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赛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BA,传接球,频次,成功率
比赛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胡贤校,吴建喜[1](2019)在《篮球比赛中传导球频次与进攻效果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传接球技术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合理的传导球是比赛中战术配合的桥梁和纽带,对决定比赛胜负起着重要作用。NBA金州勇士队近四年夺得叁个总冠军,通过录像可以发现,勇士队在比赛中通过"五小阵容"利用频繁的传导球,调动对手的防守位置,多次得到良好的进攻机会。频次是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借鉴世界最高篮球水平的比赛经验,对2017-2018赛季NBA总决赛两支顶级球队的传导球和进攻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在篮球比赛过程中,进攻方在24秒有效时间内传导球的次数与进攻效果的关系,对篮球技战术发展、指导我国校园篮球教学和训练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文以篮球比赛中单位时间内传导球次数与进攻效果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2017-2018赛季NBA总决赛比赛数据进行研究。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电子数据库、学术期刊、学术专着、信息检索机构查阅与本研究相关资料,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录像分析法:通过慢放、回放对2017-2018赛季NBA总决赛比赛录像进行观看分析,提取有效数据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专家访谈法:对篮球领域相关专家和教练员进行访谈,以多方面了解篮球比赛中传导球频次与进攻效果的关系,从中得到一定的理论建议和意见。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软件对2017-2018赛季NBA总决赛相关比赛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所有数据来源于腾讯体育和NBA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结果:1.篮球比赛中利用频繁的传导球不仅可以为己方执行战术提供有效支持,同时也能调动对手防守位置、消耗对方体力,使球队处于有利位置,占据上风。研究结果显示,在2017-2018赛季NBA总决赛系列赛中,金州勇士队以大比分4:0战胜詹姆斯领衔的骑士队,通过分析发现,勇士队整个系列赛场均传导球达到173.5次,远远高出骑士队151.2次,进攻效率也明显高于对手。2.在整个系列赛中,勇士队0次传导球次数达到62次,占比8%,成功率为47%;骑士队0次传导球次数达到71次,占比12%,成功率为41%。勇士队1次传导球次数达到99次,占比14%,成功率为48%;骑士队1次传导球次数达到139次,占比23%,成功率为47%。勇士队2次传导球次数达到95次,占比14%,成功率为55%;骑士队2次传导球次数达到85次,占比14%,成功率为40%。勇士队3次传导球次数达到51次,占比7%,成功率为51%;骑士队3次传导球次数达到52次,占比9%,成功率为37%。勇士队4次传导球次数达到35次,占比5%,成功率为54%;骑士队4次传导球次数达到18次,占比3%,成功率为44%。勇士队5次传导球次数达到14次,占比2%,成功率为43%;骑士队5次传导球次数达到10次,占比2%,成功率为90%。勇士队6次以上传导球次数达到7次,占比1%,成功率为29%;骑士队6次以上传导球次数达到3次,占比0%,成功率为33%。3.整个系列赛中,按传导球占比情况分:勇士队传导球次数:一次(14%)=两次(14%)>0次(8%)>叁次(7%)>四次(5%)>五次(2%)>六次以上(1%);骑士队传导球次数:一次(23%)>两次(14%)>0次(12%)>叁次(9%)>四次(3%)>五次(2%)>六次以上(0%)。按进攻效率划分:勇士队两次(55%)>四次(54%)>叁次(51%)>一次(48%)>0次(47%)>五次(43%)>六次以上(29%);骑士队五次(90%)>一次(47%)>四次(44%)>0次(41%)>两次(40%)>叁次(37%)>六次以上(33%)。研究结论:(1)在篮球比赛中,传导球的频次与进攻效果具有重要的关系,多次的传导球对于取得比赛胜利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通过研究发现,在一次有效的进攻时间内合理的传导球次数应该在2-5次为最佳,超过6次容易出现失误。(2)现代篮球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攻防节奏越来越快,单打不仅有损于球队团结,影响球队战术执行,而且易损耗体力,加大受伤风险。研究发现,比赛中0次传导球仍占非常大的比重,但进攻效率不高。建议:(1)篮球传接球是一项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技术,任何一次进攻都离不开传接球。所以,在平时的篮球比赛或训练中要强调传接球的质量,正确合理的传导球是执行战术的基础。在一次有效的进攻回合中,注重2-5次传导球的练习,多无球跑动,找到最合适的出手选择。(2)篮球是一项强调团体配合的运动,球场位置分工明确,传切、突分、策应等基本战术配合应建立在规范精准的传接球技术基础之上,单打独斗不可能获得最终胜利。因此,在篮球比赛或训练中应尽可能减少0次传球的局面,但也不宜过多的传导球,易造成进攻端犹豫不决形成失误,这两个极端要注意避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铭鑫[2](2019)在《基于西蒙斯指数对篮球比赛中暂停的触发机制与效果评价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暂停作为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影响比赛走势,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结合多年国家队和职业队执教经历,使用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篮球比赛中的暂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暂停的目的包括进行自身战术调整、干扰对手、关键时刻的布置、体能因素四方面;比赛结束段使用暂停是优秀教练员的惯常做法;短期攻防效果是触发暂停的最主要因素;暂停效果客观反映教练员临场执教的情况,也受球队阵容、比赛环境和比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暂停后先防后攻的效果更佳。