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早期泌乳和充分分泌母乳

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早期泌乳和充分分泌母乳

一、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红,邢虹,胡云迪[1](2021)在《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和育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分娩是绝大部分女性一生中要经历的生理过程,部分初产妇仅通过道听途说地了解到分娩引发的疼痛体验,但从未真正认识分娩的过程,所以易致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进而可能对产妇宫缩、产程进展和疼痛阈值等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临床上有多项报道指出,产妇一旦伴有严重性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将会增加难产、产后抑郁的风险;同时,很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于母乳喂养、育儿相关知识缺乏了解[1,2]。所以,在产妇分娩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本研究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1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付贞艳[2](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赵淑冉[3](2021)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白雪[4](2021)在《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护理中,评价经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结局的改善程度,分析该模式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完善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健康管理。研究方法:成立个案管理研究小组;建立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个案管理流程。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住院的先兆早产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妇居住病房楼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干预前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基线调查,确定两组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的产妇给予产科现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焦虑、抑郁改变程度。使用SPSS23.0建立数据库,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本研究中主要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量表得分情况、评价干预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资料分析。采用的检验水准为双侧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一个月,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38.30%,P<0.01;干预后第四个月,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6.00%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31.91%,P=0.003。3.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第7、14、30天的泌乳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产后第7天实验组奶量(298.70±119.91)ml高于对照组(188.72±126.17)ml;产后第14天实验组奶量(481.90±202.49)ml高于对照组(336.91±219.93)ml;产后第30天实验组奶量(689.56±247.50)ml高于对照组(485.32±310.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实验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为(47.84±11.255)分高于对照组(37.98±10.747),但差异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实验组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得分(3.13±0.46)高于对照组(2.67±0.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入院时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于产后两周再次测评,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下降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抑郁评分较干预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将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证实该模式可以改善早产产妇的泌乳量、提升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家庭支持程度,并降低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

