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灌流论文-李莹,康宁芳,巩仔鹏,陈思颖,兰燕宇

肠灌流论文-李莹,康宁芳,巩仔鹏,陈思颖,兰燕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灌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禾麻提取物,在体循环肠灌流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肠吸收特性

肠灌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康宁芳,巩仔鹏,陈思颖,兰燕宇[1](2019)在《体循环肠灌流法研究红禾麻提取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因素(pH值、药物浓度、肠段、胆汁和P-gp抑制剂)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槲皮苷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其余7个成分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除绿原酸、隐绿原酸外,正常状态下各成分以回肠吸收最好,病理状态下以十二指肠吸收最好,推测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吸收均受pH、胆汁和P-gp的影响,其中,槲皮苷可能是P-gp的底物。RA能影响红禾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刘洋,张鑫,石秀佳,温雅心,杨丽[2](2019)在《基于PBPK模型的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对苷元成分的适用性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化合物渗透性的常用载体。随着BC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深入,采用SPIP模型研究中药成分的肠吸收也愈来愈普遍。该研究基于SPIP模型在某些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局限性问题上,推测苷元可能比苷更适合采用SPIP模型研究肠吸收问题,并对其在苷元成分的适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槲皮素、大豆苷元、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通过SPIP的定量研究评估这几种苷元成分的肠道通透性并做人体有效渗透系数(Peff)和吸收分数(Fa)的预测。结合多种渗透性研究方法的文献对比分析及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s,PBPK)模型对苷元成分的人体吸收预测,以进一步说明SPIP模型是研究中药苷元渗透性及预测人体吸收的良好工具,为单向肠灌流技术和BCS在中药成分的肠吸收研究方面提供数据基础及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陈浩,王昌权,夏涛,李月婷,王永林[3](2019)在《基于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及代谢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查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成分及其代谢特征。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对收集到的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胆汁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Masslynx V4.1工作站中的Single Mass Analysis功能,初步推测吸收和代谢产物的结构式。在大鼠血清和胆汁中,初步鉴定出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α-异丁基苹果酸酯原型产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和胆汁中,共鉴定出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脱糖后硫酸化代谢产物和二氢菲5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生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白及有效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可吸收成分和代谢特征,为阐释白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于潇,迟森森,焦其树,蒋丽娟,王卫华[4](2019)在《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的四妙勇安汤活性成分拆方配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UPLC-MSn测定四妙勇安汤水提物中绿原酸、甘草苷、金丝桃苷、安格洛苷C和异绿原酸C 5种抗炎活性成分在不同拆方配伍组合及不同肠段中的含量,通过计算所得到的肠吸收参数为指标对上述成分在多种配伍组合中的肠吸收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四妙勇安汤5种活性成分中,除甘草苷回肠吸收参数在单味甘草中最高,其余4种成分在回肠和十二指肠中的肠吸收参数均配伍组合时高。其中,绿原酸在全方配伍时回肠和十二指肠吸收参数均处于最高水平,异绿原酸C在全方及金银花-玄参-甘草3药配伍组合时吸收参数处于较高水平,而不同配伍组合中的金丝桃苷和安格洛苷C的肠吸收情况在回肠和十二指肠中截然相反。该研究通过考察四妙勇安汤中5种活性成分在不同拆方配伍组合的肠吸收情况,揭示了活性成分的吸收往往会因配伍组合方式及肠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也表明了通过复方配伍,可明显促进活性成分的吸收,从生物学角度为四妙勇安汤配伍规律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孙勇兵,涂亮星,甘薇,金一,胡律江[5](2018)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大鼠小肠吸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帕拉米韦及其拟肽类衍生物的大鼠小肠吸收机制,筛选出膜渗透性最大的衍生物。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小肠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和酚红的浓度。建立lgD预测值和lgP之间的关系。结果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膜渗透系数都比帕拉米韦高,其中帕拉米韦L-异亮氨酸衍生物具有最高的膜渗透性;寡肽转运蛋白(PEPT1)典型底物甘氨酰肌氨酸能显着降低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小肠吸收,而L-缬氨酸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是PEPT1的底物,它们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是PEPT1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11期)

邵华荣,房绍英,吴季栩,刘飞,马河[6](2018)在《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两种多糖类药物肠道降解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贻贝多糖和人参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两种多糖在肠灌流液中的含量。结果贻贝多糖在十二指肠段全部降解,在空肠段的降解百分率为40.33%±15.65%,在回肠和结肠部位,贻贝多糖降解百分率较低,分别为0.70%±0.49%和0.30%±0.14%。人参多糖在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降解,其中,回肠部位的降解百分率较大,为52.41%±13.14%,结肠部位降解较少,仅为0.68%±0.54%。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的降解百分率分别为25.19%±17.02%和33.04±15.26%。结论贻贝多糖及人参多糖均可在肠道发生降解。(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8年05期)

