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朱秀凌

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朱秀凌

导读:本文包含了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反哺,手机使用,亲子沟通,父母教养方式

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朱秀凌[1](2018)在《手机技术反哺、亲子沟通与父母教养方式——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揭示了青少年家庭内部自下而上的手机技术传播,即"技术反哺"现象,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创新精神、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居住地均正向影响其被反哺意愿;城市大学生的反哺意愿高于农村大学生;亲子沟通质量越高,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给予的"情感温暖"越多,大学生的反哺意愿越高;便利条件、亲子双方的反哺意愿均正向影响反哺行为;亲子双方的反哺意愿越高、反哺的内容越丰富,反哺正面效果越好。"技术反哺"有效地弥合了代际隔阂,提升了年长世代的新媒体素养,实现了家庭权力结构从单向权威向双向权威转变,但未从根本上改变亲子之间的地位。(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姣[2](2017)在《基于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的慕课平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平台是慕课学习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其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慕课平台选择行为特征,基于整合技术接受理论,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慕课平台选择行为模型,对高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对慕课平台的选择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慕课平台设计与慕课平台营销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7年48期)

王钧[3](2014)在《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模型初探——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产生了全新的网络文化。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校园网,并将其连入互联网,进行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文章试图分析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过程中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怎样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相互交流以及教师如何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网络教学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有用性与易用性、组织支持度、职业熟练度等影响因素,探讨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接受意图,形成一个整合模型,供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孙振曦[4](2013)在《个人云存储软件使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的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是从工作环境的用户行为发展而来的,而对于信息产业内云计算等新技术及其新特点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而目前个人用户层面的行为研究则是凤毛翎角。云计算在近年来被广泛认为将带来信息产业革命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致力于将信息系统行为研究理论拓展至云计算个人领域,并希望能够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本研究聚焦于个人云存储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回顾前人相关研究的成果,并基于此构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任务-技术匹配理论(TTF)的整合模型,从任务与技术匹配的角度来解释用户对于个人云存储认知信念(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以及使用意向的影响,并进行了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云存储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既包括了认知信念,也包括了对于任务-技术匹配的感知,而后者受到新技术背景下任务与技术特征的共同影响。此外,技术特征还直接影响了感知易用性。本研究在云计算这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引入了任务-技术匹配和技术接受的整合模型,开发了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个人云存储软件的任务特征、技术特征以及任务-技术匹配等变量的量表,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此外,本研究还就如何从实践角度提升用户使用意向和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常玮,马玲[5](2012)在《网络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及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网络教学特点、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出发,采用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社会认知理论等,对国内网络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将学生按照学习风格进行分组,识别出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对于网络教学效果的显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网络教学策略,对网络教学服务提供者改善网络教学适应性和教学效果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远程教育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孙元[6](2010)在《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视角的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接受研究是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对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信息技术和管理任务的多样性,理论模型的现实意义被大大减弱。近年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得到不断的整合和发展,但是在不同模型之间仍然存在很多交叉重迭的概念,并且对技术特征和任务特征考虑不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单一实证方法难以获得包含多种技术和任务的大样本,因而难以开展多技术和任务比较的研究。元分析方法擅长综合已有多项定量研究,可被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证方法来对假设进行检验,因此可被用以揭示不同技术和任务背景下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尝试将任务技术匹配理论(TTF)引入到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中,在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视角下整合原始技术接受模型(TAM)、技术接受模型2(TAM2)、技术接受模型3(TAM3)、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创新扩散理论(IDT)这八大理论模型,遵循“认知信念—行为意向—使用行为—使用绩效”的分析逻辑,构建了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本文深入探究了以下2个紧密相关的研究问题:(1)如何把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引入到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中?(2)在不同的技术特征和任务特征情境下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机理有何差异?本文通过ERP使用背景下的实证研究和208篇文献的元分析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结果发现:(1)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任务技术匹配是影响用户技术接受的关键认知信念因素。(2)使用绩效受到感知任务技术匹配和使用行为共同影响;使用行为受到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影响;行为意向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任务技术匹配影响。(3)任务复杂性越高,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越大,而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越小;相对非网络性技术而言,在网络性技术使用环境下,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更大;相对于娱乐性信息技术而言,在工具性信息技术使用的环境下,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更大,而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较小。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叁个方面:(1)将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系统地引入到技术接受理论中,建构了新的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回应了现有技术接受模型过于简单的质疑,弥补了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没有引入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缺陷,纳入了使用绩效作为信息技术接受的结果变量;统一了目前最为典型的八大理论模型之间交叉重迭的概念,识别了影响个人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关键认知信念因素,并剖析了这些关键认知信念因素对信息技术接受结果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感知任务技术匹配影响信息技术接受的复杂法理路径,解释了技术绩效链模型(TPC)中感知任务技术匹配对使用行为直接影响非常小的原因。(2)详细阐释了不同任务复杂性、技术网络性和技术工具性情境下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影响机理的差异性。使得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对现实中信息技术和管理任务的多样性更具解释力,对企业根据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和任务特征采取相应侧重性的干预手段和管理措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3)采用实证研究和元分析研究共同检验整体理论模型,为管理学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实证研究更具探索性而元分析研究更具普适性和可靠性,并且擅长综合不同研究背景下定量实证研究的结果,从而能揭示不同情境下所得到不同结论的差异性;实证研究为元分析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元分析研究为实证研究指明了研究缺陷。所以,实证研究和元分析研究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4-01)

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习平台是慕课学习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其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分析慕课平台选择行为特征,基于整合技术接受理论,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慕课平台选择行为模型,对高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对慕课平台的选择意向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慕课平台设计与慕课平台营销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朱秀凌.手机技术反哺、亲子沟通与父母教养方式——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8

[2].张姣.基于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的慕课平台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3].王钧.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模型初探——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4].孙振曦.个人云存储软件使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常玮,马玲.网络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及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2

[6].孙元.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视角的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

标签:;  ;  ;  ;  

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论文-朱秀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