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流速论文-黄奕斌,张延军,于子望,马跃强,张驰

渗流流速论文-黄奕斌,张延军,于子望,马跃强,张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流流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力学,节理粗糙度系数,人工岩样,单裂隙

渗流流速论文文献综述

黄奕斌,张延军,于子望,马跃强,张驰[1](2019)在《考虑多级流速下的岩石粗糙单裂隙渗流传热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研究增强型地热系统深部干热岩裂隙表面特征和热工质间的对流换热情况,基于N.Barton的JRC经典剖面和先进的3D打印技术,通过在岩样裂隙表面有规律地设置不同方向的粗糙度,以蒸馏水为热工质,考虑流体热物性变化,在人工岩样裂隙中进行多级流速下的对流换热试验。结果表明:低水平围压下,岩石单裂隙渗流特性呈线性演化规律,渗透压力与流速、温度呈正相关,与岩样粗糙度呈负相关;粗糙岩样中围压一定时,温度场和流场的耦合作用对流体出口温度影响较大;短边粗糙度相同时,长边粗糙度的增大会强化换热,且不同方向粗糙度主导的相邻岩样换热系数差及幅值比不一样;裂隙表面粗糙度大小对换热效果影响较大,此外,粗糙度的方向性通过控制渗流路径和有效换热面积来改变换热强度,说明粗糙度大小及各向异性在岩石渗流传热中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李林林,张根广,刘佳琪[2](2018)在《河流岸坡渗流稳定性及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崩岸现象时有发生,引入岸坡渗流作用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河流岸坡稳定及崩岸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概率论与泥沙起动基本理论,引入床面泥沙相对暴露度及起动概率,采用滑动起动模型,推导出了渗流作用下河流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的统一公式;该公式包括了弯道岸坡、顺直岸坡、正负坡及平坡等简化条件下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通过有渗流力及无渗流力两种条件下的实测资料验证,公式计算精度较高,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林林,张根广[3](2017)在《渗流作用下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流和冲刷作用是河流岸坡发生崩岸的重要因素。基于概率论与泥沙运动基本原理,引入起动概率及相对暴露度,采用滑动起动模型,推导了渗流作用下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的统一公式,弥补了已有研究成果缺乏对泥沙起动概率和渗流力考虑的不足。在简化的起动边界条件下,所得公式可以简化为顺直岸坡、正负坡以及平坡等条件下的起动流速公式。经过有渗流力及无渗流力两种起动条件下的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所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相关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泥沙起动及河道岸坡崩岸机理。(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7年23期)

吴灿,李华斌,牛忠晓,黄浩,霍隆军[4](2014)在《ZY空气泡沫的性能及流速对渗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提供的阴离子型起泡剂ZY,有效物含量30%,其最佳加量为0.5%,此时的发泡体积为400 mL,泡沫半衰期为540 s,泡沫综合指数为216 L·s,泡沫视黏度为1210 mPa·s。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渗流速率对ZY空气泡沫在孔隙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Y空气泡沫在孔隙介质中渗流时产生泡沫的临界起泡线速度为0.3 m/d。当渗流线速度从0.3增至1 m/d时,泡沫的平均阻力系数(整支填砂管)由14增至64;渗流速度大于1 m/d后,平均阻力系数约为70,泡沫的封堵能力受渗流速率的影响较小;填砂管前端泡沫的封堵能力大于后端泡沫,泡沫在孔隙介质运移过程中不断的生成和破灭,起泡速度总是小于消泡速度,直至泡沫完全消失。(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4年03期)

肖先煊,许模,蔡国军,郭健,吴礼舟[5](2013)在《基于潜水渗流模型的地下水实际流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相似原理所建立的潜水渗流模型上开展了Darcy定律验证性实验,在满足层流及稳定流状态下,测定了不同水力坡度下的渗透流速,并依据渗透流速与有效孔隙度的比值得到了相应的实际流速,同时,在该模型上进行了示踪法测流速实验。对比发现,依据Darcy定律计算的地下水平均实际流速与示踪法测定的地下水平均实际流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建立了不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潜水渗流模型进行了多组实验,发现这种差异存在普遍性,Darcy公式计算地下水实际流速比示踪剂测定的实际流速约大4.25倍。最后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3年04期)

蒋玄苇,张野,王嘉舜[6](2012)在《地下水在平面渗流状态下的流速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实际流速在地质灾害的评价和治理、水污染及水治理、区域环境监测评价等相关领域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本文以在"地下水渗流模拟装置"测的地下水流速为例,结合达西定律计算的流速对比,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实验过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分析造成理论流速和实际流速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2年08期)

