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听力障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力障碍,运动,平衡能力
听力障碍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韩青,卢凤[1](2019)在《运动干预对听力障碍儿童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健康中国2030"纲要中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提倡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制定并推进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提供系统、可持续的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加强科学指导促进、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广泛开展。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运动方式,改善听力障碍人群的身体平衡功能,鼓励听力障碍人群形成定时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该人群的身体运动功能与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等意志品质,使之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变化和乐趣。研究方法:访谈法、测试法、实验法、观察法在两所特殊学校中选取非先天及遗传性听力障碍儿童60人,其中30人为实验组,3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18周,每周3次,每次1.5小时的运动干预。受试者入选标准:1.年龄在10岁-12岁之间;2.双耳听域≤55d B(二级重听);3.受试者的智力正常;4.肢体健全。研究结果:3.1听力障碍儿童的身体平衡能力明显弱于同龄健听儿童,特别是由于前半规管、第八对脑神经(即听位神经)及内耳前庭部分受损的受试者其身体平衡性表现较差。3.2通过实验干预,对照两组实验前后测试数据发现,3.2.1单腿直立实验(one legstandtest)分别记录睁眼和闭眼两项成绩,呈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运动干预后维持闭目单腿支撑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且晃动次数减少;3.2.2走平衡木实验(balance beam test)数据呈高度显着性差异P<0.1,实验组在运动干预后步行速度提高且落木距离延长;3.2.3闭目原地踏步实验(closed cycles test)数据呈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运动干预后闭目在圆圈内原地踏步的时间提高,说明动态平衡能力有改善。3.2.4过指实验(past-pointing test)无显着性差异P>0.05。3.3实验组下肢肌肉耐力较对照组无显着性变化P>0.05,下肢爆发力呈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与建议:4.1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内耳性或中枢性的改变使听觉受损,双耳不能感知、辨别所处的声音环境,因此过多依靠视觉来建立空间方位感,造成其在定向能力、协调性发展放缓,特别是身体平衡能力与同龄健听儿童有较大的差异,动作控制技能形成较健听儿童发育迟缓,具有运动缺陷。4.2听力障碍儿童下肢肌肉力量及肌群间的相互协调功能薄弱都是影响其身体平衡能力的因素。应加强该人群特别是抓住儿童身体发展的敏感期,促进柔韧、速度、力量、灵敏等综合素质。4.3前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身体本体感觉系统、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肢体肌群的力量、肌张力之间的平衡在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上都起到关键性重要的作用。通过节奏跑跳、韵律体操、垫上翻滚、不稳定训练器材等训练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稳定到非稳定的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干预,可以有效刺激并改善听力障碍儿童的前庭系统,使之达到前庭适应,从而提高平衡能力,促进身体活动功能。5、建议5.1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身体感觉器官互相联系,综合作用,维护正常、平衡功能不仅能够保持体位、调整姿势,还能安全有效地对外界干扰做出反应,减少身体活动当中的受伤风险,进一步提高前庭系统的作用和功能能够补偿由于听力障碍所带来的缺陷和不便。5.2由于听力障碍人群的特殊性,其生活交往环境和社会联系有一定的局限。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和形式,鼓励听力障碍人群积极参与锻炼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环境,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融合社会,促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马琪琪,刘艳玲,朱晓丹,闫莉枞,张月娟[2](2019)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照顾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提纲,对15名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析出3个主题:微观系统为照顾者身心疲惫;中观系统为生活环境改变;宏观系统为支持系统薄弱。结论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康复人员应关注影响照顾者身心健康的各系统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其更好地照护患儿和提高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李慧[3](2019)在《听力障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状况及教育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智力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然而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来说,听觉通道信息的丧失,会导致情绪智力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他们在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及情绪调节上的表现都不如同龄正常儿童。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两大主要因素。人工耳蜗移植给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希望,除此之外,主要抚养者的精心照料以及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情绪智力课程培训,能够促进听力障碍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程相洋,朱一枫,罗淑,贺艳,王湘川[4](2019)在《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方法运用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 500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1 500名儿童中,纳入资料完整的儿童1 459名。CKD患病43例,患病率为2.95%,其中<7岁组患病率(5.8%,35/604)显着高于7~14岁组(0.9%,8/855)(P<0.05)。43例CKD患儿中,表现为蛋白尿31例(72%),表现为血尿27例(63%),表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1例(26%)。43例CKD患儿中,CKD 1、2、3a、3b、4、5期患病例数分别为13、19、5、3、3、0例,分别占30%、44%、12%、7%、7%、0%。CKD患病率随听力障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结论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中CKD的患病率较高,大部分处于CKD早期,学龄前期儿童多见。听力障碍程度与CKD的患病率相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9):915-918](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闫莉枞,朱晓丹,张丽娜,李阳,马琪琪[5](2019)在《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在3~7岁听力障碍儿童中的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SDQ)在3~7岁听力障碍儿童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使用SDQ和Meadow-Kendall听障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SEAI)学龄前版对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3~7岁的85例听障儿童进行调查。6周后,随机选取14例听障儿童使用SDQ再次调查。结果 SDQ条目与问卷总分、各因子与问卷总分、各条目与相应因子的Cronbachα分别为0.669、0.724、0.275~0.657,6周后问卷总分重测相关系数为0.898,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543~0.807 (P <0.05)。SDQ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与SEAI相关。SDQ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情绪行为问题得分和检出率在性别、年龄间无显着性差异(P> 0.05)。结论 SDQ可用于3~7岁听力障碍儿童的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8期)
