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李淑雅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李淑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环带球晶,附生,正负球晶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文献综述

李淑雅[1](2018)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结晶行为与形态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通过偏光显微镜(P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研究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的结晶行为与形态结构。研究表明PEA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等温结晶时,会生成具有特殊同心消光圆环的环带球晶,而在其他温度结晶时生成的球晶只具有黑十字消光图案。WAXS结果排除了晶型的影响,PEA在熔体结晶时均生成单斜晶系的晶体。随后利用附生结晶这一手段控制PEA分子链取向,令PEA在高取向的聚乙烯(PE)薄膜上进行不同温度的附生结晶。结果表明单斜晶系的PEA晶体中分子链折迭面均为(110)面,分子链与片晶表面存在66.5°夹角,即PEA晶体中普遍存在链倾斜的现象。由此证明链倾斜并不是片晶发生周期性扭转的充分条件。在对PE薄膜边缘诱导PEA形成的横晶部分进行观察时,发现片晶两侧不平衡应力的分布情况才是导致片晶不同形变行为的原因。在25~35℃这一温度区间内,片晶两侧不平衡应力呈中心对称分布,使得片晶发生扭转;在此温度曲线外,片晶两侧应力分布呈轴对称分布,使得片晶发生波浪形形变,形成“S”形和“C”形片晶。在对PEA不同温度下等温结晶所得的球晶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其光学性质受结晶温度和样品厚度的影响。薄样品中(300nm),过高的过冷度使得PEA发生均相成核形成edge-on片晶,所生成的球晶呈现负光性;逐渐减小过冷度,PEA结晶生成呈现负光性的环带球晶,伴随正负双折射带的交替出现;当过冷度很小时,PEA发生异相成核,生成由flat-on片晶组成的正球晶。厚样品(1μm)中样品表面发生的均相成核和基底界面发生的异相成核同时存在,所以为edge-on和flat-on片晶共存,但edge-on片晶的形变使得球晶光学性质有差异。此外,在对PEA晶体的热力学表征中发现其环带球晶有着最高的熔点。在用AFM和SAXS对PEA球晶进行原位升温的跟踪实验中发现PEA环带球晶中的片晶厚度较小,但无定型区尺寸较大。对PEA晶体熔融过程进行理论计算发现非晶区对晶体的影响使得PEA环带球晶中的部分edge-on片晶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8)

