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机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练为战,聚力,战术训练场,按纲施训,伟明,训练成绩,撤收,新大纲,时间精力,训科
主动机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刚[1](2019)在《叫停“练为考” 聚力“练为战”》一文中研究指出“班长,这是你下牛参加大队两官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核的号码牌,之后还有器械考核……”刚结束3000米跑训练,某部机动叁支队的上士李飞眉头紧蹙地接过战友手中的号码牌,额头上的汗珠划过脸颊,滴在号码牌上。“大队叁天两头组织班排比拼、中队普考、大队抽考、(本文来源于《人民武警报》期刊2019-09-24)
黄嘉宇[2](2019)在《基于微分方程的主动机动陆基反舰导弹制导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基反舰导弹是重要的海防武器。近年陆基导弹面临反导技术进步的压力,主动机动制导是应对反导导弹的重要手段。以航母为假想敌,在考虑敌方反导系统防御的情况下,模拟仿真在静态和动态状况下陆基反舰导弹的飞行轨迹,并以此构建主动机动陆基反舰导弹飞行模型和设计制导算法。(本文来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小骏,潘枫,季卓奕,周俊[3](2019)在《龙泉挂职干部巧架山海协作桥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徐小骏 潘枫 通讯员 季卓奕 周俊)“这里营商环境好,干部勇挑重任、担当作为,让我们新来企业一入驻就吃了定心丸。”昨日上午,在位于龙泉经济开发区的龙泉茗鹰精密制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企业负责人殷志标兴奋地说,虽然企业入驻龙泉不久,但(本文来源于《丽水日报》期刊2019-07-23)
李鸿坤[4](2018)在《飞机体自由度颤振及机动载荷的主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飞机常采用轻质结构来满足长航时、高速度、高机动性等要求,但轻质结构与空气动力相互耦合产生的气动弹性效应会给飞机的飞行品质、结构寿命等带来不利影响。气动弹性控制技术为解决先进轻质飞机的气动弹性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但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例如,对于飞翼布局飞机,其柔性机翼结构的弹性模态频率与飞机的刚体模态频率接近,飞机短周期刚体模态参与的耦合颤振形态(体自由度颤振)给主动控制律设计带来困难;再如,在高机动战斗机的机动载荷减缓控制律设计方面,仍需要提高载荷减缓系统对于飞行参数(如飞行马赫数)的自适应特性。本文主要针对飞翼布局飞机的体自由度颤振主动抑制和高性能战斗机的机动载荷减缓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如下:1.对全机的气动弹性建模问题进行了研究。使用高阶面元法计算亚音速非定常气动力,将其与飞机结构弹性相耦合,建立气动弹性状态方程;对飞机的刚体模态进行变换,引入飞行状态参数,建立了考虑飞行动力学的气动弹性状态方程。2.针对飞翼布局无人机,使用上述方法建立了全机气动伺服弹性数学模型,并分析其颤振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飞行速度时,无人机的刚体短周期模态会与低阶弹性模态耦合,从而引发体自由度颤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一种体自由度颤振鲁棒控制器,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控制面方案进行控制器设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面选取方案均可使该无人机的颤振临界速度得到显着提升;通过两组方案的对比发现,多组控制面协同作用方案能够获得更好效果。3.针对高性能的战斗机的机动载荷减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载荷减缓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两个神经网络的连接,可实现系统在线辨识和机动载荷减缓。与此同时,对递归神经网络引入初始权重因子概念,使控制器不需要重新进行参数设计即可实现变飞行条件下的自适应载荷减缓。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战斗机在较大马赫数范围内做机动飞行时产生的附加载荷进行有效的减缓。4.针对具有飞行参数不确定性的机动载荷减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参变(Linear Parameter-Varying,LPV)模型的鲁棒载荷减缓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对变化的飞行参数建立LPV模型,并基于线性分式变换提出一种LPV模型不确定性建模方法,将参数变化作为模型不确定性进行建模;然后,对于含不确定性的系统模型,基于鲁棒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实现给定参数范围内的机动载荷减缓。机动载荷减缓系统在其作用的同时,会对飞机的机动性能产生影响,为了在线修正这种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递归神经网络理论的飞行控制器,可实现飞行参数变化范围内的自适应飞行控制。最终,在两个控制器的协同作用下,可实现变飞行参数的机动载荷减缓。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实现战斗机在较大马赫数范围内的机动载荷减缓,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2-01)
张彬[5](2017)在《没有机动就没有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兵贵神速”是一条军事常识,也是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战胜对手的不二法门。红军当年为什么在几十倍于己的敌军围追堵截情况下,能够穿插迂回、化险为夷,就在于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出奇兵”。拿破仑曾将其作战的成功归结为“善于实施灵活的机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7-07-19)