范志光,袁群明,门瑞雪[6](2019)在《儿童期虐待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儿童期虐待、孤独感、安全感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孤独量表、安全感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29名听力障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期虐待、孤独感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安全感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2)儿童期虐待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3)孤独感、安全感在儿童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吴芃,陶云,胡宏安[7](2019)在《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存在发展不良。口头语发展滞后,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叁个方面;书面语存在理解和表达困难;手势语发展正常,但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口头语和书面语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根据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医学、言语以及家庭等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罗淑[8](2019)在《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中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运用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南省5个区域中分别选取2个地级市或自治州,分别抽取1个听力障碍机构,在被抽到的听力障碍机构中,分别抽取150名儿童,共抽取1500名儿童作为研究样本,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1.在本次调查的2-14岁儿童中,资料完整的共1459人,其中男童818人,女童641人。身高、体重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BUA)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总人群中CKD的患病人数一共有43人,患病率为2.95%;男童患病率为2.93%,女童患病率为2.96%,男女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儿童(<7岁)CKD患病率为5.79%,B组儿童(≥7岁)CKD患病率为0.94%,A组儿童CKD患病率显着高于B组儿童,且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听力障碍程度从轻度至极重度等级的儿童CKD患病率分别为0.45%、0.94%、2.29%、5.69%,听力损伤程度越重,CKD患病率越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分级为超重、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CKD患病率分别为0%、0.28%、9.7%、19.57%、28.57%,营养障碍程度越重,CKD患病率越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次诊断为CKD的43名儿童中,既往诊断为CKD的儿童有13人,故CKD人群知晓率为30.23%,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有5人,约为11.63%。既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疾病患儿9人,约20.93%,既往及此次B超检查发现先天性肾脏和泌尿系统畸形(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患儿有14例,约32.56%,其他病因未明。3.本调查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26%、0.21%、1.85%、1.85%。不同程度听力障碍的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CKD儿童与非CKD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55.81%,0.64%)、(4.65%,0.07%)、(30.23%,0.99%)、(18.6%,1.34%),CKD与非CKD儿童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高血压、营养障碍、听力障碍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中CKD的患病率为2.95%,高于全国正常儿童中CKD患病率,大部分处于CKD早期及学龄前期。已明确病因的患儿中,主要是慢性肾小球疾病(20.93%)和CAKUT(32.56%)。2.高血压、营养障碍、听力障碍是湖南省2-14岁听力障碍儿童CKD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会,王明星[9](2019)在《学前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构建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能够给予一些拥有残余听力的儿童恢复听力的机会。该工作主要是借助后天的培训,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言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拥有残余听力的情况下,掌握语言,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保证儿童的说话能力不会因为耳聋而丧失,最起码保证学生聋而不哑。笔者拥有多年的学前听力儿童障碍康复训练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有一些建议,期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新课程教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09期)
郑海明[10](2019)在《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病学、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因素,为后期防治干预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8月在浙江衢化医院体检就诊的儿童15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相关资料及儿童听力检查,分析年龄分布及性别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听力障碍分级情况及发病原因。结果 15 000例儿童中听力障碍患儿158例,占1. 05%。其中4岁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3岁及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6~7岁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岁患儿听力障碍严重情况明显轻于<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与女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接触噪声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服用耳毒性药物、高烧、家族先天性耳聋史、出生时窒息或严重缺氧及原因不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分析,服用耳毒性药物、高烧、家族先天性耳聋史、出生时窒息或严重缺氧、接触噪声是儿童听力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于3岁儿童的听力障碍发生情况较高,且接触噪声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应强化儿童听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09期)
听力障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照顾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提纲,对15名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析出3个主题:微观系统为照顾者身心疲惫;中观系统为生活环境改变;宏观系统为支持系统薄弱。结论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康复人员应关注影响照顾者身心健康的各系统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其更好地照护患儿和提高康复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听力障碍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韩青,卢凤.运动干预对听力障碍儿童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马琪琪,刘艳玲,朱晓丹,闫莉枞,张月娟.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听力障碍儿童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
[3].李慧.听力障碍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状况及教育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
[4].程相洋,朱一枫,罗淑,贺艳,王湘川.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5].闫莉枞,朱晓丹,张丽娜,李阳,马琪琪.儿童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在3~7岁听力障碍儿童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6].范志光,袁群明,门瑞雪.儿童期虐待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9
[7].吴芃,陶云,胡宏安.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8].罗淑.湖南省听力障碍儿童中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9
[9].刘会,王明星.学前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构建与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
[10].郑海明.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流行病学、发病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