孔晨力[5](2020)在《基于eCASH理念的ICU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 eC ASH(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n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理论结构,制定ICU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方案,以降低危重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增加24小时泌乳量,为ICU危重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做准备;探讨ICU危重产妇产后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早期泌乳方案对其产后焦虑及抑郁发生率的影响,为危重产妇早期泌乳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eCASH理论内容为框架,成立危重产妇早期泌乳小组,制定ICU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措施。2.以时间为节点选取某三甲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5月入住ICU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危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2019年6月-12月入住ICU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危重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早期泌乳方案。3.使用SPSS26.0软件对本次实验进行了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使用的统计方法为均值±标准差实施数据统计分析,各组之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及频数进行数据统计,两组间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数据不呈正态分布状态,采用秩和检验;数据最小值小于1,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比较P>0.05表明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T2组24小时有效泌乳量高于观察组T1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T1组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高于实验组T2组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测定两组危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T2组明显低于T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测定两组危重产妇产后焦虑发生率,T2组明显低于T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e CASH理念的早期泌乳方案的实施,可保证危重产妇生命体征的平稳,降低ICU危重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增加24小时泌乳量。2.以eCASH理念为基础的多学科合作的早期泌乳方案,有效缓解ICU危重产妇产后疼痛及心理压力,降低危重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3.二孩政策后,危重产妇发病群体发生变化,而这些危重产妇在病情解除后仍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对其实施早期泌乳措施是可行的。4.ICU危重产妇由于患有危及生命的相关疾病,因此,对其实施泌乳措施,需要产科、ICU、推拿理疗科等多学科的相互配合,以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熊美仁[6](2020)在《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合母乳喂养实际情况构建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合理地进行连续护理,探讨实施连续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的影响和评价该模式对母乳喂养率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将2019年01月初至2019年12月末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入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实施综合干预,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现连续性护理模式。于初产妇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情况,出院时填写初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估表并统计48h内纯母乳喂养率、乳汁淤积发生率,出院后随访统计产后6周、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乳汁淤积发生率评估实施连续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能力及乳腺通畅程度的影响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χ2检验等。结果:1.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48.1%、88.9%、92.6%、81.5%;常规组分别为37.0%、74.1%、68.5%、40.7%。干预组和常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2.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均呈上升的趋势。干预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中的自护态度、自护知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评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3.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3.7%、7.41%、3.7%、5.56%;常规组分别为5.56%、38.89%、37.04%、18.52%。两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总分为(38.15±7.49),常规组总分为(31.44±5.61)。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初产妇实施连续护理模式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郭路,叶朝,张菁,穆莉萍,冯玉华,刘莹,阎淑君[7](2020)在《实施袋鼠式护理对产妇泌乳、子宫复旧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实施袋鼠式护理(KMC)对产妇泌乳、子宫复旧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产科足月顺娩的产妇及新生儿共200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对。对照组实施产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实施KMC。比较2组产妇对KMC认知情况、产后泌乳及子宫复旧情况、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KMC的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700,P<0.01);观察组首次泌乳时间为产后(41.25 ± 3.20)h,早于对照组(54.17 ± 2.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78,P=0.019);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Ⅰ度(20人)、Ⅱ度(56人)、Ⅲ度(24人)胀痛情况轻于对照组(分别为62、27、11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166,P=0.011);观察组产后48 h泌乳充足者73人明显多于对照组3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0.570,P=0.000);观察组产后24、48 h子宫底分别下降(3.06 ± 1.26)、(1.67 ± 0.43)cm,均优于对照组(1.97 ± 0.92)、(1.23 ± 0.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62,P=0.002;t值为2.689,P=0.009);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中,观察组采血时和采血后疼痛评分分别为(4.92 ± 0.33)分和(2.37 ± 1.27)分,均低于对照组(5.57 ± 1.37)分和(5.01 ± 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5,P=0.046;t值为2.579,P=0.011);观察组采血时和采血后心率分别为(121.36 ± 22.13)、(142.55 ± 23.9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152.64 ± 18.21)、(156.79 ± 17.3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75,P=0.018;t值为2.126,P=0.037);观察组采血时和采血后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967 2 ± 0.013 7和0.985 5 ± 0.022 4,明显高于对照组0.891 7 ± 0.116 5和0.914 5 ± 0.137 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6,P=0.046;t值为2.017,P=0.047)。结论实施KMC能够显着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加快子宫复旧、减轻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时的疼痛;加强KMC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KMC的认知,在促进母婴健康方面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8](2020)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高龄产妇经历母婴分离的心理体验,以期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目的抽样法抽取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三甲医院的12名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采取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并将访谈录音及时转录结合访谈笔记整理成文本。同时进行访谈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及资料的收集工作,当访谈数据重复出现且不再有新的主题或者亚主题出现时,即表明访谈资料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结束访谈。再通过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相关主题。结果:12位高龄产妇的年龄为38.33±2.81岁(范围35-44岁);12例早产儿的胎龄为34.7±1.3周,体重为2459.2±225.6克。通过对12位早产儿母亲的访谈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和归类,围绕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经济费用、医疗服务环境、个人需求五个方面进行主题归纳。12位(100%)受访者均表达了对婴儿担忧的情绪,6位(50%)受访者表达了无奈之情,4位(33.3%)受访者具有强烈的自责情绪,只有两2位(16.7%)受访者对于婴儿的情况比较放松;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有5名(41.7%)受访者感觉被忽略,7位(58.3%)受访者强烈渴望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经济费用方面,有7位(58.3%)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状态比较乐观;11位(91.7%)受访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参与访谈的12位(100%)受访者均表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探视制度的不赞同,希望得到更多的与孩子接触的机会;10位(83.3%)受访者表现出对母乳喂养的需求,5位受访者(41.7%)具有适应母亲角色的需求,分别有6位(50%)和8位(66.7%)受访者有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母婴健康知识的需求。结论:高龄产妇在早产发生母婴分离后,其心理体验主要以担忧、无奈、自责和被忽略感等负面情绪为主,她们大多数有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母婴健康知识的需求,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的内心体验,从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个人层面探索干预措施,改进医院NICU的探视制度,减少高龄产妇的心理负担,帮助母亲角色的正常转变,促进母婴健康。

