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理论论文-滕硕,王学博

游记理论论文-滕硕,王学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记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游记,德译,布迪厄,场域理论

游记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滕硕,王学博[1](2019)在《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下《西游记》在德语区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场域和资本两个核心概念,对《西游记》在德语区的译介传播进行描述性研究,考察其德译本从片段德译、节译单行本到全译本的嬗变,研究发现特定时期的政治场域对译本的译介传播往往起着决定性影响,同时译本的译介传播亦依赖于译者各种资本的积累及其与翻译场域中其他参与者的有效互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许佳佳[2](2019)在《心理空间理论解读乔纳森·拉班游记作品中的整合与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运用心理空间理论整合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着名游记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乔纳森·拉班多部作品中的文字案例。该作家的叙事风格很不寻常,其结合概念整合机制,大胆而广泛使用了各种意象。与此同时,他也巧妙地利用这些机制建立和维护了叙事观点。拉班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与他的过去和他所阅读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互文性,在叙事建构中保持着统一的作家视角。从拉班的作品可以看出,心理结构的构建和操纵如何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不仅体现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也体现在叙事结构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粟超,杜俊华[3](2019)在《凝视理论视域下中国形象生成逻辑研究——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的中国游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日本人来华漫游并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中国游记。运用凝视理论观照来华日本人的漫游体验不难发现,中日交往格局逆转下的凝视背景、以政治诉求和精神复归为主的凝视动机,以及权力话语操纵下的选择性观看,是其凝视逻辑的叁个方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日本人的中国形象生成,并非中国形象的真实再现,而是某种程度上的观念重构,重构的目的在于摆脱中国这一"巨大的他者"影响,进而完成日本自我主体身份的确认。(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倪静[4](2019)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在《西游记》中,诗词多达750首,诗词量位居四大名着之首,但其翻译让众多译者望而却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诗词文本含有众多互文指涉,如《西游记》诗词中和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相关的字、词或者句。对于译者而言,正确识别这些互文指涉并在译文中恰当表达实属不易。本文根据费尔克劳夫提出的互文性分类:显性互文性和成构互文性,将西比奥多,程锡麟以及罗选民关于显性互文性表现形式的类别作为参考,对《西游记》中的诗词文本进行细读,共标记出了 166条互文指涉,其中160条属于显性互文性,具体表现为41条互文指涉来源于引用、58条出自典故、56条属于惯用语、5条显示出杂糅特征,6条涉及成构互文性中的体裁和主题互文性。作者选取《西游记》诗词中部分互文指涉,根据罗选民提出的互文性翻译的叁个原则,对《西游记》两个英语全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探究余国藩和詹奈尔两位译者对《西游记》诗词中的互文指涉的处理和转换方式以及其译文是否体现互文性翻译的原则。研究发现,余国藩基本上识别出《西游记》诗词文本中和中国文学和文化相关的互文指涉,而就詹乃尔的译文来看,他似乎并没有完全识别《西游记》诗词中和典故、引用和主题相关的互文指涉。对于这些互文指涉的处理,余国藩主要采取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或者意译加注以及文化替代的翻译方法,詹奈尔对于诗词中的互文指涉主要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对于未识别的互文指涉主要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余国藩的译文体现了互文性翻译中的关联及中和原则,但是他的译文未达到经济原则,译文中过多的使用直译加注的处理方式影响阅读连贯性,降低读者阅读兴趣。詹奈尔的译文体现了经济和中和的原则,但他的译文中存在错译现象或者有些译本未能充分传达原文内涵,违反了互文性翻译中的关联原则。(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武飞龙[5](2019)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中谚语翻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着之一,不仅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早已传播至海外,富有盛名,也是被译最早的作品之一。目前,余国藩和詹纳尔所译的《西游记》译本是目前为止仅有的全译本。在《西游记》获得广泛认可和众多研究的很多因素中,不仅因为该书所描写的奇幻故事,而对话中大量谚语的引用也丰富了书中角色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我们可以通过言语行为理论,充分探究这些谚语是如何使用以及如何翻译的,该理论关注的正是人们如何以言行事,以及不同语境下其语言或话语所隐含的效果。本论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以《西游记》中的180条谚语翻译为对象,对詹纳尔和余国藩各自的英译本进行定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以下问题:(1)余国藩和詹纳尔在西游记谚语翻译中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言语行为理论对这些差异有怎样的解释力?(3)言语行为理论中,哪一种言语行为对造成这些差异影响最大?通过对比两英译本,发现余国藩译本更多倾向于谚语本身的字面含义,而詹纳尔则贴近其实际含义,由此导致两位译者在采用的句型、词语、情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因此进行谚语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其言内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实现说话者意图,也就是言外行为,从而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感受同源语读者类似的言语效果,成功实现交际目的,使得谚语通俗易懂。(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武倩倩[6](2018)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西非游记》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自英国女探险家玛丽·金斯利着作的《西非游记》,属于游记类文本,主要记述了作者独自一人前往西非探险的事迹以及在西非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于2002年1月23在英国多佛出版社出版,尚且没有中文译本。本报告选取了其中的第一章和二章进行翻译分析,共计12600字。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为理论基础,主要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来分析所选的文本。文中包括很多的翻译难点,比如专有词汇和长难句等等。在词汇层面,笔者主要采用了词性转换、音译和增译的翻译方法;在句法层面,笔者主要采用了句式转换的方法,另外针对长难句的翻译,笔者对句子进行切分和组合以达到更为顺畅的译文;在篇章层面,笔者主要采用的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与此同时,笔者还会不断地上网查阅词典和资料,以求用准确的语言来展现源语的信息内容。经过这次的翻译实践,译者可以将平时所学习的翻译技能和策略付诸实践,同时译者也希望能够从中收获颇多知识,增长阅历,积累自身的翻译经验,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8-12-21)

