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稳定论论文-张佳慧

政权稳定论论文-张佳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权稳定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统一,外部权力均衡,政权稳定

政权稳定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慧[1](2019)在《权力均衡与政权稳定:国家和平统一影响因素分析——以德国和朝鲜半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半岛逐渐陷入了分裂的状态。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现了国家统一,而朝鲜半岛的分裂态势却一直持续至今。从外部的权力均衡和内部政权稳定两个层面来探究影响国家统一的因素。从外部因素上看,外部大国的权力均衡对国家统一有重要影响。美英法和苏联在德国问题的均势是德国保持分裂态势的重要原因,而苏联实力的衰退和在德国问题上的让步对德国的统一有直接影响。同样,在朝鲜半岛,外部势力的均衡也是半岛保持分裂态势的重要原因。从内部因素上看,分裂双方的政权稳定与否对国家统一有重要影响。80年代末,东德国内局势的动荡为西德吸收统一东德提供了机会。反观朝鲜半岛,南北政权均较为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半岛要实现政治统一绝非易事。(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昆[2](2019)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评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实践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国家政权稳定问题的着作,该书是李安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作者围绕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又一力作。该书无论是在问题意识方面,还是逻辑思维建构方面,都体现出了很好的创新性。一是研究内容具有开拓性,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将政权稳定单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研究,使政权稳定从(本文来源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丁卫平[3](2019)在《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权稳定问题的学术力作——《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简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而政权稳定则是保持中国稳定的关键。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现代化与政权稳定之间的张力愈发凸显,影响政权稳定的因素也呈现出多维发展态势。因此,无论是从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在顺利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保持政权系统的稳定,都应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并倾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李安增教授所着的《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杨金卫[4](2018)在《阐述现代化与政权稳定关系的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如何在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转型中化解社会矛盾、规避发展风险,消解现代化变迁与政权稳定间的张力,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权的动态稳定,推进现代化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实现社会主义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7-12)

樊星[5](2017)在《社会中间阶层政治认同对政权稳定影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开始出现,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现代社会结构中,数量众多、结构稳定的社会中间阶层是社会的主力阶层。与现代化已经完成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结构仍不稳定,社会中间阶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数量不多、质量不足、难以稳定等问题。我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扩大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改变我国现有的社会结构,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民众的政治认同对政权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民众的政治认同是政权统治合法性的基础,是政治稳定的有力支持,也是政治凝聚力的保证。而社会中间阶层作为现代发达国家中社会结构的主体,对政权统治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而言,社会中间阶层的政治认同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就社会整体而言,我国民众对政权的认同程度较高,但是在各阶层的比较当中可以发现:社会中间阶层对政权的满意度不高,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缺失。社会中间阶层政治认同缺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与中间阶层收入的相对减少,造成了其自身利益的损失。第二,我国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弱化。第叁,社会流动性的减弱与阶层固化问题的显现,给中间阶层的发展前景带来了负面影响。中间阶层政治认同的缺失会影响我国政权稳定。政治认同的缺失会削弱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让执政党丧失统治根基。政治认同的缺失会加剧社会心态失衡,激化阶层矛盾,给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政治认同的缺失还会破坏社会共识,降低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为了改善中间阶层政治认同程度较低的现状,需要国家在以下叁个方面做出深化改革: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党的执政能力。第二,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模式,促进社会流动性。第叁,扩大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实现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刊2017-04-05)

孙昌洪[6](2016)在《俄罗斯组建“国民近卫军”》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提出在内务部内卫部队基础上组建俄罗斯“国民近卫军”,并向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提交相应法案。6月22日,国家杜马正式通过法案,“国民近卫军”的组建随之进入实质阶段。普京日前签署命令,正式授权建立俄罗斯“国民近卫军”。(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6-07-08)

海鸥[7](2013)在《解放初期政权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悖论——上海皇后大戏院劳资纠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解放之初,中共即确立了逐步消灭私有制经济,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两大问题:其一,稳定政权;其二,发展经济。两者乍看起来互为补充,实则充满悖论。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前提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对于解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形势来讲,纯粹依赖公有制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无异于天方夜谭。"政策悖论"绝不止是停留在理论上,解放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企业中公、劳、资叁方,在"政策悖论"的影响下,充分展现了叁方不同的立场。笔者试图以解放初期的上海皇后大戏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同业公会、工会以及公方人员在面对劳资纠纷时展现的不同立场,剖析其立场形成的内部原因,以此来展现解放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景象。(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3年11期)

赵付科[8](2013)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政权稳定的基本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权稳定主要是指政权系统在运行中所呈现的有序性与持续性。新时期,中国政权稳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政权稳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居安思危,把政权稳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思想根基、绩效基础、体制依托、关键环节、生态环境和坚固盾牌等六个方面加以整体推进。(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禚明亮[9](2012)在《浅议民主集中制与国家政权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性与集中性为国家政权的稳定提供了制度上和组织上的保证。民主性能够广泛地代表民意,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集中性能够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保证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定。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制度。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于艳艳[10](2012)在《政权稳定视阈下拓展党执政绩效的基本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权稳定是政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秩序性和持续性。民众对政权系统的高度认同是政权稳定的基础,而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则是民众对政权认同的重要保证。要保持政权稳定,必须拓展执政党的执政绩效。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厦门特区党校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政权稳定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实践问题。《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国家政权稳定问题的着作,该书是李安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作者围绕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又一力作。该书无论是在问题意识方面,还是逻辑思维建构方面,都体现出了很好的创新性。一是研究内容具有开拓性,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将政权稳定单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研究,使政权稳定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权稳定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佳慧.权力均衡与政权稳定:国家和平统一影响因素分析——以德国和朝鲜半岛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2].赵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评鉴[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

[3].丁卫平.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权稳定问题的学术力作——《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简评[J].长白学刊.2019

[4].杨金卫.阐述现代化与政权稳定关系的力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5].樊星.社会中间阶层政治认同对政权稳定影响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

[6].孙昌洪.俄罗斯组建“国民近卫军”[N].文汇报.2016

[7].海鸥.解放初期政权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悖论——上海皇后大戏院劳资纠纷研究[J].当代电影.2013

[8].赵付科.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政权稳定的基本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3

[9].禚明亮.浅议民主集中制与国家政权稳定[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10].于艳艳.政权稳定视阈下拓展党执政绩效的基本路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

标签:;  ;  ;  

政权稳定论论文-张佳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