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发射和接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电能发射线圈,能量获取线圈,电动汽车
无线发射和接收论文文献综述
左少林,胥飞,车赛,骆强[1](2019)在《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电能发射与接收线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普通连接式电能发射线圈为电动汽车进行无线供电,存在连接处互感显着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阶梯形相嵌式的无线电能发射线圈结构,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线圈的规格参数。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平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能量获取线圈在经过发射线圈导轨切换处时,线圈互感值波动≤6%。该设计能有效解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无线供电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遇到的互感急剧下降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左少林,胥飞,车赛,骆强[2](2019)在《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电能发射与接收线圈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能量获取线圈经过发射线圈连接处时互感显着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阶梯形与相嵌式相结合的无线电能发射线圈结构,并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线圈的规格参数,搭建了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和试验平台,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能量获取线圈经过新结构发射线圈切换域时线圈互感波动率≤6%,其电压波动在±8%范围内,并能在横向偏移±5 cm范围内保持电压稳定,有效地解决了互感显着下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吴艺明,王春芳,李政泰,李聃[3](2018)在《无线充电系统发射和接收线圈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是无线充电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二者的尺寸以及两线圈间的距离影响着系统的传输功率及效率,但对于两个线圈尺寸的最优匹配问题还未有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对此,以圆形发射和接收线圈为例,推导两线圈间的互感公式,用Mathcad绘制两线圈间互感随两线圈的径径比、接收线圈与传输距离间径距比变化的曲线,不同径距比下互感随发射线圈宽度变化的曲线,以及互感随发射线圈内外径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曲线得出两线圈的最优匹配尺寸,并以此进行了3组线圈匹配优化实验,分别绘制出输出电压和系统效率随传输距离的变化曲线。相关实验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8年11期)
徐煜明,杨潇晖,崔朝阳,陈海波[4](2018)在《基于数字编码的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数字编码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采用高抗噪声CMOS数字编码、解码大规模集成电路HT-12E/HT-12D设计,分析了数字编码的构成以及发送/接收的时序、流程。发射电路待机状态零耗电,超再生接收电路灵敏度高,采用"浮置式"电路识别信号,抗噪声性能好,信号的保密性高,解决了传统无线遥控器抗干扰差、相互串扰等问题,整体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8年06期)
刘小镜[5](2018)在《多发射单接收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作为一种新型能量传输方法,与传统的电磁感应和微波等无线能量传输方式相比,具有中等传输距离、传输效率高等明显优势,在嵌入式故障检测系统无线供电、移动终端设备无线充电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对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单发射单接收系统,为了获得更远和更广泛范围的无线充电,往往多个发射线圈需要被用到,本文的研究工作将围绕多发射单接收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展开,主要内容如下:(1)由于目前对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建模方法并不完善,为了研究耦合系数和负载等变化情况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采用电路理论对系统进行建模,并对比分析了耦合模理论和二端口网络的建模方法,在用耦合模理论对系统建模时发现耦合模参数的测量十分困难,在实际系统设计分析时并不方便。而通过电路方程并用MATLAB仿真,很容易分析理解系统参数变化时对性能的影响。(2)由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源端和负载端阻抗不匹配,一部分传输到负载的信号会被反射回去造成能量的损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针对多发射单接收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了一套系统自动阻抗匹配电路,能够实现各发射端的自动阻抗匹配,减少能量由于反射造成的损耗。(3)由于在实现自动阻抗匹配之前,要进行阻抗匹配网络的选择,而其选择的依据就是系统输入阻抗的大小。为了测得输入阻抗的大小,本文针对多发射系统设计了一套系统输入阻抗实时性测量的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快速测量出当输入阻抗变化后的值,并将该值提供给自动阻抗匹配网络进行选择。(4)由于耦合线圈的寄生参数对系统性能有严重的影响,本文根据理论分析计算,设计出了性能良好的耦合线圈,并通过实验对比进行了验证。(5)最后搭建系统的实物验证平台,对设计的电路和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该平台能够为15cm外5W的灯泡供电,也能为10cm外的手机充电。(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光义,程鑫,金伟正,陈小桥[6](2017)在《基于MSP430的小功率无线发射/接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SP430G255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套小功率无线发射接收系统,给出了完整的系统方案和详细的发射功率计算过程。在接收端引入软件控制,实现了手动搜台和自动搜台等功能,既可以作为调频接收机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发射/接收系统整体使用。系统涉及到的知识点丰富、综合性强,涵盖了压控振荡、频率调制、频率解调、射频功放、低频功放和MSP430单片机等内容。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成本低廉、趣味性强,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适合在实验教学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7年11期)
