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承载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承载索,货运索道,耦合系统,计算方法
承载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秦剑,乔良,江明,郝玉靖[1](2019)在《多承载索货运索道计算方法及张力不平衡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多承载索货运索道工作索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弹性悬链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索道结构守恒方程和力平衡方程的非线性方程组,形成多承载索货运索道系统整体耦合计算方法。针对四承载索货运索道的典型设计工况,应用该方法完成承载索长度不一致情况下,货运索道的承载索张力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承载索货运索道承载索间的张力不平衡受索长偏差影响极大,而且不平衡效应与索长变化工况(索长偏差变化量、变化索的位置等)和载荷重量密切相关,多索索长不一致造成的张力不平衡使得承载索破断风险急剧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胡铠,苏栋,余中良,黄俊杰,庞小朝[2](2019)在《挤密效应对砂土中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中的挤土桩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部分挤土桩长期遭受风荷载、波浪荷载等水平循环荷载的作用,而挤土桩对桩周土体的挤密效应会对桩身水平承载力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开、闭口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砂土初始相对密度、桩径、长径比等因素对挤土桩单调和循环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实度砂土中,开口桩水平承载力总体上弱于闭口桩。桩径、长径比和土体相对密度都会对开口桩、闭口桩之间承载力的差值造成较大的影响。循环荷载作用下,松砂中不同桩径和埋深的开口桩、闭口桩的水平承载力都随着加载周期的增加而增大,而在中密砂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加载后承载力增加的幅度较松砂中的减少,甚至出现下降。(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李强,王玉君,张硕,许伟伟,王振波[3](2019)在《织构型水润滑轴承动压迭加承载及微动压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水润滑轴承承载力,探究织构型水润滑轴承的承载机理。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建立叁维织构型水润滑滑动轴承和二维织构型平行接触副模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表面微织构承载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宏观角度上,在保证织构结构参数不变时,随着织构分布由液膜最高压力区下游向上游移动,水润滑轴承承载力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织构处产生微动压现象,逐渐上升的压力脉动趋势使轴承承载力上升,但原动压区逐渐变成以织构为中心的点状区域,使得承载区面积下降。微观角度上,随着织构向入口方向移动,压力分布整体向左移动,当Re>1时,随着惯性效应的增强,压力分布整体上移,考虑空化效应时,织构处压力降低被限制。结论宏观角度上,微动压效应与原动压效应之间的非同向迭加效应决定了织构型水润滑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表现为以液膜最高压力区为分界,织构区域位于其上游时,轴承承载力上升,反之,承载力下降。微观角度上,织构的微动压效应主要通过入口卷吸效应、空化作用以及惯性作用产生。(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余涛,赵光明,孟祥瑞,董春亮,王超[4](2019)在《大松动圈下锚固承载层支护效应的弹塑性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松动圈围岩巷道,锚杆和围岩共同作用在松动圈内部形成了"锚固承载层"。为研究大松动圈下"锚固承载层"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认为"锚固承载层"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对塑性区提供的支护强度pid由锚杆支护强度pi和锚固承载结构强度两部分组成,根据支护强度pi和锚固层厚度b的关系提出了"锚固界限厚度"概念。对于松动圈外的围岩,将巷道周边的应力分布进行了重新计算并与传统的FinnerKastner解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承载结构在巷道稳定性控制中占据主导作用,支护强度和承载结构协调作用更有利于巷道维护,修正Finner-Kastner解可为深部巷道围岩支护机理研究以及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3期)
龚伦,马相峰,敖维林,梁振宁,章慧健[5](2019)在《既有隧道上方挖方承载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室内模型试验,改变模型中既有隧道的围岩级别和衬砌刚度,采用在既有隧道上方挖方的方式,考察挖方过程中既有隧道围岩压力、衬砌变形和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既有隧道的承载拱效应。结果表明:衬砌刚度较大时Ⅴ级和Ⅵ级围岩的承载拱外边界分别位于覆跨比1.3~1.6和1.6~2.2范围内,衬砌刚度较小时Ⅴ级和Ⅵ级围岩的承载拱外边界分别位于覆跨比1.6~1.9和1.9~2.5范围内;衬砌刚度越大承载拱范围越小,围岩级别越差承载拱范围越大;在既有深埋隧道上方不断挖方时,会逐渐对承载拱产生影响,使既有隧道经历无影响(覆跨比大于2.9)、弱影响(覆跨比处于1.4~2.9)和强影响(覆跨比小于1.4)3个阶段;既有隧道上方挖方过程中,拱顶相对其他部位受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近接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赵志明[6](2019)在《螺纹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截面异型桩,螺纹桩具有承载力大、桩身沉降小、经济效益显着等优点,近年来已开始用于国内外一些实际工程。由于外围螺纹的存在,螺纹桩受力机理十分复杂,对其竖向承载特性的理解仍不够充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为进一步分析螺纹桩的承载特性及其群桩效应,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螺纹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螺纹桩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等截面圆桩,螺纹桩能够大幅提高桩基承载力,显着减少桩身沉降;极限承载力随距径比S/D先增大后减小,并在S/D处于0.5~2.0范围内取得最大值;极限承载力与螺纹宽度B基本呈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螺纹内外厚度比H_(out)/H_(in)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桩周土体性质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而桩端土体性质的影响则较小。