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留白留出精彩

语文教学留白留出精彩

江苏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王玉轩

所谓“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则是通过留白使画面虚实结合产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而音乐中常通过适当的“休止”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这种技巧的使用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可谓“水到渠成”。在今天的语文教学当中。传统的滔滔不绝的填鸭式“一言堂”早已成为“过街的老鼠”,但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40分钟仍被老师牢牢地掌控着,学生注定不是这40分钟的主宰者,他们只能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为完成老师预设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配合着。教师导演得也精彩,上得也生动,这样的课我认为是失败的,最后的胜利者自然属于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留下一片可以自由驰骋的“空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恰到好处的“留白”,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精心留出的“空白”中充分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将自己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一、导语的留白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我们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把“留白”巧妙地运用到导入中来,有意给一些语文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拉开学习的序幕。在教学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时,我就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要说,想要知道的吗?”学生马上就提出了:“我想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句话后面有怎样一个故事。”……学生提出了许多类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回答,而是让学生去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一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白,很好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给了学生一个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朗读的留白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的情感体验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适当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进入情境,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愉悦。

三、课堂问题的留白

今天的语文课堂仍充斥着披着启发式教学的外衣的“满堂问”。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要么一上来就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实施问题轰炸;要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进行步步紧逼;要么各种问题全方位出击……老师是这样做,究其原因是害怕40分钟内完成不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害怕课堂沉默,害怕浪费时间。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因问题太多、太杂、太琐碎,使学生疲于应付,缺少从容思维的空间,因而也丧失了思维的深度,很难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

因此,在备课时,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马上要求学生发言,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四、课堂评价的留白

在语文课堂上针对某些基础较差学生不理想的回答时,我们就说:“某某同学已经能够答到一点了,真了不起了,还有同学要补充吗?”或者说:“某某同学已经说出他的想法了,其他同学你们的想法呢,可不可以也向他一样说出来呢?”在学生回答的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评价,而是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补充和讨论,自己改变原来的答案。使答错的学生不仅学到了正确的答案,还很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所以,学生此时在得到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

“留白”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不是简省,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

标签:;  ;  ;  

语文教学留白留出精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