何寅钊[9](2020)在《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构建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2)验证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干预效果。方法1.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了解和分析有关身心健康协同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设计及现状,为构建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小组讨论:经课题组讨论,确定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和干预人员等内容,形成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初稿。半结构访谈:对5名母婴分离产妇、4名新生儿科护士、3名产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相关内容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初步修订。预试验:选取12母婴分离产妇进行预试验。根据产妇的反馈意见对干预方案进行修改。专家咨询:咨询9名儿科护理、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科、心理学等方向专家。通过计算专家对干预方案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得分及专家的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根据专家建议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修改,形成干预方案终稿。2.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医院产科病房选取74例母婴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产科一病房为干预组,干预组34例,产科二病房为对照组,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母婴分离当天、产后3天、婴儿康复出院结束母婴分离当天、及产后6周产褥期结束时测量产妇静息状态的心率和收缩压、空腹血糖、焦虑、抑郁。产后3天统计乳胀发生率和泌乳量。产后6周复查时统计母乳喂养率、泌乳量、患者满意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广义估计方程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的构建(1)文献研究:检索中英文关于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初步提炼出干预方案的干预模式、干预次数、干预目的及内容、分组方法等。(2)专家咨询:发放9份问卷,回收9份,回收率为100%。专家群体的熟悉程度Cs为0.911,权威系数为0.928。(3)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经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访谈、预实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干预方案的干预时长为6周,共6次,面对面干预5次,电话随访1次。干预方案包括了解监护病房,我们守护新生健康、母亲健康,儿童安全、参与守护,母爱在身旁、情绪调节,呵护母亲健康、永爱守护,永不分离、感恩有你,不离不弃、你的生长,有我陪伴、拥抱幸福,美丽绽放8个干预主题。2.干预方案应用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流失8例(流失率10.81%),有效样本量66例,其中干预组34例,对照组32例。(1)干预后两组母婴分离产妇焦虑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2)干预后两组母婴分离产妇抑郁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3)干预后母婴分离产妇生理指标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乳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率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产妇泌乳量、收缩压、血压在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护理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非常满意和总满意度百分比高,满意和不满意百分比低。结论(1)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一致认为干预方案对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意义。(2)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缓解母婴分离产妇的抑郁症状和焦虑情绪,对产妇生理指标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母亲。

陈燕[10](2020)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以促进早期建立母乳喂养,为今后优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自妊娠37周开始接受产前手挤奶的指导,持续至临产。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以评价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早接触早吸吮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上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干预一周后(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对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作用在不同的组别间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与37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而试验组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8周、产后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38周、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与37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7),并且产后第3天与38周仍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7)。3.对泌乳启动的影响试验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前手挤奶频次在泌乳启动时间分组中存在分布差异,产前手挤奶频次越高,泌乳启动时间越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前手挤奶频次≥20次时,对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4.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两组研究对象产后第1、2、3天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率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各测量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1.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低,AME指导可通过反复实践手挤奶技能,进一步强化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初产妇产前及产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2.初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AME指导可通过刺激乳腺组织,使泌乳素受体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促进产后泌乳启动,降低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3.产后初期是母乳喂养建立的关键时期,AME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为持续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开端。

二、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论文提纲范文)

(1)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和育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入选标准:
    1.3 护理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产程时间:
    2.2 分娩结局:
    2.3 泌乳时间:
    2.4 喂养方式:
    2.5 育儿知识知晓情况:
3 讨论

