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巍巍胡锦平(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关键词:中国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0引言
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没有健康。医学教育包括了看病和上学两个广大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承担着维护人类健康和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欢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党在十七大中,明确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我国医学教学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齐心努力下,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医学教育体系,各高校医学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医学教育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渐广泛而深入。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人民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医学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还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医学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变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长,加之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逐渐严重,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等,对医学教育的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医学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都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医学教育的结构需要优化,各学科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办学层次不能满足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的要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并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愈显突出,目前我国平均每千人口的医生数达1.65人,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医学教育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对卫生人才的年需要量,医学教育的规模和结构需要进行控制和优化。建国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虽然进行了几次调整,但仍然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口径相对较窄、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调整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拓宽其专业口径。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导致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从事卫生的人力和医学教育的现状差异很大,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医学教育院校的数量相对较少,办学的条件和规模不能满足该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最后,医学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投入普遍不足。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医学教育的管理必须严格而规范。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管理还不够规范,有些地方忽视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轻易地在广播电视大学、电大、网络教育或非正规医学教育的社会办学点招收刚出校门的中学生学习临床医疗专业,毫不考虑这些学生毕业后既没有合格的临床实践基地和条件,也没有资格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根本不能行医。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发达也好,贫困也罢,医生都必须是医学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严格的临床实践教育。为了确保我国医学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更加规法和严格的管理。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成本较高,医学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以及实验室的建设等,都需要较多的经费投入。这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形成健全有效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机制。
2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2.1“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医学教育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广大医教人员,落实“以人为本”,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工作,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讲义的内容,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其次,要密切结合医学发展的新动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不断完善教学的知识理论体系;最后,要不断提高自身带教能力,不断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诊治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履行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卫生服务的职责中培养人才。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坚持“育人之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其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引导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卫生人才。
2.2“统筹兼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要包括:
2.2.1统筹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协调发展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必须严格控制其规模,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大力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和拔尖创新卫生人才,不仅要办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医学院校,还要办好各级卫生类职业院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级别的医学教育格局。在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上,既要设置医学类专业和各类相关医学类专业,还要设置药学类专业和中医药专业,高度重视中医药的教育,努力提高医学教育的专业办学层次,推动医学教育的协调、持续发展。
2.2.2统筹城市和乡村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医学教育协调发展,重点是大力支援西部和边远地区的医学教育,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措施的逐渐强化,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医学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乡村等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
2.2.3统筹医学院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医学院校的三大职能。医学院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在坚持“服务是宗旨,从贡献中求发展”的前提下,把医学教育发展和科研创新以及医疗卫生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荟萃等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医学教育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和生物生命科学的科技创新。
2.2.4统筹卫生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卫生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按照党中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下,要合理规划卫生类院校和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各类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在积极培养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等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形成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彼此衔接的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
2.3“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医学教育办学条件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医学教育的设立、招生规模的调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进行规范管理。在这方面,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管理还不太科学,也不够严格,而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中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加强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就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管理放到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好,重点做好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三方面工作。在完善和坚持现行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发布医学教育信息等措施,督促各医学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对于那些合并有医学院校的高等大学,在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发展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在继续进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的同时,要努力促进医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新交叉学科的产生。
改善医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就要加大投入。医学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也有人本性、实践性、学制长、师生比高等特殊规律,培养合格的卫生人才,需要较高的办学成本。加大医学教育的投入,不仅仅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各医学院校也要加大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教学条件,保障医学教学运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