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魏行,程明,冯睿,陈国政,杨芹芹

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魏行,程明,冯睿,陈国政,杨芹芹

导读:本文包含了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碱溶性菜籽多糖,提取,体外抗氧化

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文献综述

魏行,程明,冯睿,陈国政,杨芹芹[1](2007)在《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氢氧化钠提取菜籽饼粕中的多糖,选定提取温度、浸提液浓度、提取时间叁因素叁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菜籽多糖提取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SAS软件做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到菜籽多糖氢氧化钠提取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3.7℃,浸提液浓度1.124mol/L,提取时间2.3h,其多糖含量为11.59%。并对碱溶性菜籽多糖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菜籽多糖有一定抗氧化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7年08期)

冯睿[2](2007)在《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提取、分离、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展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研究,提高菜籽饼粕的附加值,本文对碱溶性菜籽多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研究几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1菜籽多糖的NaOH提取方法采用NaOH溶液作为提取剂,从单因素实验、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到中心组合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菜籽饼粕综合利用中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单因素实验表明,提取液NaOH浓度最佳条件为1.2 mol·L~(-1),提取时间为4h,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在3次左右,提取率已基本达到平衡。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表明,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为提取温度>NaOH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其中只有提取温度呈现显着性,而其它叁个因素都不显着。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1.2mol·L~(-1),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为4h。采用最佳的提取条件提取得到的菜籽多糖的含量为7.65%。中心组合正交试验表明,提取温度、NaOH浓度和提取时间叁个因素均为极显着,提取符合方程Y=9.9028+1.7119X_1+0.8924X_2+0.1025X_3+0.1402X_1~2-0.3891X_2~2-1.2848X_3~2-0.0775X_1X_2-0.5634X_1X_3-0.3415X_2X_3,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3.7℃,NaOH浓度1.124mol·L~(-1),提取2.3h多糖的提取率为11.59%。2碱溶性菜籽多糖的脱蛋白方法以碱溶性菜籽粗多糖为原料,对不同方法的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Sevag法、叁氯乙酸法、盐酸法、D3520大孔吸附树脂法和酶法-Sevag法联用五种方法,结果表明五种方法在脱蛋白处理后,均会有一定的蛋白存在,这是因为碱溶性菜籽多糖本身含有糖蛋白缀合物。采用酶法-Sevag法联用蛋白脱除率高,多糖损失率低,适用于碱溶性菜籽多糖中游离蛋白的脱除。其最佳条件为:酶用量0.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5min,Sevag法脱蛋白的次数3次。经过最佳条件脱蛋白,蛋白的脱除率为74.8%,多糖损失率为21.6%。3碱溶性菜籽多糖的分离及理化性质将NaOH提取的菜籽多糖经过脱蛋白步骤后再进行分步醇沉,得到较纯净的级分多糖,并进行纯度鉴定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在乙醇浓度分别为65%、70%、75%、80%、85%的条件下,得到五个级分多糖,分别命名为R-A、R-B、R-C、R-D和R-E,其得率分别为3.86%、6.92%、52.91%、31.17%和5.14%。常压凝胶柱层析结果表明,R-C的蛋白质洗脱曲线和多糖洗脱曲线都只有一个峰且两峰重合,可以初步断定它是比较单一的物质。经过滤纸电泳,级分多糖R-C呈现单一色带,可以认为R-C组成单一。对碱溶性菜籽多糖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本实验流程提取的多糖糖醛酸含量都很高,均含有蛋白质。因此可以推断,本实验中提取的多糖是一种糖醛酸含量很高的糖蛋白缀合物。对碱溶性菜籽多糖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菜籽多糖均为颜色较深的多糖;碘反应的结果表明粗多糖及五个级分多糖都是非淀粉多糖,斐林反应结果表明粗多糖和五个级分都不含有还原糖,FeCl_3反应说明粗多糖和五个级分多糖都不含多酚类物质。另外,五个级分多糖均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4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将分离纯化的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考察其在化学模拟体系、体内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化学模拟体系实验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具有还原能力,表现有抗氧化活性的可能。不同浓度的菜籽多糖对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菜籽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效果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对与H_2O_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小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都有很好的的抑制效果;可以减少小鼠肝匀浆MDA生成以及诱导体系下MDA的生成;可以减少肝线粒体的肿胀和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MDA的生成。体内抗氧化试验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可以减少小鼠体内肝组织MDA的生成,提高SOD和GSH-Px酶的活力。从化学模拟体系到体外试验再到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探求其原因,可能与碱溶性菜籽多糖的还原能力以及其可以提高抗氧化作用酶的活力有关。5菜籽多糖R-C的结构表征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对级分多糖R-C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R-C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组成比例67.24∶4.43∶1.38∶26.95。菜籽多糖R-C的蛋白质部分由谷氨酸、缬氨酸、胱氨酸等13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总量为27.97%,β-消除反应后的氨基酸分析显示,R-C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的量不变,其它氨基酸含量也基本保持不变,可见级分多糖R-C含有N-糖苷键。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R-C的分子量,其数均分子量Mn为1.101×10~6,重均分子量Mw为1.176×10~6,多分散系数Mw/Mn为1.068,这说明R-C的摩尔质量分布范围比较窄。