贺玮[6](2017)在《敏捷卫星非沿迹成像主动推扫姿态机动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在多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具体工作模式上,由于卫星姿态机动能力的限制,传统遥感卫星在完成观测指定目标时可选方式十分有限。指定观测目标对于应急需求,如防灾减灾、灾后评估、目标观测等应用,都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此类任务并非普查性质的按卫星轨道运行周期进行覆盖,而是需要规划卫星成像条带覆盖被指定的地面目标区域。对于一些指定的成像任务,例如需要对公路、铁路、河流、国境线、海岸线等目标区域成像时,沿卫星飞行轨迹被动推扫成像条带不能够满足成像任务,而是需要实时调整卫星光学载荷光轴的对地指向,主动推扫出成像条带去完成成像任务,即非沿迹主动推扫成像,具有此快速响应非沿迹主动推扫成像高姿态机动能力的卫星可称为敏捷卫星。敏捷卫星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能够提高对重点观察区域的观测效率,能够为普查、详查应用提高成图效率,并为应急、灾害等应用实现快速响应。非沿迹主动推扫成像需要卫星姿态在敏捷机动过程中沿计划成像条带进行高精度姿态敏捷机动控制,因此需要突破卫星高精度姿态指向敏捷机动控制技术,本文重点研究新型非沿迹主动推扫高精度姿态指向敏捷机动控制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研究内容:敏捷卫星主动推扫成像姿态指向机动技术研究。对于对非沿迹主动推扫敏捷成像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并设计了卫星成像时姿态调整的方案。首先在分析成像过程和任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成像模式建模,其次考虑分析了偏航角效应,最后给出求取期望角速度的方案,并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敏捷卫星动态成像姿态调整技术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了理论推导的合理,同时显示本章给出的姿态调整技术在实际的控制器设计过程中有良好的应用性能。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在主动推扫模式下,卫星本体需要提供强有力的姿态控制能力。在此背景下,并且考虑卫星在轨遇到了各种内外不确定因素,设计了变结构有限时间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使得系统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平衡点。同时,引入了模糊算法对变结构控制器中的不连续项进行了逼近,以达到减弱控制器固有抖振的目的。基于勒让德神经网络的有限时间变结构控制器设计。在有限时间变结构控制器中引入了勒让德神经网络,对系统总干扰进行估计,以达到减小控制增益,进而降低抖振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稳定度,设计了可以在鲁棒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机制,保证控制初期神经网络估计误差大的时候,系统的控制效果,并且对勒让德神经网络的估计误差做出了有效校正。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说明了基于勒让德神经网络的有限时间变结构控制器可以达到有限时间稳定,并且基本消除了抖振。另外由于勒让德神经网络是单层神经网络,所以控制器的计算效率也得到了保证。基于混合执行机构的卫星姿态有限时间控制。针对受外部干扰的敏捷卫星姿态跟踪控制系统,仅考虑推力器输出力矩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终端滑模控制理论的推力器-飞轮联合执行机构控制策略。针对终端滑模控制的奇异性,设计了一种非奇异控制器。通过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两种控制器都是有限时间收敛到零的,并做了仿真实验,证明了控制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余臻[7](2017)在《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抑振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太空探索与开发活动的不断深入,航天技术已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关键技术。现代航天任务愈发复杂,对地观测、编队飞行等任务使得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受到密切关注,也对姿态控制系统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实现快速机动快速稳定并保持甚高指向精度与稳定度的任务要求,本文面向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抑振控制任务的实际需求,针对姿态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刚柔耦合、惯量参数不确定性、外部干扰等问题,研究能实现快速机动快速稳定并有效抑制挠性振动的高性能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针对挠性航天器大角度快速姿态机动过程的路径规划问题,为揭示柔化路径的减振机理,从频域角度分析了机动路径角加速度对挠性附件振动激励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刚度控制区主频定位和阻尼控制区较小幅值原则的减振路径设计思路。并以Bang-Coast-Bang型路径为例,提出了基于该设计思路的路径参数选择方法。基于Quanser Rotary Flexible Link系统平台设计了Bang-Coast-Bang型路径用于柔性尺大角度快速旋转运动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使用所提方法设计路径可有效减少姿态机动对挠性振动的激发。针对存在惯量参数不确定和外部干扰的挠性航天器姿态高精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自适应鲁棒控制的姿态控制方法。在规划柔化路径避振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参数投影自适应律的自适应鲁棒姿态控制器,可在保证稳态性能的同时提高动态性能。进一步地,为减小测量噪声的影响并提高自适应补偿的效果,设计了基于期望补偿的自适应鲁棒姿态控制器,可节省在线计算时间,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同时,针对姿态机动不可避免激发的挠性振动,设计了基于正位置反馈的挠性附件主动振动控制器,可在实现快速机动快速稳定的同时有效抑制挠性振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两种姿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有扰情况下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渐近稳定控制和干扰补偿问题,提出了通过规划路径和镇定本体角速度误差以确保挠性附件模态变量最终收敛的反馈控制方法。基于对干扰和刚柔耦合影响分别独立补偿的思想,考虑模态可测情况,设计了基于内模补偿的状态反馈姿态控制器,可渐近抑制干扰并保证模态变量的收敛性。进一步考虑模态不可测以及惯量参数不确定情况,结合模态观测和自适应控制分别设计了输出反馈和自适应输出反馈姿态控制器,在无需模态测量值和惯量参数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可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叁种姿态控制方法对干扰具有鲁棒性,可实现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的精细控制。针对有扰情况下存在结构频率不确定的柔性结构振动抑制问题,利用鲁棒自适应思想,提出了基于参数投影和死区修正自适应律的在线频率估计方法,可保证在干扰影响下频率参数的收敛性。通过使用实时频率估计值更新正位置反馈补偿器频率,设计了自适应正位置反馈主动振动控制器,无需结构频率的先验知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频率估计值可快速收敛至真值附近,所提自适应主动振动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柔性结构的振动。