高娜[7](2019)在《从“面子理论”看《西游记》翻译中的文化空白与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西游记》中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一段对话作为语料,分析交际双方的"面子行为"以及"面子威胁行为",同时对比分析余国藩、詹纳尔、杨宪益和戴乃逸的叁版英文译本的相对应的部分,分析其中造成面子威胁程度不同的原因,最终发现《西游记》翻译中的文化空白与缺失。(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1期)

胡严媛,丰建霞[8](2018)在《基于叙事学理论的名着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西游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让学生对名着阅读产生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名着的方法成为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叙事学作为揭示叙事作品内部规律的理论,将其运用于名着阅读教学中,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因此,以叙事学为立足点,可以为名着阅读教学问题提供解决对策。"叙事学的基本范畴,比如叙述视角、叙述(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23期)

俞冰洁[9](2018)在《关联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对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The Bridges of Medison County译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评价电影片名翻译的效果。关联理论属于语用学领域,最初用来解释言语交际行为。之后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码转换以及文化转换。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是一种寻找关联性的行为,将已有的认知模式放到新的环境中,在译文与自身对译文的多种认知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性。(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49期)

武飞龙[10](2018)在《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中谚语翻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詹纳尔版《西游记》全译本和余国藩版《西游记》全译本中谚语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谚语在《西游记》英译本中的翻译及其方法。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在谚语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发现当言语行为发生时语境对于谚语翻译起着重要作用。对比分析了两个英译谚语的差异,尝试总结谚语英译的方法,希望从两译者对谚语的翻译中得到相关启示,为谚语的英译研究作出一次新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游记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运用心理空间理论整合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着名游记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乔纳森·拉班多部作品中的文字案例。该作家的叙事风格很不寻常,其结合概念整合机制,大胆而广泛使用了各种意象。与此同时,他也巧妙地利用这些机制建立和维护了叙事观点。拉班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与他的过去和他所阅读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互文性,在叙事建构中保持着统一的作家视角。从拉班的作品可以看出,心理结构的构建和操纵如何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不仅体现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也体现在叙事结构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记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滕硕,王学博.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下《西游记》在德语区的译介与传播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2].许佳佳.心理空间理论解读乔纳森·拉班游记作品中的整合与叙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

[3].粟超,杜俊华.凝视理论视域下中国形象生成逻辑研究——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的中国游记为例[J].武陵学刊.2019

[4].倪静.互文性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比较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5].武飞龙.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中谚语翻译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6].武倩倩.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西非游记》翻译实践报告[D].河北科技大学.2018

[7].高娜.从“面子理论”看《西游记》翻译中的文化空白与缺失[J].戏剧之家.2019

[8].胡严媛,丰建霞.基于叙事学理论的名着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西游记》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9].俞冰洁.关联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对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TheBridgesofMedisonCounty译名的分析[J].校园英语.2018

[10].武飞龙.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西游记》中谚语翻译对比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游记理论论文-滕硕,王学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