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电流控制论文-李虹,郭钟雅,刘晨,赵洋洋,苏文哲

电感电流控制论文-李虹,郭钟雅,刘晨,赵洋洋,苏文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感电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级联DC-DC变换器,稳定性提升,时域建模,特征值灵敏度

电感电流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虹,郭钟雅,刘晨,赵洋洋,苏文哲[1](2019)在《附加电感电流线性反馈控制的级联DC-DC变换器稳定性提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源变换器和负载变换器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级联DC-DC变换器的不稳定问题,因此,提升级联系统的稳定性很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将特征值灵敏度应用到级联DC-DC变换器的时域模型中,无需计算源变换器输出阻抗和负载变换器输入阻抗,从时域角度提出了附加电感电流线性反馈控制的级联DC-DC变换器稳定性提高控制方法。同时,基于时域模型直观分析了新引入的控制变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苗轶如,刘和平,张威,刘平[2](2019)在《电流源型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的储能电感电流与转子磁链最优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流源型电机驱动系统中,直流侧电压源与储能电感共同构成电流源为交流负载提供能量,然而在调制过程中,因储能电感电流无法独立控制而导致电流出现断续或持续增加的问题,且电机减速时无法实现能量回馈。该文在电流源型逆变器的直流侧增加电压–电流变换电路实现对储能电感电流的控制及能量的回馈,并设计一种适合于储能电感电流的滞环控制策略。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直流侧电流利用率,降低线路损耗,通过推导出转子磁链定向后储能电感电流与转子磁链的稳态数学关系,得到不同转速与电磁转矩情况下转子磁链与储能电感电流最优给定值的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电机转速、转子磁链闭环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转子磁链与储能电感电流给定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且基于储能电感电流调节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良好的稳态、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熊齐,李尊朝,焦琛,周律忱[3](2018)在《采用峰值电感电流控制的直流-直流电压转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穿戴设备需要小型化和适应各种应用场景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电感多输入多输出的升压-降压型DC-DC转换器,以采集多种能量为可穿戴设备供电。由于转换器既需要高的效率,又需要稳定的负载电压,提出了结合峰值电感电流控制策略和基于阈值变频策略的峰值电感电流脉冲频率调制技术。峰值电感电流脉冲频率调制技术根据各输入输出端口状态来改变能量传输频率,从而实现各能量源最大功率点追踪和负载端电压的调制;同时,通过控制每次能量传递时流过电感的峰值电流大小,提高转换效率并降低输出电压纹波。此外,采用两种低功耗控制策略以降低控制电路功耗:使用低供电电压为控制电路供电;令部分控制电路断续工作。采用华润上华CMOS 0.18μm工艺完成了转换器电路及版图设计,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后仿真结果表明,在0.2~3V输入电压范围和0.001~3mW负载范围内,转换器效率能够保持在73.8%以上,控制电路功耗小于300nW。(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苗轶如,刘和平,华泽玺,刘静,程章格[4](2019)在《基于直流侧储能电感电流最优给定的叁相电流源型逆变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叁相电流源型逆变器在空间矢量调制过程中,直流侧储能电感电流在一个载波周期内通常被视为恒定,忽略了储能电感的充放电过程,导致储能电感电流出现断续或持续增加的问题。首先对传统叁相电流源型逆变器直流侧拓扑做出改进,深入分析调制过程中电流源型逆变器的叁种工作模式,提出任意工作条件下储能电感电流最优给定值的计算方法,并针对改进拓扑设计调制策略以维持储能电感电流的稳定。然后,建立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叁相电流源型逆变器的交流侧数学模型,据此设计电压内环与电流外环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流储能电感的最优给定电流能够满足交流侧的电流需求且电流可以维持在限定值附近,同时逆变器负载电流能够精确跟随给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证明了所提调制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国荣,李奉顺,蒋继勇[5](2018)在《基于电感电流和重复预测的APF数字电流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流控制策略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精度有很大影响。针对传统电流控制器设计复杂、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感电流和重复预测的数字电流控制策略。以输出滤波电感电流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外推法的重复预测器实现对下一拍输出指令电流的准确预测,采用分割求和算法,将一个开关周期划分为3个时间间隔,通过求和得到3个时间间隔内滤波电感电流的总变化量来直接获取电压矢量作用时间。该电流控制策略具有计算简单、稳态性能好、动态响应快等优点。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6期)