王瑾,袁战军,张金博[7](2017)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调频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目前中短距离范围内无线调频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调频发射接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FM发射/接收芯片RDA5820完成了调频发射、接收功能设计,通过IIC总线实现了RDA5820与STC89C52之间的数据传输,并使用LCD液晶屏实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实验测试表明,在87.0~108.0 MHz频段范围内,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音频信号发射与接收能力,其最大发射和接收距离可达800m,较好地实现了中短距离范围内的无线调频通信,并可应用于校园调频广播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栗遐[8](2016)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接收设备日常维护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接收设备维护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本文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对设备维护进行总结,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发射台设备维护工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6年01期)
王晓凤,邵瑞[9](2015)在《无线发射接收蓝牙模块在棉包回潮率测试仪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蓝牙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短距离无线传输通信技术,可以用来替代数字设备间短距离的有线电缆连接,能直接代替现有的串口线,通用性强。同时蓝牙模块成本低、功耗低和体积小,便于集成,适合于便携式仪器的开发和应用。二、棉包回潮率测试仪原理棉花水分是指棉纤维中含有的水分子。棉花中含水的多少,通常用含水率或回潮率表示。含水率是指(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加工》期刊2015年02期)
张小环,王猛,郝凯学,刘书言[10](2015)在《低成本无源无线发射和接收开关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论述了低成本无源无线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市场前景。手动按下无源无线遥控开关键后,按键的机械能由微小型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供电给发射模块的PT2262芯片产生带有编码信号的电磁波信号。与电器连接在一起的接收模块接收到带有相对应的编码信号的电磁波信号,由其配对解码芯片PT2272破解并产生逻辑电平,驱动继电器工作,间接地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无源无线开关的研发很好地体现了21世纪绿色新能源的特点,其制造的成本不高,势必能普及大多数家庭。(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无线发射和接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基于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能量获取线圈经过发射线圈连接处时互感显着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阶梯形与相嵌式相结合的无线电能发射线圈结构,并通过理论分析获得了线圈的规格参数,搭建了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和试验平台,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能量获取线圈经过新结构发射线圈切换域时线圈互感波动率≤6%,其电压波动在±8%范围内,并能在横向偏移±5 cm范围内保持电压稳定,有效地解决了互感显着下降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发射和接收论文参考文献
[1].左少林,胥飞,车赛,骆强.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电能发射与接收线圈的研究[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9
[2].左少林,胥飞,车赛,骆强.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系统电能发射与接收线圈优化[J].汽车技术.2019
[3].吴艺明,王春芳,李政泰,李聃.无线充电系统发射和接收线圈优化[J].广东电力.2018
[4].徐煜明,杨潇晖,崔朝阳,陈海波.基于数字编码的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J].福建电脑.2018
[5].刘小镜.多发射单接收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6].杨光义,程鑫,金伟正,陈小桥.基于MSP430的小功率无线发射/接收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
[7].王瑾,袁战军,张金博.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调频发射接收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
[8].栗遐.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接收设备日常维护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
[9].王晓凤,邵瑞.无线发射接收蓝牙模块在棉包回潮率测试仪中的应用[J].中国棉花加工.2015
[10].张小环,王猛,郝凯学,刘书言.低成本无源无线发射和接收开关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标签: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电能发射线圈; 能量获取线圈;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