李镇伟[2](2018)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需要日益增多。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是脂肪族聚酯中的一种可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地膜等领域,也常被用来合成聚氨酯。但由于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成核困难和结晶性能差等原因,使得其成型时间较长,并且产品的机械强度很低,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以碳纳米管(CNTs)、蚕丝纤维及取向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填充物,制备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叁者对PEA的结晶热力学、结晶动力学、晶体形貌及结构的影响机理。此外,本论文也研究了PVDF的γ晶体的制备,为进一步制备多功能性PEA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使用超声分散法可使得MWCNTs-OH均匀分散在PEA基体中。在PEA/MWCNTs-OH复合材料中,随着MWCNTs-OH含量的增多,PEA的晶体尺寸逐渐减小,成核密度增加,且结晶温度显着提高,这说明MWCNTs-OH对PEA有较强的异相成核作用。此外,利用Avrami方程研究了PEA及其复合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复合体系的结晶速率明显高于纯PEA的结晶速率。(2)将蚕丝纤维引入过冷态PEA熔体后,诱导PEA形成柱晶结构,但柱晶的晶体结构并不受结晶温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PEA/蚕丝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发现,加入蚕丝纤维以后,在不等温结晶阶段会阻碍PEA的结晶。由于蚕丝表面具有多孔结构,这会阻碍PEA高分子链段的伸展和有序排列,使得PEA在不等温结晶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序排列,最终导致PEA晶体的完善程度降低。而在等温结晶过程中,由于有充足的时间使复合材料中的PEA进行结晶,所以PEA形成热力学更加稳定的晶体结构。进一步研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发现100-350℃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优于纯蚕丝材料而弱于纯PEA材料,在250℃到500℃之间,由于PEA的快速降解,使得复合材料的分解速度加快。进一步研究表明,蚕丝与PEA树脂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这是蚕丝诱导PEA结晶的根本原因。PEA/蚕丝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优良,因此力学性能、韧性得以提高,同时复合材料分解速度也得以加快,提高了其环保性能。(3)通过熔体拉膜法制备了取向PVDF膜,研究了它对PEA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PVDF膜对PEA具有强烈的异相成核作用,且在PVDF与PEA界面处有横晶产生,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横晶尺寸变大。结晶热力学与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相比于纯PEA,在取向PVDF膜基底上生长的PEA的结晶温度显着提高、结晶速率显着加快。当PEA在50℃下等温结晶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熔融放热峰移向高温区,表明PEA分子链在结晶前就已开始在取向PVDF膜表面上有序排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链有序排列渗透到PEA内部,使PEA结晶更加完善。在PVDF/MgCl_2复合体系中,发现在155℃下恒温培养PVDF晶体时,MgCl_2的加入可以促进PVDF生产γ晶体。随着时间的延长,PVDF生成的γ晶体可以诱导PVDF的α晶体发生相变。进一步研究PVDF/MgCl_2复合材料的热力学与等温动力学发现,MgCl_2对PVDF有较强的异相成核作用,不仅提高了α的结晶速率,而且也提高了γ晶体的结晶速率。(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李淑雅,闫寿科[3](2017)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球晶光学性质的温度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在不同的结晶温度下形成的球晶有着明显的光学性质差异。在温度区间25~35℃下进行结晶时,所得晶体为负光性;在此区间外的温度下结晶时,所得晶体的双折射表现为正光性。鉴于附生结晶方法可以对聚合物分子链排列方向和片晶形态进行调控,我们采用此方法来探究PEA球晶光学性质的温度依赖性。结果表明,取向聚乙烯(PE)基底上的PEA晶体均为共享同一分子链方向的edge-on片晶,其光学性质体现为负光性。在上述温度区间内结晶时,PE薄膜边缘诱导所得PEA横晶的光学性质与附生部分一致,且存在交替出现的正负双折射带。这是由于片晶沿径向方向生长且不断扭转。T_c<25℃时,PEA倾向于生成flat-on片晶,其切向方向(a轴)的折光率大于径向方向(b轴),所以得到正光性的晶体。T_c>35℃时,PEA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均相二次成核行为使得edge-on片晶束方向不一致,所得晶体表现为正光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贺雪艳[4](2017)在《左旋聚乳酸/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旋聚乳酸(PLLA)因其可生物降解性、可生物相容性以及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PLLA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包装等领域,然而,PLLA固有的脆性、结晶慢等缺点限制了它更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的PLLA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的全生物降解共混体系,旨在通过PEA的增塑作用提高PLLA的韧性和结晶速率。首先,探讨了分子量为1K的PEA(PEA-1K)组分含量对PLLA相容性、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LLA/PEA-1K共混物均出现了一个比纯PLLA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且随着PEA-1K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Tg和平衡熔点(Tg0)逐渐降低,表明PLLA/PEA-1K为完全相容体系;非等温结晶结果表明,随着PEA-1K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LLA的结晶焓逐渐增加,表明PEA-1K促进了 PLLA的非等温熔体结晶且促进程度随PE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等温结晶结果表明,PEA-1K提高了 PLLA的等温结晶速率,并且含量越高,PLLA结晶速率越快,但未改变PLLA的结晶机理;静态力学结果表明,PEA-1K显着提高了 PLLA的断裂拉伸应变,提高程度与PEA-1K的含量成正比。其次,研究了 PEA分子量对PLLA相容性、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EA分子量的升高,组分比例相同的PLLA/PE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逐渐变差;非等温结晶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PEA均能促进PLLA的非等温熔体结晶,但促进程度随PEA分子量的升高而降低;等温熔体结晶表明,与PLLA相容性较好的PEA-1K和PEA-4K均能明显提高PLLA的等温熔体结晶速率,而PEA-8K因为与PLLA的相容性较差而降低了 PLLA的等温熔体结晶速率,但不同分子量的PEA均没有改变PLLA的等温熔体结晶机理;静态力学结果表明,各分子量的PEA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LLA的断裂拉伸应变,对比发现,PLLA/PEA共混物的断裂拉伸应变随PEA分子量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本论文主要研究了 PEA组分含量和分子量对PLLA相容性,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控PEA的含量和分子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PLLA的力学和结晶性能,从而提高PLLA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7)

