基站,基带射频接口,UVM验证,FPGA测试

基带射频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徐飞[1](2018)在《基于基带芯片的射频接口电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移动互联网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LTE作为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不断引领4G向5G标准变革。LTE的发展和对系统容量的需求不断推动小基站达到高速通信要求,而基带芯片可以在物理层水平解决小基站的高速数据业务问题,最终使LTE技术满足最佳的用户体验需求。本论文基于LTE小基站的背景,以基带芯片为LTE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通信时需要的接口模块,来完成数据业务传输工作。本论文首先根据LTE小基站基带芯片的需求内容,分析了基带芯片的物理层架构,并对基带射频子系统的结构进行阐述。然后针对基带射频接口电路在基带芯片中满足的基础功能,设计可行的实现方案,通过优化接口时钟源产生电路、优化射频芯片配置总线性能以及优化数据存储方案等关键路径的技术策略进一步完善功能设计。整个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对基带射频的接收模块、发送模块、时钟复位模块以及计数器模块的逻辑设计,而软件环境则在ARM处理器的控制下,使用C语言完成基带射频接口的配置。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基带射频接口电路搭建验证平台进行UVM前端验证。最后在HAPS平台上对整个基带射频接口电路的功能进行FPGA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基带芯片的射频收发通路功能正常,其接口电路性能能够使上下行的空口峰值传输速率分别达到150Mbps和400Mbps,设计满足研发要求。总之,本文对基于基带芯片的射频接口电路进行研究和实现,开发了一套有效的接口设计方案,对更高性能的数字接口设计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徐飞,秦水介[2](2018)在《基于UVM的基带射频接口电路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UVM验证方法学的高效性,结合UVM可重用性的特点,搭建层次化的模块级验证平台,对基带射频接口电路的功能进行验证。验证分析表明,基带射频接口硬件电路架构移植于UVM环境中,不仅提高了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而且大幅提升了验证效率。同时通过DC(Design Compiler)对硬件RTL约束后,得到射频接口电路接收通路的面积为0.3 mm~2,功耗为39 mW;射频接口电路发送通路的面积为0.5 mm~2,功耗为58 mW。(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毛明[3](2010)在《使用OBSAI协议搭建多模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基站架构协议(OBSAI)特有的帧结构可以很方便地传输不同无线标准的数据,以它为基础搭建多模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可以有效地隔离不同无线标准对数据传输链路的影响,真正实现在一个硬件平台上同时支持各种无线标准。使用OBSAI协议搭建多模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只需更换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即可支持新的无线标准,只要光接口速率没有改变,其他单元的软件、硬件和逻辑都无需改动。(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李小燕[4](2009)在《基于OBSAI标准的WiMAX基带射频接口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OBSAI RP3标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基带射频接口标准。它既是连接基带单元和射频单元的重要接口标准,又是分布式基站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研究和开发基于OBSAI标准的基带射频接口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首先根据协议基本内容和实现要求,分析了包括物理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在内的四层结构,并对各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根据基带射频接口的基本功能需求,进行了实现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对速率调整、光纤延时测量、PP1S传递和TDD时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设计。最后采用Verilog HDL语言完成了协议四层结构的发送部分、接收部分和基带接口部分的逻辑设计。对上述设计代码进行了功能仿真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OBSAI系统符合OBSAI RP3协议,达到了设计目标。总之,本文对基于OBSAI标准的WiMAX基带射频接口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设计、实现方案,故对于相关接口标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1-01)

张磊[5](2007)在《B3G射频—基带接口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3G项目(国家“863”FuTURE计划)中,电子科技大学负责下行链路设计,主要是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开发。B3G的接收机从射频前端接收到数据后传输到基带部分,再通过各个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完成所需要的接收工作。在射频与基带之间需要一个接口,来协调处理他们之间的运作。本文讨论的B3G射频基带接口硬件是基于Xilinx Virtex-II ProVP70的FPGA进行开发的。在整个设计中用到了该FPGA内嵌的PowerPC405硬核,这可以极大的方便整个设计过程。基带射频接口通过SPI协议来传输射频控制字符;此外还加入了一个串口控制器,用其完成对射频数据的监控;为了方便B3G射频基带接口的调试,将ChipScope?核也嵌入到了平台中。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课题来源,并介绍了整篇论文的研究方向与最终成果。第二章详细介绍了与该接口相关的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频偏控制(AFC)、自动功率控制(APC)的基本原理与其在B3G系统中的要求。同时根据B3G的特点与实际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多方面性能上的改进。第叁章是整个论文的核心,它对整个B3G射频基带接口的设计做了详细的讨论。整个接口的设计在本章中分成了Verilog代码部分与PowerPC405部分。前者主要是完成AGC所需的信号能量累加计算、频偏值的传递等工作,后者则是完成具体的AGC、AFC、APC控制字符的计算,并将其发送出去;在整个PowerPC部分还加入了一个RS232模块,可以通过其在电脑上监控信号的参数指标。此外在整个设计中还有一个Chipscope模块,它可以方便的监控PowerPC总线上的数据传输,从而排除设计中的错误。第四章是在外场对整个系统做测试的结果。本论文重点突出了射频基带接口的性能结果。通过多方面的反复测试,性能完全达到了所要求的指标。最后,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明确了下一步有待进行的工作和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张磊,刘皓[6](2006)在《B3G系统中基带-射频接口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特点,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基带——射频接口进行设计。该基带——射频接口的核心包括自动增益控制(AGC),自动频偏控制(AFC)和自动功率控制(APC)的设计。整个过程都在一块Xilinx Virtex 2 Pro VP70芯片上完成,其中主要的算法在FPGA中内嵌的PowerPC405中完成。本文先从该接口的性能要求出发,讨论了AGC,AFC和APC的算法,最后基于B3G/4G的特点给出了可行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2-01)

基带射频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UVM验证方法学的高效性,结合UVM可重用性的特点,搭建层次化的模块级验证平台,对基带射频接口电路的功能进行验证。验证分析表明,基带射频接口硬件电路架构移植于UVM环境中,不仅提高了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而且大幅提升了验证效率。同时通过DC(Design Compiler)对硬件RTL约束后,得到射频接口电路接收通路的面积为0.3 mm~2,功耗为39 mW;射频接口电路发送通路的面积为0.5 mm~2,功耗为58 mW。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带射频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1].徐飞.基于基带芯片的射频接口电路的研究与实现[D].贵州大学.2018

[2].徐飞,秦水介.基于UVM的基带射频接口电路的验证[J].电子技术应用.2018

[3].毛明.使用OBSAI协议搭建多模基站的基带射频接口[J].中兴通讯技术.2010

[4].李小燕.基于OBSAI标准的WiMAX基带射频接口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5].张磊.B3G射频—基带接口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

[6].张磊,刘皓.B3G系统中基带-射频接口的设计[C].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标签:;  ;  ;  ;  

基带射频接口论文-徐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