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文化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缪恩钊,国立武汉大学,湖北省图书馆,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童乔慧,程曦[1](2019)在《民族文化与公民意识的先行者——缪恩钊武大早期建筑作品及其设计思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的重要代表作品。缪恩钊作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建造工程师,是校园建设非常重要的中方代表。然而学术界对于缪恩钊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结合武汉大学档案馆和湖北省档案馆查阅的相关资料,对缪恩钊的生平、建筑实践加以充分考证,并对他的相关建筑创作实践和建筑设计思想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探索民族形式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金钢[2](2019)在《弘扬民族文化 强化民族意识——评《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也是一个被长期忽视,或者说被刻意遮蔽的部分。《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书从"民族意识"的角度入手去探索沦陷区文学,它让我们知道,即便在沦陷时期日伪政权的高压统治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也没有中断。对沦陷区文学所蕴含的民族意识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书中对沦陷区作家、沦陷区文学期刊的分析和论述颇有独到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9年01期)
徐莉[3](2019)在《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探讨的重点聚焦在通过美术课堂上创作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民族文化意识作为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一部分,应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培养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让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契合,呈现出新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20期)
崔现花[4](2019)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广西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人文精神文化、红色文化等。青少年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神圣使命,广西地区青少年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和归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敏,陈文元[5](2019)在《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符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做好民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4-05)
卜路平[6](2019)在《民族文化心理视角下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整合和描述了56个民族长期结合的休戚与共、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文化心理发展状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华民族在文化认同发展过程中的显性表达,又是在心理交往过程中累积性成果的隐形表达,更是在文化价值形成中对心理趋同的创新表达;在这个共同体中,民族心理认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觉分别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核当中的逻辑源点、精神实体、精神指引和价值走向;从开展民族文化心理认同教育,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来源于《保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应科[7](2018)在《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思想贫乏和实践乏力的现实困境,在实践中存在"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之间的剥离,这些问题源于我们对本土资源的忽略。在我国各少数民族民间社会中,依然活跃着多种形式的生态文化。它们通过创世神话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同源共生关系",通过图腾崇拜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同类认同关系",又通过自然宗教追求人与自然之间互惠互利的和谐之道,最终形成了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为基本逻辑的生态文化体系。有效地保护和弘扬这些依然活跃着的民族民间生态文化,能够激发生态文明实践者的主动性,更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金小燕,张铃铃[8](2018)在《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甚至已经走向衰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研究分析玉溪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和传承意识,以使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找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8年11期)
张玺玺[9](2018)在《俄语дом/семья联想场折射出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是目前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俄罗斯区域联想词典》(2014)为蓝本,统计分析дом/семья联想场各语义范畴比例,旨在通过进一步研究语言意识的民族性,从而为跨文化交际与俄语学习与教学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期刊2018-11-01)
陈彦名[10](2018)在《民族文化意识在服装设计中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文化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生活需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服装设计而言,服装作为人们生活的保障,在设计方面已经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特别对于民族文化而言,将民族文化运用在服装设计上,对于设计师而言是一项考验。在"全球一体化"的理念影响下,一些西方世界服装设计的思维方式受到了我国服装设计不少业内人士的盲目追从,因此,民族文化意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显得淡薄无力。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服装设计的精神支柱,既要满足大众的需求,也要对民族文化做到相融合,以此来对其进行培养。文章对民族文化在服装设计的培养展开分析,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10期)
民族文化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也是一个被长期忽视,或者说被刻意遮蔽的部分。《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书从"民族意识"的角度入手去探索沦陷区文学,它让我们知道,即便在沦陷时期日伪政权的高压统治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也没有中断。对沦陷区文学所蕴含的民族意识的考察,有利于我们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书中对沦陷区作家、沦陷区文学期刊的分析和论述颇有独到之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文化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童乔慧,程曦.民族文化与公民意识的先行者——缪恩钊武大早期建筑作品及其设计思想分析[J].新建筑.2019
[2].金钢.弘扬民族文化强化民族意识——评《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J].中国文化论衡.2019
[3].徐莉.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培养[J].高考.2019
[4].崔现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广西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论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5].田敏,陈文元.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中国民族报.2019
[6].卜路平.民族文化心理视角下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9
[7].刘应科.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启示[J].生态经济评论.2018
[8].金小燕,张铃铃.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研究[J].参花(下).2018
[9].张玺玺.俄语дом/семья联想场折射出的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2018
[10].陈彦名.民族文化意识在服装设计中的培养[J].北极光.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