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剥蚀论文-方小敏,方亚会,杨一博,叶程程,昝金波

地层剥蚀论文-方小敏,方亚会,杨一博,叶程程,昝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层剥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科学院,新生代地层,年代测定

地层剥蚀论文文献综述

方小敏,方亚会,杨一博,叶程程,昝金波[1](2019)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地层新进展及其对亚洲干旱-季风系统演化和风化剥蚀记录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盆地,以几乎连续堆积的新生代细粒沉积物和产出中国早中新世标准动物群——谢家动物群而着名。此后在其他不同的层位也陆续发现了大量晚新生代不同时代和环境下的动物群化石,为详细研究地层年代、内陆干旱化与粉尘堆积历史、亚洲季风演化、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过程和河流发育等提供了重要的地层基础。然而,不同研究团队对含谢家动物群化石层位的地层所进行的古地磁年代测定,给出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庞玉茂,郭兴伟,韩作振,张训华,朱晓青[2](2018)在《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地层剥蚀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显着的构造隆升及剥蚀过程.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钻井岩心,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研究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过程及响应特征.所获得的8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两个年龄组,除单个样品为38±3Ma外,其余样品都集中在(52±4)~(65±5)Ma范围内,基本反映了同一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并且均远小于样品所处的二迭纪年龄,表明样品完全退火并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的热历史.样品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泥岩镜质体反射率计算的最高古地温处于样品退火带温区范围内,各样品从晚白垩世早期(约100Ma)以来经历持续的降温过程,在约80~75Ma开始进入部分退火带.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期快速冷却降温过程出现在晚白垩世末期,并持续至古新世早期,随后进入古近纪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约30℃,渐新世末期到中新世早期存在另一期快速冷却过程.热史模拟结果较好地指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剥蚀响应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赵军,曹强,付宪弟,张飞飞,秦国英[3](2018)在《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恢复地层剥蚀厚度——以松辽盆地X油田青山口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理论分析松辽盆地X油田青山口组剥蚀厚度,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揭示出青山口组存在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可检测出100 ka偏心率、40 ka斜率和20 ka岁差3个周期。研究区的42口探井滤波结果显示,100 ka偏心率周期数量在35~43之间,说明地层存在剥蚀现象。研究表明,X油田青山口组剥蚀量在0~98 m之间,自东北向西南,其剥蚀厚度逐渐减薄,在西南出现大面积分布的未剥蚀区;青山口组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末期,X油田局部区域出现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周子群[4](2016)在《利用正演模型识别桩西地区在沙河街组地层剥蚀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资料的假象或陷阱会导致错误的解释。针对沙河街组地层剥蚀地质现象,通过模拟围岩与残余地层厚度变化造成的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砂泥岩地质建模与正演。通过多种类型剥蚀尖灭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破除地震资料假象,指引正确的解释方向,识别剥蚀点,落实地层圈闭。(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6年04期)

武鲁亚,庞雄奇,周立明,陈迪,于瑞[5](2016)在《物质平衡法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是盆地模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热史的前提条件。物质平衡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方法获得的地层物性资料来恢复地层剥蚀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上下相邻地层的物性差别判断接触关系,在被剥蚀地层的顶部加入一厚度为H、岩性与残留部分相同的一段地层,使上下地层界面的物性差得到弥补,最后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得到初始沉积时的被剥蚀量。根据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物质平衡计算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使模型的计算更加准确、高效。基于物质平衡法模拟计算了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的剥蚀厚度,计算出高35井、高62井、柳4井和柳13井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分别为486、466、573、634m。模拟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表明,物质平衡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可行和有效的,与传统方法相比,物质平衡法所需要的物性资料较容易获取,适用于各个勘探阶段开展地层剥蚀量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6年08期)

李超,张立强,张立宽,王朋,胡才志[6](2016)在《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古构造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叁迭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叁迭纪以来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的地层剥蚀厚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与验证,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叁迭纪末延长组地层剥蚀厚度为345~465 m、中侏罗世末延安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50~220 m,侏罗纪末安定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60~250 m,晚白垩世—新近纪末志丹群剥蚀厚度为980~1 280 m。构造沉降及抬升与剥蚀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的构造形态,自叁迭纪以来,其表现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6年02期)