薛鹏[5](2015)在《二甘醇共聚改性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酸二甘醇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两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并利用二甘醇对其进行共聚改性,分别制备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co-丁二酸二甘醇酯)(P(ES-co-DEGS))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co-己二酸二甘醇酯)(P(EA-co-DEGA))两个系列的共聚酯。同时,本文还利用多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二甘醇共聚单体的加入对共聚酯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基本热行为、结晶行为、球晶形态、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P(ES-co-DEGS)体系中,DEGS共聚单元的引入提高了PES链段的柔顺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减小,同时,样品的熔点(Tm)、平衡熔点(Tm0)及结晶度(Xc)都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晶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样品的等温结晶测试结果经Avrami方程处理后,发现结晶温度(Tc)的升高或者非晶组分DEGS含量的增加都不会影响样品的结晶机理,但是与其均聚物PES相比,相同温度条件下,样品的半结晶时间(t0.5)延长,等温结晶速率变慢。利用偏光显微镜(POM)观察到PES及其共聚物P(ES-co-DEGS)在测试温度下都呈现出很明显的马耳他十字球晶,球晶生长速率与结晶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典型的倒U形曲线,并且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样品成核密度变小,球晶尺寸明显变大。2.以己二酸、乙二醇和二甘醇为原料,利用直接熔融缩聚的方法成功制得了分子量相对较高的PEA及其共聚物P(EA-co-DEGA)。广角X射线衍射(WAXD)结果表明,非晶组分DEGA单元的引入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晶度。研究样品的基本热行为后发现,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这说明DEGA共聚单元的加入没有影响链段的运动性,但是可以看出对样品的冷结晶、熔体结晶以及熔融行为起到了比较大的抑制作用,并与样品的组成有关。和P(ES-co-DEGS)系列类似,无定形组分的引入减缓了样品等温结晶速率,但是并没有改变它们的结晶机理。拉伸测试结果发现,PEA及其共聚物P(EA-co-DEGA)都具有很好的拉伸性能,断裂伸长率均在1000%以上。同时,DEGA含量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增加样品的拉伸性能,这种良好的力学性能为制备具有高柔韧性的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6-08)

冯会平[6](2015)在《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晶型转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分离形貌和晶体结构是聚合物共混材料性能的最直接影响因素,研究结晶温度和共混比例对相分离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对于调控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制备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以聚偏氟乙烯(PVDF)/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体系的热力学相容性、结晶动力学、结晶诱导的相分离结构以及结晶形态。此外,又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酯(PBA)为研究对象,原位跟踪研究了不同相区中PBA组分的片晶生长过程,探索了相结构以及PBS组分对PBA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PVDF/PEA共混体系中,随着PEA组分含量的增多,PVDF组分晶体的平衡熔点逐渐下降,由Flory-Huggins方程计算出PVDF与PEA间的相互作用参数χ12=-0.02,表明PVDF/PEA共混体系为热力学相容体系。结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VDF的α相球晶的生长速率随着PEA含量的增多而减小;而PEA的结晶速率却随着PVDF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这说明PEA的稀释作用抑制了PVDF的结晶过程,而PVDF的α型晶体却对PEA的结晶具有较强的诱导成核能力。此外,PVDF的α相球晶的环带间距随着PE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球晶的内部结构也更为开放,SEM研究结果表明PEA主要在PVDF的片晶纤维束间分布。此外,结晶温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PVDF的球晶形貌以及PEA组分的结晶过程。在较高的温度下结晶时(如150℃),PVDF形成直径约为600μm的球晶,球晶内部片晶束排列致密,PEA组分被限制在分散的相区内;当结晶温度较低时(如130℃),PVDF的球晶尺寸约为20μm并且结构稀疏,处于连续相中的PEA组分形成球晶结构。(2)在PVDF/PEA共混体系中,结晶温度与共混比例共同影响PVDF组分的晶型结构。当PVDF在较高的温度下结晶并且PEA含量占优时,有利于生成热力学稳定性高的γ相球晶;当体系中PVDF含量占优且结晶温度也较低时,有利于生成结晶速率快的α相球晶。此外,PVDF的γ相球晶的片晶形貌与α相球晶差别很大。在α相球晶内,片晶沿着球晶径向方向周期性的扭转,这种片晶扭转具有高度的协同性,使得PVDF的α相球晶呈现典型的环带球晶特征。而在γ相球晶内,沿着球晶晶型方向片晶或片晶束高度卷曲,并形成“卷筒”结构。SEM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A含量的增多,γ相球晶的卷筒直径以及卷筒间的相区尺寸均逐渐增大。PEA组分在PVDF的γ相球晶基质中的生长方式与α相球晶差异很大。PEA组分首先在球晶之间的区域结晶,高成核密度诱导形成横晶结构;随后,横晶在γ相球晶内继续生长,直到与其它横晶或者球晶发生碰撞。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VDF的γ相球晶基质中,PEA的球晶生长速率随着PEA含量的增多而增大,但随着γ相球晶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为了从片晶尺度上深入研究共混体系中低熔点组分的结晶过程,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跟踪研究了PBS/PBA共混体系中PBA组分的片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PBA的片晶形貌取决于结晶温度。当PBA在高温下结晶时,主要形成平躺的α相晶体;而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则形成竖立的β相晶体。对于PBA含量相对低的共混物,片晶间相分离结构使得分子链很难从一个独立的相区扩散到另一个相区,因此PBA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结晶过程。(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奚桢浩,陈礼科,潘珣,赵玲,袁渭康[7](2014)在《低分子量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制备过程中的缩聚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二酸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及缩聚过程合成的数均分子量1 000~4 000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是生产聚氨酯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考察了制备低分子量PEA的缩聚过程中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合成的PEA羧基浓度、分子量等的影响。结果发现钛酸异丙酯催化活性最好,其较佳用量为25~50 mg/kg,较佳的反应温度为220~250℃。建立了基于有外加催化剂存在下酯化和缩聚反应均为2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不同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时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得到了低分子量PEA合成缩聚过程反应动力学参数,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9%之内。(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4年02期)