陈润芝,尚雅云,李绮杏,黎醒,赵洁[7](2018)在《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肠道灌流样品中柚皮苷、柚皮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柚皮苷(10μmol/L)的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吸收及代谢特征[表观渗透系数(P_(eff))、吸收率、代谢率]。结果:柚皮苷、柚皮素在1.25~40、1.25~40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0.996 6),检测限分别为0.5、0.4μmol/L,定量限均为1.25μmol/L,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回收率及在HBSS液及其小肠、结肠灌流液中的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柚皮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的Peff分别为(0.28±0.19)、(0.71±0.17)、(0.30±0.02)、(0.59±0.19)(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率分别为(2.90±2.14)%、(6.38±3.61)%、(3.69±0.56)%、(6.64±2.12)%(n=6);柚皮苷在大鼠4个肠段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代谢率分别为(2.98±1.51)%、(2.53±1.31)%、(2.24±1.33)%、(0.70±0.20)%(n=6)。柚皮苷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率最低,代谢率最高,与结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渗透性差、吸收不佳;柚皮苷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部位,在小肠和结肠中均可被代谢为柚皮素,但小肠的代谢率明显高于结肠。(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09期)

吴干斌,褚延乐[8](2018)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参数,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模型,从药物吸收部位、质量浓度和灌流介质等方面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各肠段吸收特征并计算吸收参数。结果在pH 6.5的灌流介质中冬凌草乙素较为稳定,肠道酶对其代谢影响较小,吸收显着高于pH 8.0碱性条件(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相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着性差异,不同质量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通透系数(Papp)无显着性差异,但与回肠吸收参数具有显着性差异,均显着低于回肠吸收参数(P<0.05)。盐酸维拉帕米对冬凌草乙素各肠段吸收均无显着性影响。结果表明10~1 000μg·L-1冬凌草乙素在大鼠全肠道均有吸收,其中回肠为最佳吸收部位,吸收特征为被动转运的线性动力学过程,无吸收饱和现象,弱酸性环境易于冬凌草乙素的肠道吸收,冬凌草乙素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伍萍,李梅,巩仔鹏,侯靖宇,吴林霖[9](2018)在《基于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分析羊耳菊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选择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代表性成分为考察对象,建立其UPLC-MS/MS并测量各成分的累计吸收量,探究药物质量浓度,胆汁,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不同肠段对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成分肠吸收的影响,阐明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东莨菪苷在高质量浓度条件下存在饱和现象,提示可能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而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其余8种成分则无明显高浓度饱和现象,提示这8种成分可能的吸收方式均为被动扩散。木犀草苷,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东莨菪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羊耳菊提取物中东莨菪苷等9种成分的肠吸收均受到p H和胆汁的影响。结论:羊耳菊提取物中9种成分在小肠均有吸收,但各成分的吸收速率、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巩仔鹏,李梅,侯靖宇,陈亭亭,吴林霖[10](2017)在《羊耳菊活性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研究羊耳菊提取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收集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正丁醇处理样品后,UHPLC-Q-TOF/MS分析其代谢产物。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相关文献,初步推测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物较少,初步鉴定出3个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酯基位置异构和甲基化代谢物。[结论]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羊耳菊提取物主要成分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特征,为阐释羊耳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8期)

肠灌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化合物渗透性的常用载体。随着BC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深入,采用SPIP模型研究中药成分的肠吸收也愈来愈普遍。该研究基于SPIP模型在某些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局限性问题上,推测苷元可能比苷更适合采用SPIP模型研究肠吸收问题,并对其在苷元成分的适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槲皮素、大豆苷元、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通过SPIP的定量研究评估这几种苷元成分的肠道通透性并做人体有效渗透系数(Peff)和吸收分数(Fa)的预测。结合多种渗透性研究方法的文献对比分析及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s,PBPK)模型对苷元成分的人体吸收预测,以进一步说明SPIP模型是研究中药苷元渗透性及预测人体吸收的良好工具,为单向肠灌流技术和BCS在中药成分的肠吸收研究方面提供数据基础及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灌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莹,康宁芳,巩仔鹏,陈思颖,兰燕宇.体循环肠灌流法研究红禾麻提取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2].刘洋,张鑫,石秀佳,温雅心,杨丽.基于PBPK模型的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对苷元成分的适用性分析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9

[3].陈浩,王昌权,夏涛,李月婷,王永林.基于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及代谢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4].于潇,迟森森,焦其树,蒋丽娟,王卫华.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的四妙勇安汤活性成分拆方配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5].孙勇兵,涂亮星,甘薇,金一,胡律江.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大鼠小肠吸收特性[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

[6].邵华荣,房绍英,吴季栩,刘飞,马河.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两种多糖类药物肠道降解动力学[J].食品与药品.2018

[7].陈润芝,尚雅云,李绮杏,黎醒,赵洁.柚皮苷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上的吸收特征研究[J].中国药房.2018

[8].吴干斌,褚延乐.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冬凌草乙素的吸收动力学[J].中国中药杂志.2018

[9].伍萍,李梅,巩仔鹏,侯靖宇,吴林霖.基于在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分析羊耳菊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10].巩仔鹏,李梅,侯靖宇,陈亭亭,吴林霖.羊耳菊活性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的代谢产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肠灌流论文-李莹,康宁芳,巩仔鹏,陈思颖,兰燕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