红外扫描的结果表明R-C是一种含有吡喃环的糖蛋白缀合物。R-C的紫外扫描图在280nm吸收不明显,R-C的水溶液经苯酚-硫酸法显色后,在490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这是多糖显色反应后的特征吸收峰。X-衍射结果表明,R-C在此条件下不能形成结晶,为无定型形态高聚物。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R-C分子并不完全均一,且显团聚体状。高碘酸试验表明,R-C含有较多的1→6键;而刚果红试验认为级分多糖R-C可能有叁股螺旋结构。(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开展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研究,提高菜籽饼粕的附加值,本文对碱溶性菜籽多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研究几个方面,主要内容如下:1菜籽多糖的NaOH提取方法采用NaOH溶液作为提取剂,从单因素实验、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到中心组合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菜籽饼粕综合利用中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单因素实验表明,提取液NaOH浓度最佳条件为1.2 mol·L~(-1),提取时间为4h,料液比为1∶20,提取次数在3次左右,提取率已基本达到平衡。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试验表明,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为提取温度>NaOH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其中只有提取温度呈现显着性,而其它叁个因素都不显着。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1.2mol·L~(-1),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为4h。采用最佳的提取条件提取得到的菜籽多糖的含量为7.65%。中心组合正交试验表明,提取温度、NaOH浓度和提取时间叁个因素均为极显着,提取符合方程Y=9.9028+1.7119X_1+0.8924X_2+0.1025X_3+0.1402X_1~2-0.3891X_2~2-1.2848X_3~2-0.0775X_1X_2-0.5634X_1X_3-0.3415X_2X_3,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3.7℃,NaOH浓度1.124mol·L~(-1),提取2.3h多糖的提取率为11.59%。2碱溶性菜籽多糖的脱蛋白方法以碱溶性菜籽粗多糖为原料,对不同方法的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Sevag法、叁氯乙酸法、盐酸法、D3520大孔吸附树脂法和酶法-Sevag法联用五种方法,结果表明五种方法在脱蛋白处理后,均会有一定的蛋白存在,这是因为碱溶性菜籽多糖本身含有糖蛋白缀合物。采用酶法-Sevag法联用蛋白脱除率高,多糖损失率低,适用于碱溶性菜籽多糖中游离蛋白的脱除。其最佳条件为:酶用量0.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5min,Sevag法脱蛋白的次数3次。经过最佳条件脱蛋白,蛋白的脱除率为74.8%,多糖损失率为21.6%。3碱溶性菜籽多糖的分离及理化性质将NaOH提取的菜籽多糖经过脱蛋白步骤后再进行分步醇沉,得到较纯净的级分多糖,并进行纯度鉴定和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在乙醇浓度分别为65%、70%、75%、80%、85%的条件下,得到五个级分多糖,分别命名为R-A、R-B、R-C、R-D和R-E,其得率分别为3.86%、6.92%、52.91%、31.17%和5.14%。常压凝胶柱层析结果表明,R-C的蛋白质洗脱曲线和多糖洗脱曲线都只有一个峰且两峰重合,可以初步断定它是比较单一的物质。经过滤纸电泳,级分多糖R-C呈现单一色带,可以认为R-C组成单一。对碱溶性菜籽多糖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本实验流程提取的多糖糖醛酸含量都很高,均含有蛋白质。因此可以推断,本实验中提取的多糖是一种糖醛酸含量很高的糖蛋白缀合物。对碱溶性菜籽多糖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菜籽多糖均为颜色较深的多糖;碘反应的结果表明粗多糖及五个级分多糖都是非淀粉多糖,斐林反应结果表明粗多糖和五个级分都不含有还原糖,FeCl_3反应说明粗多糖和五个级分多糖都不含多酚类物质。另外,五个级分多糖均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4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将分离纯化的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考察其在化学模拟体系、体内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化学模拟体系实验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具有还原能力,表现有抗氧化活性的可能。不同浓度的菜籽多糖对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菜籽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效果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对与H_2O_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以及小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都有很好的的抑制效果;可以减少小鼠肝匀浆MDA生成以及诱导体系下MDA的生成;可以减少肝线粒体的肿胀和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MDA的生成。体内抗氧化试验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可以减少小鼠体内肝组织MDA的生成,提高SOD和GSH-Px酶的活力。从化学模拟体系到体外试验再到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碱溶性菜籽多糖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探求其原因,可能与碱溶性菜籽多糖的还原能力以及其可以提高抗氧化作用酶的活力有关。5菜籽多糖R-C的结构表征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方法对级分多糖R-C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R-C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组成比例67.24∶4.43∶1.38∶26.95。菜籽多糖R-C的蛋白质部分由谷氨酸、缬氨酸、胱氨酸等13种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总量为27.97%,β-消除反应后的氨基酸分析显示,R-C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的量不变,其它氨基酸含量也基本保持不变,可见级分多糖R-C含有N-糖苷键。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R-C的分子量,其数均分子量Mn为1.101×10~6,重均分子量Mw为1.176×10~6,多分散系数Mw/Mn为1.068,这说明R-C的摩尔质量分布范围比较窄。红外扫描的结果表明R-C是一种含有吡喃环的糖蛋白缀合物。R-C的紫外扫描图在280nm吸收不明显,R-C的水溶液经苯酚-硫酸法显色后,在490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这是多糖显色反应后的特征吸收峰。X-衍射结果表明,R-C在此条件下不能形成结晶,为无定型形态高聚物。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R-C分子并不完全均一,且显团聚体状。高碘酸试验表明,R-C含有较多的1→6键;而刚果红试验认为级分多糖R-C可能有叁股螺旋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参考文献

[1].魏行,程明,冯睿,陈国政,杨芹芹.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7

[2].冯睿.碱溶性菜籽多糖的提取、分离、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碱溶性菜籽多糖论文-魏行,程明,冯睿,陈国政,杨芹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