(2)利用Abaqus软件分析了螺纹桩群桩竖向承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桩靠近承台部分出现了负摩擦力,且中心桩负摩擦效应最大,边桩次之,角桩最小;随着桩距S_d的增大,群桩极限承载力相应增大,并在4~5倍桩外径范围内增长幅度最大,实际工程中建议桩距控制在4~5倍桩外径;群桩极限承载力近似随桩长L呈线性增加的规律;群桩极限承载力与桩数n呈线性正相关的关系,线性拟合度为0.99;随着承台厚度t的增大,群桩极限承载力相应减小,且当承台厚度超过0.75 m时,群桩极限承载力减小幅度很小;桩周土体性质对群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桩端土体要大。(3)分别采用理论公式法与数值模拟法对螺纹桩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了相应计算,并将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理论公式可用于螺纹桩群桩效应系数的计算,但应用时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陆志浩,吴建[7](2018)在《考虑护筒效应的嵌岩桩竖向承载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厚填土地区嵌岩桩施工为防止塌孔选取带护筒的旋挖作业技术,由此带来的护筒效应对桩基承载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与之相关的护筒-土体接触面、护筒-岩体接触面及尺寸因素进行分析,了解了护筒效应对桩基承载性能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某电力工程实地试桩工作,通过对比理论计算与静载荷、高应变试验实测结果,验证了护筒效应在嵌岩桩竖向承载性能发挥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S1期)
周和祥,马建林,胡中波,张凯,杨柏[8](2018)在《桥梁矩形基础承载特性的深度与宽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矩形基础承载特性的深度、宽度效应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以均质砂土地基为例,对桥梁矩形基础沉降、极限承载力的深度与宽度效应开展了数值计算,研究了规范提供的经验修正公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讨论了考虑沉降控制的容许承载力的合理确定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上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基础沉降随着基础相对埋深和基础宽度增加非线性减小;极限承载力随着基础相对埋深和基础宽度增加近似线性增加;地基土的破坏模式与基础埋深有关,埋深越小越趋向于出现整体破坏,埋深越大越趋向于出现局部破坏;当基础宽度和基础相对埋深较小时,极限承载力是基础承载能力的控制性因素,当基础宽度和基础相对埋深较大时,沉降是基础承载能力的控制性因素;当基础宽度和基础相对埋深较小时规范取值偏于保守,而当基础宽度和基础相对埋深较大时规范取值偏于危险。(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12期)
蒋济同,伊芸,杜德润,杨松[9](2018)在《应力滞后效应对湿式外包钢加固小偏压钢筋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式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一种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加固方法。以平截面假定为依据,从理论上推导后加角钢与原混凝土以及混凝土中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外包型钢加固小偏压柱的力-力矩平衡方程。对一些具体工况的小偏压柱进行加固前后的应力状态分析和承载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公式计算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范公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对于加固前轴压比较大、偏心距较大的一些特殊情况安全富裕不够,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和规范修改时加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郑小梅,张为国[10](2018)在《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好“红船护旗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湖成绩不俗:1-10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98.44亿元,同比增长19.1%;规上工业增加值146.63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列七县(市、区)第一。南湖区委书记朱苗:“南湖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本文来源于《嘉兴日报》期刊2018-11-19)
承载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砂土中的挤土桩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部分挤土桩长期遭受风荷载、波浪荷载等水平循环荷载的作用,而挤土桩对桩周土体的挤密效应会对桩身水平承载力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开、闭口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砂土初始相对密度、桩径、长径比等因素对挤土桩单调和循环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实度砂土中,开口桩水平承载力总体上弱于闭口桩。桩径、长径比和土体相对密度都会对开口桩、闭口桩之间承载力的差值造成较大的影响。循环荷载作用下,松砂中不同桩径和埋深的开口桩、闭口桩的水平承载力都随着加载周期的增加而增大,而在中密砂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加载后承载力增加的幅度较松砂中的减少,甚至出现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载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秦剑,乔良,江明,郝玉靖.多承载索货运索道计算方法及张力不平衡效应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2].胡铠,苏栋,余中良,黄俊杰,庞小朝.挤密效应对砂土中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李强,王玉君,张硕,许伟伟,王振波.织构型水润滑轴承动压迭加承载及微动压效应分析[J].表面技术.2019
[4].余涛,赵光明,孟祥瑞,董春亮,王超.大松动圈下锚固承载层支护效应的弹塑性解[J].金属矿山.2019
[5].龚伦,马相峰,敖维林,梁振宁,章慧健.既有隧道上方挖方承载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9
[6].赵志明.螺纹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7].陆志浩,吴建.考虑护筒效应的嵌岩桩竖向承载性能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8
[8].周和祥,马建林,胡中波,张凯,杨柏.桥梁矩形基础承载特性的深度与宽度效应研究[J].铁道建筑.2018
[9].蒋济同,伊芸,杜德润,杨松.应力滞后效应对湿式外包钢加固小偏压钢筋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研究[J].建筑结构.2018
[10].郑小梅,张为国.探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南湖路径”[N].嘉兴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