对于暂停使用方法、规律的总结是提升教练员临场执教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各级篮球水平提升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文天一[3](2019)在《浅谈跳发球在中、巴、意男排比赛中运用效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跳发球在中、巴、意男排比赛中运用效果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跳发球在男排比赛中的优势,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面对跳发球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对比跳发球的实际效果与对运用效果进行分析这两个方面切入,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了使男排发球技战术水平提升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8期)
徐君伟,张馨天,魏芷偌,刘国庆,刘媛[4](2019)在《“方位突破”视角下乒乓球比赛变线特征、效果及发展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变线的内涵、作用和"方位突破"视角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变线特征、效果及其发展动态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和参赛提供借鉴。结果认为:(1)落点是决定一板球质量和运动员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战略性因素,变线源于落点的剧变,是落点变化的强烈体现和实现落点效果的重要手段。(2)非变线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主要形式,变线是其辅助形式;变线和非变线在比赛制胜中发挥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但变线的得分效果明显优于非变线。(3)相比从反手位和中间位突破,从正手位突破是优秀运动员变线时的主要方位选择,且其在比赛制胜中的作用也明显高于另两类变线类型,叁种变线类型间无明显得分效果差异,但变线至中间位时的得分效果略好。按照"方位突破"视角对变线形式进行分类能较为深入地揭示不同变线类型的作用和动态变化规律;变线调整主要以从正手、反手突破两类变线形式为主;进入新球阶段后,变线中间位时的得分效果有逐渐上升之势,变线正手位和反手位时的得分效果则表现出下降之势。(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沈贺,李昭[5](2019)在《“比赛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实验效果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足球课是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热门学科,为更好地推进我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便需探索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而比赛式教学更是其中的典范教学方法,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技能,增强体制健康(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8期)
刘作柱[6](2019)在《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变线特征及其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乒乓球既是中国的国球,也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球类体育竞技运动。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为了扩大比分取得最终胜利,常常会运用变线技巧。基于此点,文章从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的变线特征分析入手,论述了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变线的效果,最后在结论中针对变线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7期)
石孝磊[7](2019)在《“比赛教学法”在小学生足球课中的实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大运动,深受广大的人民群众喜爱。校园足球正在我国快速发展、迅速提高,其中青少年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校园足球改革方案中,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从小学到大学的四级联赛机制。小学阶段的校园足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良好的锻炼习惯的重要时期。本研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旨在探讨“比赛教学法”对足球教学的效果影响,尝试对足球项目通过比赛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从而达到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选择了四川省龙泉驿区北京大学成都附属小学五年级的男同学为实验对象,并随机确定其中一班为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各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数据的测试和记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数据表明,在经过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在五十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以及8×50米往返跑中均有提高。且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2.实验数据表明,在经过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在行进颠球、绕杆运球、运球踢准、绕杆跑、比赛这五项中进步明显。且绕杆运球、运球踢准、绕杆跑、比赛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3.实验数据表明,在经过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的学生在运动参与度、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体育学习消极兴趣、自主学习中均有提高。且在这四项成绩中都明显优于对照班成绩。(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9)
