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译者伦理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忠实观,翻译伦理,《德伯家的苔丝》
译者伦理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胡永娜[1](2010)在《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的几十年间,翻译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翻译研究经历了叁个阶段:前语言学研究阶段、语言学研究阶段和文化学研究阶段。在前两个阶段里,直译和意译的争论以及对等概念是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对这些焦点进行讨论的前提是承认原作的权威。翻译研究经历文化转向之后,结构主义者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改写,原文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这一统治翻译界许多年的翻译标准,也受到了质疑。作为翻译界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忠实观的地位不应因此被颠覆,但是需要丰富和延伸其内涵以适应翻译研究的要求。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讨论了伦理的诸多方面,这一点和忠实观的伦理特性不谋而合。本论文拟用翻译伦理模式重新思考和定义传统翻译观。本论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叁章。引言部分主要讨论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在研究背景介绍中,主要概述了翻译研究叁个阶段里各自的研究重点,以及重新思考传统忠实观的必要性。第一章列举了中西方传统的翻译标准。在这一章里,提到了几位重要的翻译研究者及其翻译观点和主张。在中国传统翻译标准的文献综述里,采用了罗新璋对我国翻译理论归纳的成果,即案本——求信——神似——化境的发展脉络。在西方翻译理论的综述里,主要阐述了奈达的对等理论,纽马克的语意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第二章是本篇论文的理论框架。本章首先回顾了研究翻译伦理的学者及其主张,然后依据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提出了五种忠实观。第叁章是个案研究。在这一章里,首先介绍了作家哈代和它的《德伯家的苔丝》,接着又简要介绍了所选取的两个中译本的译者张谷若和孙致礼及其他们各自的翻译主张,最后以五种忠实观为理论框架,对《德伯家的苔丝》两中译本进行文本内外的对比研究。结论部分列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通过个案分析,本论文认为翻译伦理规范下忠实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可以较全面地评估译者的翻译活动,评估范围不仅包括译者与译文的关系,还包括译者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当它被运用到译文对比中时,更能充分揭示不同译者的整个翻译活动,并允许把译者放置于社会背景中考评译文,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比较结果。本论文希望能为忠实概念研究提供新的可行性视角,同时也能丰富《德伯家的苔丝》的译本研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0-05-01)
周伟[2](2008)在《翻译伦理与译者职责》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伦理问题也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翻译领域,不论是在翻译理论方面,还是在翻译实践方面,伦理问题都逐渐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解构主义背景下的翻译理论摒弃规约性、体现出更多的描述性和宽容性,却给各种不正当的翻译行为提供了保护伞;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翻译市场出现了繁荣兴旺与杂乱无序共存的尴尬局面,翻译行业亟待规范。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展开:首先,伦理是在人类核心价值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个体在处理本体和他者的关系时做出恰当的抉择。翻译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复杂的人类行为,它更需要翻译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主体(译者)需要处理好各种本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因而会面对一系列的伦理困境。文章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的各种伦理困境,并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这些伦题困境的措施,并总结翻译过程中(包括译前、译中、译后和重译过程)译者应该遵守的各种伦理职责。其次,翻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和独立的行业类别,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这一职业的伦理规范,以确保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鉴于此,国际译联和各国(及地区)译协都颁布了针对翻译服务的职业(道德)规范,对译者伦理规范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也于2005年10月制定出《翻译服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论文以前文总结出的译者伦理职责为参照系,将《规范》与国际译联《翻译工作者宪章》、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译者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同国外相关伦理规范相比,《规范》中的条款过于笼统、含糊,其中的表述有必要更加具体化,以利于贯彻执行;2)《规范》的涵盖面过于狭窄,只提到了“顾客要求”、“严守顾客秘密”、“尊重同行互惠互利”、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四条译者职责。所以,在《规范》的修订过程中,必须将其他的伦理职责囊括其中;3)鉴于中国当前重译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文章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规范》中强调重译过程中的译者伦理。在对比分析中外译者伦理规范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发现,和翻译伦理相关的各种议题在我国当前的译员培养、翻译资格认证过程中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借鉴国外译员培养和资格认证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文章建议:1)以大学外语、翻译院系为主体的译员培养机构应将如何处理伦理问题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2)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CATTI)在译员资格认证过程中,也应将译者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作为一项必需的考核标准。(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11-01)
韩丽娟[3](2007)在《中西方伦理规范的差异及其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伦理观念,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又直接反映了某一民族的特性。由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伦理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诸如“中土伦理与政治结合,远西伦理与宗教结合”、“中土道德以家庭为本位,远西道德以个人为本位”、“中土道德主义务平等,远西道德主权利平等”、“中土重私德,远西重公德”、“中土家庭尚尊敬,远西家庭尚亲爱”等。(黄建中,1998:83-90)鉴于中西方伦理观念之间的差异,不同的译者在译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自伦理观的影响,并在译文中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而以往关于中西伦理的对比研究多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从文化或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差异并结合翻译对之进行研究,还不多见。同样,海内外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所进行的英译研究也是数不胜数,可是,专门就不同的译者所代表的中西不同的伦理观念进行对比,并探讨其中的差异如何影响译者的翻译决策的研究还未见到。因此,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中西方伦理观念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基于家庭伦理、爱情伦理、婚姻伦理、女性观及性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对比研究,作者得出如下结论:中西方伦理观念之间存在的众多差异对译者的翻译行为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文的风格。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的例证研究,作者还指出,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诸如解释、补充、替换、省略等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处理原作中的伦理内容。换言之,中西方之间存在的伦理差异使得译者做出各自的伦理决定。有时候,译者还会出于自身的伦理判断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原文进行改写。另外,由于文化差异以及译者认识差异的存在,在翻译过程中还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和误译。译者自身的伦理意识会影响其译介行为,使得译文在一定程度上背离原作。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从伦理学的定义出发,介绍了当代伦理学发展中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并阐述了伦理与翻译研究的关系。第叁章从叁个主要方面论述了中西方伦理观念之间的差异,指出中西伦理观念上的众多不同大多来自群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的分歧。第四章简要介绍了《红楼梦》及其翻译,以及当代学者对其英译本的研究状况。第五章作为本文的主体,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例证分析,从家庭、宗教、爱情、婚姻、价值观念以及性观念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西方伦理观念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第六章略述由于伦理观念的差异而对原文造成的误读以及与之相关的改写。第七章为全文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海事大学》期刊2007-06-01)
