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论文-邹建军

乐黛云论文-邹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乐黛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面向世界的对话者——乐黛云传》,文学性

乐黛云论文文献综述

邹建军[1](2019)在《传记的文学性、学术性与可能性——读《面向世界的对话者——乐黛云传》》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记写作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各种各样的传记也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众出版物。最近读到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数量众多的"大家丛书",特别是其中的《面向世界的对话者——乐黛云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发现当代科学家与学者的传记写作,的确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这部丛书已经出版的,就达到了九十种之多。由于没有一个总的"前言"和"后记",(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邹茜[2](2019)在《《乐黛云传》当言必有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博览群书编辑部:最近读到的一本重要的传记《乐黛云传》(季进、曾攀着,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传主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创办者之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先生,她是中国比较(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9年09期)

乐黛云,刘耘华[3](2018)在《永远在精神求索的路上——乐黛云先生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提问的方式与乐先生展开对话。从乐先生的七十年北大历程,可知她所取得的成就,既与自身永不停止精神求索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两代汤先生的恒久支持与宽容;乐先生认为,现代中国的时代需要以及中国知识人的忧世情怀使得她的比较文学研究始终是以中国自身的问题为焦点,而论述的展开则以新人文主义的价值目标为基本诉求;在方法论上,要注重对传统文学文化的研究。研究的水平上去了,方法的问题也会跟上去;她还要求把关注的层面做进一步的扩大,不光是在比较文学的层面上,而且还要在跨学科、跨文化以及人类命运与精神共同体的层面上来关心和讨论问题。最后,乐先生还就意味深长的"无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2018年02期)

乐黛云[4](2018)在《乐黛云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2018年01期)

赵鹏,汤一介[5](2018)在《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一文中研究指出汤一介研究哲学,乐黛云研究文学,夫妻俩遇到文史哲的新书好书就都想买,家庭负担重时,还常为买哲学书还是文学书而吵架。"文革"中,他们被轰出原来的房子,先住35平方米、与人合住的小平房,后住50平方米左右的楼房,家里四壁全是"顶天立地"、里外(本文来源于《百年潮》期刊2018年06期)

戴锦华[6](2018)在《“不成熟”的老师乐黛云》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在北大求学,乐先生于我们,是一则"传奇"、一个偶像。那时的北大课堂里突然多了一些新鲜却沧桑的面孔,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与激情的标识形象。乐老师则不然。当她再次出现在文学课堂上,迸发出的是一份受阻良久、骤然喷发的意气与才情。在乐老师的课堂上我曾始料未及地遭遇震撼:听她以尼采哲学的视野读茅盾,"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如此强烈且鲜活地洞穿了茅盾笔下的、或激进或颓废的青年(本文来源于《上海采风》期刊2018年02期)

潘彩霞[7](2018)在《未名湖畔,那两只小鸟——汤一介与乐黛云》一文中研究指出"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却常常身陷牢笼;他们向往逍遥,却总有俗事缠身!现在,小鸟已变成老鸟,但他们依旧在绕湖同行。"在与妻子乐黛云合着的《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中,汤一介在序中这样说。从青春到迟暮,在未名湖的见证下,他们在风雨中相偎相依,阳光下比翼齐飞。生命因爱丰满,就像醇香的(本文来源于《金秋》期刊2018年06期)

程巍[8](2017)在《乐黛云:中国史的世界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就一直读书、执教、生活于北京大学校园,至今已近70载。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她将自己与同样一直读书、执教、生活于北京大学的丈夫汤一介先生描绘成"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两只小鸟"自然是相互依恋的比喻,但"小鸟"也是敏锐的感知力的比喻,是思想自由的比喻。自创办以来,北京大学就从来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是中外各种形形色色的学术、思想、方法和思潮汇集和博弈的中心。它的复杂性绝(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7年11期)

张锦[9](2017)在《民族、学人与学科理论——读乐黛云先生《涅盘与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乐黛云先生写在21世纪的学术论文自选集《涅盘与再生——在多元重构中复兴》。该书以"文化多元共存""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中国文化面向新世界"和"比较文学是跨文化对话的前锋"等四部分和附录的对话,并以生动、深邃而充满激情与热望的学术语言实现了乐黛云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7年11期)

程巍[10](2017)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写作传统——兼谈乐黛云“新文化运动另一潮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把"新文化派"与诸如林纾、辜鸿铭、严复、章士钊以及《学衡》派等"守旧派"之间或直接或间接的论争视为"新文化"与"旧文化"之间的斗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的传统写法,而铺垫这一历史叙事传统的正是"新文化派"自己,尤其是其中热衷于写史而且往往把文化运动史写成个人自叙传的胡适。这样一部高度基于"新文化派"的角度或者立场的"中国新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7年11期)

乐黛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博览群书编辑部:最近读到的一本重要的传记《乐黛云传》(季进、曾攀着,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传主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创办者之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先生,她是中国比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黛云论文参考文献

[1].邹建军.传记的文学性、学术性与可能性——读《面向世界的对话者——乐黛云传》[J].学术评论.2019

[2].邹茜.《乐黛云传》当言必有据[J].博览群书.2019

[3].乐黛云,刘耘华.永远在精神求索的路上——乐黛云先生访谈录[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

[4].乐黛云.乐黛云作品[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

[5].赵鹏,汤一介.汤一介、乐黛云夫妇的藏书[J].百年潮.2018

[6].戴锦华.“不成熟”的老师乐黛云[J].上海采风.2018

[7].潘彩霞.未名湖畔,那两只小鸟——汤一介与乐黛云[J].金秋.2018

[8].程巍.乐黛云:中国史的世界意识[J].中国图书评论.2017

[9].张锦.民族、学人与学科理论——读乐黛云先生《涅盘与再生》[J].中国图书评论.2017

[10].程巍.“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写作传统——兼谈乐黛云“新文化运动另一潮流”[J].中国图书评论.2017

标签:;  ;  ;  ;  

乐黛云论文-邹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