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索宾论文-金玲娜

斯波索宾论文-金玲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斯波索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属变和弦,下属变和弦,那不勒斯六和弦

斯波索宾论文文献综述

金玲娜[1](2019)在《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声语言是音乐创作的根基,而和声写作是音乐实践与运用的发展途径之一。单一的和声语言不能成为音乐片段,只是音乐创作中的一个素材,但多个和声语言的连续使用就形成了音乐段落的发展。多个音乐段落按照相应的曲式结构连接就形成了有组织、有结构、有寓意的音乐作品。和声专业的学生通过练习和声写作一方面提高了音乐创作技巧,另一方面为日后创作作品积累了和声语言素材与写作经验。本文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46章和第47章课后习题为例,浅谈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3期)

苏骏文[2](2017)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副属和弦的运用与实践——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叁十二章习题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和声写作中,离调、半音体系的运用十分常见,它给调式带来了新的倾向性,丰富了调式的和弦,使作品拥有了新的表现上的可能性。本文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叁十二章习题一为例,通过四部和声写作来剖析离调和弦中副属和弦的具体运用方法。(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22期)

张永胜[3](2017)在《关于调式二级变音使用多样性的梳理及归纳——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调式二级变音在传统和声学中扮演者重要的作用,拥有着多重身份与运用特点。特别是在和声写作过程中,对于调式二级变音的角色判别及合理使用尤为重要。本文以斯波索宾等人所着的《和声学教程》为基础,旨在梳理与归纳传统和声中调式二级变音的不同用法及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2期)

宁笛[4](2016)在《重属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的运用 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属和弦是离调和弦的一种,是和声写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重属和弦的运用也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创作技法。在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重属和弦的运用非常普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手法。文章以苏联音乐理论家伊·斯波索宾所着的《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切入点,浅谈对重属和弦的理解。(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11期)

王桂升,王东涛[5](2016)在《功能和声标记法的发展、完善与相关概念辨析——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标记体系是功能标记与音级标记的结合,对其标记原则进行归纳整理之后,不难发现其中有标记不清或有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在和声研究过程中,一旦在作品的某些部分要求对各种复杂的和弦各个组成音做精确定位时,仅仅依靠这些标记就显得远远不够。顺应本教材的标记逻辑间借其他教材的优点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将使得这套标记系统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结构和弦的准确表达,同时也能将附加音、具有主题意义的和弦外音甚至和声中具有主题及风格意义的旋律、和弦关系纳入其中。这种新的标记既能更准确地反映和弦结构属性及风格特征,又能更方便地解析和声的风格并拓展功能和声的分析范围。这种新的标记体系也代表了新的和声分析方法,对古典、浪漫、民族乐派以及一些20世纪初期的有调性作品的研究会提供极大方便,是对本教材标记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6年03期)

杨娟[6](2015)在《勋伯格《和声学》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勋伯格《和声学》写于1911年,是一部篇幅巨大的传统和声理论着述,除了对和声技术理论的阐述,还有许多有关哲学和论辩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是对节译本《勋伯格和声学》的和声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试图探寻勋伯格和声理论的特点。前人对勋伯格和声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和声理论方面,笔者在本文主要对勋伯格和声学的和声技术与和声观念结合探讨,并与斯波索宾和声学做比较分析。文章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勋伯格和声学》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传入中国的历程阐述以及对两本和声学做简单的概述;第二部分是对两本和声学的自然音和弦、非自然音和弦、转调技法、和声外音以及各自的补充内容做比较研究;第叁部分是对两本和声学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发现:第一,勋伯格和声学中和弦之间只要声部能良好的进行便可自由连接,基本不受“功能观念”的限制;第二,勋伯格和声学用根音进行衡量和声进行的价值;第叁,勋伯格和声学用古教会调式的概念引进一部分非自然音和弦,除此之外还往下属方向发展,引入小下属关系的非自然音和弦,大大扩展了一个调内的和声材料;第四,不同的和弦标记体现不同的意义。这些主要的和声特点都表明,勋伯格和声学是不同于斯波索宾的另一种和声体系,是对传统和声理论及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参考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5-06-30)

周吉书[7](2014)在《浅谈在和声教学中学生常有的若干疑问——以斯波索宾等合着《和声学教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声学》这门课程是音乐艺术类院校的必修课程,也是进入音乐专业领域必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其中,前苏联的伊·斯波索宾、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和符·索科洛夫合着的《和声学教程》较早的引入我国的和声学教材里,被众多院校所采用。虽然此教材不断修改、不断改进中,但最新的版本还是解决不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疑问。在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篇章的内容总结出了学生们容易产生的疑惑且解决方法。一、和声学来源的疑问和声的定义是使几个音组合成和音,并使(本文来源于《草原歌声》期刊2014年04期)

王桂升[8](2014)在《功能和声之“元规则”的形成与突破——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是音乐实践与理论发展互动的结果,它反映了"共性写法"时期宏观上的创作规律,但其制定的规则之中又有风格上的细微差异,这也是有些规则之间有冲突的原因。本文从中世纪的对位技术和后来的和声学发展成果中探讨其规则制定的背景、原因,也即历史上所"默认"的"元规则",在此基础上理解该教材中的诸多要求、法则及公式,(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朴英[9](2014)在《评刘学严、刘明着《<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教与学同步辅导》——兼谈刘学严和声教学的经验与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和声学教授刘学严是我国着名的和声理论家、教育家,他教了一辈子和声、研究了一辈子和声,现在虽已退休,却仍然在和声领域中不断探索。今年初,他的新作《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教与学同步辅导》(以下简称《教与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和声理论界的一件好事,也是和声教育界尤其是对于年轻和声教师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作为刘老师的学生,我在本科一至二年级时就跟随刘老(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任丹丹[10](2013)在《斯波索宾害人不浅?》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斯波索宾和声学弊端的讨论.许多专业人士对此各抒己见.或褒或贬。我作为一个作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还记得在高中准备考音乐学院作曲系时,学习作曲刚刚入门.就开始学习和声.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老师推进了和声学的茫茫题海之中。那时的我是个典型的"乖学(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3年11期)

斯波索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传统和声写作中,离调、半音体系的运用十分常见,它给调式带来了新的倾向性,丰富了调式的和弦,使作品拥有了新的表现上的可能性。本文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叁十二章习题一为例,通过四部和声写作来剖析离调和弦中副属和弦的具体运用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斯波索宾论文参考文献

[1].金玲娜.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苏骏文.四部和声写作中副属和弦的运用与实践——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叁十二章习题一为例[J].黄河之声.2017

[3].张永胜.关于调式二级变音使用多样性的梳理及归纳——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J].艺术品鉴.2017

[4].宁笛.重属和弦在四声部写作中的运用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J].艺术教育.2016

[5].王桂升,王东涛.功能和声标记法的发展、完善与相关概念辨析——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J].中国音乐.2016

[6].杨娟.勋伯格《和声学》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5

[7].周吉书.浅谈在和声教学中学生常有的若干疑问——以斯波索宾等合着《和声学教程》为例[J].草原歌声.2014

[8].王桂升.功能和声之“元规则”的形成与突破——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为例[J].音乐研究.2014

[9].朴英.评刘学严、刘明着《<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的教与学同步辅导》——兼谈刘学严和声教学的经验与特点[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

[10].任丹丹.斯波索宾害人不浅?[J].音乐生活.2013

标签:;  ;  ;  

斯波索宾论文-金玲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