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输出论文-宋治贤,韩俊鹏,蒋涛

缓冲输出论文-宋治贤,韩俊鹏,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冲输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摩擦纳米发电机,缓冲层,输出性能

缓冲输出论文文献综述

宋治贤,韩俊鹏,蒋涛[1](2018)在《缓冲层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明,是对传统通过机械能获取电能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为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如何有效提升其输出性能,是目前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通过选取亚克力、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凝胶和海绵4种柔软程度不同的材料作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缓冲层,借助6514静电计分别测试具有不同缓冲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短路电流、转移电荷量和开路电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层柔软程度的提高,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短路电流明显提升。在压力较大的条件下,缓冲层柔软程度较高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更高一些。该研究为有效提升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赵晓红,孙伟,王世红,刘万发,谭彦楠[2](2015)在《缓冲气体及温度对DPAL输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半导体激光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输出功率,基于叁能级速率方程的理论模型,对DPAL的运行进行了模拟,考虑泵浦光带宽,在纵向泵浦的情况下,对缓冲气体气压、增益池长度、温度等参量对激光器输出光强及光光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一定泵浦光下光光效率随着乙烷气压和温度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氦气气压有最大值,模拟结果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5年09期)

李娅,李红梅[3](2014)在《一种输出端电压达到负电源电压的DAC缓冲运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μm SOI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输出电压达负电源的运放,用作12位四通道D/A转换器的单位增益缓冲。分别在VDD=+5V,VSS=0V,VREFH=2.5V,VREFL=0V以及VDD=+15V,VSS=-15V,VREFH=10V,VREFL=-10V这两种条件下测试D/A转换器性能,该转换器的INL分别为-0.31LSB和0.27LSB。测试结果表明,该运放的性能满足D/A转换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4年05期)

姜灵敏[4](2013)在《缓冲机制及C++的输入/输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C++程序设计中,一个程序同时使用scanf( )、printf( )和cin、cout进行输入输出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在cout中使用enbl和转义字符"n",其效果也不像有些教材中说的功能等同。举例分析其原因,简述C++的输入输出包括的内容及其缓冲区。(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中旬刊)》期刊2013年02期)

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5](2012)在《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驱动能力,采用优化比例因子的等比缓冲器链方法,通过Hspice软件仿真和版图设计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CSMC 2P2M 0.6μm CMOS工艺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方案。本文完成了系统的电原理图设计和版图设计,整体电路采用Hspice和CSMC 2P2M的0.6μm CMOS工艺的工艺库(06mixddct02v24)仿真,基于CSMC 2P2M 0.6μm CMOS工艺完成版图设计,并在一款多功能数字芯片上使用,版图面积为1 mm×1 mm,并参与MPW(多项目晶圆)计划流片,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出负载很大时,本设计能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同时延迟时间短、并占用版图面积小。(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林志成,邵庆益,陈阿青[6](2010)在《一种用于LCD驱动的低功耗输出缓冲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B类输出级的基础上,结合正反馈辅助的B类输出级,提出了一种用于LCD驱动电路的大输出摆率、低功耗的输出缓冲放大器。在0.15μm高压CMOS工艺模型下,该放大器能够驱动0~20nF范围的容性负载,静态电流为7μA,1%精度建立时间小于6μs,满足了LCD驱动电路行建立时间的要求;通过采用共源共栅频率补偿结合输出零点补偿技术,较好地满足了大动态范围容性负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0年02期)

林志成,邵庆益,陈阿青[7](2009)在《用于TFT-LCD驱动电路的输出缓冲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TFT-LCD驱动的低功耗CMOS缓冲放大器。该放大器在AB类缓冲放大器的基础上,结合辅助的B类放大器,能够驱动大容性负载,以较低的功耗达到了LCD驱动的速度要求。在0.15μm CMOS工艺模型、20 nF电容负载和5.5 V电源电压下,该缓冲放大器的静态功耗为40μW,1%精度的建立时间为7μs。(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09年03期)