王海强,汪焰恩,魏生民[7](2011)在《松质骨流-固-热多场耦合微流速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达西定律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松质骨流固热多场耦合微流速渗透率测量装置,利用该装置对猪股骨结节新鲜松质骨进行了渗透试验,得到了该材料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的渗透率,并且和理论数据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松质骨在流-固-热多场耦合下孔隙度和渗透率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流体压力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讨论了该试验装置的相关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1年04期)

路威,项彦勇,李涛[8](2010)在《温度及裂隙水流速对多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过程影响的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岩体内的渗流-传热耦合特征是评价高放废物处置库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重点预选场区—甘肃北山地区的花岗岩进行室内模型实验,研究热源温度和裂隙水流速对多裂隙岩体内渗流—传热耦合过程的影响。模型由9块花岗岩组成,高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50cm、90cm和30cm。模型包含开度不同的两条水平裂隙和两条垂直裂隙。实验中,通过放置在模型—侧的电热板来模拟核废料的放热过程,并在裂隙以及岩石内部布置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对温度场和裂隙水压力场的变化进行量测。结果表明,邻近热源侧的垂直裂隙对温度场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热源温度和裂隙水流速的变化对渗流—传热耦合过程有显着影响,主要体现在热源的影响距离以及温度场趋于稳定的时间,热源温度越高,裂隙水流速越低,系统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热源的影响距离越远。此外,实验中裂隙水温度低于100℃,热源温度变化对裂隙水压力值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4)

王媛,顾智刚,倪小东,李冬田,宗国庆[9](2010)在《光滑裂隙高流速非达西渗流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滑平行板模拟岩体裂隙,研制可变裂隙开度、高水力梯度、自循环水流的单裂隙室内渗流模型试验装置。试验研究宽裂隙高水力梯度下的非达西渗流运动规律,建立流速与水力梯度的非线性关系曲线。将试验结果与Lomize紊流公式、速宝玉紊流半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叁者在低水力梯度情况下结果较为一致,对于高水力梯度情况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最后探讨单裂隙高流速非达西渗流运动特点及判别准则等问题,建立非达西渗流流速与裂隙开度的关系曲线,以便于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杨胡坤,敖宏瑞,王扬,姜洪源[10](2008)在《交流电场作用下微电极表面电渗流流速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微流体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电渗流的流速计算方法,在电极极化产生双电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电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双电层容抗和溶液电阻的计算,得出了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流速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点交流电渗流速与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极参数为宽80μm,长2 mm,电极间距20μm的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在电极表面上的各点电渗流流速与输入信号频率对数呈正态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交流电渗驱动微流体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渗流流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崩岸现象时有发生,引入岸坡渗流作用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河流岸坡稳定及崩岸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概率论与泥沙起动基本理论,引入床面泥沙相对暴露度及起动概率,采用滑动起动模型,推导出了渗流作用下河流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的统一公式;该公式包括了弯道岸坡、顺直岸坡、正负坡及平坡等简化条件下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通过有渗流力及无渗流力两种条件下的实测资料验证,公式计算精度较高,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流流速论文参考文献

[1].黄奕斌,张延军,于子望,马跃强,张驰.考虑多级流速下的岩石粗糙单裂隙渗流传热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李林林,张根广,刘佳琪.河流岸坡渗流稳定性及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J].泥沙研究.2018

[3].李林林,张根广.渗流作用下岸坡泥沙起动流速研究[J].人民长江.2017

[4].吴灿,李华斌,牛忠晓,黄浩,霍隆军.ZY空气泡沫的性能及流速对渗流特性的影响[J].油田化学.2014

[5].肖先煊,许模,蔡国军,郭健,吴礼舟.基于潜水渗流模型的地下水实际流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6].蒋玄苇,张野,王嘉舜.地下水在平面渗流状态下的流速测定[J].科技资讯.2012

[7].王海强,汪焰恩,魏生民.松质骨流-固-热多场耦合微流速渗流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J].机械与电子.2011

[8].路威,项彦勇,李涛.温度及裂隙水流速对多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过程影响的模型实验研究[C].第叁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9].王媛,顾智刚,倪小东,李冬田,宗国庆.光滑裂隙高流速非达西渗流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

[10].杨胡坤,敖宏瑞,王扬,姜洪源.交流电场作用下微电极表面电渗流流速的计算[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标签:;  ;  ;  ;  

渗流流速论文-黄奕斌,张延军,于子望,马跃强,张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