(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筛选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依据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1 GDM患者的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加强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2 关注和改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心理状况
        3 完善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问题
        3 研究方法
        4 干预内容及方法
        5 资料收集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样本脱落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3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
        5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喂养方式的影响
        6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结局指标的影响
        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结论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创新性
    2 研究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早产流行病学及母乳喂养现况
        1.1.2 促进早产产妇行母乳喂养的必要性
        1.1.3 个案管理模式及应用现况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样本量的确定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研究过程中的剔除标准
        2.1.6 伦理原则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3 对照组护理方法
        2.2.4 实验组护理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设计阶段
        2.3.2 实施阶段
        2.3.3 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2.4 统计学方法
    2.5 道德伦理问题
        2.5.1 自愿原则
        2.5.2 保密原则
        2.5.3 有利无害原则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情况
    3.2 个案管理对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3.2.1 两组产妇干预后泌乳量对比
        3.2.2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3.2.3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价
        3.2.4 两组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评价
    3.3 个案管理对早产产妇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
4 讨论
    4.1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结局的影响
        4.1.1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早产产妇泌乳量
        4.1.2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喂养方式
        4.1.3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改善不明显
        4.1.4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母乳喂养家庭支持程度
    4.2 个案管理模式对早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4.3 个案管理模式的优势
5 结论
6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6.1 本研究的创新性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早产产妇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及个案管理模式在其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eCASH理念的ICU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危重孕产妇现状及临床特点
        2.2.1 国内外危重孕产妇现状
        2.2.2 我国ICU危重孕产妇临床特点
    2.3 泌乳启动延迟的相关研究
    2.4 导致ICU危重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因素
        2.4.1 手术因素
        2.4.2 产后母婴分离
        2.4.3 不良的心理因素
        2.4.4 早产
        2.4.5 疼痛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3 基于eCASH理念的ICU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措施
        3.3.1 理论框架
        3.3.2 研究步骤
        3.3.2.1 成立危重孕产妇早期泌乳小组
        3.3.2.2 文献研究
        3.3.2.3 专家咨询
        3.3.2.4 基于eCASH理念的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方案内容
    3.4 方案实施步骤
        3.4.1 确定小组职责
        3.4.2 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
        3.4.3 T1组
        3.4.4 T2组
    3.5 观察指标及研究工具
        3.5.1 观察指标
        3.5.2 研究工具
        3.5.2.1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3.5.2.2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3.5.2.3 ICU危重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记录单
    3.6 资料收集
        3.6.1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
        3.6.2 一般资料记录单
    3.7 统计学分析
    3.8 研究质量控制
    3.9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
    4.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患者24小时泌乳量比较
    4.3 泌乳延迟发生率比较
    4.4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和焦虑值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5.2 两组患者EPDS和S-TAI结果分析
    5.3 24小时泌乳量和泌乳延迟发生率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与不足
    7.1 创新性
    7.2 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连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量的选择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2.5 样本量的确定
    2.3 研究方法
        2.3.1 评价工具
        2.3.2 研究流程
    2.4 统计学方法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6 技术路线图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考虑
第3章 结果
    3.1 失访率
    3.2 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产妇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结果比较
        3.3.1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3.3.2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自护能力得分的比较
        3.3.3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的比较
        3.3.4 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初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4.2 连续护理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4.3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
    4.4 连续护理可以减少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
    4.5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现象学研究法
        3.2 抽样方法
        3.3 研究准备
        3.4 成立研究小组
    4 资料收集
        4.1 访谈提纲的拟定
        4.2 访谈的地点和时间
        4.3 访谈的实施
    5 资料整理
    6 资料分析
    7 质量控制
        7.1 可信性
        7.2 可靠性
        7.3 自我反思
        7.4 参与者检验
    8 伦理问题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 访谈结果
        2.1 关注孩子
        2.2 社会支持系统
        2.3 经济费用
        2.4 医疗服务环境
        2.5 个人需求
第四章 讨论
    1 早产儿高龄产妇应对母婴分离的方式存在差异
    2 高龄产妇母婴分离的正负性体验间接反映了需求状况
    3 早产儿高龄产妇母婴分离的干预策略
        3.1 社会层面
        3.2 家庭层面
        3.3 医疗机构层面
        3.4 个人层面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质性研究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母婴分离的现状分析
        1.2 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框架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3.3 理论框架
    4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1.1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1.2 修订干预方案
        1.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质量控制
        3.1 干预方案构建阶段
        3.2 干预方案实施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3.4 资料分析阶段
    4 伦理原则
结果
    1 母亲和新生儿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统计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
讨论
    1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2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结论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及干预现状的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1.4 数据处理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1.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筛选结果
    2.2 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2.3 两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2.4 两组研究对象泌乳启动情况
    2.5 两组研究对象产后三天喂养方式
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3.3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和育儿的影响研究[J]. 赵小红,邢虹,胡云迪. 山西医药杂志, 2021(21)
  • [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 赵淑冉. 青岛大学, 2021
  • [4]个案管理模式在早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评价[D]. 白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5]基于eCASH理念的ICU危重产妇早期泌乳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D]. 孔晨力. 山东大学, 2020(04)
  • [6]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 熊美仁. 南昌大学, 2020(08)
  • [7]实施袋鼠式护理对产妇泌乳、子宫复旧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研究[J]. 郭路,叶朝,张菁,穆莉萍,冯玉华,刘莹,阎淑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18)
  • [8]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D]. 胡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母婴分离产妇身心健康协同式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D]. 何寅钊. 郑州大学, 2020(02)
  • [10]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D]. 陈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早期泌乳和充分分泌母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