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允价值选择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允价值选择权,盈余波动,信息披露质量
公允价值选择权论文文献综述
邓永勤,裴丽丽[1](2016)在《中国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08—2014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与盈余波动的关系,发现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整体上使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初衷,仅运用于金融资产与同时运用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盈余波动增加没有显着差异。不同信息披露质量下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增加并不显着,信息披露质量低且同时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银行表现为最低的盈余波动性。研究结论支持修订的CAS37,认为对CAS22与IFRS9持续趋同应相当谨慎。(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6年18期)
裴丽丽[2](2016)在《上市商业银行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面对质疑,IASB、FASB加速修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CAS22,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概念界定及运用标准与IAS39趋于一致。2011年12月,财政部发布修订的CAS37与IFRS7趋于一致。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是否能实现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减少盈余波动性且不被用于盈余操纵,是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是否趋同IFRS9、扩大公允价值选择权使用范围的关键。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与盈余波动的关系,发现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整体上使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初衷;仅运用于金融资产与同时运用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盈余波动增加没有显着差异;不同信息披露质量下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增加并不显着;信息披露质量低,且同时对金融资产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银行表现为最低的盈余波动性。我国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扩大了盈余波动,违背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因此,我国在制定和修改与公允价值选择权相关的会计准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工具交易市场状况;谨慎趋同IFRS9;规范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信息披露。(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4-25)
邓永勤,裴丽丽[3](2016)在《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08-2014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与盈余波动的关系,发现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整体上使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初衷;仅运用于金融资产与同时运用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盈余波动增加没有显着差异。不同信息环境下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增加并不显着;信息披露质量低,且同时对金融资产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银行表现为最低的盈余波动性。文章结论支持修订的CAS37,认为对CAS22与IFRS9持续趋同应相当谨慎。(本文来源于《财务与金融》期刊2016年02期)
朱芳菁[4](2015)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公允价值选择权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1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通知》鼓励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模式。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披露投资性房地产的现行状况,并探寻其选择背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5年06期)
余德慧,杨有红[5](2014)在《公允价值选择影响因素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公允价值选择的发展过程看,"叁大假说"是解释公允价值选择的理论基础,而"机会主义观"和"效率观"是公允价值选择的理论发展。文章从实证会计理论基础——"叁大假说""效率观"和"机会主义观"出发,对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从文献回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叁大假说"是"机会主义观"的具体体现,"机会主义观"和"效率观"共同影响着公允价值的选择,并且企业业绩、管理层薪酬、债务合同、企业规模、信息不对称、信息质量和估值成本等都是影响企业选择公允价值的因素。最后,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公允价值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黄静如[6](2012)在《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与盈余波动——基于中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减小盈余波动。文章利用9家中国上市银行近4年的面板数据,对公允价值选择权应用与盈余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并非减小了银行的盈余波动,反而扩大了盈余波动。而股市的波动对银行盈余也有着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赵彦锋[7](2011)在《公允价值选择权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单列,并赋予企业对其计量的公允价值选择权,而盯市特性决定公允价值计量会影响业绩与净资产。虽然选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上市公司较少,但是首次采用、后续考察以及境内外差异均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增肥"效应,从而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为此,应进一步细化准则指南。(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1年36期)
狄灵瑜[8](2011)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共存的混合计量模式,公允价值选择权即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改进混合计量模式的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分析得出,恰当和规范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能够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相关信息,其势必成为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1年07期)
宋光磊,范东[9](2010)在《公允价值选择权影响损益的研究及展望——解读《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一文中研究指出PREFACE/前言本文从《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出发,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定义和演进,然后介绍了此次修订的背景和主要修订内容,最后分析了该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一是将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真实的财务信息;二是将弱化信用评级的顺周期性增强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0年10期)
特约撰稿,财政部会计司[10](2010)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发布征求意见稿《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一文中研究指出征求意见稿建议新规定作为IFRS 9的组成部分,自2013年起生效,鼓励提前采用。 2010年5月11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下称“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截止期为2010年7月(本文来源于《中国会计报》期刊2010-06-11)
公允价值选择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被认为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面对质疑,IASB、FASB加速修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CAS22,对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概念界定及运用标准与IAS39趋于一致。2011年12月,财政部发布修订的CAS37与IFRS7趋于一致。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是否能实现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减少盈余波动性且不被用于盈余操纵,是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是否趋同IFRS9、扩大公允价值选择权使用范围的关键。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与盈余波动的关系,发现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整体上使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初衷;仅运用于金融资产与同时运用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盈余波动增加没有显着差异;不同信息披露质量下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显着增加,而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波动增加并不显着;信息披露质量低,且同时对金融资产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银行表现为最低的盈余波动性。我国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扩大了盈余波动,违背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因此,我国在制定和修改与公允价值选择权相关的会计准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工具交易市场状况;谨慎趋同IFRS9;规范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信息披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允价值选择权论文参考文献
[1].邓永勤,裴丽丽.中国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2016
[2].裴丽丽.上市商业银行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
[3].邓永勤,裴丽丽.公允价值选择权运用的盈余波动效应实证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6
[4].朱芳菁.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公允价值选择权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5].余德慧,杨有红.公允价值选择影响因素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6].黄静如.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与盈余波动——基于中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检验[J].现代管理科学.2012
[7].赵彦锋.公允价值选择权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1
[8].狄灵瑜.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及改进[J].财会月刊.2011
[9].宋光磊,范东.公允价值选择权影响损益的研究及展望——解读《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J].财会学习.2010
[10].特约撰稿,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理事发布征求意见稿《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N].中国会计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