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衡河南省夏邑县太平一中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只有那些敢于挑战竞争,善于应对竞争的人才会奏出生命的最强音,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许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重视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了,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在这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现就谈谈笔者在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给学生搭建享受竞争教育的平台
班级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开展班级活动。其中许多班级活动就蕴含着竞争教育的因子,如班干部竞选、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竞赛、学科竞赛等等。如果能有效地开展并利用这些活动,必定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竞争”的印象,并使他们在参与竞争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几年前我班在开展“创先争优”、“百分竞赛”的同时,又开展了“班级之最”的评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邓紫娟同学曾经在她的一篇作文中写道:“在那些日子里,同学们干劲十足。我们天天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知不觉中品尝到了胜利的甘泉。”这些平时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视为掌上明珠的“90后”们大都娇生惯养,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激烈的竞争所吓倒、击垮,反而能够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让我更加坚信:这些祖国的花朵,经过风雨洗礼、加之园丁们的辛勤培养和精心呵护,非但不会凋零,反而会更加鲜艳迷人。
二实施挫折教育,让学生正确对待竞争
竞争是美好的,同时又是激烈的。竞争会造就胜利者,同时也会带来失败者。胜者仰面歌,败者低头泣,这是人之常情。作为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胜不骄,更应教育学生败不馁。在一次班长竞选活动结束后,我针对某些同学竞选失败后垂头丧气悲观失望的情况,在全班开展了一次大讨论:“如何面对挫折”。其中一位同学的发言激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他说道:“失败者面对挫折,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还是吸取教训,从头再来?如果你选择了前者,那么,注定你是永远的失败者。一个人要经得起挫折,要愈挫愈奋,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摆脱失败的厄运,奔向成功的彼岸。”最后他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做结语,更引起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我当时被同学们高昂的情绪所感染,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郑智化的《水手》,没想到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也随着我齐声唱起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时有些同学甚至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我知道这次大讨论确实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心里喜不自胜。
三开展面向全体的竞争活动,让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无论是国际间的竞争,还是国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展的竞争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并从中体验到竞争的快乐。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竞争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长处或特长都能充分体现出来,不要让他们总是作为陪衬去观赏他人的精彩,也不要让他们总是品尝失败的苦涩,否则,学生就会缺乏信心,久而久之,便会使他们形成自卑畏缩的心理,这对他们的终生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班级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因此,学生的竞争必须是公平的竞争,教师不得有半点的偏护。否则,不仅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四引进科学合理的奖惩方式,给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以有效的助推作用
班级活动为学生参与竞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享受奖励则是学生参与竞争最直接最有力的动力。得到各种奖励的学生能从奖励中体验到胜利者的喜悦,从而在参与活动时更加激奋,更加积极;同样奖励对未受奖的同学也会起到鞭策作用。
奖励能催人奋进,但是从实践经验来看,完整的评估机制必须是奖惩的有机结合体。所谓奖惩的有机结合,就是对于工作积极、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太积极或从中起消极作用者,也绝不姑息,而应视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奖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惩罚同样也是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驱力。但是,惩罚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原则上要使惩罚能从心理上对学生施加一定压力,使其思想和行为向着教育的预期目标发展。如果施加过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惩罚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如何让学生学会竞争,并促使学生在竞争中锻炼提高自己,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一大课题,但愿更多的同行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摸索出更多规律性的东西来,以服务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