王为之[8](2008)在《低压工作的轨到轨输入/输出缓冲级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压工作的轨到轨输入/输出缓冲级放大器。利用电阻产生的输入共模电平移动,该放大器可以在低于传统轨到轨输入级所限制的最小电压下工作,并在整个输入共模电压范围内获得恒定的输入跨导;它的输出级由电流镜驱动,实现了轨到轨电压输出,具有较强的负载驱动能力。该放大器在CSMC 0.6-μm CMOS数模混合工艺下进行了HSPICE仿真和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当供电电压为5V,偏置电流为60μA,负载电容为10pF时,开环增益为87.7dB,功耗为579μW,单位增益带宽为3.3MHz;当该放大器作为缓冲级时,输入3VPP 10 kHz正弦信号,总谐波失真THD为53.2dB。(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08年10期)

陈磊,李萌,张润曦,赖宗声,俞建国[9](2008)在《一种带输出缓冲的低温度系数带隙基准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SMC0.18μm标准CMOS标准工艺,提出了一种低温度系数,宽温度范围的带隙基准电压电路,该电路具有高电源抑制比,启动快及宽电源电压工作区域的优点,由于具备输出缓冲,可提供较低的输出阻抗及较高的电流负载能力。电路在-40℃到+11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基准电压为2.3020V±0.0015V,温度系数仅为7.25×10-6/℃(-40℃到+110℃时),PSRR为64dB(11kHz处),电源电压变化范围为1.6~4.3V,输出噪声为5.018μV/Hz~(1/2)(1kHz处)。(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08年03期)

金硕巍,王云峰,郭东辉[10](2008)在《基于电荷共享缓冲输出的LCD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手持移动设备使用的增加,液晶显示器驱动芯片的功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减少芯片功耗已经成为设计的重点。设计一款适用于小尺寸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芯片,采用rail-to-rail缓冲放大器和电荷共享技术的列驱动缓冲输出电路。设计中采用rail-to-rail缓冲放大器适应驱动电路的电压极性特点,可以很好地减少静态功耗;并且充分利用了点反转驱动方法相邻行和列电压极性均不相同的特点,采用了一种新的电荷共享技术,使其相邻的行和列相互充电,使动态功耗在理论上减少到原来的25%。(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08年02期)

缓冲输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提高半导体激光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输出功率,基于叁能级速率方程的理论模型,对DPAL的运行进行了模拟,考虑泵浦光带宽,在纵向泵浦的情况下,对缓冲气体气压、增益池长度、温度等参量对激光器输出光强及光光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一定泵浦光下光光效率随着乙烷气压和温度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氦气气压有最大值,模拟结果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冲输出论文参考文献

[1].宋治贤,韩俊鹏,蒋涛.缓冲层对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影响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8

[2].赵晓红,孙伟,王世红,刘万发,谭彦楠.缓冲气体及温度对DPAL输出性能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5

[3].李娅,李红梅.一种输出端电压达到负电源电压的DAC缓冲运放[J].微电子学.2014

[4].姜灵敏.缓冲机制及C++的输入/输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

[5].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2

[6].林志成,邵庆益,陈阿青.一种用于LCD驱动的低功耗输出缓冲放大器[J].液晶与显示.2010

[7].林志成,邵庆益,陈阿青.用于TFT-LCD驱动电路的输出缓冲放大器[J].液晶与显示.2009

[8].王为之.低压工作的轨到轨输入/输出缓冲级放大器[J].中国集成电路.2008

[9].陈磊,李萌,张润曦,赖宗声,俞建国.一种带输出缓冲的低温度系数带隙基准电路[J].电子器件.2008

[10].金硕巍,王云峰,郭东辉.基于电荷共享缓冲输出的LCD驱动电路设计[J].液晶与显示.2008

标签:;  ;  ;  

缓冲输出论文-宋治贤,韩俊鹏,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