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和码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通信,信号编码,PAM4,Gray码
和码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德玲,盛于邦,谢炎飞,姜章海,孙莉萍[1](2019)在《高速调制光通信中的码型和编码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速率光通信中,NRZ码型的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会劣化到均衡器无法恢复的程度。PAM4调制在保证容量的情况下速率降低一半,大大减小了通信通道对码型的损耗。但是,PAM4调制的信噪比相比NRZ劣化9.5dB左右,所以PAM4信号更易受信号反射和串扰等影响而导致误码率大大增加,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编码来减小外界噪声引起的误码。格雷码作为一种错误最小化的编码方式,在400G光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格雷码相邻的两个码之间只有一位不同,因而用于模数转换时,当模拟量发生微小变化而可能引起数字量发生变化时,格雷码仅改变一位。相比于改变两位和多位的编码方式,它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允许电路能以较少的错误在较高的速度下工作。(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冯琪琛,俞剑,徐烈伟,陈更生[2](2019)在《一款基于码型检测SS-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接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码型检测SS-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接收器,所采用的7抽头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和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TLE)组合设计,可以有效消除信道传输中码间干扰的短距离后标分量,以及长拖尾后标分量和前标分量;同时,改进设计的基于码型检测SS-LMS算法,使均衡器可以动态补偿多种信道损耗,具有更快速稳定的收敛特性.本文所设计实现的自适应均衡接收器,采用TSMC 28nm CMOS工艺完成了芯片的设计和流片,流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12.5Gb/s的传输速率下,接收器可以最大补偿-25dB的半波特率通道衰减,均衡器系数在接收2×105 UI数据内收敛,收敛后接收误码率(BER)可以低于10-12.(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谭家杰[3](2018)在《基带传输码型课件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带传输码型是数字通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了用delphi软件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选取基带传输码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媒体课件研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由此提出了基带传输码型课件的设计的基本思路,并设计出了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具有生动、有趣、交互性强的特点,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推广至其它课程课件的制作。(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党绪文,王敬,金琪,李勇奇,张克非[4](2018)在《16信道高速传输系统中的DPSK码型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提升高密度、高传输速率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性能,对比分析了33%和50%归零差分相移键控码及67%载波抑制归零差分相移键控码的传输特性。通过Optisystem软件建立16信道、100GHz信道间隔的10Gb/s和40Gb/s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从码型抗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和非线性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仿真结果表明:10Gb/s传输速率,33%RZ-DPSK色散容忍度和抗非线性能力最优;40Gb/s传输速率,67%CRZ-DPSK在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方面有不错的Q值平坦性,但色度色散对其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张菁奕[5](2018)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码型文件解析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电路产品存在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对其产品的测试贯穿产品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现如今业内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为:测试向量作为产品中被测芯片引脚输入、测试人员记录被测芯片输出值、比较理论输出值来判断该芯片是否达标。由于测试向量的行数常为百兆数量级,对测试仪内存管理有着较高要求,因此采用能够存储、传递测试向量的码型文件作为输入是最为合理的测试向量输入方式。然而硬件仪器通常不能直接识别码型文件,故需将其解析为满足硬件仪器要求的可执行二进制文件,再产生相应的测试波形。现如今业内常见码型文件大都与各自的测试仪配套使用,新型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开发者很难将现有码型文件解析软件移植到项目中,使得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开发工作更加复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泰瑞达码型文件(后称T类码型文件)的语法结构、词法结构,并且对比了T类与STIL类码型文件的异同点,再结合解析软件的构成方式,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多种码型文件的解析软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软设计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本论文采用分层的思想,使程序具有了较好的可读性和扩展性。本论文包含了以下主要内容:1.