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蒙古族长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头传承,记忆方式,蒙古族长调
蒙古族长调论文文献综述
吴云[1](2019)在《蒙古族长调的记忆方式与口头传承——以乌珠穆沁部长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口头传承中,记忆方法及其发生作用的方式是贯穿整个口耳相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口头传承的重要前提,也是口头传承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乌珠穆沁部长调作为案例来解析蒙古族长调的记忆方式与口头传承之间的关联,探究歌手对长调唱词形成长久、稳定且牢固记忆的根源,从长调唱词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形式上的特点,揭示长调唱词的多种记忆方法,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关联阐释了歌手在口头传承中认定的某种记忆规则、某种逻辑和记忆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6期)
程天赐[2](2019)在《去巴音布鲁克草原听长调牧歌》一文中研究指出谁唱起了长调“谁唱起了长调像母亲一样安详雄鹰展开了翅膀在天边自由飞翔谁唱起了长调像岁月一样悠长祖先跪拜的地方花儿静静开放……”今年7月下旬,新疆和静县第二十二届东归(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08-13)
项多,珊丹[3](2019)在《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长调艺术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演唱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宽广的旋律彰显着草原宽广的品格,是蒙古族艺术的灵魂。本文意在研究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历史文化演变,总结蒙古族长调音乐艺术的独特文化内涵,呼吁长调艺术家、音乐工作者与爱好者们,关注长调音乐的艺术发展与传承,将探索与保护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的进行与发展,使其可以在世界艺术文化的舞台上展现精彩。(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4](2019)在《我校音乐学院举行“蒙古族长调艺术人才培养”“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开班仪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11日上午,我校音乐学院在呼和浩特蒙古风情园举行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蒙古族长调艺术人才培养""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乌云格日勒,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艺术处处长斯钦达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团长叶尔达,马头琴演奏家、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齐宝力高、布林,国家一级作家、编审、一级作词阿古拉泰,长调艺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成莉[5](2019)在《蒙古族长调民歌钢琴伴奏音乐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蒙古族长调民歌钢琴伴奏的创作手法,因为钢琴毕竟是西洋乐器,要想表现富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则必定需要一定的手段,使钢琴伴奏既不失钢琴本身的技巧,又富有民族特色,同时还要有创新的元素。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手段,分析长调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并加以学习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7期)
哈斯巴特尔[6](2019)在《《红走马》:节奏的律动与声音的描绘——蒙古族长调艺术家陶格陶、巴德玛斯楞演唱专辑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长调艺术家陶格陶、巴德玛斯楞演唱专辑《红走马》出版已有五年多时间。作为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之成果,该专辑的相关评论始终没能按时进行,再次向两位艺术家表示歉意。这张演唱专辑共收录了陶格陶、巴德玛斯楞两位艺术家演唱的17首乌珠穆沁长调民歌。两位长调艺术家来自锡林郭勒乌珠穆沁草原,他们是普通牧民,平时参加那达慕大会,或婚宴,都要演唱长调,演唱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邹小慧[7](2018)在《基于BYOD模式下的中小学音乐翻转课堂与移动APP应用初探——以蒙古族长调《牧歌》教学工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蒙古族长调《牧歌》APP教学工具为例,以中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BYOD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践应用,以其能够构建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23期)
陈海英[8](2018)在《科尔沁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蒙古族素来擅长舞蹈、音乐,加之其人民在草原上成长,过着游牧般的生活,深受草原广阔、空旷环境的影响,使得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质朴,用自身的艺术才能给蒙古族增添了绚丽的音乐色彩,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其中科尔沁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就是音乐的两种方式,本文就针对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异同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10期)
张劲盛[9](2018)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内蒙古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语称乌日汀哆)是蒙古族最具典型性意义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是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在音乐领域的具象化体现。2005年11月,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以下简称长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随着一系列保护措施与宣传活动的开展,人们对于长调的认识不断加强,保护的效果不断凸显。长调申遗成功以来的十年,正是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十年。可以说,长调的保护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见证或代表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保护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期刊2018年02期)
阿勒得尔图[10](2018)在《传承蒙古族长调民歌孜孜不倦》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0月,55岁的内蒙古长调歌手达瓦桑布被评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0年后,他又被评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对此,唱了半辈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达瓦桑布非常激动,他说:“能够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这比捧回金奖、银奖还让人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8-13)
蒙古族长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谁唱起了长调“谁唱起了长调像母亲一样安详雄鹰展开了翅膀在天边自由飞翔谁唱起了长调像岁月一样悠长祖先跪拜的地方花儿静静开放……”今年7月下旬,新疆和静县第二十二届东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蒙古族长调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云.蒙古族长调的记忆方式与口头传承——以乌珠穆沁部长调为例[J].中国音乐.2019
[2].程天赐.去巴音布鲁克草原听长调牧歌[N].农民日报.2019
[3].项多,珊丹.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J].艺术研究.2019
[4]..我校音乐学院举行“蒙古族长调艺术人才培养”“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开班仪式[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5].成莉.蒙古族长调民歌钢琴伴奏音乐形态研究[J].北方音乐.2019
[6].哈斯巴特尔.《红走马》:节奏的律动与声音的描绘——蒙古族长调艺术家陶格陶、巴德玛斯楞演唱专辑述评[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7].邹小慧.基于BYOD模式下的中小学音乐翻转课堂与移动APP应用初探——以蒙古族长调《牧歌》教学工具为例[J].黄河之声.2018
[8].陈海英.科尔沁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异同[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9].张劲盛.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的内蒙古实践[J].内蒙古艺术.2018
[10].阿勒得尔图.传承蒙古族长调民歌孜孜不倦[N].中国文化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