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吾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吾勒
阿吾勒论文文献综述
雷霆,袁宏邈[1](2016)在《请到阿吾勒来做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草原歌声》期刊2016年04期)
刘宏强,罗玉涛,陈静[2](2015)在《新疆西天山阿吾勒成矿带松湖铁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西天山的阿吾拉勒成矿带是我国主要的铁矿金属成矿带之一。该文将把阿吾拉勒成矿带作为研究主体,还有松湖铁矿成矿带。松湖铁矿地点位于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中段部分,并且此地带的铁矿大多散布在鞍山之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石中。所以我们将从叁方面来分析阿吾拉勒成矿带松湖铁矿带的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07期)
解志伟[3](2012)在《嵌入、生成与解组——乌孜别克族游牧组织阿吾勒变迁的人类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孜别克族阿吾勒是一种嵌入式社会组织,它是乌孜别克族先民脱离母体社会系统进入哈萨克游牧社会系统之后建立起来的基础游牧组织,历经了嵌入—生成—解组这一发展变迁过程,变迁后所呈现最明显的特征是地缘关系的强化和组织功能的单一化,乌孜别克阿吾勒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地域性的以牧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基层组织。(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陈祥军[4](2010)在《移动的游牧社会组织功能及实践意义——以哈萨克族阿吾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来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移动性是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也是形成游牧社会组织的基础。以哈萨克族的基层游牧社会组织阿吾勒为例,探讨阿吾勒的含义、存在基础、功能以及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质疑阿吾勒解体或消失的说法。研究证实,阿吾勒仍在组织和管理游牧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此外,在新形势下,阿吾勒还具有缓解和消除游牧社会内部矛盾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0年03期)
刘明,赛力克[5](2009)在《阿吾勒 哈萨克族历史文化沿袭》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民族中的每个部落由若干血缘关系比较亲近的氏族组成,氏族由若干阿吾勒组成。哈萨克族称"阿吾勒",柯尔克孜族称"阿依勒"或"朱尔特",蒙古族称"阿寅勒"。那么,究竟什么是"阿吾勒"呢?(本文来源于《新疆画报》期刊2009年07期)
加娜尔·萨卜尔拜[6](2009)在《新疆哈萨克族阿吾勒及其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为基础的(以血缘的原则为主的)或摩尔根之称的氏族社会是传统哈萨克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中传统阿吾勒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和父系继嗣在传统阿吾勒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的规模由它的经济情况来决定。传统阿吾勒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在传统阿吾勒的组成和维系中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哈萨克社会中,阿吾勒巴斯扮演着基层的管理者的角色。他一般由一个阿吾勒中大家所共认的、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或能说服整个阿吾勒成员、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担任,他可能是一个阿吾勒中最富有的牧户,也可能是有经验的、有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贫穷户,还可能是宗教人士等。传统阿吾勒是由同一祖父人们组成的父系继嗣群,它对每位成员带来了一种归属感,并使每位成员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因此,传统阿吾勒具有向心力、互助功能、解决纠纷的基层单位和实现社会控制的有效工具。传统阿吾勒是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结成的基层牧业生产组织,因此,它对游牧生产的维系起到一定的作用,并给每位成员带来了生计安全感。每位成员靠阿吾勒共同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传统哈萨克社会中,婚礼、葬礼等各种仪式活动和赛马、姑娘追、阿依特斯等文体活动均是以阿吾勒为单位举行的,因此,传统阿吾勒是哈萨克族传传统文化的源泉和载体或传统文化的空间。传统阿吾勒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基本上解体了,“阿吾勒”这个术语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表示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传统社会组织变成表示以地缘关系为主的“乡”、“村”、“故乡”的概念。阿吾勒—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传统哈萨克社会结构的变迁,另一方面反映哈萨克人从祖先、部落认同到地域认同的演变。传统阿吾勒的变迁是内在的和外在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社会形态的更替、政治制度的改变等在大社会的变迁下发生的变迁。内在因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对生计的压力、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导致的观念的演变等;外在因素首先是大社会的变迁、国家政策的调适和引导。1984年,国家实行联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传统阿吾勒有了复现的机会,但人口对生计的压力制约传统阿吾勒的复现。国家的定居政策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加快了牧民的定居或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1984年,开始逐步形成的阿吾勒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在定居的过程当中又遭到了破坏。