针对码型文件种类较多的问题,以T类码型文件为例分析了码型文件的语法构成和词法构成,总结出码型文件共有的组成结构特征和语法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对比不同的文法分析方法和结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码型文件语法解析的架构。2.针对码型文件数据容量大的问题,通过分析T类码型文件中描述引脚信息的数据(如引脚名称、引脚运行模式、引脚的向量值),提出了一种处理大量数据的单行向量解析方法。构造了合理的存储结构与数据接口,将结构中相应的数据按照要求提取出来并根据信号发生器能识别的格式设计中间向量文件格式并储存。3.针对可能存在的跨文件操作问题,提出了多个中间向量文件合并方法,能够满足码型文件的组间操作、组间合并,使得该解析软件能够实现一组T类码型文件的解析。4.将STIL类码型文件中的数据使用与T类码型文件相同的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STIL类码型文件的解析。5.在计算机上对该解析软件进行测试与验证,以确保解析软件的正确性和性能,能够满足项目需求。经过测试,本论文设计的码型语言解析软件可以实现T类码型文件预期需求的解析,如解析单个T类码型文件,解析一组T类码型文件,解析大容量T类码型文件等,也能够使用同样的方法、结构实现STIL类码型文件的解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2)
徐织锦[6](2018)在《码型抖动控制技术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的串行数据标准都需要大量的抖动一致性测试。一致性测试是用于评估各设备的信号质量,通过对产品进行一致性测试,除了了解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外,还可以量化信号的各指标距离一致性测试规范(CTS)的裕量。如果裕量充分,则意味着可以对产品进行成本设计。因此,了解定时抖动已经成为高速串行通信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高速串行通信系统中数据的输出要求具有低输出抖动,并能够在测试时作为测试流程的一部分注入指定水平的故意抖动。本论文基于以上需求,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脉冲信号的合成及高精度、宽范围覆盖脉冲宽度的技术研究本论文充分应用信号延时技术和高速D触发器,以实现延时和脉宽精密可控的脉冲信号。为了达到精确和宽范围的脉宽和延时控制,本论文将详细介绍各种信号延时技术,着重阐述FPGA内部延时电路、计数延时电路以及FPGA外部集成的可编程延时线实现延时的精密调节。2、抖动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了多种抖动类型的不同来源,进而对不同类型的抖动所具有的数学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应的抖动数学模型。为多样抖动的注入提供了理论基础。3、抖动波形参数的研究分别对叁角波、正弦波、方波、高斯噪声四种抖动类型进行样本点的提取。对抖动注入信号的频率精度和采样点、DAC采样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4、抖动数据加载的研究研究如何将量化的波形数据注入到数据信号上的数据加载技术;研究了抖动数据与可编程延时线控制数据转换的数据归一化处理技术。5、通过高精度可编程延时线实现抖动注入的技术研究在设计的上升沿抖动注入和下降沿注入原理基础上,研究了上升沿抖动注入和下降沿抖动注入的过程以及其时序的控制,通过对可编成延时线的精密控制实现上升沿抖动和下降沿抖动的注入。(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8)
凌俊,余向阳[7](2017)在《WDM-PON系统调制码型传输性能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长距离大容量光纤传输系统中,调制码型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对光纤色度色散容限、偏振膜色散容限以及抗非线性效应的能力。高速长距离WDM-PON系统中,针对NRZ、RZ、CSRZ、NRZ-DPSK、RZ-DPSK、CSRZ-DPSK 6种码型的下行传输性能以及上行信号利用MZM再调制的ONU无色化技术的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采用SMF+EDFA+DCF+EDFA的"背靠背"后置色散补偿方法,系统的抗色散性能提升了2倍以上,由非线性效应引起的信道干扰得到了抑制。下行采用CSRZ-DPSK码型时,上行采用NRZ码型再调制无色化,系统的色散容限达到最好,B-B传输线路抑制了非线性效应,适用于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7年S2期)
凌俊,余向阳[8](2017)在《不同调制码型在高速长距光传输系统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光传输调制格式中NRZ、RZ、CSRZ、NRZ-DPSK、RZ-DPSK、CSRZ-DPSK6种码型产生的原理,建立了6种码型在高速长距光传输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Optisystem软件,仿真对比分析了6种码型在高速长距离传输系统中抗色散能力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速长距离传输系统中,CSRZ-DPSK的抗色散能力最佳,RZ码型受非线性影响最低,RZ-DPSK非线性容限最优,综合考虑传输系统的色度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在高速长距离传输系统中CSRZ-DPSK码型较合适。(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7年S2期)
侯敏[9](2017)在《基于光纤非线性效应的码型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电子通信设备对输入功率和逻辑转换速率等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满足人们对更高速率、更长带宽通信网络的需要。于是研究者就展开了光通信的研究。而码型转换器是光通信中重要的通信设备。非归零码(Non-Return-to-Zero,NRZ)因为传输距离短且有较高的色散容忍度而适用于短距离WDM系统中;而归零码(Return-to-Zero,RZ)因为拥有较好的非线性容忍度而常应用于TDM中。因此NRZ码和RZ码之间的转换有助于实现WDM和TDM系统之间的通信交流。本文利用的核心非线性效应是四波混频,并结合MATLAB仿真软件实现NRZ到RZ的码型转换,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从光传输方程出发,分析耦合方程,重点说明了本文所采用的码型转换依据的核心非线性效应,即简并FWM,并对码型转换的原理进行了介绍。(2)设计出了光电码型转换仿真结构装置。该方案能完成光NRZ到电RZ的转换。同时,从时域、频域和眼图进行MATLAB仿真,证明了码型转换的成功实现。并分析了输入泵浦光功率和输入时钟宽度对生成的RZ信号的影响。以及交换输入泵浦和NRZ信号位置后的码型转换仿真。结果表明:交换输入泵浦和NRZ信号的位置都能很好的实现码型转换。