陈礼科,奚桢浩,孙文君,赵玲,袁渭康[8](2013)在《低分子量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制备过程中的酯化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二酸(AA)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和缩聚合成数均分子量为1 000~4 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采用间歇实验研究了在160~230℃和无外加催化剂条件下AA和EG直接酯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综合考虑了酯化、缩聚正反应及它们各自的逆反应-水解和醇解反应,并根据酯化反应不同的催化机理,分别建立了2级、变级数和3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估算得到各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平均相对偏差小于8%。通过模型辨识,发现以羧基自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3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相对较好地拟合动力学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3年06期)

陈凯[9](2013)在《聚(丁二酸乙二醇酯-co-5mol%己二酸乙二醇酯)/笼型倍半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论文中,针对聚(丁二酸乙二醇酯-co-5mol%己二酸乙二醇酯)(P(ES-co-5mol%EA))(本文中记为PESA)为基体进行研究,分别以两种不同的笼状倍半硅氧烷(POSS)为纳米填充材料,通过溶液复合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低POSS含量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PESA/POSS,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于PESA/ovi-POSS体系,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我们发现八乙烯基笼状倍半硅氧烷(ovi-POSS)在基体中分散的非常良好。继而采取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及测试手段。与纯的PESA相比,纳米复合材料中的PESA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熔体结晶和冷结晶),以及等温熔融结晶行为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低含量的ovi-POSS在PESA基体中有效的促进了PESA的结晶行为。广角X射线衍射的结果也证明了PESA的晶体结构并没有因为ovi-POSS的加入而改变。通过偏光显微镜POM的观察发现,纳米复合材料中的PESA球晶的成核密度明显的比纯的PESA大的多,说明了ovi-POSS在PESA的结晶过程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核剂的作用。在PESA/tsi-POSS体系中,我们研究了非传统的,半开放式闭合的叁硅羟基异丁基笼状倍半硅氧烷(简称为tsi-POSS)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ESA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通过加入微量的tsi-POSS,并对其的球晶形态及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tsi-POSS能够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促进PESA的结晶。本文中利用Avrami方程分析得出纯PESA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n值均在2-3之间,对应典型的叁维球晶依热成核。(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3-06-25)