在定居的过程当中,人们再不能考虑血缘关系这个根本的问题。现代哈萨克族阿吾勒更多的情况下,按国家行政区划分的一种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由不同氏族、不同部落和其他民族成员组成的乡、村或老家,也可以说是一种基层的行政单位。传统阿吾勒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传统哈萨克社会的变迁过程。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阿吾勒变成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乡村—现代阿吾勒,社会结构发生了变迁;阿吾勒巴斯角色的演变是社会管理的变迁;基层社会组织—传统阿吾勒的解体是社会组织的变迁;阿明格尔婚姻制度的消失、七代外婚制的弱化是社会制度的变迁。传统阿吾勒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变迁过程:一方面,传统阿吾勒的变迁实际上是哈萨克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是与这种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因此,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传统阿吾勒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从游牧到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过程;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由同一祖父的人们组成的单一社区到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由不同氏族、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多民族社区的变迁。因此,阿吾勒概念的演变或变迁全面反映了哈萨克族游牧社会和文化的变迁问题。(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9-06-10)
罗意[7](2009)在《20世纪50年代哈萨克族传统基层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以“阿吾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吾勒"是哈萨克族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经济关系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运用系列社会调查资料,对"阿吾勒"内经济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并以此建构20世纪50年代哈萨克族基层社会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09年05期)
加娜尔·萨卜尔拜[8](2009)在《论新疆哈萨克族阿吾勒及其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吾勒是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和最低层的社会组织,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源泉和载体。但是,这种传统的社会组织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基本上解体了。"阿吾勒"这个术语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表示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的传统社会组织变成表示以地缘关系为主的乡村、故乡的概念。它的概念的演变或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萨克族游牧社会和文化的变迁问题。(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库尔班·阿里,哈拜[9](2008)在《阿吾勒之歌(二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期刊2008年Z1期)
沙砚勤[10](1995)在《请来阿吾勒》一文中研究指出1一位戴着奇拉吾什(即白色布盖头)的老奶奶站起来,用长杆调正盖在毡房顶上的毡子。阳光一下洒满了毡房,地上铺的五颜六色的花毡更加鲜艳。正中那块花毡上羊角形图案,舒卷自如,如飘浮的朵朵祥云;四角对称的盘花,又似彩云缭绕;而涌起的波浪形花边使整块花毡艳丽中透着朴素大方。老人坐下来,娓娓动听的话儿,把我带进古老而又遥远的岁月。相传在古老的祖辈里,有一位聪明的姑娘。一(本文来源于《阳关》期刊1995年04期)
阿吾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疆西天山的阿吾拉勒成矿带是我国主要的铁矿金属成矿带之一。该文将把阿吾拉勒成矿带作为研究主体,还有松湖铁矿成矿带。松湖铁矿地点位于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中段部分,并且此地带的铁矿大多散布在鞍山之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石中。所以我们将从叁方面来分析阿吾拉勒成矿带松湖铁矿带的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吾勒论文参考文献
[1].雷霆,袁宏邈.请到阿吾勒来做客[J].草原歌声.2016
[2].刘宏强,罗玉涛,陈静.新疆西天山阿吾勒成矿带松湖铁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J].科技资讯.2015
[3].解志伟.嵌入、生成与解组——乌孜别克族游牧组织阿吾勒变迁的人类学解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陈祥军.移动的游牧社会组织功能及实践意义——以哈萨克族阿吾勒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
[5].刘明,赛力克.阿吾勒哈萨克族历史文化沿袭[J].新疆画报.2009
[6].加娜尔·萨卜尔拜.新疆哈萨克族阿吾勒及其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
[7].罗意.20世纪50年代哈萨克族传统基层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以“阿吾勒”为例[J].民族论坛.2009
[8].加娜尔·萨卜尔拜.论新疆哈萨克族阿吾勒及其变迁[J].新疆社会科学.2009
[9].库尔班·阿里,哈拜.阿吾勒之歌(二首)[J].民族文学.2008
[10].沙砚勤.请来阿吾勒[J].阳关.1995
标签:阿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