郝鹏杰[8](2019)在《水中准备活动后到比赛前不同热身手段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大学生游泳运动员水中热身后到比赛前阶段进行再次热身,探讨不同热身手段的效果,为高校游泳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以1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4种不同的热身手段:穿普通衣服静坐(对照组)、穿加热服静坐、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穿加热服陆上热身,让运动员在进行标准的水中热身后,每位实验对象分别进行4个热身方式下的实验,并进行50米自由泳的模拟比赛。测试指标有: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估表(RPE)、肌肉物理特性等。测试时间段:水中热身前、水中热身后、陆上热身前、陆上热身后、比赛前、比赛后等。研究结果:1.比赛前阶段,穿加热服静坐(33.88±0.75)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34.27±1.17)相对穿普通衣服静坐(33.34±1.04)皮肤温度出现了提高(P<0.05);陆上热身后阶段,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35.98±0.58)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36.10±0.29)的方式,相对于穿普通衣服静坐(36.69±0.29)在陆上热身后这一阶段核心温度出现了显着性下降(P<0.05);2.赛前阶段,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的心率值明显高于穿普通衣服静坐(P<0.05);3.赛前阶段,其它叁种方式的RPE相对于穿普通衣服静坐在赛前阶段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的RPE值高于穿普通衣服静坐;4.陆上热身后阶段,穿加热服陆上热身条件下的肌肉张力显着高于穿普通衣服静坐(P<0.05);赛前阶段,穿加热服静坐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条件下的肌肉弹性相比穿普通衣服静坐出现了显着性差异(P<0.05);陆上热身后阶段,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和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的肌肉硬度出现了上升(P<0.05)。5.四种条件下的出发成绩排序: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穿加热服热静坐>穿普通衣服静坐>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四种条件下的50米自由泳成绩排序:穿加热服静坐>穿加热服陆上热身>穿普通衣服静坐>穿普通衣服陆上热身,其中穿加热服静坐的成绩好于穿普通衣服静坐(P<0.05)。研究结论:1.通过对各个指标的监测可以得出,加热能够提高皮肤温度、减缓心率值的下降、增加肌肉弹性;陆上热身的方式会降低核心温度、使肌肉张力值上升、增加肌肉硬度、减缓身体疲劳恢复;水中热身后的肌肉硬度值会出现下降,陆上热身后静坐15分钟肌肉硬度会恢复到水中热身前的状态。2.在本次实验的环境和条件下,运动员采用四种热身手段的出发成绩大致相同,其中采用穿加热服静坐的热身方式后,50米自由游成绩最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肖欣霞[9](2019)在《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第一届青年男排世锦赛由于中国在世界排名靠后而落选,2015年第二届未能在亚锦赛突围成功再度饮恨,因此2017年青年男排世锦赛是中国男排第一次参赛,本次比赛在试行的七局四胜新赛制中,经过七场激烈的角逐,中国队最终以第八名的成绩收官。由于每球得分制新规则修改后一攻地位在比赛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土耳其、伊朗、俄罗斯、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埃及、伊朗)在跳发球落地后脚不能踏及端线的规则下接发球的效果、二传组织打法以及各种进攻效果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制约中国青年男排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教练员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中国队与阿尔及利亚队和埃及队的接发球相比,到位率高于对手2.3%、2.7%,与阿根廷和埃及队的接发球中,由于对手有部分队员采用大力跳发球,因此到位率要差30.8%、21%,与俄罗斯和伊朗队的接发球到位率相差不大,在10%以内。2.中国队二传在接发球到位时组织快攻比强攻多28.8%,且进攻成功率也比强攻好,立体攻的组织相对于比赛对手要少4%;在接发球半到位时二传主要以强攻突破为主,占到82.3%,但进攻效果一般;接发球不到位时中国队的调整强攻进攻效果并不理想。而比赛对手土耳其队、俄罗斯队、阿尔及利亚队、伊朗队在接发球到位时都以强攻进攻为主,得分率也高;阿根廷队则是强攻、快攻分配较均匀,得分率都高;只有埃及队跟中国队一样,接发球到位时以快攻进攻为主,效果较中国队好。3.中国队强攻进攻总得分率与比赛对手相比差16.3%,其中与阿根廷队强攻进攻效果相差42.6%,而与阿尔及利亚队强攻进攻效果相比要好30.4%;快攻进攻总得分率虽不如比赛对手,但相对自身来说快攻进攻在各种进攻中效果是最好的;立体攻的进攻中,中国队总体来说进攻效果较比赛对手要好,得分率高,失误率低;而对于二次攻的进攻中国队大多数都是过度球,无功也无过。4.一攻中接发球、二传组织打法和进攻叁个环节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只有接发球到位二传才能组织更多的战术打法,为一攻得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与胜场阿尔及利亚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接发球到位率比对手高12.3%,各种进攻效果也明显强于对手;而与胜场土耳其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接发球效果好但进攻效果不及对手。