孙文君[10](2013)在《聚己二酸乙二醇酯酯化过程的间歇反应精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己二酸和乙二醇合成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酯化过程为可逆平衡反应,目前工业生产都是间歇反应与精馏耦合的非稳态过程,需要不断将反应副产物移出反应体系,促进正反应进行,精馏的效果对反应有直接影响。本文基于Aspen Plus软件对此过程进行了模拟,从无穷小分割及极限思想的角度出发,将整个间歇反应精馏过程分割成无数微小时段并假设其均为稳态;由反应釜和精馏塔组成的相同单元模型相连后得到整个间歇过程的模型,再利用Step-growth方法建立酯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各单元模块分别与间歇反应釜中不同时刻下的反应情况相对应。首先利用间歇实验验证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酯化反应的间歇精馏过程模型的准确性,实际反应过程中产物的酸值等指标的变化与计算值能较好符合,聚合物分子量及精馏塔馏出水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2%以内;然后利用该模型对酯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乙二醇己参与反应且低于降解温度的前提下,反应温度越高越好;醇酸摩尔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产物分子量造成不利影响,理想的醇酸比为1.15;在变回流比条件下,水馏出率为95%时,酯化过程的经济效益较优;最后以单批20吨生产规模为例,对间歇酯化反应过程对应的精馏塔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了随反应进程精馏塔所需处理量的大幅度变化,选择填料为鲍尔环时确定了合适塔径为0.6-1.2米,塔高为3.6米。(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5)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需要日益增多。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是脂肪族聚酯中的一种可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地膜等领域,也常被用来合成聚氨酯。但由于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成核困难和结晶性能差等原因,使得其成型时间较长,并且产品的机械强度很低,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以碳纳米管(CNTs)、蚕丝纤维及取向聚偏氟乙烯(PVDF)膜为填充物,制备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叁者对PEA的结晶热力学、结晶动力学、晶体形貌及结构的影响机理。此外,本论文也研究了PVDF的γ晶体的制备,为进一步制备多功能性PEA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使用超声分散法可使得MWCNTs-OH均匀分散在PEA基体中。在PEA/MWCNTs-OH复合材料中,随着MWCNTs-OH含量的增多,PEA的晶体尺寸逐渐减小,成核密度增加,且结晶温度显着提高,这说明MWCNTs-OH对PEA有较强的异相成核作用。此外,利用Avrami方程研究了PEA及其复合体系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复合体系的结晶速率明显高于纯PEA的结晶速率。(2)将蚕丝纤维引入过冷态PEA熔体后,诱导PEA形成柱晶结构,但柱晶的晶体结构并不受结晶温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PEA/蚕丝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发现,加入蚕丝纤维以后,在不等温结晶阶段会阻碍PEA的结晶。由于蚕丝表面具有多孔结构,这会阻碍PEA高分子链段的伸展和有序排列,使得PEA在不等温结晶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序排列,最终导致PEA晶体的完善程度降低。而在等温结晶过程中,由于有充足的时间使复合材料中的PEA进行结晶,所以PEA形成热力学更加稳定的晶体结构。进一步研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发现100-350℃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优于纯蚕丝材料而弱于纯PEA材料,在250℃到500℃之间,由于PEA的快速降解,使得复合材料的分解速度加快。进一步研究表明,蚕丝与PEA树脂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分子间作用力,这是蚕丝诱导PEA结晶的根本原因。PEA/蚕丝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优良,因此力学性能、韧性得以提高,同时复合材料分解速度也得以加快,提高了其环保性能。(3)通过熔体拉膜法制备了取向PVDF膜,研究了它对PEA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PVDF膜对PEA具有强烈的异相成核作用,且在PVDF与PEA界面处有横晶产生,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横晶尺寸变大。结晶热力学与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相比于纯PEA,在取向PVDF膜基底上生长的PEA的结晶温度显着提高、结晶速率显着加快。当PEA在50℃下等温结晶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熔融放热峰移向高温区,表明PEA分子链在结晶前就已开始在取向PVDF膜表面上有序排列,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链有序排列渗透到PEA内部,使PEA结晶更加完善。在PVDF/MgCl_2复合体系中,发现在155℃下恒温培养PVDF晶体时,MgCl_2的加入可以促进PVDF生产γ晶体。随着时间的延长,PVDF生成的γ晶体可以诱导PVDF的α晶体发生相变。进一步研究PVDF/MgCl_2复合材料的热力学与等温动力学发现,MgCl_2对PVDF有较强的异相成核作用,不仅提高了α的结晶速率,而且也提高了γ晶体的结晶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淑雅.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结晶行为与形态结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2].李镇伟.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3].李淑雅,闫寿科.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球晶光学性质的温度依赖性[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4].贺雪艳.左旋聚乳酸/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5].薛鹏.二甘醇共聚改性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和聚己二酸二甘醇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6].冯会平.聚偏氟乙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晶型转变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7].奚桢浩,陈礼科,潘珣,赵玲,袁渭康.低分子量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制备过程中的缩聚反应动力学[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4

[8].陈礼科,奚桢浩,孙文君,赵玲,袁渭康.低分子量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制备过程中的酯化反应动力学[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3

[9].陈凯.聚(丁二酸乙二醇酯-co-5mol%己二酸乙二醇酯)/笼型倍半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10].孙文君.聚己二酸乙二醇酯酯化过程的间歇反应精馏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  

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论文-李淑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