金成林,周晓峰,乔诚,张文慧,阳成[7](2015)在《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通过地热学的方法可以恢复盆内主要构造期的地层剥蚀厚度,并且研究构造运动对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刘玉瑞[8](2015)在《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问题的斧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学者用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存在的种种问题,从Magara法原理入手,通过公式推演和定量测算分析,认为有学者提出的用新沉积地层的压力与剥蚀地层在相同点的压力大小比较作为判别是否适用Magara法,其观点虽然合理,但实际这样的窗口狭小或不存在都难断定,不具有操作性和实际价值;Magara法原有的剥蚀地层厚度必须大于新沉积地层厚度的准则是正确的,把使用范围扩展到新沉积地层厚度大于剥蚀地层厚度是不妥的。同时,指出了声波时差法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一加以斧正。分析指出,声波时差法、古温标法都不适合计算苏北盆地地层剥蚀量,现有文章都有原理、方法和基础资料等错误,剥蚀量数据与盆地地质完全不吻合,结论不可用。(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5年02期)

金春花,朱定蓉[9](2015)在《沾化凹陷西部新生界地层剥蚀量恢复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震地层综合法和邻近厚度比值法对沾化凹陷西部新生界沙二段和东一段地层进行剥蚀厚度计算和原型盆地恢复,明确了沙二段和东一段地层的剥蚀特征:陈家庄凸起北坡东一段、沙二段剥蚀地层呈东西向窄条状展布。研究区的剥蚀量恢复揭示了渤南洼陷盆地沉积中心迁移特点:沙叁段时期在于右旋走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2个沉积中心,沙二段时期演化至东营早期,沉积中心分割性增强,地层厚度加大,至东一期变成一个沉积中心。剥蚀量计算和原型盆地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沙二段地层剥蚀面与沙一段生油岩的匹配迭置不仅是整个剥蚀线附近大量钻遇良好的油气显示,也是发育优势圈闭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5年02期)

吴涛,吴采西,戚艳平,姚爱国,张顺存[10](2015)在《准噶尔盆地地层剥蚀厚度定量恢复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迭系下乌尔禾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迭系下乌尔禾组逐层超覆,后期受强烈冲断作用而抬升,并遭受强烈剥蚀。恢复其地层古厚度不仅能够重建该区埋藏演化史,也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然而,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传统剥蚀厚度计算方法受限。针对实际地质条件与现有资料,文中利用地震地层趋势法和沉积层序分析法,在准确圈定剥蚀边界的基础上,根据邻层厚度比值法和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计算出下乌尔禾组叁段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下乌尔禾组叁段关键时期的沉积演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扇叁角洲沉积模式,确定了扇叁角洲前缘储集相带展布范围,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地层剥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黄海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显着的构造隆升及剥蚀过程.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钻井岩心,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研究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过程及响应特征.所获得的8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两个年龄组,除单个样品为38±3Ma外,其余样品都集中在(52±4)~(65±5)Ma范围内,基本反映了同一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并且均远小于样品所处的二迭纪年龄,表明样品完全退火并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的热历史.样品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泥岩镜质体反射率计算的最高古地温处于样品退火带温区范围内,各样品从晚白垩世早期(约100Ma)以来经历持续的降温过程,在约80~75Ma开始进入部分退火带.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期快速冷却降温过程出现在晚白垩世末期,并持续至古新世早期,随后进入古近纪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约30℃,渐新世末期到中新世早期存在另一期快速冷却过程.热史模拟结果较好地指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剥蚀响应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层剥蚀论文参考文献

[1].方小敏,方亚会,杨一博,叶程程,昝金波.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生代地层新进展及其对亚洲干旱-季风系统演化和风化剥蚀记录的控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庞玉茂,郭兴伟,韩作振,张训华,朱晓青.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地层剥蚀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J].地球科学.2018

[3].赵军,曹强,付宪弟,张飞飞,秦国英.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恢复地层剥蚀厚度——以松辽盆地X油田青山口组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8

[4].周子群.利用正演模型识别桩西地区在沙河街组地层剥蚀点[J].油气地球物理.2016

[5].武鲁亚,庞雄奇,周立明,陈迪,于瑞.物质平衡法计算地层剥蚀厚度——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例[J].海洋地质前沿.2016

[6].李超,张立强,张立宽,王朋,胡才志.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古构造恢复[J].岩性油气藏.2016

[7].金成林,周晓峰,乔诚,张文慧,阳成.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J].石化技术.2015

[8].刘玉瑞.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问题的斧正[J].复杂油气藏.2015

[9].金春花,朱定蓉.沾化凹陷西部新生界地层剥蚀量恢复及地质意义[J].油气地球物理.2015

[10].吴涛,吴采西,戚艳平,姚爱国,张顺存.准噶尔盆地地层剥蚀厚度定量恢复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迭系下乌尔禾组为例[J].古地理学报.2015

标签:;  ;  ;  ;  

地层剥蚀论文-方小敏,方亚会,杨一博,叶程程,昝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