根据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队在胜场比赛中接发球效果好,在与采用大力跳发球的强队中接发球效果差。2.中国队二传组织打法不够分散,主要集中在强攻与快攻,由于立体攻攻击性不强,二传分配的球很少,所以没能有效牵制对方的拦防,在二次球进攻上几乎没有。3.中国队在接发球到位时二传组织快攻进攻效果最好;接发球半到位时二传则以强攻突破为主,进攻效果一般;接发球不到位时,战术打法就比较单一,以致于强攻不下球时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中国队与强队之间的一攻效果差距较大,中国队只有在胜队比赛中实力明显强于对手。4.一攻效果虽然不能直接决定比赛的胜负,但对比赛的输赢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董绍强[10](2019)在《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主要得分技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8月,第叁届U23世界男排锦标赛在埃及的开罗举行,中国队以两胜五负的成绩获得了第八名,这是中国队在u23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运动员日以夜继的训练,教练员的指导密不可分,但是总体来看本届世锦赛中国队的发扣拦水平与其对手还是有一些差距。目前对于国家男排的研究较少,像这种青年赛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以世锦赛上中国队的七场比赛中的进攻技战术及得失分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队队员偏矮,虽然弹跳能力很好,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都比较高,但起跳到最高点需要的时间就要长,也不利于二次起跳。这就对了判断移动和起跳时间有着更加高的要求。这也是中国队拦网和进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2)中国队在发球实力并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发球落点依然较多的集中在中间自由人所在区域。(3)中国队发球虽然在威力上要弱于对手,但是发球稳定性要好很多,失误要少于对手。在发球方式的选择上,由于试行规则的限制,本届采取大力跳发的次数都不多,大多是跳飘。中国队跳飘球破攻没有对手好,得分要比对手好一些。但中国对采用了大量威力不大的原地飘球。(4)中国队在扣球上得分的能力属于偏弱的,而且突破对方拦网的能力也不强。中国男排的扣球水平与本次对手差距很大。其中主要进攻点太过集中主攻和副攻,接应的进攻次数相比对手来说要少许多。主攻的扣球得分率最低,失分要比对手多很多而副攻和接应的失分却要比对手要少。而且战术变化较少,进攻端大多是快球和强攻。中国男排的一攻扣球得分率要小于对手,一攻失分率则相差不多。防守反击得分率也相差不多,但防反失分率中国队要高于其他队伍。不论从哪些方面来看,中国队的进攻水平都不够强大。(5)中国队在拦网总数多于对手的情况下,拦网得分却要少于对手很多,失分也要比对手多。不论是单人、双人、叁人拦网还是在而号位、叁号位、四号位拦网。中国男排在拦网得分方面都要比对手稍差一些。说明中国队的拦网技术与对手还是有明显差距。(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比赛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暂停作为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影响比赛走势,决定比赛成败的关键。结合多年国家队和职业队执教经历,使用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篮球比赛中的暂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暂停的目的包括进行自身战术调整、干扰对手、关键时刻的布置、体能因素四方面;比赛结束段使用暂停是优秀教练员的惯常做法;短期攻防效果是触发暂停的最主要因素;暂停效果客观反映教练员临场执教的情况,也受球队阵容、比赛环境和比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暂停后先防后攻的效果更佳。对于暂停使用方法、规律的总结是提升教练员临场执教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各级篮球水平提升有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赛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胡贤校,吴建喜.篮球比赛中传导球频次与进攻效果的关系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张铭鑫.基于西蒙斯指数对篮球比赛中暂停的触发机制与效果评价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
[3].文天一.浅谈跳发球在中、巴、意男排比赛中运用效果的分析[J].体育风尚.2019
[4].徐君伟,张馨天,魏芷偌,刘国庆,刘媛.“方位突破”视角下乒乓球比赛变线特征、效果及发展动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5].沈贺,李昭.“比赛式教学法”在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的实验效果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为例[J].当代旅游.2019
[6].刘作柱.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变线特征及其效果研究[J].体育风尚.2019
[7].石孝磊.“比赛教学法”在小学生足球课中的实验效果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8].郝鹏杰.水中准备活动后到比赛前不同热身手段的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9].肖欣霞.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一攻效果对比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9
[10].董绍强.2017年U23男排世锦赛中国队与比赛对手主要得分技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9