通过对“路径规划+本体姿态控制器+附件主动振动控制器”结构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系统进行由分到总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先规划减振,再精确跟踪,后抑制余振”思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敏,杨军,李学林,徐世杰[8](2015)在《挠性航天器退步自适应姿态机动及主动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带有分布式压电陶瓷执行机构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退步直接自适应一体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振动控制的模型,并分析了动力学子系统的近似严格正实性;然后,采用退步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机动主动振动控制器,并证明了控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不同仿真条件下的数学仿真验证.理论分析与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依赖航天器参数,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具有强鲁棒性,能有效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对挠性航天器的控制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01期)
付渲理[9](2013)在《主动寻的制导中机动目标拦截末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动目标精确拦截寻的制导应用中,目标状态估计延迟特别是加速度估计延迟是影响脱靶量的主要因素。在现有机动目标状态估计框架下,状态估计实时性与稳态精度之间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战术弹道导弹具有与拦截器大致相近的机动性能,与其相比,拦截器在机动性能方面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因此,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对现有的制导控制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的估计制导方法改善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精度。本文在明确末制导机动目标精确拦截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制导末段弹目运动关系,建立制导系统系统模型及观测模型,同时给出性能评价指标以及分离定理的使用条件。针对机动目标状态估计技术这一关键问题,首先讨论了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KF)估计方法、基于成型滤波的卡尔曼滤波(KFSF)算法以及交互多模型(IMM)算法,并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几种方法的估计性能。针对其估计精度不高、估计延迟较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的快速多模自适应估计(Multiple Model Adaption Estimation,MMAE)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寻的制导末段的拦截性能,首先介绍了传统比例导引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考虑追逃双方,从弹目双方优化出发的双方控制导引方法,即微分对策导引方法。并在综合考虑叁种微分对策导引方法DGL/C、DGL/1、DGL/0性能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叁种微分对策方法的混合微分对策导引方法DGL/H。本文最后给出了基于IMM机动检测的集成估计与制导方法,以及基于Fast MMAE/EKF的混合微分对策(DGL/H)导引方法。实验证明,DGL/H相较于单一制导方法,具有更好的制导性能。同时,与基于IMM机动检测的集成估计与制导方法相比,基于Fast MMAE/EKF的混合微分对策制导方法具有更好的拦截性能。(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秦锋,孙明太,周利辉[10](2013)在《主动声纳浮标对纯机动规避潜艇探测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评估主动浮标搜潜效能,本文基于潜艇自主规避主动声纳浮标方法,结合海洋水声环境和目标强度特性,采用主动声纳浮标对纯机动规避潜艇探测及定位概率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在潜艇机动规避条件下,主动全向声纳浮标阵探测及定位概率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间距较小时,同等监听时间可以具备较大的定位概率,但潜艇机动规避时,同等监听时间间距较小,浮标阵的探测概率下降较快。该研究为采用主动全向声纳浮标进行搜潜作战时的辅助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3年03期)
主动机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基反舰导弹是重要的海防武器。近年陆基导弹面临反导技术进步的压力,主动机动制导是应对反导导弹的重要手段。以航母为假想敌,在考虑敌方反导系统防御的情况下,模拟仿真在静态和动态状况下陆基反舰导弹的飞行轨迹,并以此构建主动机动陆基反舰导弹飞行模型和设计制导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机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刚.叫停“练为考”聚力“练为战”[N].人民武警报.2019
[2].黄嘉宇.基于微分方程的主动机动陆基反舰导弹制导算法设计[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3].徐小骏,潘枫,季卓奕,周俊.龙泉挂职干部巧架山海协作桥梁[N].丽水日报.2019
[4].李鸿坤.飞机体自由度颤振及机动载荷的主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张彬.没有机动就没有主动[N].解放军报.2017
[6].贺玮.敏捷卫星非沿迹成像主动推扫姿态机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余臻.挠性航天器姿态机动与主动抑振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8].刘敏,杨军,李学林,徐世杰.挠性航天器退步自适应姿态机动及主动振动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5
[9].付渲理.主动寻的制导中机动目标拦截末制导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秦锋,孙明太,周利辉.主动声纳浮标对纯机动规避潜艇探测效能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