段晓宇[4](2007)在《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千百年来,忠实一直是评价翻译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忠实的定义和范畴在学术界却一直争论不休。以前的学者们较多关注字词句段的翻译,对忠实的考虑局限在二元的思想内。其实,忠实和叛逆原本是伦理学中的一对概念,本文试图从伦理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忠实标准加以分析,从翻译伦理的层面对译者的忠实观进行阐述。伦理学是关于是非对错的哲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翻译活动涉及到诸多的因素,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如何创造出好的译作便是翻译伦理研究的问题。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关键的成员,他们的翻译伦理观决定着翻译作品的产生和发展方向。语言学家Andrew Chesterman提出了研究翻译伦理的五个模式,从中我们发现对忠实远非二元的,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组合,比如对原文的确切再现,对非本族文化的正确转达等。所以对译者的忠实观要求也应该是多元的。以往的翻译标准之间的争论其实是对翻译伦理侧重的方面不同,因为这些翻译伦理不仅相辅相成,有时也会出现矛盾。译者处在众多的矛盾当中,应当始终以优秀译作为目标,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争取最大程度的,最全面的忠实。在翻译的进行和不断发展中,对译者伦理观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而译者能达到的忠实程度也将不断加深。在本研究中,作者将运用翻译伦理方面的理论,主要是Chesterman提出的五个翻译伦理研究模式,讨论翻译标准对译者忠实观的要求,寻求一种多元化的译者忠实观。另外,作者将对比分析“Uncle Tom's Cabin”的叁个译本(译者分别为林纾,黄继忠,王家湘),给本研究文本支持,考察译者伦理观如何影响他们的翻译,探索译者的伦理观的发展变化情况。本研究总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引入,包括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范围,研究假设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概览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理论,显示翻译标准中对译者忠实的要求,并对其体现的翻译伦理作初步评介。第叁章系统地展示了翻译学和伦理学的内在联系,并介绍翻译伦理研究理论,构建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分析讨论了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借用Chesterma研究翻译伦理的五个模式对翻译标准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区分了译者伦理和翻译伦理两个概念,探索符合翻译伦理标准的译者忠实观。第五章利用前几章的理论分析对“Uncle Tom's Cabin”的叁个译本进行了分析比较,显示了译者伦理对译作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译者的不同伦理观。第六章结论总结全文并提出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计划。本研究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广的视角,并试图将对翻译中忠实观的讨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通过对其中的伦理关注来更好地认识翻译活动。(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7-04-01)
译者伦理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伦理问题也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翻译领域,不论是在翻译理论方面,还是在翻译实践方面,伦理问题都逐渐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解构主义背景下的翻译理论摒弃规约性、体现出更多的描述性和宽容性,却给各种不正当的翻译行为提供了保护伞;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翻译市场出现了繁荣兴旺与杂乱无序共存的尴尬局面,翻译行业亟待规范。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逐步展开:首先,伦理是在人类核心价值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成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标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个体在处理本体和他者的关系时做出恰当的抉择。翻译是一种带有明确目的性、复杂的人类行为,它更需要翻译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主体(译者)需要处理好各种本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因而会面对一系列的伦理困境。文章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的各种伦理困境,并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这些伦题困境的措施,并总结翻译过程中(包括译前、译中、译后和重译过程)译者应该遵守的各种伦理职责。其次,翻译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和独立的行业类别,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这一职业的伦理规范,以确保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鉴于此,国际译联和各国(及地区)译协都颁布了针对翻译服务的职业(道德)规范,对译者伦理规范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也于2005年10月制定出《翻译服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论文以前文总结出的译者伦理职责为参照系,将《规范》与国际译联《翻译工作者宪章》、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译者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同国外相关伦理规范相比,《规范》中的条款过于笼统、含糊,其中的表述有必要更加具体化,以利于贯彻执行;2)《规范》的涵盖面过于狭窄,只提到了“顾客要求”、“严守顾客秘密”、“尊重同行互惠互利”、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四条译者职责。所以,在《规范》的修订过程中,必须将其他的伦理职责囊括其中;3)鉴于中国当前重译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文章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规范》中强调重译过程中的译者伦理。在对比分析中外译者伦理规范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发现,和翻译伦理相关的各种议题在我国当前的译员培养、翻译资格认证过程中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借鉴国外译员培养和资格认证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文章建议:1)以大学外语、翻译院系为主体的译员培养机构应将如何处理伦理问题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2)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CATTI)在译员资格认证过程中,也应将译者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作为一项必需的考核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者伦理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1].胡永娜.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D].郑州大学.2010
[2].周伟.翻译伦理与译者职责[D].江苏大学.2008
[3].韩丽娟.中西方伦理规范的差异及其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D].上海海事大学.2007
[4].段晓宇.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