电域下得到的两路RZ信号的功率将会随着输入泵浦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得到的两路RZ信号的时间宽度也会随着输入时钟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个装置在输入功率很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发生。整个转换速率是40 Gb/s。(3)设计出了基于M-Z干涉结构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并采用MATLAB仿真验证了从NRZ到RZ全光码型转换的成功实现。采用和光电码型转换相同的讨论分析法,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差别是能够得到3路RZ信号。此外,还在此基础上,仿真讨论了XPM和SPM对转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非线性效应会造成干涉不完全,影响码型转换。验证完成40 Gb/s的NRZ到3*40 Gb/s RZ的转换。(4)设计出了基于Sagnac干涉结构的全光码型转换方案。采用和M-Z干涉装置相同的分析方法。区别M-Z方案,结果发现:当交换泵浦和NRZ码的位置时,不能实现码型转换。并且,不会存在干涉不完全现象,码型转换质量很好。整个转换速率是40 Gb/s。(5)对比总结本文设计的叁种码型转换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5)
毛雅亚[10](2016)在《面向相位调制信号的全光码型转换与波长变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容量需求以超摩尔定律的规律快速增长。相位调制格式信号凭借高频谱效率、高非线性容限、高接收机灵敏度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高速光通信网,但同时也给未来全光网络的信号处理技术带来新的挑战。本论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向40Gb/s以上新型编码格式的全光缓存、慢光与净负荷提取研究"的资助下,针对相位调制格式信号的全光码型转换和波长变换开展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对未来光通信网络的信号处理技术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导出差分相移键控(DPSK)信号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的传输方程,对DPSK信号在SOA中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实验,明确了码型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信号码元周期与SOA增益恢复时间可比拟时码型效应较强,而当信号码元周期远大于或远小于SOA增益恢复时间时码型效应较弱。2、提出一种基于太赫兹非对称解复用器(TOAD)的非归零差分相移键控(NRZ-DPSK)到归零差分相移键控(RZ-DPSK)信号的全光码型转换器,实现了 10 Gb/s的NRZ-DPSK到RZ-DPSK信号的码型转换。输出信号占空比从16%到66%连续可调,消光比大于8 dB,并且该转换器可对1520~1570 nm达50 nm波长范围的信号进行转换。3、提出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SOA-NPR)的DPSK信号的全光码型转换器,实现了 10 Gb/s的NRZ-DPSK到RZ-DPSK信号的转换。转换器输出信号占空比从33%到66%连续可调,消光比大于10dB,功率代价低于-0.4 dB。与TOAD型转换器相比,提出的全光码型转换器输出信号消光比更高。4、提出一种基于级联延迟干涉仪(DI)与SOA的DPSK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器,实现了 10 Gb/s的DPSK信号的全光波长变换。变换器偏振不敏感,变换输出信号功率均衡,对控制光功率要求适中(3 dBm),输出信号的Q值大于9,功率代价低于1.4 dB,可变换波长范围从1540 nm到1570 nm达30 nm。所提出的转换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易集成,实用化前景好。5、提出一种基于级联DI与SOA的DPSK信号的单波长到多波长的"组播"式全光波长变换器,进行了"组播"式全光波长变换探索,实现了 10Gb/s的DPSK信号的单波长到双波长的"组播"式波长转换。两路输出信号的Q值分别为9.3和9.1,功率代价分别仅为1.5 dB与1.7 dB。(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12-01)
和码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码型检测SS-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接收器,所采用的7抽头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和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TLE)组合设计,可以有效消除信道传输中码间干扰的短距离后标分量,以及长拖尾后标分量和前标分量;同时,改进设计的基于码型检测SS-LMS算法,使均衡器可以动态补偿多种信道损耗,具有更快速稳定的收敛特性.本文所设计实现的自适应均衡接收器,采用TSMC 28nm CMOS工艺完成了芯片的设计和流片,流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12.5Gb/s的传输速率下,接收器可以最大补偿-25dB的半波特率通道衰减,均衡器系数在接收2×105 UI数据内收敛,收敛后接收误码率(BER)可以低于10-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码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德玲,盛于邦,谢炎飞,姜章海,孙莉萍.高速调制光通信中的码型和编码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2019
[2].冯琪琛,俞剑,徐烈伟,陈更生.一款基于码型检测SS-LMS算法的自适应均衡接收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谭家杰.基带传输码型课件的研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4].党绪文,王敬,金琪,李勇奇,张克非.16信道高速传输系统中的DPSK码型性能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8
[5].张菁奕.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码型文件解析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
[6].徐织锦.码型抖动控制技术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7].凌俊,余向阳.WDM-PON系统调制码型传输性能仿真分析[J].电信科学.2017
[8].凌俊,余向阳.不同调制码型在高速长距光传输系统的仿真研究[J].电信科学.2017
[9].侯敏.基于光纤非线性效应的码型转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毛雅亚.面向相位调制信号的全光码型转换与波长变换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