马骏扬[6](2018)在《基于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其性能对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意义重大。当全桥逆变器的电感电流工作在临界连续导通模式(BCM)时,高频功率管具有零电压开通特性,但其输出电流峰值和电流纹波较大,不适用于大功率场合。运用并联交错技术,可以降低每一路电流峰值,有效减小输出电流纹波,降低变换器的电磁干扰。本文将并联交错技术运用于临界连续模式全桥电路,研究高效高性能逆变器。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高效逆变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本文选取了BCM逆变器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其实现零电压开通的原理及其功率管的开关频率特性。针对电感电流与正弦电流参考信号比较方法的差异给出了BCM逆变器的两种实现方法,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简单分析了数字控制下延时对输出电流波形的影响。针对BCM逆变器功率管电流应力大,输出电流纹波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多路单元并联交错的控制方法,并定量分析了这种控制方法减小纹波的效果。由于BCM逆变器开关频率不断变化,不能采用简单的定频移相控制方法。文章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变频并联交错方法,包括开环交错控制和闭环交错控制。对所有的交错方法分析比较了其应用于BCM逆变器的效果,包括电感值不匹配的影响及一次性误差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并联交错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优势。文中最后针对一台2kW的两路BCM逆变器进行了主功率平台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参数设计,选定TI的控制芯片28035,简单介绍了软件控制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BCM逆变器的零电压开通特性以及并联交错应用于BCM逆变器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剑锋,江辉,周天奇[7](2019)在《基于电感电流的容错APF统一SVPWM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容错叁相四开关SVPWM控制方法要根据A相、B相、C相的故障位置选择不同坐标变换的控制算法,该计算过程涉及大量的坐标运算,不利于容错控制的切换。基于电感电流提出一种容错叁相四开关APF统一SVPWM控制方法,与传统SVPWM控制方法通过坐标变化计算参考电压矢量不同,该方法以电感电流变化量为控制目标,无需复杂的坐标变换计算,计算表达式形式统一,利于系统容错算法的切换,同时能有效减少容错叁相四开关有源滤波器控制电路计算量,提高谐波补偿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苗轶如,刘和平,王华斌,王蒙蒙[8](2018)在《单相电流源型逆变器储能电感电流优化调制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单相电流源型逆变器在PWM过程中,直流侧储能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通常被视为恒定,忽略了储能电感的充放电过程,导致储能电感电流出现断续或持续增加的问题。首先,对传统单相电流源型逆变器(CSI)直流侧拓扑进行改进,深入分析调制过程中储能电感的工作模式,推导出任意工作条件下储能电感电流最小限定值,并针对改进拓扑设计调制策略以维持储能电感电流的稳定。其次,通过引入交流侧电压、电流的正交虚拟分量,建立单相CSI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设计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闭环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直流储能电感电流的最小限定值能够满足交流侧的电流需求且储能电感电流维持在限定值附近,同时逆变器输出电压能够精确跟随给定,证明了本文所提的优化调制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华东,程志江,李永东,谢永流,史瑞静[9](2015)在《基于电感电流无差拍控制的叁相并网逆变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的电流矢量PI控制存在功率耦合问题,需要进行复杂的解耦控制,难以实现并网逆变器系统无稳态误差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采用瞬时功率外环和电感电流无差拍内环的控制策略,推导了叁相并网逆变器的离散数学模型,减少了大量坐标变换,简化了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并网电流发生变化时,该控制策略仍可以实现并网逆变器输出有功、无功的功率解耦,且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具有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电流谐波含量较低,满足并网要求。(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5年21期)

陈亦文,邱琰辉,何勇吉,陈道炼[10](2015)在《储能电感电流限定单周期控制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传统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存在的储能电感及其电流大、输出电压波形畸变严重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储能电感电流限定的单周期非线性控制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储能电感电流在高于和低于限定值两种情况时逆变器分别工作在续流方式和Boost方式。深入分析研究了这种逆变器一个低频输出周期内的八种电路模式、开关状态方程和高频开关工作过程等稳态原理特性,推导出了电压传输比、储能电感电流限定值、储能电感、输入和输出滤波器、功率开关电压和电流应力等主要参数的设计准则。设计并研制成功的1k VA 110VDC/220V50Hz逆变器样机具有单级升压变换、变换效率高、输出波形质量高、储能电感小等优点,证实了所提出研究方案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的固有缺陷。(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14期)

电感电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电流源型电机驱动系统中,直流侧电压源与储能电感共同构成电流源为交流负载提供能量,然而在调制过程中,因储能电感电流无法独立控制而导致电流出现断续或持续增加的问题,且电机减速时无法实现能量回馈。该文在电流源型逆变器的直流侧增加电压–电流变换电路实现对储能电感电流的控制及能量的回馈,并设计一种适合于储能电感电流的滞环控制策略。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直流侧电流利用率,降低线路损耗,通过推导出转子磁链定向后储能电感电流与转子磁链的稳态数学关系,得到不同转速与电磁转矩情况下转子磁链与储能电感电流最优给定值的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电机转速、转子磁链闭环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转子磁链与储能电感电流给定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且基于储能电感电流调节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良好的稳态、动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感电流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虹,郭钟雅,刘晨,赵洋洋,苏文哲.附加电感电流线性反馈控制的级联DC-DC变换器稳定性提升方法[J].电源学报.2019

[2].苗轶如,刘和平,张威,刘平.电流源型逆变器电机驱动系统的储能电感电流与转子磁链最优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熊齐,李尊朝,焦琛,周律忱.采用峰值电感电流控制的直流-直流电压转换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4].苗轶如,刘和平,华泽玺,刘静,程章格.基于直流侧储能电感电流最优给定的叁相电流源型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5].张国荣,李奉顺,蒋继勇.基于电感电流和重复预测的APF数字电流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6].马骏扬.基于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7].杨剑锋,江辉,周天奇.基于电感电流的容错APF统一SVPWM控制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9

[8].苗轶如,刘和平,王华斌,王蒙蒙.单相电流源型逆变器储能电感电流优化调制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8

[9].华东,程志江,李永东,谢永流,史瑞静.基于电感电流无差拍控制的叁相并网逆变器[J].电测与仪表.2015

[10].陈亦文,邱琰辉,何勇吉,陈道炼.储能电感电流限定单周期控制单相电流型PWM逆变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5

标签:;  ;  ;  ;  

电感电流控制论文-李虹,郭钟雅,刘晨,赵洋洋,苏文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